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波的創業產品智能鋼琴與海倫鋼琴達成協作。(張燕 攝)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整合部門、企業、協會、律師等多方資源,在園區內建立「公共人力資源部」,通過「大平臺+個性化」的定製服務,為初創企業提供招聘渠道、勞動管理、員工培訓、法律援助等多方面的支持。
九成大學生創業成功
「記得2010年剛剛入駐鎮海大學生創業園,因為想節省些成本就租用了辦公樓中間的位置,不通風不說,就連空調也沒法裝,如今想起來,創業園的變化真是天壤之別。」說起剛創業時的經歷,寧波易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招瑩有說不完的故事。
從一個走入社會不久的學生,到自主創業成為兩家業績不錯的公司的總經理,王招瑩和她的公司一起成長著,見證和享受了大創園「扶上馬、送一程」的幫助。
王招瑩所說的大創園,即鎮海區大學生創業園。從2010年成立到去年已拓展到了第三期,其中孵化園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已成功孵化在園和出園企業170餘家,創業者都是35歲以內且持股30%以上,園區企業年度產值近2億元。
「對於創業者,尤其是大學生創業者而言,最缺的是資金,而孵化園給的是實實在在的支持。」寧波甬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曉波深有體會。2014年徐曉波從寧波大學畢業後就入駐鎮海大創園,從事信息技術等相關行業創業,「大創園給予場地租用費、稅收等方面的減免政策,而且還有一系列為初創企業設立的服務,給了我們切實的幫助。」
在鎮海大學生創業服務中心,配備專職人員,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媽媽式」服務,陪伴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在項目啟動時,開闢「綠色通道」,提供一條龍服務;在項目發展時,與多家金融機構合作制訂專屬融資方案,上門受理小額擔保貸款業務,方便創業者在家門口「一站」搞定;在項目做強時,引導天使投資跟進支持。
同時,引入第三方管理機構——人才金港管理公司,對入園企業建立統一工作檯帳,對企業運營情況實施定期評審、年度考核,並根據考核情況給予獎勵或清退。截至目前,入園企業均已建立企業檔案並實施統一管理。
此外,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整合部門、企業、協會、律師等多方資源,在園區內建立「公共人力資源部」,通過「大平臺+個性化」的定製服務,為初創企業提供招聘渠道、勞動管理、員工培訓、法律援助等多方面的支持,確保企業節約人力資源成本,實現人力資源共享,破解人力資源規範化管理瓶頸。截至2016年底,已累計為園區內100餘家企業提供服務近300次。
階梯式培育促成才
如今,王招瑩的易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已成為一專業從事廚房垃圾處理器生產的廠家,並取得CE、CQC等多項權威認證,客戶遍布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地,作為一家曾經被孵化的企業,猶如出窠的小鳥可以獨立飛翔了。
「確實,當初的條件已不適應公司的規模和轉型升級發展需要,不過,幸運的是,我們很快將入駐大創園的C區了。」王招瑩所說的大創園C區,又被稱為「加速器」。
「大學生創業型企業孵化成功後,我們希望他們做大做強,為此,加速器的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鎮海區大學生創業服務中心主任趙欣介紹。據了解,鎮海大創園已發展成A區苗圃園、B區孵化園及目前正在規劃的C區加速器園。截至目前,園區累計入駐大學生創業企業320餘家,企業成活率約90%,成功孵化企業170餘家,帶動就業1800餘人。
據了解,鎮海大創園加速器由鎮海人社局與新城管委會攜手設立,位於鎮海新城核心位置,總面積6000平方米左右,目前已經竣工並通過驗收,內部統一裝修也已完成。加速器以大創園三年孵化期滿的優秀企業為主,不久後,「王招瑩」們就可以順利入駐。
校企培育有溫度
在不久前的寧波市大學生「創業新秀」賽事上,鎮海區「校地共建大創園」合作方寧波大學選送的兩位創業者——寧波麻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鄭浩傑和浙江駕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金遠亮獲獎。「校地共建是我區大學生創業幫扶的一大特色。」趙欣說,鎮海區地處寧波高教園區北區,寧波大學、寧波工程學院等高校雲集,地方政府與高校聯合,不僅有助於發掘創業者,還能幫助他們在創業途中少走彎路。自2011年起,鎮海區人社局與寧大建立校地合作關係,去年下半年,這種合作往更深層次發展——雙方將以鎮海大創園為載體,拓展共建活動範疇,在園區平臺共建、人才項目引進、項目升級共育、導師資源共享、孵化加速功能升級等方面進行探索實踐,全力打通高校與地方扶持創業的最後一公裡。
據了解,通過校地合作已引進大學生優秀項目50餘個,共同培育了寧波市十佳創業新秀5名,獲得全國各類創業大賽金獎4個,省級各類創業大賽金、銀、銅獎共5個。
導師制度,也是鎮海大創園的一大特色。除了聘請專業導師輔導企業創業外,一批園區培育的成功的企業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新來的創業者「現身說法」。徐錫俊,寧波市佳俊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從鎮海大創園起步,成為餐飲加盟連鎖品牌提供商,如今已擁有「吉祥餛飩」「傳世骨頭飯」等多個品牌1500家門店。「曾經給烹飪專業學生做導師,發現同學們比較注重自己的技藝,實際上,作為創業者,合作模式、團隊特點等更為重要。」徐錫俊說,如今他還帶著幾個有創業意向的學生,為他們做一些創業前期的輔導。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園區,讓大家感覺是一家人。」採訪中,無論是徐曉波還是王招瑩、徐錫俊,無論是已經「孵化出窠」的還是留下來創業的,每個人都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園區也為創業者們營造了越來越好的環境。
據了解,大創園通過成立團總支、黨支部和湧創商會,定期開展創業沙龍、戶外拓展、環保公益、愛心接力等活動,其中商會搭建了一個綜合、實效、多元的創業就業服務平臺,發揮資源共享、抱團發展、示範帶動、反哺社會等作用,全力打造我市有特色的青年創客商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