港媒:蔡英文為自己作死捆綁了一份「未完成的答卷」

2020-12-27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今年5•20正值蔡英文上臺一周年,島內對其執政功過評論不一。香港中評社5月18日評論指出,去年5•20上臺伊始,蔡英文就給自己挖下了一個深坑。由於在就職演說中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並認同其核心內涵,蔡英文為自己作死捆綁了一份「未完成的答卷」,從此攤上了事兒——作為一個「差等生」,要在眾人暗中觀察之下答題——想必滋味不是很好受。

卷面成績暫時或未可知,但平時分是靠圍觀群眾雪亮的雙眼就可以打出的。上臺一年以來,蔡英文可謂是大動作沒有、小動作不斷,在「去中國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中評社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盤點蔡英文上任一周年來頻生的「去中國化」小動作。

一、取消遙祭南京中山陵

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正式上任之際,即表示,就之後將於23日率「副總統」、「五院院長」赴臺北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向「國父」暨忠烈殉職人員致祭,而不再遙祭南京中山陵(臺灣稱「國父陵」)。

遙祭南京中山陵是臺灣地區歷任「總統」就職後的例行儀式。蔡英文剛上臺就要打破慣例,並還美其名曰「去封建化」。向先輩致敬怎麼就封建了?藉口也需要站得住腳!

二、撤廢課綱微調

什麼是「課綱」?

「課綱」又稱「課程綱要」,1997年李登輝強行推出「認識臺灣』教科書,邁出「臺獨」教育的第一步,陳水扁更是接過李登輝的衣缽,因此,李、陳二人在任時期,都實行的是不折不扣的「臺獨」課綱,並沿用至今。

課綱微調:馬英九執政後期,終於開始了對這種「臺獨」課綱的稍稍修正,即「課綱微調」。涉及把「中國」改為「中國大陸」,把「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把「慰安婦」表述改為「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等17項重大史觀爭議。

2016年6月1日,蔡英文上臺才十天,就急不可耐地撤廢了馬英九對課綱的微調。這樣毫不掩飾的「司馬昭之心」令人唏噓。

三、「斬首」臺北故宮南院12獸首

臺北故宮南院的12獸首仿自1860年遭英法聯軍掠奪的圓明園藝術珍品,是成龍捐贈的。島內一直有人士對12獸首持有異議,此前曾有人往獸首上潑紅漆,並寫上「文化統戰」字樣。蔡英文於2016年11月14日將獸首拆除,名義是「政治爭議高」,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為了迎合島內「獨派」,蔡英文也是煞費苦心。民進黨向來將「政治歸政治,文化歸文化」掛在嘴邊,蔡英文此舉,乃「啪啪」打臉。

四、淡化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紀念日

2016年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的紀念日。大陸官方在11日舉辦各種活動高規格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而海峽對岸的臺當局,卻只放假對舉辦各項活動則是毫無動靜。孫中山先生主張建立統一的中國,這樣的主張必然被島內一些人士視為眼中釘。民進黨當局自然知道,紀念孫中山會強化兩岸聯結,而這是他們不想看到的結果。所以,民進黨「裝聾作啞」不過紀念日,他們想選擇遺忘,也妄圖掩蓋歷史讓臺灣民眾跟著他們一起遺忘。但是歷史就是歷史,客觀存在的東西怎可能任由某撮人隻手遮天?

五、中正紀念堂的「去蔣化」風波

每年的「二二八」到來之際,都是島內「去蔣化」行動頻發的時節。而今年是蔡英文上臺後的第一個「二二八」,當然更加不會例外。民進黨把握機會,以「轉型正義」的名義,對臺北中正紀念堂「去蔣化」,臺「文化部」也宣布禁止紀念堂售賣有關蔣介石的商品。從在野到執政,「二二八」仿佛一直被認為是民進黨的一張狙擊國民黨的重要牌。此番「去蔣化」,背後直指「去中國化」,深層含義無非是要割裂臺灣同大陸的聯繫。但是,不知道蔡英文是否考慮過後果,真的「去蔣」怕會讓臺灣陷入很大的困境。

六、取消遙祭黃帝陵

今年清明節,臺灣當局破天荒表示取消遙祭黃帝陵。

「中樞遙祭黃帝陵」典禮是「國民政府」為紀念黃帝之功績,並表達對民族遠祖之崇敬,於1935年將清明節訂為「民族掃墓節」。遷臺後,改於「國民革命忠烈祠」舉行遙祭黃帝陵典禮,嗣為便利與祭人員於「民族掃墓節」安排祭祖掃墓活動。該項典禮之舉辦,具有記取並發揚中華民族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傳統美德之深遠意義。

蔡英文此番取消遙祭黃帝陵,是妄圖隔斷臺灣與中華民族的關係,越發變本加厲。

七、降級祭奠民族英雄鄭成功

鄭成功祭典每年4月29日在臺南市延平郡王祠舉行,往年都由臺當局派「內政部長」主祭,臺南市府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為尊重多元聲音」,已接收「內政部」通知,今年改由市長賴清德主持祭典。此舉引發很大不滿。鄭氏宗親都認為這是有意降低鄭成功祭典位階,對鄭成功很不尊敬,不少鄭成功信徒都相當不滿。

島內歷史學者戚嘉林博士也表示,此舉動系綠營出自「大戰略」的做法,意在切斷兩岸的歷史認同、共同記憶,通過把原本正面形象的鄭成功「妖魔化」,先從細膩的部分開始,像切香腸一樣步步進逼,最終目標當然是「臺獨」。

八、停辦抗戰80周年紀念展

今年7月7日是全面抗戰起點的盧溝橋事變80周年,是重要的紀念日。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以往臺當局「國防部」遇到「七七事變」逢五逢十周年,必在臺軍軍史館舉辦「七七抗戰」周年展,而今年將停辦。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由此拉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對兩岸同胞、對中華民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沒有全民族的抗戰,也就沒有臺灣的回歸,這是屬於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看來蔡蔡並不懼做一個背叛者。

評論稱,該八項「去中國化」舉動,作為讀者,要為蔡英文打平時分,會給多少?當然,只要「態度」(「一中」)端正,堅持「原則」(「九二共識」),即使平時分不高,閱卷老師也是會給一個及格分。因此,前路如何,但看蔡英文做何選擇。

相關焦點

  • 賴清德稱自己「臺獨」蔡英文知情 蔡英文打臉「真不知」
    儘管蔡英文極力辯解賴清德「臺獨」言論,也算給出了正面回應,自己事先並不知情。但是,按賴清德此前的表態,事實並非如此。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賴清德曾直言,對於自己的「臺獨」論述,蔡英文當然知情。他說,「如果講個人的態度和主張,特別是他過去擔任『立委』或市長時所講過的話,這些蔡英文當然都知道。
  • 風雲變幻:蔡英文「雙十」兩岸政策論述仍是「未完成答卷」
    風雲變幻:蔡英文「雙十」兩岸政策論述仍是「未完成答卷」
  • 蔡英文「未完成的答卷」大失分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近日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對於「大陸要求限期接受『九二共識』」的提問回應道:「要求臺灣『政府』( the government of Taiwan)違反民意,去接受對方設的期限,其實可能性是不大的
  • 蔡英文未完成的「答卷」大陸還等嗎? 國臺辦回應
    【環球網綜合報導】國臺辦26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臺灣記者提問,5.20即將到來,蔡英文執政將滿一周年,對去年她提出的兩岸論述,國臺辦說是未完成的答卷,想問的是這個「答卷」大陸還等嗎?對此,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回應表示,我過去已經多次做過了回答。
  • 蔡英文會補答「未完成的答卷」嗎?
    蔡英文連任就職在即,海內外華人都非常關注蔡英文「5.20」連任就職演說關於兩岸路線與政策的論述。的確,近四年兩岸關係呈現的對抗態勢,讓大家頗為憂心。四年前,蔡英文在其就職演說中以模糊實質內容的論述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或其核心意涵,但也表示願「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大陸本著「良好願望」的善意稱之為「未完成的答卷」,並未立即關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門,以聽其言觀其行。
  • 蔡英文雙十講話如國王的新衣:「未完成的答卷」她還要寫多久
    另一方面,蔡英文在「雙十講話」中也強調,臺灣和歐美日等發達地區的關係有實質的成長,同時鼓吹她的「新南向政策」。 有關前者,恐怕蔡英文當局一廂情願的成分居多。就拿日本來說,為了和安倍當局攜手,蔡英文當局甚至委曲求全,不願對日方宣稱衝之鳥礁是島不是礁提出抗議,但卻是真心換絕情,日本對於逮捕進入其經濟海域的臺灣漁船可不手軟,直接打臉蔡當局的善意。
  • 臺民眾喊話蔡英文:統一統一快統一 現在很沒尊嚴
    過半臺灣民眾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兩岸如果無法維持現狀的狀況下,62%民眾認為和平統一對臺較有利,仍堅持維持現狀者僅1.2%。  而臺灣《聯合報》最新民調顯示,島內挺「獨」的人數明顯減少,主張「急獨」和「緩獨」的人數總比例降為24%,此項數據為歷年來最低。有40%民眾表示願意赴大陸就業,有38%的家長願意讓孩子來大陸讀書,創8年來新高點。
  • 蔡英文「未完成的考卷」還需繼續補答
    臺灣大學名譽教授張麟徵就指出,蔡英文的話貌似正面,但「細聽起來完全不是一回事」。蔡英文說的「既有政治基礎」的4點內容暗藏玄機:「尊重」92年的歷史事實,並非「承認」或「接受」,也迴避了兩岸關係的性質問題;「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是柔性且變動的,有很大的詮釋空間。臺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則認為,蔡英文所說既有政治基礎中的第四點是民主、民意原則,含義就是2300萬人決定臺灣前途,保留獨立自決權。
  • 蔡英文將拒絕完成答卷補考不及格
    今日是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首次出席「雙十大會」並發表主旨講話。此前由於各方都認為,今日蔡英文在「雙十大會」上的講話,將會是她對大陸方面對她「五‧二零講話」給予「未完成答卷「評價的補考」,因而都予以高度關注,並將會對蔡英文是否能交出完整的「答卷」,並因此而引發大陸方面的何種響應。
  • 蔡英文師兄喊話:學妹你愚蠢 受李登輝擺布醉生夢死
    蔡英文與李登輝(臺媒資料圖)海外網2月13日電 近日,民進黨創黨元老、前民進黨「立委」朱高正應旅美臺籍僑胞「反獨救臺聯盟」邀請,在洛杉磯東區演講。朱高正稱,兩岸關係破冰難,但大家不要失望。據香港中評社消息,朱高正當日表示,「蔡英文是我學妹,低我一屆。我太了解她了。只要李登輝還活著一天,蔡英文就很難違背李登輝的意志來行事。」朱高正還說,蔡英文當上民進黨主席時,「她竟然不知道我是為什麼離開民進黨的!我就是因為反對『臺獨』」。
  • 蔡英文師兄:學妹你愚蠢 受李登輝擺布醉生夢死
    蔡英文與李登輝(臺媒資料圖)海外網2月13日電 近日,民進黨創黨元老、前民進黨「立委」朱高正應旅美臺籍僑胞「反獨救臺聯盟」邀請,在洛杉磯東區演講。據香港中評社消息,朱高正當日表示,「蔡英文是我學妹,低我一屆。我太了解她了。只要李登輝還活著一天,蔡英文就很難違背李登輝的意志來行事。」朱高正還說,蔡英文當上民進黨主席時,「她竟然不知道我是為什麼離開民進黨的!我就是因為反對『臺獨』」。
  • 臺灣地區新領導人「未完成答卷」 蔡英文演講沒說「一個中國」
    中共中央臺辦、國臺辦負責人表示,臺灣地區新領導人在兩岸同胞最關切的問題上採取模糊態度,「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不少分析認為,蔡英文風光上任,但隱憂重重,臺灣內耗已成惡性循環,擺脫與民心最相關的經濟困境終需大陸援手。有專家直言蔡英文的「蜜月期」不會太長,而大陸則會繼續「聽其言,觀其行」。
  • 蔡英文為選舉借香港煽風點火 港媒怒批:抹黑「一國兩制」
    蔡英文(圖源:臺媒)海外網7月3日電香港一些極端激進分子藉口反對特區政府有關條例修訂,在回歸紀念日製造了暴力衝擊立法會大樓事件。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不甘寂寞,再次試圖借香港挑起事端。不過她的這種慣用伎倆早已被外界看穿,港媒《大公報》怒批,民進黨當局在一旁煽風點火,是唯恐香港不亂,然後藉此抹黑香港的「一國兩制」。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蔡英文在社交媒體上大放厥詞,宣稱香港人民的行動是顯示他們追求所謂「自由民主」的心願。她還「教育」特區政府,要拿出誠意面對人民的請求。最後,蔡英文沒忘記「套近乎」,稱自己對香港人民的處境感同身受。
  • 被「斷交」蔡英文氣罵大陸 港媒:搞對抗,吃虧的是你
    海外網5月25日電布吉納法索24日宣布與臺灣「斷交」,蔡英文急跳腳,親上火線叫囂「大陸打壓」,並聲稱「臺灣絕不會退縮,不會忍讓」。要知道,這已是蔡英文上任2年來,被「斷交」的第4個所謂「友邦」,目前臺灣「友邦」降至18個。對此,中評社發文警告蔡英文,不要一昧責怪大陸「打壓」,這無法阻止「斷交潮」的發生。
  • 蔡英文兩岸論述多變 港媒批其左右搖擺
    原標題:蔡英文兩岸論述多變 港媒批其左右搖擺  據臺媒報導,民進黨2016「大選」候選人蔡英文近期提出多項兩岸論述和主張,港媒指出,蔡英文在兩岸政策的相關提法上還在不斷修正,說明她的思考還沒有成熟;臺灣已無法切割大陸,但蔡受到黨內「臺獨黨綱」限制,加上骨子裡「兩國論」傾向,導致她左右搖擺。
  • 臺灣所副研究員:蔡英文與大陸對著幹的態勢日益明顯
    蔡英文上臺即將屆滿一年,對於兩岸關係根本性質問題這道「必答題」一直拒絕回答,留下了一份「未完成的答卷」。近期,蔡英文對外釋放出不願意「答卷」的信息。中國社科院臺灣問題專家田葦杭為海外網(m.haiwainet.cn)撰文分析,蔡英文近期表態釋放出三重信號。
  • 港媒:蔡英文和亂港分子都吃"人血饅頭",蔡的"饅頭"大
    對此,港媒評論稱,方仲賢本來就是「人血饅頭」生物鏈中的一個低級「饅頭」,稍微「政治不正確」,敢向美臺老闆叫板,肯定會被圍攻。這件事一巴掌打醒方仲賢之流的夢中人,你們只是一隻可憐的「爛頭卒」。香港《文匯報》11日以《方仲賢和蔡英文一齊吃「人血饅頭」》為題發文,文章指出,方仲賢之流煽動暴力,撈取政治本錢,本來就在吃「人血饅頭」,卻痛斥蔡英文吃「人血饅頭」,這只是五十步笑百步。方仲賢吃被其唆擺學生的「人血饅頭」,蔡英文又吃香港泛暴派的「人血饅頭」,大魚吃小魚而已。
  • 港媒:蘇貞昌與蔡英文登陸的可能性有多大?
    港媒:蘇貞昌與蔡英文登陸的可能性有多大? 2012年08月27日 10:38 來源:環球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港媒:蔡英文和亂港分子都吃「人血饅頭」 蔡的「饅頭」大
    對此,港媒評論稱,方仲賢本來就是「人血饅頭」生物鏈中的一個低級「饅頭」 ,稍微「政治不正確」,敢向美臺老闆叫板,肯定會被圍攻。這件事一巴掌打醒方仲賢之流的夢中人,你們只是一隻可憐的「爛頭卒」。港媒評論也指出,修例風波及其引發的暴力運動,本來就是美國、蔡英文當局在背後撐腰,蔡英文是「幕後老闆之一」。 「老闆讓你辦事,你得到政治本錢已經是報酬,你卻不識趣,赴臺要求蔡老闆為你包底?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蔡英文利用香港泛暴派,本來就是為自己助選,泛暴派被人用完即棄,也是意料之中。文章稱,方仲賢替泛暴派出臺,不被老闆修理才怪,只怪方仲賢太天真、太傻。
  • 周志懷:「九二共識」無法迴避 蔡英文應繼續完成答卷
    (中國臺灣網 張潔 攝)  中國臺灣網7月28日成都訊 (記者 張潔)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周志懷在第二十五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閉幕式上表示,「九二共識」無法迴避,蔡英文應該繼續完成答卷。蔡英文及其團隊在兩岸政策調整上應繼續往前走,要放棄「逢中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