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的聲音,唱我們的歌;是誰的琴弦,撩我的心弦;你走後依舊的街,總有青春依舊的歌。 」
無論是身在校園裡的人,還是已經走出校門的人,校園民謠依稀是我們共同的青春紀念品。奔波的人生,總有某個時刻,某個轉角,某首熟悉的旋律,一個不經意的回首,會帶你穿越回到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
回想從前,當年,「恰同學少年 」的我們不諳世故,不憂民生,獨自沉浸在陽光爛漫的青春歲月裡,熱情地放歌。淌過青春的那條河,總覺得,再黑暗的夜晚都可以夢到湛湛藍天,再純白的心情都可以寫下醉酒的詩篇。走在校園的角角落落,你隨處可以聽見直搗心窩的旋律,這些旋律來自老狼,高曉松,葉蓓,筠子,水木年華,樸樹……
他們身上折射出的一代文化符號便是校園民謠,是遊子們午夜夢回,卻再也回不去的精神家園。
《青春無悔》裡的同窗舊夢
即使《同桌的你》被傳唱到米飯一樣的爛熟,但我依然否認「老狼 =《同桌的你》 」,老狼帶給我的青春悸動來自《青春無悔》,來自《戀戀風塵》。
老狼剛出道的時候,我在上初中,那時忙於看金庸和瓊瑤,沒能分出心思感受《校園民謠 1》帶來的第一波音樂熱潮。一直到上了高中,稚嫩稍稍褪去,有了迷惘的思想,以及所謂的無畏的理想,才真正體會到校園民謠的感染力。那時候,校園廣播每天晨間、午間、晚間三個休息時間段播放音樂,我在「亂花漸欲 」的流行情歌中,覓出校園民謠的芳蹤,便常常在無人的花叢中,在空曠的運動場,靜靜地聆聽獨屬於我的那份藍色情懷。
「不憂愁的臉,是我的少年 /不倉惶的眼,等歲月改變 /最熟悉你我的街,已是人去夕陽斜……」那時候還太年輕,還不懂如何去把握身邊匆匆流走的那些人,那些事,只是感慨,時光啊,不舍晝夜如此快地飛逝著。懵懵懂懂,踉踉蹌蹌的趕路情懷,青青澀澀的暗戀,泯然在龐大同學陣營之間的微弱存在感,對未來和外面世界的猶疑……高曉松的詞,以及老狼年輕滄桑的聲線,把我這一切的心情都唱進了歌裡。
某些暗夜,我與上鋪緊挨著我的一個女孩會聊聊我們喜歡的歌手,偶爾一起清唱某首歌。窗外是一個開滿月季和虞美人的花園,夜晚昏黃的路燈鋪滿校園裡的小路,從春到秋,從雨到雪,我內心時常暗自吟詠:「你迎風吟唱 /露水掛在發梢 /結滿透明的惆悵 /是我一生最初的迷惘 ……」《戀戀風塵》尾聲部分,老狼淺淺的哼唱,配上小提琴悠然而起的緊緻哀傷,總讓我有瞬間淚湧的衝動。
《單車歲月》,可否借我一生
上個世紀 80年代,校園民謠在臺灣蔚然成風,90年代這股風颳到了大陸,然而到了新千年,我們再難聽到有高度的作品產生。音樂環境也發生了裂變,原因,大家恐怕都懂的。
於是,只得去歷史的懷抱中求安慰。臺灣民謠給了人們最初的希望和感動。那時我常常聽山東文藝廣播楊樾的電臺節目,他嫻熟生風地介紹臺灣的音樂,揚弦的《渡口》,胡德夫的《少年中國》,葉佳修的《鄉間的小路》,羅大佑的《童年》,齊豫的《橄欖樹》等。受他的啟蒙,我也會私底下搜羅相關的 專輯和資料,以一個年輕人的拙知與敬仰,觸摸那個華語流行巔峰時代的音樂溫度。
在臨近大學畢業時,青春就要散場,面對未來何去何從的迷惘,有點無所適從。在最後的幾個月,開始瘋狂地聽水木年華,耳朵上時時刻刻掛著耳機,徒然回味這些想挽留卻怎麼都留不住的似水年華。
水木年華是與我同時代出道的組合,所以很有共鳴。有些人覺得他們風格單一,深度不夠,在我看來,能唱出典型的校園味兒熨帖人心,已經足夠。無論是《單車歲月》,還是《青春正傳》《借我一生》,水木年華詠嘆的是真實又具體的青春基調,緊緊地貼合著我們,「秋風吹過黃昏 /落葉飄起來 /鬆開握緊的手 /轉身要離開 ……」
花開了,葉落了,雪飄了,雨哭了,風繼續吹著。再長再美的夢都會醒來,夢醒了,不願醒。
《那些花兒》,散落在天涯
還記得與老狼合唱《青春無悔》的那個女聲嗎?她就是葉蓓。
她是聲樂專業出身。《白衣飄飄的年代》裡,我驚呼,原來歌還可以唱得雨滴般這麼清新明澈。尤其喜歡《 b小調雨後》寫意的歌詞,在葉蓓輕快搖擺的節奏中來來回回地擊打著我敏感的聽覺神經,「一斜斜,乍暖輕寒的夕陽 /一雙雙,紅掌輕波的鴛鴦 /一離離,原上寂寞的村莊 /一段段,斷了心腸的流光 ……」斷了心腸的流光,怎一個「美 」字了得!
葉蓓也唱過《白樺林》,但我們都知道這首歌更負盛名的演唱者是樸樹。一個孤獨又極富創作才華的歌手,他的歌之所以打動人心,是因為歌曲中的質樸、大氣、空靈讓你褪去浮華,看到了真正的矛盾自我。1999年,樸樹推出首張個人專輯《我去 2000年》,同時還參演了電影《那時花開》,創作並演唱了主題曲《那些花兒》,因此獲得了無數獎項 ……在我的記憶中,其他都是浮雲,只有《那些花兒》的旋律是刻骨的,「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
青春,著實是一個無法停留太久的人生間段,但卻能給人留下最絢爛的記憶。如今,演唱這些歌曲的歌手已經退入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那些聽歌的人,何嘗不是已經長大,散落在天涯。或許,只有在重溫那些經典校園民謠的時候,我們才能與昔日重新聚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