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創業報告發布:製造業就業人數最多

2020-12-19 環球網

日前,《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2017-2018》(以下簡稱《就業創業報告》)在東北師範大學發布。其中有關就業數據顯示:2018屆畢業生選擇在製造業就業的人數最多,研究生和本科生平均月薪分別為5918元、4735元。其中有關創業數據顯示:2018屆畢業生有較高的創業熱情,普通本科高校畢業生創業率高於「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生。

東北師範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信息服務室主任李健介紹,該報告由《分報告一:中國大學生就業發展報告》和《分報告二:中國大學生創業發展報告》組成。

其中,《分報告一:中國大學生就業發展報告》的數據來源為高校就業質量報告和大學生就業狀況調研。第一,高校發布的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調研對象為全國普通本科類院校2018屆畢業生。課題組根據東北、北部沿海、東部沿海、南部沿海、長江中遊、黃河中遊、西南和西北等八大區域高校數量等比例抽樣,最終確定232所本科類院校為分析樣本,佔全國本科類院校總數的28.40%。第二,面向全國本科類院校2018屆畢業生開展《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在2018年3月至9月,課題組通過網絡調研平臺共回收有效問卷79855份。

《分報告二:中國大學生創業發展報告》的調研對象為不同學歷、專業、年級的全國本科類院校在校大學生。數據來源為高校就業質量報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調研和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材料。2018年9月至11月,課題組通過網絡調研平臺共回收有效問卷3165份。

《就業創業報告》的相關就業數據顯示:2018屆畢業生選擇就業行業人數排名前三的依次是製造業(14.82%),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3.77%),建築業(10.21%)。2018屆畢業生選擇就業單位性質人數排名前三的依次是民營企業(65.67%)、國有企業(11.26%)、事業單位(8.55%)。2018屆畢業生就業關注因素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發展前景、薪酬待遇、工作穩定、工作地點、性格興趣。在就業重要因素方面,2018屆畢業生認為最重要的是專業,其餘依次是學習成績、學校、實習實踐經歷和學生工作經歷。此外,2018屆畢業生就業與專業相關度為75.47%。

而《就業創業報告》有關創業數據顯示:2018屆畢業生有較高的創業熱情。從學歷分析,本科畢業生創業率高於研究生和專科畢業生;從學校類型分析,普通本科高校畢業生創業率高於「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生。從學校區域分析,創業率排名前三的區域依次是北部沿海地區、東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

從創業所在行業來看,排名前三的依次是「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教育」和「批發與零售業」。其中,63.71%的大學生創業者在校學習成績排名在前30%,82.64%的大學生創業者有學生工作經歷,92.36%的大學生創業者有社會實踐經歷。

據了解,《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由東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教授楊曉慧擔任首席專家。自2013年獲批立項以來,課題組根據申請時既定的各項計劃迅速組織力量構建模型、設計調研問卷,開展實地走訪、數據校驗與分析等大規模、多批次的調研活動,每年形成《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並對外發布。

相關焦點

  • 《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2016-2017》發布
    本網記者 趙徐州/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趙徐州 曾江)12月29日,《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2016-2017》在東北師範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發布。報告以「總—分」式結構為主,由一個主報告和兩個分報告構成。其主要研究成果已通過專場發布會、網絡、學術會議、諮詢報告、學術期刊及專著等途徑向社會廣泛發布。
  • 2020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本科生就業創業收入問題
    最近發布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給出了我們中國各畢業生的薪資水平。一2015~2019年本科生收入對比這是2015年到2019年大學生的畢業生月收入的變化情況。據《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9屆本科畢業生月入5440元。二本科計算機類、高職鐵道運輸類專業領跑薪酬榜。
  • 2016大學生就業質量報告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5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社部召開就業工作座談會時強調,「今年高校畢業生有765萬人,創歷史新高,加上中職畢業生,僅這兩項新增就業人數達1200多萬。」必須把促進就業放在突出位置。
  • 《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發布
    央廣網北京7月10日消息(記者覃勇)由第三方專業機構麥可思公司跟蹤撰寫的《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9日正式發布。報告的研究對象為畢業半年後(2019屆)、三年後(2016屆)和五年後(2014屆)的普通高校大學畢業生。該報告自2009年首度發布以來,至今已是第12次發布。
  • 滬上10餘所高校相繼發布就業質量報告 「不完全就業地圖」求解三大...
    原標題:滬上10餘所高校相繼發布就業質量報告,畢業生就業流向、薪資水平、升學情況有新特點「不完全就業地圖」求解三大關注  薪酬高低、行業冷熱、發展方向……滬上10餘所高校根據教育部要求近日相繼曬出一年一度《就業質量報告》,這些詳細數據並非用一個簡單的就業率數字就可以概括。
  • 先看看2017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近日,第三方研究機構麥可思研究院在北京發布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報告顯示,2016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穩定,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製造、建築等)面臨挑戰,知識與服務密集型的現代產業(教育、信息技術等)發展強勁。畢業生管理學科門類就業率最高,民企、中小微企業成為主要就業去向。
  • 《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發布 大專學歷就業最難
    《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將6月份仍在智聯招聘平臺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視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報告顯示,考慮到升學等因素,今年約有590萬大學生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智聯數據顯示,6月份平臺上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在大學生就業市場整體供需上,數據顯示,過去一年(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智聯招聘平臺上針對應屆大學生發布的崗位數同比下降7.1%,而投遞簡歷的大學生同比上升35.2%。
  • 【推薦】最新數據:2019年大學生就業報告出爐,就業紅牌綠牌專業是這些
    本文來源:麥可思研究(id:MyCOS_Research)、晉浩天/光明日報2019年6月10日,第三方社會調查機構麥可思研究院發布《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發布,主要關注點如下:2018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為91.5%。
  • 就業吧發布2020湖南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疫情下近8成大學生通過網絡找工作; 仍有4成應屆畢業生待業; 84%不能接受月工資5000元以下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穩定就業作為重要目標,明確提出,要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
  • 遼寧省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出爐 醫學就業率最高
    遼寧省2008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失業量最多的10個專業失業人數佔了本科失業量的38.4%,其中有6個專業同時也是2007屆失業最多的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電子信息工程、市場營銷。調控這些連續造成較大失業量的專業招生結構,並適當調整此類專業的在校學生結構,可以較快地改善總體就業狀況。
  • 上海交大發布2018就業質量報告 就業學子民企最多[圖]
    《新民晚報》報導 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上海交通大學今日發布就業質量報告。截至2018 年10月31日,上海交大2018 年畢業生就業率為 98.56%。就業交大學子多選擇企業就業,民營企業就業的畢業生佔比最高。
  • 報告稱中國大學生就業穩中有升 超六成留在東部沿海地區
    《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年度發展報告(2015-2016)》12日在吉林長春對外發布指,在經濟下行等不利因素下,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仍穩中有升,同時,超六成學生在東部沿海地區就業,創業意識漸入人心。  作為中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項目核心項目組,東北師範大學已連續三年發布此報告。
  • 金柚網研究院聯合豆豆兼職發布大學生就業調研報告,靈活就業未來或...
    2020年,一場突然而至的疫情使得大學生群體的就業環境也變得更加嚴峻。面臨不可抗的外部環境,大學生群體的就業觀念是否有所轉變?就業現狀如何?是否會考慮多元化的靈活就業方式?針對這些疑問,近日,金柚網研究院聯合豆豆兼職發布了《2020大學生就業現狀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基於調研數據從宏觀面和微觀面對大學生的基本情況、就業環境、就業現狀和趨勢予以客觀分析。
  • 智聯招聘發布《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
    (2020年8月27日,/智聯招聘/)近日,智聯招聘發布了《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在考慮升學、出國以及後續公共崗位落實等因素後,今年全國約有590萬大學應屆畢業生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
  • 解讀《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
    我們該如何研判大學生就業的總體形勢?22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發布《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全景分析疫情影響下的大學生就業形勢。  從整體看,今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怎麼樣?《報告》顯示,一季度大學生招聘需求人數減少,求職申請人數增加,3月份畢業生開始進入春季招聘市場,求職申請人數同比增幅高達143.25%。綜合來看,在疫情衝擊下,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需兩端均受到一定影響,使得一季度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這個「不容樂觀」該如何看待?
  • 重慶大學2015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2015年12月31日,重慶大學發布了《重慶大學2015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學校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和教育部《關於做好201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編制發布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的具體措施。
  • 大學生就業遭遇最難一年,破解需從五個角度發力,鼓勵創業行不通
    就業難,就在於經濟增長沒有能力全面消化擴招後的大學生,沒有創造出相應的崗位和滿意的福利待遇。根據近年政府工作報告披露的信息,我國每年新增勞動力大約是1300萬,其中城鎮新增1100萬。這意味著超八成的新增就業崗位才能滿足大學畢業生。
  • 「就業雖困難,但依然充滿希望」——解讀《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
    我們該如何研判大學生就業的總體形勢?22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發布《2020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全景分析疫情影響下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從整體看,今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怎麼樣?《報告》顯示,一季度大學生招聘需求人數減少,求職申請人數增加,3月份畢業生開始進入春季招聘市場,求職申請人數同比增幅高達143.25%。綜合來看,在疫情衝擊下,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需兩端均受到一定影響,使得一季度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這個「不容樂觀」該如何看待?
  • 201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 大學生就業有想像中那麼難嗎?
    即將到來的2019年,除了屢創新高的畢業生就業人數,還有一批人也開始加入大學生就業市場,那就是海歸留學生大軍。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有48萬留學生回國就業,隨著各國收緊移民政策,2019年海歸將有增無減。2019年,海歸畢業生與本土畢業生兩者相加,將接近900萬之眾。
  • 吉林大學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發布 畢業生稅前月均收入……
    長春晚報記者 呼特日前,吉林大學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中心發布了2019屆吉林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記者從就業率、就業流向等幾方面梳理此份報告,2020年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及家長可參考。其中,管理學院畢業總人數最多,其次是商學院、通信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