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0年高考還有2個多月的時間,各位準大學生是時候將專業選擇的問題提上日程了。很多同學對大學裡的專業沒有一個基本的概念,高中老師一般也不會普及這方面的知識。這就導致了不少同學對於專業選擇十分困惑,再加上專業數量太多,很多專業名稱也都很相似。甚至還存在即便是同一個專業,不同高校所學的知識也可能差出十萬八千裡。一些同學都是高考出成績的時候盲目的選擇,最終結果也只能是聽天由命了。其實,有一些數據是各位家長和同學可以重點參考的,比如說各高校學生轉專業的數據。一般來說,高校裡受歡迎的專業學生轉出率就低;相反,冷門或者就業不好的專業學生轉出率就高。即便在清華大學,專業也是有冷熱之分的。清華大學轉專業安排在大一結束之後,在經過一年的學習和了解之後,清華大學學子在專業選擇上會有如何變化呢?以下是2019年清華大學各學院的轉專業的數據,各位同學和家長可作參考:
從這些客觀的數據中,各位同學可從中清晰地看到不同專業的冷熱門情況。一般來說,報名人數超過計劃接收人數的專業都是熱門專業。在清華大學中,熱門專業典型代表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經濟與金融、軟體工程、自動化等。這些專業是大學的同學經過一年的學習和了解之後再次做出的選擇,相比高考那次更加理性和現實得多。但是,各位同學要記住一點:熱門專業的名額總是稀缺的,學生想轉入這些專業並不容易,同時還有比例限制。
那麼,報考冷門的專業也就是學生淨流出的專業有哪些呢?這類專業包括:工物系、車輛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水利科學與工程、化學等,各位同學是不是很熟悉,生化環物等經常上就業紅牌榜的專業都在其中。由此可見,這一點即便在清華大學這類的頂級高校也很難改變。近日,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為本校畢業生就業發出了一封「求助信」。其中,化學專業的博士生人數比本科生都要多。這引發了網友的諸多議論,在讚揚南大有擔當的同時,也對化學專業的就業有了更深一層的認知。
由於這些冷門專業每年申請轉專業的人數較多,各高校都會做一個轉出比例限制。清華大學從2019年開始,每學院轉專業的同學比例不得超過總人數的15%。在大學裡轉專業這種事在國外很多高校都是非常自由的,但國內高校還是存在不少矛盾。歸根到底,其實還是整個分數反饋機制失靈導致的。對於一些冷門的專業,本來就不該招收那麼多的高分考生。試想一下,如果這些冷門專業錄取分數比其餘熱門專業降低20分,還會有這種現象嗎?高考分數與預期收入不一致,這才是矛盾的根本原因。很多考生和家長對於大學的盲目崇拜造成了各專業分數線都水漲船高,很多同學都抱著「先上名校,不行再轉專業」的想法報考的。真實情況是,有這種想法的同學絕大多數同學都無法轉專業成功。
最後,不得不提高校裡的大類招生。一些高校為了爭奪優質生源採用大類招生的方式,把優質專業和弱勢專業打包在一起,這對於提升整體錄取分數線非常有利。舉個例子,一位考生的分數報考上交的化學專業分數很穩但自己心有不甘,這時候浙大伸來橄欖枝,可以報考我們的信息大類,考生自然就會選擇報考浙大。下一年,上交自然也會使用同樣的方式進行大類招生。不過,這種招生方式只是將學生選專業的矛盾從高考後轉移到了大一結束,到時候依舊是要分專業的。大一學生在經過一年的了解之後,也都知道了各專業是怎麼回事。這時候想分專業自然會產生矛盾,這一點在所有實施大類招生的高校都存在。
對於各位準大學生來說,小編要給的一個忠告就是:高校和專業同樣重要。各位同學看完之後可能就明白了,即便在清華大學這類的國內最好的高校,也存在很多冷門的專業不值得那麼高的分數去報考。下次如果讓你從清華大學的化學和復旦大學的金融進行選擇,相信你一定有了自己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