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布洛芬和醋氨酚止牙痛更好?止痛藥不能隨便吃
一項研究發現,阿片類藥物並不是最有效或最持久的治療急性牙痛的選擇,布洛芬和其他非甾體類抗炎藥或與醋氨酚結合,能更好地緩解牙痛,而麻醉藥應該是最後的手段。
阿片類藥物有時並不是止痛首選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數據,每天有超過115名美國人死於阿片類藥物過量。阿片類藥物有時是最好的選擇,但當然不應該是首選。系統回顧的目的是總結數據,使用5個深入研究的方法來治療口服止痛藥的效果。「現有的最佳數據表明,使用非甾體類藥物,無論是否使用乙醯氨基酚,都能在好處和傷害之間提供最有利的平衡,優化療效,同時儘量減少急性不良反應。」
研究發現,對於成年人來說,400毫克的布洛芬和1000毫克的醋氨酚的混合物比任何含阿片類藥物的藥物都要好。研究還發現,阿片類藥物或藥物組合,包括阿片類藥物,會導致兒童和成人的最不利的副作用,包括嗜睡、呼吸抑制、噁心/嘔吐和便秘。
老人服止痛藥房顫風險上升到了84%
止痛藥是許多人都曾服用過的藥物之一,但對於止痛藥的使用方式與副作用,大家也應有所了解。最近荷蘭一項研究表明,使用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止痛藥的老年人,房顫的發病風險可能增加。可見,經常服用止痛藥的人有必要對房顫採取一定的預防措施。
非甾體抗炎藥是一類不含有甾體結構的抗炎藥,這類藥物包括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雙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羅非昔布、塞來昔布等,具有抗炎、抗風溼、止痛、退熱和抗凝血等作用,在臨床上廣泛用於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多種發熱和各種疼痛症狀的緩解。研究發現,目前正在使用或者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者,房顫發生風險比那些從來沒有使用過者升高了76%。前一個月內使用非甾體抗炎止痛藥者,房顫風險上升到了84%。
循證醫學研究發現,具有調整離子通道作用的參松養心膠囊對房顫具有較好的療效,它對心肌細胞鈉、鉀、鈣等多種離子通道均有明顯的調節作用,明顯抑制陣發性房顫的發生和持續,緩解心慌、頭暈、氣短等症狀,藥效與西藥心律平相當,而且研究中沒有發現參松養心膠囊有心臟毒副作用。
高血壓患者頭痛少用止痛藥
因此,當高血壓病人出現不明原因的頭痛、頭脹和頭暈時,應及時測定血壓。如果血壓增高所致頭痛等症狀,務必少用或不用一般止痛藥,而要積極控制血壓,隨著血壓下降或恢復正常,頭痛等症狀往往可自行消退。研究表明高血壓頭痛的發生機制是與腦動脈痙攣有關,降壓藥物促使腦動脈血管平滑肌鬆弛,緩解腦動脈痙攣,從而能夠改善腦供血並有效控制頭痛。專家建議,伴有顯著頭痛等症狀的高血壓病人,最好以尼莫地平作為基礎降壓藥物,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B-受體拮抗劑構成聯合用藥,既可有效控制高血壓,又可有效防範頭痛等症狀。如果病人一時頭痛顯著,偶爾服用一、兩次止痛藥並無大礙,但決不可依賴止痛藥去治療高血壓頭痛。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