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根將近,各種購物卡、提貨卡又成了市場上的熱銷產品。儘管國家早在1998年就已經禁止印刷發售各種代幣購物卡,但10多年後的今天,提貨卡依然如此火爆。
「黃牛」倒卡忙
1月26日下午2點過,記者來到重慶解放碑新世紀百貨,還沒到門口,就聽到有「黃牛」在路邊高喊:「收售提貨卡。」
在新世紀門口,記者看到一個30歲左右的男子在向一個中年婦女打探提貨卡的行情,於是記者也裝作購買提貨卡湊上前去。
「新世紀提貨卡怎麼賣?有沒有發票?」那位男子問。「9.5折」。中年婦女回答。那位男子顯然對這個價格不滿意,問:「量很多,3萬元能不能折扣再多一些。「現在都是這個價。」那位婦女顯然不願意再少價。雙方最後因價格分歧沒有成交。
記者上前與那位男子攀談得知,他是一家私企的業務員,為老闆買一些提貨卡,據說是給員工發「過年錢」。他本來指望在「黃牛」那裡購買可以便宜一些,但未能如願。最後那位男子走進了新世紀百貨。
隨後,記者裝作想買提貨卡找到另一位「黃牛」。從他口中得知,最近提貨卡市場比較火熱,他們都是以低價收購提貨卡,再以稍高的價格賣出去,賺取一個差價。
記者坐在新世紀門口的長凳上觀察,發現前來購買提貨卡的人並不是太多,倒是出售提貨卡的人比較多,少則100元、200元的提貨卡,最多的甚至拿出一疊提貨卡出售,估計有上萬元。
「黃牛」們不僅在商場外很活躍,商場內似乎更主動。在商場的家電區,「黃牛」一旦看見你開了繳款單,便馬上湊過來,主動請求替你付費。一般行情是,「黃牛」提供面值1000元的提貨卡,換取你900~950元的現金,相當於讓你享受9~9.5折的優惠。談妥價錢後,他先將提貨卡交給商場收銀臺「驗資」,然後才收你的現金。
一名資深「黃牛」向記者透露,他收購價一般為卡面金額的9~9.5折,然後以9.5~9.8折的價格賣出。「我們一般只收千元以上的卡,一個月可收購30萬~50萬元。」也就是說,「黃牛」倒賣一張1000元金額的收購卡,可獲30元左右的利潤。一個月算下來,收入也相當可觀。
商場賣得熱
「黃牛」賣的提貨卡,也是從商場裡流出來的,「黃牛」市場都如此火爆,那商場又是什麼情況呢?
帶著這個疑問,記者來到了重慶解放碑商圈某百貨商場。在提貨卡銷售處,發現前來購買提貨卡的人絡繹不絕。
團購提貨卡在一個不到30平方米的房間裡,記者到達時,房間裡已擠滿了人,根本無從進入。於是記者來到個人購買提貨卡的地方,記者數了數,至少有20人。據記者觀察,雖然購卡時要求填寫姓名、身份證等信息,但是商場工作人員並沒有認真核實。
記者以購卡者的身份走訪了遠東百貨、茂業百貨、新世紀百貨等多家大型綜合商場。幾家商場均表示,可出售各種面額的購物卡。以十萬元卡為例,最低的遠東百貨可額外贈送2000元購物卡,為總額的2%,而最高的茂業百貨則給出5000元的贈送卡,達到總額的5%。五家商場均表示,發票可以開成服裝、工藝品、化妝品等十餘個項目。
記者表示想了解一下商場近一月的提貨卡銷售情況,商場方面均表示不方便透露。
管理處「真空」
近年來,隨著各地紀檢部門加大了節日反腐力度,以送現金和高檔禮品為主的傳統送禮方式得到遏制,取而代之的是採取送購物卡券等更為隱蔽的辦法。據觀察,購物卡券多半用來送禮,或單位用作發放過年福利。
據了解,送卡送券數額少則千元,多則數萬元。其中有年終送業務聯繫單位的,有下級送上級的,大多以「過節費」、「辛苦費」、「誤餐費」、「紅包」等名目出現。
一些房地產開發和建築領域的人告訴記者,逢年過節給一些要害部門送送提貨卡,既體面又方便,一般都不會遭到拒絕,這在同行業中已成時尚。
而為了促銷,大多數商場都以「返點」的形式給經辦人好處,一般「返點率」在千分之一至三,最高的可達百分之五。此外,幾乎所有的購卡購券行為均能開具「辦公用品」發票。
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員說,根據客戶的要求,公司電腦上不會留顧客辦卡記錄,只在筆記本上做一份備案,不用擔心上面查。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對於代幣卡券的管理幾乎處於「真空」狀態,實際上成為過去「實物福利」的一種延伸,形成了很大的金融漏洞。雖然國家早已明文規定禁止發售使用各種代幣購物卡,但在執行過程中,除了政府部門逢年過節習慣性地發文禁止,實際治理效果並不理想。利用代幣卡券送禮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增加了查處的難度,這無疑給監管部門出了一道難題。記者 李國 實習生 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