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10點,華中科技大學西二樓,208辦公室燈光明亮。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文勁宇,還在伏案工作。
早上8點,文勁宇來到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匆匆去學校食堂解決兩頓飯,夜晚10點後才回家。這樣的日程,已經持續了十幾年。
「做科研,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如何讓電力系統安全高效運行,是文勁宇科研的主線。
1988年,18歲的湖南小夥文勁宇被保送到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電力工程系。本科畢業後被保送讀碩,師從著名電力專家程時傑教授,隨後又免試攻讀博士學位。
做科研,還是去企業?讀博時,文勁宇動過畢業去公司的念頭。在許繼電氣博士後工作站時,也思索過是否留下來。
「你到底願意做一條池塘裡的魚,還是大海裡的魚?」程時傑的話讓文勁宇銘記至今。「走了這麼多地方之後,我發現最喜歡的還是在高校,教書育人。」文勁宇說。
回國,還是留國外?1996年、2002年,文勁宇兩次赴英國利物浦大學,期滿後都被盛情挽留。在與導師的交流中,他堅定了回國信念。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對於改變落後的狀態或許起不到什麼作用,但如果全中國的每一個人都能自覺地這樣做,中國的強大指日可待。」留學期間,在文勁宇給程教授的信中,他這樣寫道。
2003年8月14日,美加大停電,損失巨大。文勁宇意識到,「中國的電網正在高速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如果發生故障,影響可能也會很大。」如何防止類似現象的發生?國家有需求!
當年8月底,回到華中科技大學,他開始將電力系統安全高效運行作為主要研究目標。我國首條雙極海纜直流輸電微機站控系統、我國首套移動式直接冷卻高溫超導磁儲能系統、大電網低頻振蕩分析與抑制技術、基於儲能的風電併網技術、獲中美兩國發明專利的混合式柔性直流換流閥和直流—直流自耦變壓器……10多年來,文勁宇與團隊完成了一項項突破,獲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做科研,最重要的是選擇一個好的研究方向,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文勁宇說。
「我最愛幹的事兒,就是看課題組和學院的名冊」
「文老師團隊那麼多人,他記得你們的名字嗎?」
「當然記得!」文勁宇課題組成員、碩士生蔡普的回答很堅定。
2010年,文勁宇赴美國訪問。4個多月的時間,他向課題組全體同學發了10多封數千字的郵件。「我最愛幹的事兒,就是看我課題組和學院的名冊。」在文勁宇眼中,「博士生和碩士生不一樣,科研能力強的學生和弱一些的學生不一樣,談戀愛的和沒談戀愛的也不一樣。要找到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激發他們的潛質。」
陳霞是文勁宇第二個博士生,她回憶說,剛讀博時缺乏自信,「文老師放手讓我去寫項目申請書,再一遍遍親自指導我修改了十幾次。」如今,她已是電氣學院的副教授。
「最近怎麼感覺你沒有以前的活力了?」魯曉軍在博士畢業前,情緒一度低落。「去大城市還是回老家?文老師說,不要讓理想被現實束縛,要走適合自己的路。」聽後,他選擇了做博士後,繼續從事科研。
楊之翰本科畢業時選擇做兩年輔導員再讀研。他抱著「被拒」的心態找文勁宇,問能否進課題組。「沒想到,文老師很支持我,讓我很意外。文老師很注重多元化,只要你有好的想法、願意做,他會從各方面支持你。」
「其實每個孩子都很獨特。作為教師,能夠把學生好好培養出來,真的很有成就感。」文勁宇說。
「我更願意盡力幫助全院老師更好發展」
電氣學院西九樓四層,一間實驗室門前貼著對聯:「思百態於俯仰間,構萬事處取捨中」,橫批是「敏思篤行」。
「其實,我更自豪的是『思構』課題組。」智能電網運行與控制課題組,英文簡稱是SGO,文勁宇為它起名「思構」,意思是「思行合一」。
「文老師的管理模式太厲害了!」每天提交日簡報,每周一提交周報告,每月10號前提交月報告、進行月度匯報……「壓力雖大,但對我們是很好的鞭策。」課題組成員帥航說。
為了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鍛鍊和培養,文勁宇為「思構」設計了綜合素質拓展平臺。「光科研做得好還不夠,學生需要各方面的鍛鍊和培養。」文勁宇說。
平臺設有規劃部、文化部、科技部、宣傳部。「有學術大家來訪問,科技部負責接待,宣傳部負責寫稿,我們文化部會策劃活動、管理衛生。」楊之翰展示了同學們制定的衛生方案,整整3頁,時間、項目、負責人,一目了然。「就像電網一樣,安全、高效。我們做事情,也越來越像文老師了。」他笑著說。
2016年,文勁宇開始擔任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院長。「我們是『雙一流』建設學科,作為院長,我更願意盡力幫助全院每個老師更好地發展,讓每一位老師都能為學院的一流學科建設做出貢獻。」
這兩年,學院取得了不少科研突破:強電磁工程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評估;連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取得華中科技大學在安全類國家獎上零的突破;首次獲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湖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
但他更在意的是學院人才培養。「我們的『班級成長工程』效果非常好,正在推進2.0版;最近一輪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我們的畢業生質量和社會服務貢獻指標名列電氣工程學科第一;在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項目資助下,我們正創建有中國特色的本科榮譽學位培養體系,全面重構實踐教學體系。」文勁宇說。
在學院老師眼中,208辦公室的燈光亮的時間更長了,文老師的白頭髮也更多了。
「有幾天晚上,我在辦公室待到10點半,發現他辦公室燈還亮著。第二天早上,我到辦公室,發現我也不是到得最早的。」羅珺老師分管學院學生工作,這個場景讓她感到震撼。「文院長辦公室的燈光,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輔導員程曜於說。
採訪中,有句話被學生們反覆提及:「以責任心做人,以上進心做事,以事業心規劃人生。」這是文勁宇倡導的行為方式,也是對自己的要求。(本報記者 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