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沒有年輕人的「花甲村」,靠誰來發展?

2021-02-28 半月談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人才不繼,振興難免停留於希冀。當前,部分地方的農村老齡化趨勢加劇,青壯年普遍外流,部分村莊成了只有白髮人駐守的「花甲村」。如何讓青年人帶著活力與動力回到鄉村,紮根鄉村,讓廣大農村不再為「鄉村振興,靠誰振興」發愁?希望在產業,更在有競爭力的機制與平臺。

1

村中逐門看,儘是白髮人

陝西漢中勉縣位於秦嶺南麓,今年2月剛剛退出貧困縣序列。初夏時節,在距離縣城20公裡的阜川鎮唐家灣村,滿眼草木蔥蘢,水稻長勢喜人。近年來,村裡發展林果產業、引種黑米香米,貧困發生率已由2015年底的22.55%降至2019年底的0.75%。雖已摘掉貧困的帽子,但對村支書唐華軍來說,「下一步靠誰來發展」仍是難題:「脫貧之後,就要籌劃鄉村振興,振興靠的是人,尤其得指望青壯年,可村裡多的是老人家,讓人犯愁啊!」唐華軍算過,全村共有396戶1321人,一半村民外出務工,走的多是25歲至50歲的青壯年勞力。在村的600多人裡,學齡青少年和60歲以上的老人佔了絕大部分。唐家灣村村委會對面新搭的大棚裡,半月談記者看見一群村民正在移植梔子花苗,年紀大多在五六十歲以上。「要幹活,都是我們這群『老媽媽幫』。」66歲的村民唐惠珍說,「村裡老人多,弱勞力也得當主勞力使。」在漢中市佛坪縣,宣傳部幹部吳燕峰說,每年春天想拍些春耕勞作的場景,想著能拍到些年輕人,「但找來找去也只能拍老頭老太太,找個年輕人真的太難了。」在黃河晉陝大峽谷沿岸的土石山區,老齡化問題更顯突出。榆林市佳縣通鎮向陽灣村村支書賀建強說:「常住村裡的絕大多數是六七十歲的村民,幾乎沒有青年。」大城市周邊的農村,也漸漸籠上了老齡化的陰影。西安閻良區關山街道北馮村距離西安市不過80公裡,村裡的「空巢」問題也很嚴重。「我們村甜瓜種植效益還可以,鄉村旅遊發展勢頭也不錯,可年輕人一般只願意在村裡種上半年的甜瓜,夏天還是要外出打工。村裡每年都得有半年『空巢』期。」村支書助理韓志昕說。

2

老人嘆無力,村莊日凋敝

當鬚髮的花白色成為村子的主色調,一些令人擔憂的事情也慢慢顯現出來:村幹部乏人接班,集體產業缺人帶頭,公共事務沒人張羅,甚至紅白喜事辦起來都費勁……唐華軍說,這幾年村委班子都快配不齊了,2018年他好不容易「逮」到一個念過高中的年輕人,準備任命為村文書,可人家嫌「活雜錢少」,幹了一個禮拜就走了。又到換屆選舉時,唐華軍苦心相勸,終於說動了一位49歲的村民來做村裡的副主任,可沒幹兩個月,人家也告辭了:「他在村裡算年輕的,咱看中了他發展產業的本事,可人家沒看上咱這職位!」「沒有個年輕人,我們連電腦都用不明白。」唐華軍擔心地說,「駐村工作隊再一走,以後材料可能都搞不出來。」如果韓志昕和唐華軍見面,他倆會發現彼此倒出的苦水都差不多。北馮村村兩委班子8個人,35歲以下的只有1個人。村裡這幾年拉來了2000多萬元的項目,特別需要年輕人來管理和建設,他耐心做村裡很多年輕人的工作,可是始終做不通:「這樣下去談什麼『內生動力』?」

陝西榆林佳縣幹完活的花甲老人在村口席地而坐休息  張斌 攝

佳縣木頭峪鎮黨委書記牛宏偉表示,現在農村發展特色產業已呈星火燎原之勢,只是特色產業要想讓特色持續煥發光彩,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懂技術、會經營、擁有對口專業技能的人才,一般來說年輕人更勝任這樣的角色,如果都交給老年人支撐,可能不利於產業做大做強。何況,有些工作只靠「出力」是做不來的,比如網絡銷售。佳縣王家砭鎮柳樹會村扶貧農場專攻雜糧加工,已經辦起1戶龍頭企業、3家小微企業,另有42戶手工掛麵加工大戶,亟待組建網絡銷售團隊。可是扶貧農場負責人高維軍為難極了:「年輕人都跑了,村裡沒人會幹這個事,可能得把銷售委託給榆林市裡的公司吧!」「花甲村」的隱憂不止於產業發展,還滲透到村民的生活世界。在西安市藍田縣一個山村,幾年前一位獨居老人猝然離世,至今當地村民還在念叨。老人冬天用蜂窩煤取暖,窗戶緊閉,不幸中毒身亡,離世兩三天後,在外務工的孩子打回電話,才發現出事了。「夏天,村裡年輕人偶爾還回來避暑,冬天,家家戶戶幾乎找不到年輕人的影子。」村裡老人說,別說有人照顧了,自己離世後,怕是連個能抬得動棺材的年輕人都沒有。

3

欲謀振興策,先引活水來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要暢通各類人才下鄉渠道,加快構建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體系。響應中央號召,各地也紛紛出臺具體政策吸引年輕人到農村基層鍛鍊。只是,如何變「輸血」為「造血」,重新激活農村青年自發紮根鄉土的願景與動力,還需要更多實際而細緻的安排。不少基層幹部指出,農村最歡迎也最期待的回村人才,是對鄉村知根知底、有情有義,且具備一定資源與眼光的鄉賢和能人,他們會是村裡人最信任的鄉村振興生力軍。怎樣喚回並留住這樣的「實力派」?幹部們與多位三農問題專家的共識是,要讓農村的產業發展融入市場化的基本邏輯,有了健康而穩定的產業基礎,才能期待能人歸鄉的自主選擇。韓志昕認為,如果能讓農村的年輕人在村裡賺到和進城打工比沒什麼大差距的收入,那「離家近」會是個有吸引力的因素。北馮村最近開始籌備訂單農業、品牌電商,想為村子提供更多吸引力。「讓年輕人意識到家門口的產業也有持續做大的本事,這是最根本的動力。」韓志昕說。一些村幹部分析,引導年輕人「回流」「反哺」鄉村,特別要注意轉變鄉親們的觀念。在鄉下,人們常形容後生進城是「人往高處走」,「只有混不下去,才會回到村裡」「有本事的人都在城裡」「回村是最後的退路」等話語大行其道。不少青年就這樣被閒言碎語一步步「逼」回了城市,哪怕那裡並不是他們希望所在。為了讓各種積極因素協同發揮作用,當前一些地方開始探索新組織模式的力量。在陝西楊凌示範區王上村,村裡聘請了職業經理人,把村莊集體事務和產業發展規劃下成一盤棋;在陝西渭南市蒲城縣,當地成立了「聯合黨委+」,按照地域相連、產業相關的原則,強村帶弱村,共同搞活產業,延攬人才。告別「花甲村」,更多的努力還在路上。

點擊下圖,訂閱半月談

↓↓↓

 

來源:《半月談》2020年第19期  原標題:《「花甲村」,煩心事何解》

半月談記者:儲國強 張斌 徐漢| 編輯:範鍾秀

相關焦點

  • 「鄉村接生員」馬春燕的「花甲之惑」
    」馬春燕的「花甲之惑」  作者呂瑋  「一輩子所學,要傳給誰?」27日上午,站在門可羅雀的診所前,談及彼時近行走在鄉間的40年的從醫苦樂,已過花甲之年的鄉村「產婆」馬春燕眼圈泛紅。  61歲的馬春燕來自山西呂梁山深處一個擁有近五千人的村莊。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還未出嫁,她便成為上千村民服務的鄉村醫生,大到為產婦接生,小到發燒感冒,靠著藥品銷售差價和微薄的接生費維持生計。「農村不比城市那麼專業,我們這類人,都是多面手。」
  • 回村過年的年輕人,為啥寧肯在家「躺屍」,都不願出門溜達?
    可是對於年輕人來說,拜訪長輩、親戚的時候,總會被拉著問東問西。尤其是那經典的幾大問:「婚姻、孩子、家庭、收入、房、車」等,這些幾乎都是必問選項!其實,這些問題都是比較私人的問題,要是正面回答,有些話不好把握分寸。比如:問你「收入」多少,你說少了怕被人看不起;往說多了說,別人覺得你在吹牛皮;實話實說呢,人家還覺得你這年輕人不實誠啊,還藏著掖著!
  • 這些80後村書記,能夠「走紅」完全靠實力
    原標題:這些80後村書記,能夠「走紅」完全靠實力 日前,上海郊區1584個村黨組織領導班子已全面完成新一輪換屆,一大批精明能幹的村幹部,即將肩負著沉甸甸的信任和囑託走上工作崗位,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獻力獻智。 近年來,上海村幹部的選派呈年輕化趨勢。
  • 讓更多年輕人在鄉村找到發展舞臺
    而在古丈縣的苗寨翁草村的花海芳香中,90後村民石澤輝和石楊虎也忙碌起來,為接待來村裡的遊客做著準備工作。之前,二人都在廣東打工。  這樣的年輕人,在每一個昔日的貧困村幾乎都能遇到幾位。去年以來,筆者在湖南農村調研時發現,年輕人越來越多,村裡越來越熱鬧了。青春的蓬勃朝氣,正在讓農村煥發新的活力。  曾經一段時間,一些鄉村靠天吃飯,無產業無門路,年輕人只好外出打工。
  • 自貢大安區三多寨鎮八甲村來了產業發展的「領頭羊」
    「我一直身體不好,幾年下來不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還沒有多大勞動力,一直住在老房子裡。」八甲村年過花甲的貧困戶李昭德回憶說,「去年在王書記的幫助下,納入易地搬遷,住進新房還享受醫療救助政策報銷和衛生扶貧基金,如果不是國家的政策好,我的命早都丟了。」通過面對面的交流,王成不知不覺間就拉近了和村民之間的距離。 「王書記,今年高粱收成好喲。」
  • 據統計99.9%的年輕人都愛吃這些!
    一日三餐只剩中飯和夜宵的年輕人 夜宵是大多數年輕人的飲食選擇現在的90,00後,對一日三餐的概念已經模糊了,早餐可以不用吃,午餐隨便吃就行了。至於晚飯?對他們來說吧,夜宵就等於是晚飯。而且夜宵可不能省,不能隨便,並且做為現在市場的消費主要群體,夜宵一定會像外賣一樣火起來的。
  • 團委來的年輕人!
    團委的年輕人,來了能幹啥?到村後,李沛峰被安排住在村黨員活動室,高原深山的4月依舊寒冷,即使生了火爐,一晚上也會被凍醒好幾次。而最大的困難則來自群眾的「風涼話」:「別的村的扶貧幹部都是『有權有錢』的單位派來的,給我們就派個團委的年輕人,來了能幹啥?
  • 廣東東莞開心花甲培訓 廣州開心花甲培訓班 惠州開心花甲培訓學校 開心花甲做法 開心花甲技術
    廣東東莞開心花甲培訓 廣州開心花甲培訓班 惠州開心花甲培訓學校 開心花甲做法 開心花甲技術本文主要介紹了關於深圳開心花甲培訓要多久
  • 花甲這樣處理,沒有沙子更好吃,讓你自己在家也能吃上美味的花甲
    自己在家炒花甲經濟實惠又十分的美味健康,但是很多朋友們都發現了如果花甲沒有處理好會有很多的沙子,影響口感不說還不衛生。那麼如何才能夠避免花甲中的沙子,讓自己簡單方便的吃到沒有沙子的炒花甲呢?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小秘訣。
  • 年輕人,請靠努力來獲得世界的認可
    陶行知先生說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時長會聽見年輕人抱怨自己沒有機會,家裡又不能有力地支持自己的發展。我想說,嗨,年輕人,請靠自己的努力來獲得世界的認可。
  • 滿月、抓周、花甲,這些華夏傳統文化習俗為何現於一份村委禁告裡
    這些流傳了幾千年的華夏文化習俗,究竟是什麼?賈府,鐘鳴鼎食之家,什麼奇珍異寶沒有?自然是要試試寶玉的前程了,沒想到他「只把脂粉釵環抓來」,怎不讓那位政老爺怒言「酒色之徒」!過滿月——嬰兒出生三十天六十歲生日——花甲直到解放初期,我國人口平均壽命都不足50歲。所以,中國人非常重視祝「壽」。
  • 年輕人沒有大學學歷,發展前景還可觀嗎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關注具備大學學歷的年輕人如何發展。卻忽視掉了年輕人如果沒有大學學歷,發展前景是否可觀。不能否認的是,大學學歷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升職加薪、職稱、公務員、事業單位等,基本上都要求具備大學學歷才能報考。這些都在「說」沒有大學學歷的年輕人,發展前景會窄一些。
  • 教你來做錫紙花甲粉,鮮香味美,簡單的材料簡單的配方
    大家好我是喬木,花甲是現在許多人都喜歡吃的一種海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外面許多賣花甲的店面,生意也是相當火爆的,想知道這些花甲為什麼做的這麼好吃嗎?就讓喬木來告訴你吧,下面我們來看看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材料:花甲,米粉,金針菇,蔥,生薑,大蒜,小米辣(這個根據辣度自己掌握,也可以不放),香菜,鹽,白糖,料酒,生抽,郫縣豆瓣醬,蠔油,食用油。還有要用的錫紙我沒有列出來,其它都是比較常見和常用的,把這些都準備齊以後,我們就正式開始吧。
  • 吉水盤谷鎮太園村:村裡來了一位選調生
    今日的太園村街道乾淨整潔,文化公園傳來歡聲笑語,貧困率大幅下降,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大幅上升,太園村日新月異,第一書記張文煜功不可沒。學好農家話,走進百姓家「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張文煜是江西省委組織部2018年定向選調生,從同濟大學研究生畢業的他剛參加工作不久就被組織安排到太園村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
  • 別開生面的泰式酸辣花甲粉,美食,不止有一種味道
    大家都知道,北方人愛吃麵,南方人愛吃粉,在北方人南方人眼裡,對方吃的都不正宗,誰也不服誰,這場美食之爭從古至今就沒停過,延續至今。而花甲粉又名花甲米線,是一種用錫箔紙將營養美湯與花甲、米線封閉式的熬製而成的菜品。具有滋陰明目,軟堅,化痰,益精潤髒的作用。
  • 巾幗抗疫 | 秀洲花甲女企業家為抗疫情主動學英文
    巾幗抗疫 | 秀洲花甲女企業家為抗疫情主動學英文 2020-02-09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洗花甲放白酒?大錯特錯,教你一招,裡面加點「它」,乾淨徹底
    清洗花甲放白酒?大錯特錯,教你一招,裡面加點「它」,乾淨徹底在我們市面上海鮮的種類非常的多,而且普通的海鮮價格也是完全不一樣的,貝殼裡的海鮮價格就比較便宜,那麼在這個時候非常受歡迎的一種貝殼類海鮮,那就是花甲,炎熱的夏天正是吃花甲的時候,肉質非常的鮮內,而且含鈣量特別的高,容易被吸收,所以它是非常受歡迎的一種食材。
  • 大哥夜市賣花甲米線,十元一碗放半斤花甲太實在,一人一份吃不完
    花甲粉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的最愛,尤其是錫紙花甲粉更是受歡迎,花甲是海鮮的一類,爆炒固然美味,可還是不如粉絲煮花甲有魅力!但是花甲的好搭檔並不只有粉絲,還有米線呢!花甲米線也可以算是個創新美食,可能很多人都沒吃過吧!
  • 如何挑選花甲?愛吃花甲的人注意!牢記4點,花甲個個新鮮又營養
    花甲,又稱為花蛤,在北方地區則被稱為花蜆子。花甲(花蜆子)屬於比較廉價的海鮮了,但是廉價並不是難吃的代名詞。雖然花甲價格較低,但是營養卻極為豐富,含有大量的胺基酸、多種維生素以及鈣、硒、磷、鐵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而且口感卻十分鮮美。
  • 生活小妙招:三分鐘讓花甲快速的吐沙
    說起花甲啊,可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的最愛,花甲製作簡單,味道鮮美,從路邊小攤到五星級酒店都有它的身影出沒。不僅如此由於它的製作簡單,越來越多的人把它請上了自家的餐桌,那對於製作花甲來講,最麻煩的就是吐沙了,往往想吃花甲都必須提前一天用鹽水浸泡,至少要十個小時以上才能開始製作,對於急於享用美食的人來講,這個過程真的的漫長而又難熬。那今天小編就教大家兩個最簡單的方法,一個三分種,一個能夠讓花甲快速的吐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