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100問,句句問道你心裡,滿滿的書法乾貨,如獲至寶

2021-02-18 大勇書法

大勇書法

  大勇書法是由大勇老師在2017年9月發起建設的,是一個以微信為基礎線上書法交流學習的公益平臺,意在最大範圍內推廣中國傳統書法,為書法愛好者打造一個自由,平等的,免費的書法公益學習交流平臺;

  經過幾年的建設和發展,大勇書法社群已經涵蓋了各個書體有顏體,歐楷,柳體,聖教序,趙體,行草、小楷,篆隸等書法社群,大勇歡迎喜歡書法的朋友加入大勇書法,在這裡可以結識更多的書法老師,可以向他們學習,同時可以提高自己書法水平,還可以和全國的書法愛好者進行交流互動,大勇歡迎你的加入;

零基礎書法100問

大勇針對零基礎的書法愛好者整理了書法100問,幫助書法初學者更好的理解和學習書法,書法100問涵蓋了筆法,結構,運筆,章法等方便的書法問題,保證你看完會有一點收穫的,如果有收穫請記得點讚和轉發一下哦;

1、什麼是書法?

答:書法是指漢字的書寫藝術。包括用筆、結構、間架、行款等方面。

2、為什麼要學習書法?

答:學習書法,最低目的是寫得筆畫端正,間架安穩,流利,漂亮,在學習、工作和社會生活中,能夠提高效果質量;更進一步,則是通過書法來反映思想,表達感情,成為一種藝術品,使人得到藝術的享受。

3、學習書法有哪些基本法則?

答:學習書法必須掌握執筆、運筆、用筆、結構這四方面的基本法則。

4、學習書法從何入手?

答:先摹後臨。

5、為什麼要講究執筆?

答:執筆不得法,字就寫不好。

6、怎樣才是正確的執筆法?

答:正確的執筆法,簡單地說,就是「指實掌虛」四個字。

7、怎樣執筆才能指實掌虛?

答:食指(第二指)中指(第三指)併攏,在筆管前面用指尖勾住;拇指在筆管左面用指尖向右擫(ye);無名指(第四指)的指甲中部緊靠中指在筆管裡面往外抵,小指緊貼在無名指一起。這樣,五個指頭欑(cuān)在筆管四圍,拇指的指骨突出,掌心就空了,空得差不多可以放進一個雞蛋,這就是「指實掌虛」。這裡特別要注意的是,拇指和食指、中指必須欑在一起,無名指、小指必須要緊靠中指,拇指的指節必須突出。(圖一)

8、古人執筆有「龍眼」「鳳眼」之說,是怎樣執法?

答:所謂「龍眼」

9、筆要執得緊好,還是執得松好?

答:執筆不要太松,也不要太緊。太鬆了筆管容易掉落,太緊了筆管會顛抖,手也容易累。拿騎自行車來作比,初學騎車的,為了怕摔餃,往往把車把攥得緊緊的,結果車身反而更容易傾倒。執筆跟攥車把一個道理,要不松不緊,恰到好處。相傳東晉時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看到小兒子獻之在練宇,從背後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筆,竟沒有拔動。由於這個故事,後人便誤以為筆要執得緊。其實如照前面所說的方法執筆,不用很大的指力去攥住筆管,而筆管自然穩如泰山,要想拔去,確實是不大容易的。

10、筆要執得高好,還是執得低好?

答:執筆的高低,要根據字的大小而定。總的原則是,字越小,筆執得越低;字越大,筆執得越高。一般說來,寫小楷筆要執得低些,拇指距離筆尖約四至五釐米左右;寫中楷(也稱寸楷)執得稍高些,拇指距離筆尖約六至七釐米左右;寫大楷執得更高些,拇指距離筆尖約七至八釐米左右。不過這不是硬性規定,除字的大小有別外,還有筆管的長短、寫字的姿勢(坐或立的區別)等因素,也影響到執筆的高低,因此,究竟執得多高,要寫字者自己去體驗掌握一個合適的尺度。

11、什麼是運筆?

答:運筆,是指筆的運轉。

12、怎樣運筆?

答:運筆必須用。

13、為什麼不可以用指運筆?

答:用指力去撥動筆管,筆管就不能保持直立不動,筆管的活動範圍也非常小,寫小字還可勉強對付,寫中楷、大楷以及再大的字,就無法運轉了。而且,用指力運筆,筆不踏實,寫出的字也是虛浮無力的。

14、以腕運筆,腕的姿勢應該怎樣?

答:以腕運筆,手腕必須離開桌面,使之懸空。懸空的腕部又須平覆,同桌面平行。

15、為什麼腕要平覆?

答:手腕平覆,就可以使筆管保持垂直。

16、筆管是否應永遠保持垂直?

答:筆管不能永遠保持垂直,必要時是可以而且應該傾側的。例如寫較長的直畫,筆勢由上而下,筆管就要隨著向前傾側.直畫超長,筆管向前的傾斜度也越大,橫畫筆勢自左而右,則筆管改為向左傾側;其它撇、捺等筆畫,也都依此類推(圖二)。但須注意的是,筆管可以向前或向左傾側,而不可向後或向右傾側,向後或向右,就不是以腕運筆了。

17、腕要懸得多高?

答:懸腕的高度同執筆高低一樣要視所寫字的大小而定。一般說來,寫中楷手腕離桌面約四釐米左右。字寫得大,腕懸得高些,離開桌面遠些,字寫得小,腕懸得低,離開桌面近些,也沒有硬性規定(圖三)。

18、為什麼要懸腕?

答:懸腕寫字,就可使手轉動靈活;如不懸腕寫字,手就無法活動,筆管也必然運轉不靈。

19、初學懸腕,手會顫抖,怎麼辦?

答:必須勤學苦練,持之以恆。方法有二:一種是空閒時候,倒拿筆管,或者拿一根筷子,按照正確的執筆法執住,懸起手腕,在桌面上繞圈兒,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手腕自會逐漸穩定。另一種是寫字時將左手平覆在桌面上,右手腕擱在左手背上寫,這種做法叫「枕腕」(圖四),時間長了,抽去左手,右手也能穩定。這兩種方法,可以同時並用,練習一段時間,就能收到效果。

20、寫小揩是否也要懸腕?

答:寫小楷也要懸腕。開始練習小楷,懸腕是比較困難的,可採用上法「枕腕」。也可以「提腕」,又叫「虛腕」,

即將肘骨靠在桌上,手腕靠近桌面而不貼緊,能夠自由活動,也就是最低的懸腕。

21、寫標語橫額等大字應怎樣?

答:寫標語、橫額之類的大字,不光要懸腕,還須連肘也懸空,這就是「懸肘」(圖五)。懸肘可以在練習懸腕的同時練習,等打好了基礎,那就可以運轉自如,小大由之了。

22、寫字時身體姿勢應怎樣?

答:字要寫得橫平豎直,寫字時或站或坐,身體也必須端正。頭要正,稍向前俯。眼與紙的距離約在一尺左右,雙眼之間如果畫一條線的話,這條線要和桌子成平行線。寫三寸以內的字可坐著寫(圖六),寫三寸以外的字站著寫。

23、什麼是用筆?

答:用筆就是指筆尖在紙上寫出點畫的活動過程。

24、怎樣用筆?

答:用筆的要訣,只有「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八個字,意思是說無論點、畫、撇、捺等任何筆畫,都得有去有來,不可只去不回.也就是起筆要用「折鋒(逆鋒)」,收筆要用「回鋒」。

25、什麼叫「鋒」?

答:筆尖捻開捺扁後,在陽光下照看,近尖處有一段透明的部分,這就是「鋒」。筆的彈性由「鋒」決定,鋒越長彈性就越強。寫字時筆尖在紙上一按即倒,一提即直,這就是「鋒」所起的作用(圖七)。

26、什麼叫「折鋒」?

答:「折鋒」也叫「逆鋒」,即起筆時筆鋒逆入。比如橫畫自左向右,寫時先逆筆向左,到起筆頂點,往下輕輕一按,再向右畫去;直畫自上向下,寫時先逆筆向上,到起筆頂點,向右下方輕輕一按,再向下畫去(圖八)。

27、什麼叫「回鋒」?

答:「回鋒」即筆畫末了往回收進。比如橫畫到收筆處,稍向右上,再向右下輕輕一按,向中間回進;直畫到收筆處,向左上輕輕一提,再向中間回進(圖九),其它點、挑、撇、捺等任何筆畫,也都是這樣寫法。

28、點怎樣寫?

答:以下每種基本筆畫的寫法,都舉初學書法最常用的歐(歐陽詢)、顏(顏真卿)、柳(柳公權)三家的寫法為例,用圖表示意。

點的寫法:(如圖一O);

29、橫怎樣寫?

答:橫的寫法如下圖(如圖一一);

30、豎怎樣寫?

答:豎的寫法如下圖(如圖一二);

31、鉤怎樣寫?

答:鉤的寫法如下圖

32、挑怎樣寫?

答:挑的寫法如下圖(圖一四):

33、撇怎樣寫?

答:撇的寫法如下圖(圖一五):

34、捺怎樣寫?

答:捺的寫法如下圖(圖一六):

35、折怎樣寫?

答;折的寫法如下圖(圖一七):

36、戈怎樣寫?

答:戈的寫法如下圖(圖一八):

37、是否每筆都要這樣寫?

答:每筆都要這樣寫。

38、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寫呢?

答;這樣寫就能做到筆筆中鋒。以橫畫為例:寫橫畫起筆用逆筆,使筆鋒倒向右邊象L,再轉過來往左,使之象J,這時筆毛就平鋪在紙上,而筆鋒就在描畫中間,不偏上也不偏下,未了往回一收,筆鋒依然挺直,這在書法術語就叫做「中鋒」,也叫「正鋒」、

39、這樣寫字不是既慢又吃力嗎?

答:這樣寫字,比不用中鋒當然要慢,因為多了起筆收筆的轉折功夫。但是中段仍是快的,所以並不太慢。寫成習慣後,一提筆自然就逆筆、回鋒,就不會感覺吃力了。

40、如果不這樣寫有什麼毛病呢?

答:如果不是筆筆都用「逆筆」「回鋒」,而是順著筆勢,隨便點畫,或者象拖把擦地板那樣橫掃(這叫「偏鋒」,筆鋒偏在一邊,見圖一九),那麼筆畫只是浮在紙面,不會沉著,而且筆鋒有去無回,長些的筆畫,寫到中段,筆頭所蓄的墨已經用得差不多了,寫到收筆,必然會因墨少而成枯筆(圖二O),或需重新蘸墨方能寫完,所以是要不得的。

41、行、草、隸書是不是也要這樣寫?

答:隸書必須這樣寫,其轉折過程同楷書是一樣的,只是更誇張些。試舉兒個例子看看(圖二一),其它類推。行書、草書則不必完全這樣寫。

42、行書、草書怎樣寫?

答:楷書是一筆一筆寫的,所以每筆都可以逆筆回鋒。行書草書則不然,行書有時兩筆連寫,有時三筆連寫,草書連寫的更多,因此不必要也不可能象楷書那樣每筆都逆筆回鋒。一般說來,凡相連的起筆、落筆、(包括連接上、下字的),可不必逆筆回鋒;單起的還是要逆筆回鋒。但由於行書草書比楷書要靈活流動,所以我們在法帖裡往往看不出逆筆回鋒的痕跡,這就是所謂「意到筆不到」。

43、什麼叫結構?

答:結構是指點畫的組織。

44、什麼叫間架?

答:間架是指字形的安排。

45、寫字為什麼要講究結構、間架?

答:結構好,點畫就有氣勢;

46、結構有哪些要求?

答:結構的要求,簡單說來就是十個字,即:平正,勻稱,連貫,挪讓,變化。

47、何調平正?

答:「平正」,就是我們常說的「橫平豎直」,這是點畫結構的一個基本原則。但要注意,「橫平豎直」的「平」,不是一般的平,而是帶斜勢的平.因為人的兩眼,視覺並不平衡,橫畫真正畫得平了,由於眼睛的錯覺,看去就象向右倒了下去(圖二二).所以橫畫必須稍帶斜勢,但又不可斜得過分。大致描畫斜度應為5°一7°左右(圖二三)。超過這個角度,就是太斜(圖二四);不及這角度,就是太平(圖二五),都不好看。所謂豎直,就是每一個直畫,不論中間、左右、上下,都要畫得很直,不可歪斜傾側(但「門」的左直,「亻」「彳」等的直畫例外)。

48、何為勻稱?

答:「勻稱」,是指按照字形筆畫,對每字、每筆作適當安排,而不是「均勻」的意思。因為字形有長短、大小的不同,筆畫有多少、斜正的不同,如每字都依方格,四平八穩地寫成同樣大小,每筆都寫得一樣長短,均勻是均勻了,可是看上去不順眼。總的說,筆畫多的,宜寫得瘦些;筆畫少的,宜寫得肥些;每個字裡,點畫的安排要長短合宜。試以橫直畫多的字為例(圖二六):

49、何謂連貫?

答:「連貫」是指點畫之間的氣勢相連,互相呼應,筆道之間有有機聯繫,而不是每一筆都單擺浮擱、互不相干。注意了筆道之間的連貫呼應,就能使整個字顯得有氣勢而生動。試以「點」舉例(圖二七)。

50、何謂挪讓?

答;「挪讓」是指組成字的各部分點畫之間彼此相讓,又互相呼應,使筆畫多的字不顯得密集,筆畫少的字不顯得疏空。如「巒」當中的「言」上畫短,給兩旁的「糹」讓出地位;「辦」字當中的「力」寫得靠下,給兩旁的「辛」字的肩膀讓出地位;再如「馬」旁、「糹」旁、「鳥」旁的字,左邊都要寫得平直,給右邊的半個字讓出地位;其它有左右偏旁的字,也都依此類推(圖二八)。

51、何謂變化?

答:「變化」是指一個字中有兩個以上相同筆畫的,要變化形狀,避免雷同,如下圖所舉(圖二九):

52、間架有哪些要求?

答:字的間架,要求大小、長短、寬窄、斜正得宜。

53、何謂大小?

答:字形大的寫得大些,字形小的寫得小些;筆畫多的寫得大些,筆畫少的寫得小些,這就叫大小得宜。如「日」字和「國」字大小懸殊,不能寫得一樣大;「一」字「二」字筆畫少,也不能寫得和「儀」「慮」等筆畫多的字一樣大(圖三O)。

54、何謂長短?

答:「長短」是指根據字形本身的長短不一,而安排不同的結體。字形長的,寫得長些;字形短的,寫得短些。如「東、自、目、耳、茸」等字,字形比較長,「西、白、曰、臼、四」等字,字形比較短,就不能作同一安排。

55、何謂寬窄?

答;「寬窄」是指根據字形本身的肥瘦作適當安排。筆畫多的字宜寫得瘦些,筆畫少的字宜寫得肥些,左右結構的字寫得肥些,上下結構的字寫得瘦些,使其寬窄得宜(圖三一)。

56、何謂斜正?

答:「斜正」是指根據字形的斜正分別作不同安排,如「朋」字字形斜,「黨」字字形正,寫起來就不可把斜的強扭成正的,正的反寫成斜的,也要斜正得宜。

57、講究這些有什麼好處?

答:字的間架注意了大小、長短、寬窄、斜正這幾個方面,一篇當中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寬有窄、有斜有正,而又各得其所,錯落有致,就不會顯得呆板。東晉時代有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說過:「字寫得象算盤珠一樣,一顆顆排列得整整齊齊,便不能算書法。」講究大小、長短、寬窄、斜正的適當安排,正是為了避免這種「狀如算子(算盤珠)」的毛病。

58、什麼叫行款?

答:行款是指字與字之間的有機聯繫。第一字的末筆與第二字的起筆,第一行的末筆與第二行的起筆,雖不一定相連,但筆意貫通,看上去一氣呵成,而不是各管各的,用互不相干的每個單字硬湊成文。這就叫「行款」。不論楷書、行書、草書、隸書都要講究行款,這樣,一篇字看起來很生動、完整,而不是勉強湊成。下面以草書為例說明字、行之間的有機聯繫(圖三二)。

59、橫寫要不要講究行款?

答:橫寫也要講究行款,因為橫寫的字與字之間同樣存在起筆與末筆氣勢相連、一氣貫成的問題。

60、什麼叫臨、什麼叫摹?

答:「摹」與「臨」是傳統的有效的練字必經程序。「摹」有「描紅」「影格」兩種,前者是用墨筆依著印有紅字的描紅本直接填寫,後者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隔紙描寫,北方也叫作「榻」。「臨」是在「摹」的基礎上,對著帖照樣寫。練寫程序要先摹後臨。

61、為什麼要先摹後臨?

答:練習寫字.必須先摹後臨。這是因為初學寫字,手不熟練,筆不穩定,必須先經一段時間的「摹」來打定基礎。即使是已有一定書寫基礎的人,拿到一本新帖,對它的內容還完全陌生,只覺得帖裡的字寫得好,不知道好在哪裡,更不知道應該怎樣寫,也必須通過「摹」寫,掌握了帖字的筆法、間架、精神、面貌,然後再「臨」,方不致茫無頭緒。

62、怎樣摹?

答:前面已經講過,「摹」有兩個步驟,即「描紅」和「影格」。拿到一本帖,我們可以先從中挑選清楚完整的單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紙,如打字紙、有光紙、硫酸紙等,蒙在帖上,依著帖字的輪廓,用極細的線條鉤成空心字,這叫「雙鉤」。然後把雙鉤的字作為描紅本,第一步蘸紅墨水填寫,第二步蘸綠墨水或純藍墨水填寫,最後用墨填寫,這樣一本雙鉤可填寫三遍,最後變成原帖的複製本,再就這複製本蒙上薄紙寫「影格」。

63、開始就寫「影格」可不可以?

答:如寫字已有一定基礎,手比較熟練,也可以跳過「描紅」,直接寫「影格」。

64、「摹」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答:「摹」的過程中要注意三點:一,鉤空心字要極細心,不要使之有絲毫失真,因為雙鉤線條如稍微偏裡一點,鉤出的字就會比帖字瘦;稍微偏外一點,鉤出的字又會比帖字肥,必須剛好在帖字的邊緣上,方不失真。二,寫描紅時,要注意不寫出雙鉤輪廓之外,不然就會破壞字形。三,寫「影格」時,也必須注意跟著帖字走,帖字粗,也要跟著寫得粗,帖字細,也要跟著寫得細,不要只描個字形,不注意點畫。

65、要摹多久才可以臨?

答:一般說來,一本帖經過三遍『描紅」(或不經描紅)、幾遍「影格」,大約三四個月.對帖字的筆法、結構已漸熟悉,下筆也有了一定把握,這時就可以開始「臨」了。

66、怎樣臨?

答:臨帖也有兩個步驟,即一是「對臨」,二是「背臨」。應該先「對臨」一段時間,待帖字的間架結構都深深地印在腦中時,然後再「背臨」。

67、何謂對臨?

答:「對臨」,簡單地說,就是對著帖臨寫。也可以分成兩步走,先「格臨」,然後撤掉格子臨寫。「格臨」的辦法是:取雲母片或簿玻璃片或洗淨的廢膠捲,照帖字大小畫上九宮格或米字格(圖三三),然後在印有九官格或米字格的練習本上照式臨寫。臨寫的時候,看請帖字哪一筆在哪個部位,照著它也寫在該部位裡。這樣經過幾遍以後,再撤掉格子,直接對帖臨寫。臨寫時,最好將帖用特製的帖架架起(圖三四),放在桌子前方,對著它寫。如無帖架,用幾本書摞起來代替,或用其它東西代替也可。

68、對臨要注意什麼?

答:對臨一定要注意看一字寫一字,不可看—筆寫一筆。因此必須先經「格臨」,熟悉了帖字的間架結構,然後才可「對臨」。

69、臨帖要比帖字放大多少?

答:臨帖一般比帖字放大三分之一倍或二分之一倍(圖三五)。不論格臨、對臨或背臨,都要比帖字放大些為宜。

70、何調抄帖?

答:「抄帖」是練字過程中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雖然對著帖但只抄字,不顧間架、點畫,自作主張,任意為之。這種毛底最要不得,必須注意避免。

71、何謂背臨?

答:「背臨」就是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背臨」一般也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帖字全部臨完,即臨到熟透以後,從頭至尾默寫出來;另一種是隨臨隨默,臨熟多少字,就默寫多少字。這兩種方法都可以用,而且可以結合起來用,先局部默寫,後全部默寫。默寫完畢,要與原帖比對,發現某些點畫或間架跟帖裡不一樣,要改正重寫。

72、學書到能背臨,是不是已算成功?

答;學書到能夠全部默寫,而且寫得限帖字很相象,還只能算初步成功。因為這種成功並不鞏固,如果就此擱筆不臨,隔了些時,就會回生,所以必須堅持不懈地繼續練習,到把帖裡的每一個字都記得很牢,而帖裡沒有的字,也能用帖字的筆法寫得同帖字很仿佛,這才可告一段落。

73、何謂讀帖?

答:「讀」帖就是指多看,多與帖裡的字打交道,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帖字特徵,加深印象,避免回生。

74、怎樣讀?

答:可把原帖拆開釘在牆上或壓在玻璃板下,空閒的時候就對著它看,細細體會每個字的筆法、間架,照十天半月換一頁,這樣周而復始,自能加深記憶,鞏固臨寫的成效。在「讀」帖的同時,還可以把自己臨寫的字課放在原帖旁邊,加以比較,分析哪些地方像,哪些地方不像,不像的原因在哪裡,在臨寫時再注意改正。

75、臨摹的全部過程需要多長時間?

答:臨摹的全部過程所需時間因學書者的時間、條件不同而長短不同。一般說,能每天堅持臨寫六十字左右,空閒時又能經常「讀帖」的,大致有一年時間,便可達到「背臨」得比較熟練,能夠掌握帖宇的筆法、間架了。但如果練練停停,不能堅持,那麼掌握帖字特徵所需的時間自然要比上述情況長得多。

76、每天宜寫多少字?

答:每天寫多少字,也沒有硬性規定,還是視各人的時間、條件而定。當然,有條件的,臨寫得越多越好。

77、什麼時候才可換貼?

答:要能「背臨」到十分熟練後才可換帖,但如這一家的帖不止一種,那就應仍換這一家的其它帖,等到把這個書派的幾種帖都臨遍,才可再換別家法帖。

78、臨摹時有哪些易出現的問題要注意避免?

答:臨摹當中必須注意避免的問題,第一條前面已經講過,就是不可自作主張,要亦步亦趨,跟著帖字走。二是不可「見異思遷」,選定某一本帖,就要堅持臨下去,直到能完全掌握為止,切不可今日學甲,明日學乙,這山望著那山高,換來換去,必然哪種都學不好。三是不可「流水作業」,今天臨第一頁,明天臨第二頁,後天臨第三頁,臨完全帖,再從頭臨起,這種「流水作業」式的作法是要不得的,因為每天換臨一頁,等於每天換寫若干生字,要臨完全帖方能再回過頭來第二遍寫這些字,這樣不利於記憶帖字特點。應該每天臨同一頁帖字,臨上十天八天,等臨熟了,再換臨它頁,如有某一字或某幾字總寫不好,還應提出來專門臨寫,直到自己覺得滿意了為止。應該注意的第四個問題是不可「一曝十寒」,高興時寫上好幾百字,忙起來又扔在一邊,幾個月不寫一個字,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是練不好字的。

79、臨了一段時間以後,自己看看反而退步了,怎麼辦?

答:這是臨帖過程中經常出現的現象。因為寫字是手眼並用的,手只管執筆寫字,寫得像不像,進步不進步,要靠眼睛去觀察評比。而自然規律則是眼比手快,往往眼睛能看出帖字的特徵,而手還達不到,或者眼睛能看出自己寫的字的毛病.而手又一時改不了,這就是所謂的「眼高手低」。學書到了一定階段,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眼睛因為看得多,眼光高了,而手卻不夠熟練,所以自己越看好象越退步。知道這種情況,不必灰心喪氣,自暴自棄,只要堅持練下去,自會苦盡甘來,不斷進步。有時,這種情況會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那也不妨暫時把筆硯擱起來,停上十天半個月,然後再繼續臨寫,到時自會出現新的境界。這樣每經一次,就會把你的眼法手法向前推進一步。

80、我國書法有哪些書體?

答:我國書體種類很多,概括地講,有篆、隸、正(楷)、行、草以及行楷、行草等等。

81、初學以哪種書體為宜?

答:根據實用需要,初學以正楷為宜。在掌握了正楷的基礎上,寫得流動些,就是行書;行書再草些,就是草書。正楷學好了,再學行、草書,就比較容易了。隸書在今天主要用於裝飾藝術,日常用途並不很多,在學好楷書的基礎上再學也非難事。至於篆書,實用價值不大,就不一定要去學了。

82、先學小字還是先學大字?

答:先學大字比較好。因為大字筆道粗、字形大,比小字容易看清和掌握用筆及間架結構特徵。在練好大字的基礎上。再縮小寫小楷,沒多大問題。

83、我國書法有哪些流派?

答:我國書法有悠久的歷史,流派很多,不同書體有不同的書家代表,非本書所能介紹完全。今天常見及常用的行、楷書體,有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歐(歐陽詢)

84、學哪一家最好?

答:這些流派各有千秋。學書者可以根據個人愛好自己選擇,但初學還是以方正一路為宜。

85、可供初學的有哪些帖?

答:下面開列一些適於初學的帖目,供選擇參考:

北魏張猛龍碑

唐顏真卿書多寶塔碑

唐顏真卿書顏勤禮碑

唐柳公權書玄秘塔碑

唐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

唐虞世南書孔子廟堂碑

元趙孟頫書福神觀記

86、怎樣選貼?

答:選帖首先著眼於臨習方便,因此必須揀帖字清楚的印本。清楚,是指筆道清楚,能看得出筆法。從這點出發,拓本一般以時代早的為好,因為距離原碑時間愈近,風雨磨泐(le)等影響愈少,筆道就愈清楚。不過現在文物出版社及上海書畫社等出版單位選印的一些碑帖,都是據國內最好藏本印製的,初學者買這些印刷品即可,不必搜求拓本。

87、現代人寫的法帖,可不可學?

答:也可以學,但總不及學古代法帖好。因為現代入法帖的好多筆法是從古代法帖裡學來的,不如學古代法帖直接學「源」為好。

88、毛筆有多少種?

答:毛筆的種類很多,一般寫字的筆,大致分軟性、硬性、中性三類。軟性的筆,有羊毫、雞毫等。硬性的筆,有紫毫(免毫)、狼毫、鼠毫等。中性(不軟不硬)的筆稱「兼毫」,有羊紫兼、羊狼兼兩種。

89、練習書法宜用軟筆還是硬筆?

答:選用什麼筆,要看字的大小而定。寫大楷、隸書宜用軟筆;寫小楷、行、草書宜用硬筆。

90、怎樣選筆?

答:筆的好壞,以「尖,齊,圓,健」為標準。所謂「尖」,就是筆毛聚攏時筆鋒要尖銳。所謂「齊」,就是把筆毛捺扁時看去要齊,可用手指把筆頭捻開、捺扁,看是不是內外都齊,象篦子的齒一樣沒有參差長短。所謂「圓」,就是寫起字來,四面都圓轉如意,必須整個筆頭象初出土的肥筍,圓渾飽滿,沒有凹凸,所謂「健」,就是彈性較強,把新筆捻開,蘸些唾沫,在大拇指甲上來迴繞圈兒,筆尖要圓轉自如,沒有「槍毛」(突出在旁邊的筆毛),繞罷提起,筆尖自然收束,回復尖挺。將這四個條件合起來考慮,可知選筆時應挑筆毛肥些厚些的,不要又瘦又單的,寫起來方能得力(圖三六)。

91、怎樣護筆?

答:新筆筆頭上有膠,買回來後,須先浸在涼水裡讓它自已慢慢發開(不要用熱水),不要硬捻或用牙咬開。寫中楷的筆,發開整個筆頭的三分之一;寫大楷的筆,發開整個筆頭的一半,不要多發或全發開。字寫畢,須把筆頭上的餘墨用清水洗淨、擠幹,抹順筆毛,插入筆筒或套上筆帽。如放置較長時間不用,還應在放筆的匣子裡擱上樟腦,以防蟲蛀。這些做法,都是為了保護筆毛不受損傷。

92、練習書法用什麼紙合適?

答;練字打基礎要在比較糙而澀的紙上下功夫,所以用紙以毛糙和能吸水為宜,通常用元書紙、毛邊紙、高麗紙都可以。

93、怎祥選墨?

答;寫字用墨有松煙和膠墨兩種,練字以膠墨為宜。選時要選分量輕、質地細(上面沒有雜質)的。

94、怎樣磨墨?

答:磨墨要輕而慢,要保持墨的平正,要在硯上垂直地打圈兒,不要斜磨或直推。磨墨用水,寧少勿多,磨濃了,加水再磨濃。要用清水磨墨,不可用茶或熱水。墨要磨得濃談適中,不要太濃或太淡。磨畢要把墨裝進匣子,以免乾裂。磨墨時間比較長,為了避免右手酸累,最好能練會左手磨。

95、用什麼硯?

答:硯有端硯、歙硯兩種。習字只要用普通的歙硯就可。最好能買帶蓋子的硯池(硯海),一則蓄墨多,再則可避免風吹乾和落入塵土。

96、工具不全怎麼辦?

答;紙可以用舊報紙或有光紙代替,不過要用毛的一面。墨可用墨汁或墨水。

其它問題

97、我練習了好久,字還是寫不好,這是什麼原因?

答:那可能是方法不對頭。應對照本書檢查自己的執筆、運筆、用筆、臨摹的方法,看哪些地方不對頭的,及時糾正。

98、為急於應用,光學行書行不行?

答:也可以。但光學行書,沒有楷書的基礎.往往抓不住行書的筆法特點,不如稍費些時間先練習一段楷書,打好基礎再練行書。

99、工作、學習都很忙,沒有時間怎麼辦?

答:時間在於人去安排。練字以清早為最適宜,早上空氣比較新鮮,頭腦比較清醒,寫起字來也比較輕鬆愉快,只要你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能夠早些起床,就可以臨上幾十個字再去上班或上學。如為客觀條件所限,不能在早上練習,那麼午休時、下班或放學後,臨睡前,都可以抽出時間來練習,即使每天只能擠出半個小時,積少成多,時間長了,也能夠不斷進步。

100、練習鋼筆字是否也用同樣方法?

答:練習鋼筆字也可參照寫毛筆字的辦法,但要注意幾點:一,用指運筆,不用腕運。二,不用逆筆回鋒。三,注意橫平豎直,掌握重心,大小得宜。四,注意用筆輕重。

大勇書法-零基礎顏體楷書《多寶塔》訓練班-線上課

   歡迎零基礎的同學加入大勇書法訓練班,一年的顏體楷書筆法系統訓練課,老師每天群裡指導,幫助你解決筆法上的問題,解決練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你在書法道路上少走彎路,練習目標明確,書法路上不再迷茫,不用擔心跟不上問題,群內指導按照自己的練習時間安排,每節課後有作業,老師會經常錄製書法小視頻發到上課群裡,更好的觀看用筆筆法講解。

   我們會從最基礎的線條開始練習,線條練習包括(控筆練習、線條質量練習,中鋒用筆練習),基礎筆畫練習包括(橫、豎、撇、捺、點、豎鉤、折畫等等),老師每天在群裡為零基礎的同學做指導練習,快速入門,每節課都有作業,上課方式(每周4晚上都有直播課,支持回看);

如下是零基礎訓練班 截圖 老師正在為同學指導作業;

   每節課作業練習合格才能開始下一堂課的學習,不合格老師會繼續指導你練習,幫助你順利通過課堂作業練習,直到所有課作業合格才能畢業,所以你不用擔心跟不上的問題,隨時報名,隨時加入學習,隨時加入系統訓練,跟著老師系統練習吧,走傳統的書法臨帖練習道路。

   書法練習沒有捷徑,只有通過正確的指導方法,再加上自己的刻苦練習,才能學好書法,不會誤入江湖書法之路,學習書法一定要走傳統的臨帖之路,以學習筆法為主,練習筆法的過程中學習結構,這才是零基礎書法小白學習的核心,不是一味的照葫蘆畫瓢,一味的把這個字寫的跟字帖一樣,熟不知字帖背後的用筆之法,線條質量,寫出來的字有型無神,自己練習一年也沒有任何進步,不知道如何去學習,以後的路該如何走。

   我們訓練課是以筆法為主的教學模式,學好了筆法,打好一個紮實的書法基礎,為你日後學習行書,草書,隸書等其他書家楷書奠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你學習其他書體是非常容易入門的,所以說零基礎的書友千萬不要自己在家隨意練習,一定要有老師指導學習,否則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養成很多敗筆毛病,到頭來還要重新學習,改正毛病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相信我,這個只有體會過的人才知道,就好比一個口吃的人,把口吃改掉談何容易,費心費力,如果一開始筆法就是錯的,那麼你練習的越多,就是不斷的去鞏固自己的錯誤,多可怕啊,所以趕快去領取我們的試聽課吧;

趕快掃描下面二維碼--領取零基礎顏體楷書6節試聽課》》》》》

趕快掃描下面二維碼--領取零基礎顏體楷書6節試聽課》》》》》

領取試聽課或者加入大勇書法群掃描下面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工作動態 問道丹青——全國道教題材美術書法名家...
    同時,依託江西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在鷹潭龍虎山舉辦國際道教論壇的契機,借「問道丹青——全國道教題材美術書法名家精品展」的宣傳效應,用藝術的形式宣傳江西旅遊,促進江西旅遊事業發展。  三、展覽內容  1.時間:2014年11-12月  2.地點:江西鷹潭市龍虎山道教博物館(11月24-26日)  江西省美術館(2014年12月)  3.規模:本次展覽展出優秀作品50件(美術作品35件,書法作品15件),入選作品100件。
  • 山陰道上話文峰 {問道山陰-隴西十人書法作品展}
    文| 維宏前段時間,縣文聯竇主席安排我寫一點「問道山陰」文峰書法展的文字,我心裡著實有些慌恐,一是自己不懂書法
  • 書法史上的一位高手,自稱書法為「刷字」,有人評:書法宋朝第一
    米顛,即是米芾,在明朝書法家董其昌眼中,米芾的書法水平要超越蘇東坡,堪稱宋朝書法第一人!那麼這米芾究竟是何許人也?米芾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
  • 《書法問集》672、書法究竟是不是線條的藝術?
    原來題目比較長:書法究竟是不是線條藝術,怎樣從學理上,擯棄線條的教學泛概念?我是一人。提問者到底想問什麼?【書法的學理是什麼,線條藝術到底指什麼?】書法到底是什麼?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可是很多人都喜歡定義書法。書法到底是線條藝術,還是墨塊的堆疊,還是什麼藝術?我個人覺得藝術已經亂了,不要再拿藝術套在書法上了。
  • 100道書法常識,讓你真的懂書法
    其書法雄勁剛勇,歷代書家都推崇索靖的章草。24.衛鑠書法作品的風格特徵是什麼?衛鑠是晉代的女書法家,世稱「衛夫人」。其書法學習鍾繇,擅長隸書、楷書,唐人稱其書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猶如美女登臺,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海浮霞。她是王羲之少年時代的書法老師,傳說《筆陣圖》為其所寫,是鍾繇筆法向王羲之傳承的重要橋梁。25.王羲之書法風格是什麼?
  • 《書法問集》312、書法用什麼紙?
    【書法用紙你可以很講究,也可以比較隨性。我個人覺得,還是以一個人的水平來判斷使用什麼紙張最好。】每個人需求不一樣,所用的紙張也會不一樣。平常練習的和參加比賽的紙張當然不會一樣。在某個地方展覽的幾幅字。書法用紙是根據,書寫著的需要。當然沒有一定必須用什麼紙,以下個人觀點。一、如果是初學書法。現在使用最多的是:書畫紙。說的保守一些,不用看幾尺不用看大小,看數量一刀不到200人民幣,基本上都是書畫紙。說得比較保守,因為紙張很複雜。
  • 《書法問集》512、陳忠建書法水平怎麼樣,最近想練習書法?
    我個人非常喜歡陳忠建先生對書法的態度,有些時候問題真是隨意了點。【非常喜歡陳忠建對於書法的態度,他的視頻教程非常適合初學入門。目前來看,非常推薦學習陳忠建先生對書法的態度。】唐韓愈《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 啟功:練書法不要亂問人
    你看我寫的怎麼樣啊?」問問題,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或者說是一門藝術,一般這樣草率隨性問出的問題,都沒有先通過自己的大腦。學書法如何做學問,我們來看看啟功是怎麼說的。啟功先生在《啟功講書法》中,很明確地指明:「學書法不要亂問人。」啟功先生說:「問多了反而迷糊了。
  • 「書法問集」60、書法到底能不能自學?
    書法是完全可以自學的。書法是能夠自學的,老師有三種:民師,傳授基礎入門的老師。明師,學到真本事的老師。名師,能夠讓你成名的老師。民師,完全可以自學代替。名師呢,有名的人就在那,對你的書法有沒有實際的幫助,以目前來看,不少人找了名師,書法水平是倒退的,因為你要把字寫得和名師差不多,才像徒弟啊。真正難遇到的是明師,讓你更進一步的關鍵人,這個是可遇不可求。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老師很重要,但對學生來說,自身努力是最重要的。
  • 書法入門練習14款鋼筆推薦,總有一款適合你的鋼筆!
    (gif動圖)8.硬筆書法 | 一些非常好看的字,值得慢慢揣摩!9.硬筆書法 | 練字應從什麼字體入門?教你選擇名家楷書/行書練字字帖!(純乾貨)10.純乾貨 | 1984年,這部形象的動畫片讓百萬孩子愛上書法!(太贊了)11.硬筆書法 | 鋼筆行書基本筆畫的寫法!
  • 100個專業書法術語,考考你對書法的認知度?
    學習書法若能結合對書論思考的研究和實踐,進步速度一定會瞬息千裡。下面100個書法術語,你掌握了幾個?70院 體書法術語。用以對書法氣格的品評,一般含有貶意。71經生書書法術語。唐代佛教盛行,信徒多以佛經敬奉,佛經多以端正工穩的小楷手抄而成,抄寫佛經的人被稱為」經生」,其字則你為「經生書」。這類手抄的經卷,在書法上亦有較高的水準,反映了唐代書法藝術已相當普及。
  • 雜文:書法「酷刑」
    書法老師齊肩長發,可能是為了顯示藝術氣質這也無可厚非,我卻看到書法老師手腕戴著一隻玉鐲子,這就像吃飯時發現碗裡有一根頭髮讓人心裡不舒服,戴著玉鐲子寫字總有些讓人感到彆扭。我看看牆上掛的書法作品類似行書,我對書法外行不能妄加評論,但這種字體絕對不適合小學生練,道理很簡單,小孩子寫字剛會走怎麼能跑呢? 練字的孩子有家長在旁邊陪著,有的家長把孩子送來走了,沒有家長陪著的孩子多數在玩耍。
  • 字字珠璣,句句鏗鏘,中華經典詩詞書法鑑賞
    經典詩詞可謂字字珠璣、句句鏗鏘,踐行著中華兒女對「詩」的理解。無論是《尚書》中的「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還是陸賈《新語·慎微》中的「詩在心為志,出口為辭」,抑或是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詩道志,故長於質」,都傳遞著詩詞的精神蘊涵、文化價值和思想意義。
  • 《書法問集》416、書法一定要繁體字嗎?
    書法當然不一定要繁體字,但不要寫錯字。【繁體和簡體爭論牽扯的面很廣,只說說在書法方面的。書法當然不一定要寫繁體字,但是要風格統一不能簡繁混合。】漢字繁簡之爭,能夠不限上綱。我們只討論書法,在書法內談談。
  • 林散之書法經驗談,句句乾貨
    工書法、詩文,擅山水。生前曾任安徽省第一屆人民大會代表、江浦縣(時屬安徽)農田委員會副主任、江浦縣副縣長,江蘇省國畫院任專職畫師、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著有《江上詩存》《林散之書法選集》《林散之詩書畫選集》等。01談 門 徑◆陳慎之問:為什麼日本人寫的這麼好?
  • 硬筆書法教程 | 超全整理,鋼筆行書筆法!(純乾貨)
    (gif動圖)8.硬筆書法 | 一些非常好看的字,值得慢慢揣摩!9.硬筆書法 | 練字應從什麼字體入門?教你選擇名家楷書/行書練字字帖!(純乾貨)10.如果你認為教育的成本太高,試試看無知的代價!(此文已火)11.硬筆書法 | 鋼筆行書基本筆畫的寫法!(純乾貨)12.硬筆書法 | 這中性筆寫的字,跟變魔術似的!
  • 陳忠建丨書法,這是你的快樂,不是你的功課!
    陳忠建針對中國教育部「書法進課堂」的專用課本「書法練習指導」進行教學視頻的創作。書法寫的是自我滿足,而不是追求完美的自虐記者追問陳忠建對於初學者的學習建議,他的回答和視頻裡一樣句句率直風趣:「小孩子是要具體而規矩地一筆一畫入手;成年愛好者從哪裡入手都OK,只要方法對,任何字體都可切入。
  • 《書法問集》659、書法需要成為小學必修課嗎?
    【書法不需要成為小學生的必修課,但是可以一周一次「書法課」。】作為一個非常喜歡書法的人,花了大量的時間研究書法的人。覺得書法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不過書法在我們當代生活,並不是那麼的重要。書法對於我們日常生活,遠遠不如古時候重要。
  • 乾貨 學書法一定要知道的十點,說的太好了!
    所以在選帖的時候,除了要考慮選法帖和最優秀的字帖外,還要考慮選自己喜歡的帖,這樣你會更快入門。只有當你入門之後,隨著對書法的學習理解和感悟,你會慢慢地變的理性,即理性地審視歷代各流派的書法風格,而過去那種憑興趣選帖的情緒化選擇,最終會被你克服並完全丟棄,這時的你毫無疑問已經在書法上升高了一個層次。3.怎樣臨帖?臨帖也叫臨摹。
  • 【三墨間】零基礎書法入門隸書在線課,11月即將開課
    100天,從零基礎到書法入門臨帖感受文人氣質,在線學習書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