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人數不到畢業生人數的1% 成功率過低

2020-12-19 人民網教育

編者按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大學生創業還存在不少問題:人數過少,創業人數不到畢業生人數的1%;創業成功率過低,大學生創辦的企業能長期堅持下去的很少。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從政府、社會、企業、高校、家庭各個方面去共同努力,為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氛圍。

■周石 吳映雪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創業可以增加就業機會,是落實建設新型國家戰略的需要。大學生創業既是我們教育體制改革和高新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動力源,也是繁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速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源。大學生創業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生創業不僅可以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而且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大學生創業存在不少問題:人數過少,創業人數不到畢業生人數的1%;創業成功率過低,大學生創辦的企業能長期堅持下去的很少。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從政府、社會、企業、高校、家庭各個方面去共同努力,為大學生創業營造良好的氛圍。

政府要扶持大學生創業

政府在大學生創業方面的職能是要秉承「服務型政府」的理念,制定鼓勵創業、支持創業、服務創業,保護創業的公共政策。如何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系統、完善、積極有效的創業政策已成為目前政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要完善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法律法規。大學生創業政策法規涉及教育、科技、人事、計劃、財政、金融等諸多部門,這就要求政府做好統籌和協調工作,制定統一的有利於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

勞動保障部門要推動創業大學生的失業保險的建立,為大學生創業解決後顧之憂;公安部門要解決創業大學生的戶口和自由流動的問題;人事部門要提供人事檔案存放和職稱評定;工商、稅務部門在降低企業註冊資本、簡化企業審批手續,稅收優惠、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方便。建立創業服務體系,成立專門的大學生創業扶持機構,為大學生提供創業諮詢,創業項目平臺、創業培訓等全方位的服務。構建大學生創業信息體系,重點分析和預測社會發展對未來創業機會的影響,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信息服務。政府還可以聯合各方面力量拓展大學生創業的融資渠道,建立「大學生創業基金」、「新技術援助基金」,從而使大學生創業融資多元化,解決大學生創業面臨資金缺乏的最大障礙。

社會要提供良好環境

全社會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業氛圍,從輿論導向、社會宣傳、價值觀念上鼓勵創業,崇尚創業。要尊重大學生的創業選擇,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強有力的社會支持。要引導人們改變觀念,讓創業的學生感到「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惠」。通過各種媒介渠道宣傳大學生中的創業典型,鼓勵大學生向這些先進人物學習,投入到火熱的創業生活中去,為祖國的建設多做貢獻。同時社會還要通過各種渠道,宣傳創業政策,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在創業上的優惠政策,並把這些優惠政策切實用好。

充分發揮非政府非營利組織的作用。通過這些組織開展項目評估、辦理政府小額創業貸款,承擔創業貸款擔保風險,對高校創業成果進行有效的監督。通過非政府非營利組織機構為大學生提供創業信息服務、技術諮詢服務、市場指導、創業人才服務等項目。大學生創業的中介機構,可以為大學生在創辦企業、尋求相關企業,資金支持和法律、政策諮詢等方面提供幫助,搭建平臺。

對大學生創業來說,更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沒有公平競爭的環境,在市場運作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潛規則」,這種環境不僅不可能吸引大學生去創業,而且也會破壞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應該是公平的、合理的、透明的,只有這樣的競爭環境,才可能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去創業,才可能促進中國經濟高速正常的發展。

企業要提供創業支持

發揮「智囊團」作用,進行創業指導。智囊團是指由一些創業成功的企業家、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及社會知名人士所組成的、為高校實施創業教育提供經驗及資助的組織,是大學實施創業教育的重要外在力量。比爾·蓋茨等名人經常到大學進行創業演講,鼓勵大學生創業。學校要邀請成功的企業校友到學校指導大學生創業,解答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去幫助教育大學生創業。

建立創業實習基地,提供相應扶持。大學生從創業動機到實際創業,中間有許多環節,如果企業能為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這對大學生創業無疑是非常有益的。大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了解到企業的現實情況,進一步確定今後的創業方向,並能提高創業的成功率。企業還要為大學生開展創業實踐活動提供廠房和軟硬體設施方面的支持,提供富有創業經驗的兼職教師,彌補學校創業教育的不足。企業還可以對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中比較好的、有投資前景的項目進行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重視「產、學、研」結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可以依託高校創業中心,通過企業與社會廣泛的外部聯繫,包括科技園、風險投資機構、創業培訓機構、創業資質評定機構、小企業開發中心等形成一個高校、社區、企業良性互動式發展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有效地開發和整合社會各類創業資源,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幫助。

高校要做好創業教育

學校是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主戰場,必須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創造更多平臺,加強外界聯繫,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和社會資源,營造有利於大學生創業的環境和條件。

開設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創業課程是高校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主要形式,創業課的大綱化、體系化、制度化已成為一個趨勢。通過開設創業教育課程,讓大學生認識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以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高校在創業教育課程內容上,要將創業理論的深度、實用性以及操作性結合起來,還要開設與創業緊密相關的工商、稅務、法律、財會、經濟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課程。

培養創業教師。創業教育的授課教師,多數沒有創業經歷,理論與實踐存在嚴重脫節。高校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決定大學生創業水平的重要因素。

調整教學安排。學分制是一種有效的教育管理的制度,它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學習時間,學生們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和創造力。推行彈性學制,解決大學生創業與學業之間的矛盾,允許學生提前畢業或者休學去創業。

積極組織開展大學生創業實踐。為了有效地開展創業教育,各高校要根據學校資源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特點,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業計劃或組織大學生創業實踐,使產生在大學生中的「好點子」「新思想」「好想法」真正付諸於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高校能給予大學生必要的指導和扶持,積極創辦孵化器,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增值服務。

家庭要支持孩子創業

大學畢業生的創業既是自己人生中的重要選擇,也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家長作為大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對大學生創業選擇有著重要的影響,家庭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與否,從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大學生能否走上創業之路。我們的調查表明,如果孩子的父母有創業經歷或是家庭有經商背景,對大學生創業能起到更積極的影響。家庭支持包括親人在資金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支持。精神支持是指家庭贊同大學生的創業行為,能夠容忍為創業所失去的機會成本和創業失敗的損失,減輕大學生創業初期的心理的壓力。

家庭社會關係也會給大學畢業生在創業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不論是在創業資金的籌備,還是創業項目的選擇以及創業機會的掌握等方面,家庭社會關係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

相關焦點

  • 黑龍江:在校大學生創業人數逾萬
    日前,記者從我省教育部門獲悉,全省創新創業教育生態體系已初步構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深化,創新創業實踐載體建設不斷推進,資金支持和服務保障體系日趨完善。截至今年上半年,我省在校大學生創業人數增至10148人,同比增長47.39%。註冊企業數達2074家,與2015年相比增加1648家。
  • 全省在校大學生創業人數翻番
    今年,我省加大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力度,積極探索新思路、新舉措,全力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根據我省《關於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若干意見》,省級財政投入2億元新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小額貸款擔保公司,專門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低費率擔保;每年安排1億元大學生創業「種子資金」,支持在校和畢業五年以內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每年安排3000萬元用於支持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闢建孵化基地。
  • 浙江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是全國平均水平4倍_浙江大學生 創業 成功率...
    今年,杭州市高校畢業生創業三年行動計劃完成,歷時半年,杭州對4318家大學生創業企業進行摸底調查。昨天,在杭州大學生創業模式及其價值特色研討會上公布了調查結果。調查顯示,杭州大學生創業善於跳出傳統,捕捉社會新奇事物,創業者更加理性。同時他們也面臨著資金不足、缺少核心技術、人才難招等困難。
  • 大學生就業創業報告發布:製造業就業人數最多
    日前,《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2017-2018》(以下簡稱《就業創業報告》)在東北師範大學發布。其中有關就業數據顯示:2018屆畢業生選擇在製造業就業的人數最多,研究生和本科生平均月薪分別為5918元、4735元。
  • 應屆畢業生人數突破900W,大學生該何去何從?
    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人,教育部預測,2021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達到909萬人, 2022年畢業生將超過1000萬人。在如此巨大的競爭壓力下,對大學生來說,既要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就業挑戰,也要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正確認識自我,避免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現象。那麼未來,大學生就業空間在哪裡?
  • 鹽城大學生創業人數逐年增多:項目局限 資金是大問題
    中國江蘇網5月22日訊 又到大學生就業高峰期,就業還是創業成了大家的必答題。京江晚報記者連日來採訪發現,雖然部分大學生懷揣創業夢想,但就業仍是大多數畢業生的現實選擇。當下,創新創業已成為社會共識,大學生創業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記者走訪發現,投身創業的大學生,在體驗充滿挑戰和不確定的創業人生的同時,也享受著創業帶來的樂趣。
  • 今年大學畢業生創業人數僅1%
    來自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創業指導中心的數字顯示,今年,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有22.9萬人,有意從事自主創業的人員約佔畢業生總數的10%左右,而最終能選擇自主創業的僅為1%。在常人印象裡,「創業」很容易和老闆、財富這些誘人的字眼相聯,而如今,作為銳氣十足的大學生,「創業」的意向為何如此薄弱呢?記者採訪中了解到,這裡面既有「內因」,更多的恐怕還是缺少優化的外部條件所致。
  • 2020年應屆大學生人數創新高,874萬高校畢業生,面臨深造或就業
    就業崗位大大減少,就業壓力增大,這對今年的畢業生來說是一個不好的消息。而且相關數據顯示,應屆畢業生更傾向於如金融、IT等新經濟行業,對傳統產業如農業、畜牧業等產業甚至抱有偏見,因此我國必不可少會出現人力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從而出現普通小公司高價難求人才,新興行業人員飽和供不應求的問題。
  • 2021應屆畢業生人數超過900萬,大學生就業該怎麼辦?
    而在近日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2021年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將會超過900萬人,對比過去幾年畢業生人數來看,2021年一年畢業生人數達到了歷史新高。結合當前的就業形勢,以及2020年畢業生人數的疊加,預計2021屆畢業生就業壓力將會非常大。
  • 2021應屆生畢業生人數超過900萬,大學生就業該怎麼辦?
    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達到了847萬人,創下了歷史新高。加上今年特殊的就業環境,使得20201屆畢業生就業壓力非常大。而在近日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2021年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將會超過900萬人,對比過去幾年畢業生人數來看,2021年一年畢業生人數達到了歷史新高。
  • 發改委:去年登記大學生創業人數61.5萬人 創業率提高
    發改委:去年登記大學生創業人數61.5萬人 創業率提高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於6日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就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 人社部:2016年登記的大學生創業人數達61.5萬人
    5年間,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年均超過1300萬人,累計新增就業超過65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1%以下的較低水平,2016年末為4.02%,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也保持低位運行。就業崗位供大於求,就業市場整體活躍,人力資源供求關係基本平衡。就業結構不斷優化。
  • 2017年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業人數漲三成 留省就業率超五成
    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2017年全省大學生創業人數增至16111人,同比增長38.7%;註冊企業增至2074個,吸納參與創業和帶動就業18221人,較上一年度翻了一番。留省就業人數105425人,留省就業率55.83%,同比增長2.8個百分點;應屆畢業生創業及到縣及以下基層就業人數(不含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合計11697人,比率5.45%。
  • 中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率5年翻一番 平均成功率不足5%
    在國家不斷推出扶持創業政策的當下,大學生創業人數突飛猛進。近年來,中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呈現星火燎原之勢,大學畢業生創業率已達到3%,超過發達國家近一倍。資料圖:北京一大學創業展上的創業指導、諮詢區。
  • 2018屆大學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
    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預計達到820萬人。畢業生求職前景如何?二三線城市的搶人大戰對他們的求職有何影響?記者進行了調查。記者在多地採訪了解到,各地、各高校推出了一系列有力舉措保障大學生就業創業。以湖北為例,今年湖北高校應屆畢業生較去年人數略有增加,其中研究生4.8萬人、本科生20.7萬人、專科生17.6萬人。湖北省教育廳將先後主辦10場招聘會,並帶動高校陸續舉行2000多場招聘會,累計提供崗位100多萬個,算下來,約為每個就業學生提供2個崗位。
  • 今年高校畢業人數達727萬 大學生創業這盤棋下活
    核心提示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人數達727萬,比去年增加近30萬,可受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有效就業崗位一時難有大的增長。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鼓勵創業無疑是一劑「良方」。這既需要大學生轉變觀念、正確抉擇,也需要把鼓勵創業的各項政策落實好,並加快推進高等教育改革。  本期「經濟日報 中央電視臺聯席評論」話題——下活大學生創業這盤棋。  日前,溫州大學內舉行的一場「特殊」招聘會頗引人關注。招聘方是10餘家大學生自主創業團隊,來應聘的是上千名大學生。
  • 河北每市建3所以上大學生創業孵化園 今年創業人數達萬人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整合「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把有就業創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全部納入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實施意見提出,2017年河北省高校畢業生創業人數將達到1萬人,帶動就業3萬人,創業培訓2萬人。
  • 201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 大學生就業有想像中那麼難嗎?
    來源/視覺中國近日,2019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教育部副部長林蕙青在會上透露,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34萬人,比2018年增加14萬人,再創新高。即將到來的2019年,除了屢創新高的畢業生就業人數,還有一批人也開始加入大學生就業市場,那就是海歸留學生大軍。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有48萬留學生回國就業,隨著各國收緊移民政策,2019年海歸將有增無減。2019年,海歸畢業生與本土畢業生兩者相加,將接近900萬之眾。
  • 南陽大力扶持自主創業 大學生創業可貸款10萬元
    2017年,我市各類大中專畢業生總人數為6.2萬人。我市在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擺在首位的同時,重點通過大學生能力提升、創業引領、校園精準服務等5大行動增強服務保障能力,努力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結合城鎮化進程和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充分挖掘社會組織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潛力。搭建供需平臺,引導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吸納畢業生就業;結合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規劃,開發更多適合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拓寬高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間的溝通對接渠道,搭建服務平臺,繼續辦好現場招聘會,重點辦好分層次分專業的專場招聘會及網絡招聘會,增強針對性,提高成功率。
  • 大學生創新創業「束縛沒了,限制少了」
    本報訊(陳舒 張涵爽)前不久,教育部直屬機關黨委組織開展了「根在基層」中央若干項重大政策落實情況調研,來自教育部、財政部、商務部、中國教科院、國家開放大學、中國教育報刊社等單位的16名青年幹部組成調研團,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進情況進行了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