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經歷讓沉默內向的工科男變得自信大方?
是一項什麼樣的活動讓老師感慨「老師和學生在共同成長」?
趕緊隨小科去「校長有約」探班!
聽說華中科技大學「最強大腦」的成長秘密都在這裡喲!
5月22日下午,以「挑戰科創夢·青春報國志」為主題,華中科技大學第四期「校長有約」線上座談會舉行。校長李元元、副校長梁茜與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師生代表一起,暢談青年科創夢。獲獎學生代表、指導教師代表、賽事組織單位代表進行了經驗分享。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生張攀同學談到,一年多的比賽歷經百餘場訓練,讓自己從沉默內向的工科男變得自信大方,他表示,只要有創新夢想、敢於挑戰、願意努力,不管是誰都可以成功和成長。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生張博分享了自2005年以來,十年磨一劍研究數字PET的故事,他談到,科技創新的過程,也是一次自我對話和自我成長的過程。軟體學院博士生朱毅講述了團隊將「名人朋友圈APP」發展成為語言cosplay領域的Top1的創新創業奮鬥歷程。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本科生章鵬超講述了運用專業知識將蝦殼等廢棄物變廢為寶的創新故事,他表示,從生活觀察中發現問題、用技術創新解決問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博士生李康華講述了把專業研究成果用於技術實踐的故事,他表示,作為華中大畢業生,他將帶著華中大的創新精神,繼續努力把論文寫在頂級期刊上、寫在祖國大地上。
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黃永安教授結合全過程賽事指導的親身經歷,分享了自己對科技報國、賽事育人的思考,特別是對「明德、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和感悟。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孫琪真教授指導學生取得「挑戰杯」「創青春」「網際網路+」三大賽事金獎的「大滿貫」,她表示,創新賽事是載體,根本還在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啟迪創新思維,幫助學生從象牙塔走向社會,推動高校創新成果向社會生產力轉化。電子信息與通信學院白翔教授表示,創新大賽已成為學校創新人才培養能力的重要體現,參賽的核心是科技創新能力,需要學校各方面合力支持。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餘龍江教授說到,要充分把握創新賽事在人才培養、在學科專業建設中的重要意義和重要作用,要在創新賽事的實踐過程中,努力培養創新團隊、注重創新實踐過程指導,全方位提升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院長唐江教授介紹了學院的雙創工作經驗,該學院在教學實踐中植入創新基因,在研究式學習中提升創新能力,在創新實踐中擦亮雙創名片,打造「學研創」三位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李紅斌教授談到,電氣學院立足科創競賽,以實踐育人、科研育人、網絡育人為抓手,立足科創競賽,落實全員指導,開展雲端科研,逐步構建起內容完備、設施齊全、特色鮮明的創新創業育人體系。
李元元高度肯定了過去一年我校在「挑戰杯」「網際網路+」「創青春」等創新創業大賽中取得的成績,為我校可愛可為的同學們、可親可敬的老師們和可靠可信的賽事組織者點讚,並代表學校向獲獎師生表示衷心祝賀。
立足當下、創造未來,李元元對青年學子提出了殷切希望。他寄語同學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五四青年節對青年的重要寄語精神,清醒把握科技創新對國家前途命運、人民生活福祉的深刻影響,努力將科創夢融入報國志,堅定理想信念;將科創夢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培養全球視野;將科創夢落實到創新實踐中,練就過硬本領;將科創夢體現到開放合作精神中,發揚「大團結」精神;將科創夢落實到「明德厚學」的校訓精神踐行中,做到德才雙修。
李元元指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華中大的使命,教書育人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基本職責。他強調,各部門各院系和全校老師要厚植「愛生如子」的教育情懷,發揮「好老師」「大先生」主體作用,共同努力營造全員參與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一起為構建華中大高水平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和良好的育人生態貢獻力量。
李元元強調,華中大被譽為「森林大學」,不僅是綠色的森林,更應該是創新人才的森林。每一名華中大人都要成為創新的實踐者和創新教育的傳播者,形成人人創新、時時創新、處處創新的創新文化,讓創新和創業成為「森林大學」更加濃鬱的校園氛圍、更加厚重的文化底蘊、更加有力的發展勢能,提升人才培養質效,推動學校創新發展,服務國家科技強國戰略。
梁茜主持座談會。他表示,不僅要為獲獎師生代表喝彩,也要為面對疫情挑戰,依然潛心科研創新、靜心讀書學習的每一位華中大師生點讚。他強調,廣大師生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傳承發揚學校創新創業的優良傳統和「學在華中大」的紮實學風,堅定科技報國志向、練就過硬本領,在主動探索世界科技創新前沿的徵途上走得更紮實更穩健。他指出, 2020年學校「求是杯」等創新創業賽事已經陸續啟動,希望各部門各院系總結經驗,深入動員、加強組織、再創佳績,期待廣大師生繼續努力,再立新功。
2019年創新創業競賽獲獎項目指導教師和學生代表,以及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教務處、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學生工作部、校團委、科發院、科技成果轉化辦、校科協、黨委宣傳部等部門負責人,部分院系黨政主要負責人和分管副院長、副書記、團委書記、輔導員代表等參加會議。
據悉,2020年學校第十二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等新一輪賽事已經陸續啟動,期待各院系深入動員、加強組織、再創佳績!具體通知請點擊下方,了解詳情。
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作品及團隊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以下簡稱「『挑戰杯』競賽」)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社科院、全國學聯和地方政府共同主辦,國內著名大學、新聞媒體聯合發起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範性和群眾性的全國競賽活動。在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華中科技大學榮獲一等獎5項,三等獎1項,以學校歷史最高分捧得「優勝杯」。
分布式肌電採集柔性電子皮膚
獲獎等級:全國一等獎
報送院系: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
指導教師:黃永安、張俐
團隊成員:尹浪、馬加冀、張樹昌、任君暉、楊朝宇、鄧鵬飛、申曜鑫
微注入式配電電纜絕緣劣化「不停電」監測裝置
獲獎等級:全國一等獎
報送院系: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指導教師:陳慶、李紅斌
團隊成員:周磊、郝嘉睿、杜步陽、黃煜彬、姚雅涵、李弘毅、殷浩然
複雜鍛件高溫自動化三維測量系統
獲獎等級:全國一等獎
報送院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指導教師:鍾凱、宋波、李中偉
團隊成員:張攀、張禹澤、何文韜、李蹊、鄭鴻輝、靳曉博、蘇玉娥、白依萱
智能無鏡顯微鏡
獲獎等級:全國一等獎
報送院系: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
指導教師:費鵬
團隊成員:廖翰宇、康天譽、蔣宇軒、杜謙、高夢穎、陳雄超
大尺度高分辨光纖聲波地層成像儀
獲獎等級:全國一等獎
報送院系: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
指導教師:孫琪真、閆志君
團隊成員:李豪、範存政、孫玥真、譙偉、賀韜、汪靜逸、李通達、劉懿捷
他鄉變故鄉:社會加速期鄉城流動老人角色轉換的困境與對策
獲獎等級:全國三等獎
報送院系:社會學院
指導教師:張小山
團隊成員:馬玉楚、林璧彤、劉子微、李若愚、龍佳娜、連彥皓、柯欣宇、王惠茹
第五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獲獎作品及團隊
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是目前教育部唯一牽頭主辦的創新創業大賽。在第五屆「網際網路+」大賽全國總決賽中,華中科技大學共獲6金2銀2銅,金獎總數和獎牌總數均位居全國高校第二。
全球首創的全數字PET系統及產業化
獲獎等級:主賽道 金獎
項目名稱:全球首創的全數字PET系統及產業化
報送院系: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指導教師:謝慶國、肖鵬、楊亞
項目成員:張博、李炳軒、房磊、母登雲、胡盈
答爾文-面向複雜場景的文字識別雲平臺
獲獎等級:主賽道 金獎
項目名稱:答爾文-面向複雜場景的文字識別雲平臺
報送院系:電子信息與通信學院
指導教師:白翔、周瑜、林宏志、許永超、劉文予
項目成員:楊明錕,朱盈盈,廖明輝,高宇哲,朱臻,梁定康、程昌旭,徐孟德,張輝,金典,陳雅婕,姚聰,張拯
飛流智能:面向超低空的全天候多場景環境智慧監測平臺
獲獎等級:主賽道 金獎
項目名稱:飛流智能:面向超低空的全天候多場景環境智慧檢測平臺
報送院系: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
指導教師:孫琪真、劉玉
項目成員:劉奇,李良曄,譙偉,王森懋,劉雨佳,董雲龍、帥率,沈順明,張俊鋒
開關磁阻電機電控產業化
獲獎等級:主賽道 金獎
項目名稱:開關磁阻電機電控產業化
報送院系: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指導教師:王雙紅、羅珺、許文立、孫劍波、郭煒
項目成員:吳荒原,鄧添,張寶允,羅婧怡,曹寅鵬,趙建培、代道春,王啟元,段承金,沈呈碩,鄔瑋晗,範振宇
綠草成纖:中國草變致富寶
獲獎等級: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 金獎
項目名稱:綠草成纖:中國草變致富寶
報送院系: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指導教師:餘龍江,付春華,楊英,敖明章,郭煒
項目成員:白雲,舒潼,李攀登,王慧慧,餘天意,向夢雄、鄒浩雲,梁芝瑋,楊雯姍,王晨怡,向思園,張力元、胡佳齊,劉芸芸、付芳語,王亞偉,李吳忌
The World's TopHigh-end LED Light Source Supplier
獲獎等級:國際賽道 金獎
項目名稱:The World's TopHigh-end LED Light Source Supplier
報送院系:物理學院
項目成員:Leimeng Sun(孫雷蒙)、BinbinZhu
儲氣巢:全球首創的新一代儲氣(氫)材料
獲獎等級:主賽道 銀獎
項目名稱:儲氣巢:全球首創的新一代儲氣(氫)材料
報送院系:化學與化工學院
指導教師:譚必恩、吳疆鄂、金尚彬、衛平
項目成員:劉滿營,鍾瑞,譚良驍,奚為瑤,鄒逸非,謝筱欣、王寧,趙宇輝,王紹磊,詹禛,劉靜,侯雙雙
AgProTek, TheTechnical Leader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in Precision Agriculture
獲獎等級:國際賽道 銀獎
項目名稱:AgProTek, TheTechnical Leader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in Precision Agriculture
報送院系: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指導教師:Shi Yin,Shu Kong,Wei Guo,Yi Zhan
項目成員:Ji Li(李吉),Zhangyucheng,Liao Hu Yuan,Qin Wang Xi
我是你的眼——啟明導盲智能多維應用系統
獲獎等級:紅旅賽道 銅獎
項目名稱:我是你的眼——啟明導盲智能多維應用系統
報送院系:經濟學院 電信學院
指導教師:衛平、白翔、龍韌、龔超
項目成員:周江南,何君,閆少輝,彭喆茜,唐小方,譚垚鑫、吳舒舒,宋黎,王超群,關翰笙,朱富鋮
Lig&Bio Co:Light enhance the beauty
項目名稱:Lig&Bio Co:Light enhance the beauty
報送院系: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指導教師:Shi Zhijun,Yang Guang,Kong Shu
項目成員:Bricard MBITUYIMANA,ODE BONI Biaou,Oscar,Liang Xinshuo,Manjila Adhikari
2018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
獲獎作品及團隊
「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是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全國學聯和地方省級人民政府主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支持的一項具有導向性、示範性和群眾性的創業競賽活動,每兩年舉辦一屆。2018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終審決賽於浙江大學落幕,華中科技大學選送的6支參賽團隊獲得4金1銀1銅,以總分全國第五,金獎數湖北省第一的成績捧得大賽「優勝杯」。
M-Cloud:大數據的智慧引擎
獲獎等級:全國金獎
報送院系: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指導教師:周可、李周密、陳卓
團隊成員:肖芳、李欣、袁雪楠、王惠如、葛啟航、周睿婷、孔熙、高培源、梁光瓊、馮樹耀
名人朋友圈:00後最喜愛的語言Cosplay虛擬社區
獲獎等級:全國金獎
報送院系:軟體學院
指導教師:孟振洋、陳傳波、衛平
團隊成員:朱毅、胡興球、蔡寒均、段瑤恆、孔緯旭、蔡敏、吳子涵、周振方、歐陽超、向宇萱
極目智能:新一代汽車智能輔助駕駛系統
獲獎等級:全國金獎
報送院系: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
指導教師:孫琪真、衛平
團隊成員:程建偉、梅李娟、孫玥真、趙葳葳、汪靜逸、楊柳、鄭暢然、李巖鵬、羅亦楊
樹米科技:物聯網智能連接服務商
獲獎等級:全國金獎
報送院系:社會學院
指導教師:王茂福
團隊成員:劉恩培、張禕、邵清靈、王璐瑤、黃心燁、馬銘檜、陳蘊如、岑怡、鄭軍
深紫外LED——從「芯」定義健康生活
獲獎等級:全國銀獎
報送院系: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指導教師:戴江南
團隊成員:梁仁瓅、陳景文、梅煦、劉天、許琳琳、王昊、張毅、陳謙、柳星星、龍瀚凌
星yeah計劃——面向自閉症患者群體創意幫扶計劃
獲獎等級:全國銅獎
報送院系:社會學院
指導教師:李娜、譚靜
團隊成員:侯丹、侯瑤佳、張子任、周斯琪、張云云、宋學靜、賴續鵬、黃俊輝、李雯竹、何倩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團委 編輯 / 蔣斯琪 張雯怡 校對 / 郭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