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選歷史沒前途?該怎麼選專業?選完後悔怎麼辦?

2020-09-17 寧波學習網

2021年,廣東將開始實行「3+1+2」模式,新高考錄取會按照物理、歷史分兩類進行。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面臨的第一挑戰是選科走班。


選科該怎麼選?

究竟選歷史還是物理?

選完了後悔怎麼辦?


日前,原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專家郭建民,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員施美彬,原華南師範大學副校長、心理學專家莫雷,廣東華僑中學校長李子良,廣州市第五中學校長裘志堅等教育界權威人士,共同探討新高考政策下學生與家長的應對之策。


我們來看看專家們是怎麼回答這些問題的吧!


01

選科:如何做出對的選擇?


郭建民:選科的核心是要有前瞻性


原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專家郭建民指出,雖然2021年,廣東省的高考生就面臨新高考,但是近幾年的高考命題已經向新高考接軌,「高考不是考知識本身,而是考知識的運用。未來人才需要哪些能力?我認為是獨立思考能力、信息的加工處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今年的高考更是明顯體現這一點,這是符合未來人才培養的。」


郭建民建議,新高考下,考生在選科方面需要考慮志向、興趣、自身優勢、高中優勢學科與大學所選專業的匹配度等因素。他提醒學生,選科的核心是要有前瞻性,「尤其在當今急劇轉型的社會,要不畏浮雲遮望眼,作出正確的決策」。同時,選擇時還要重視整體性,從全局上思考問題。


莫雷:按價值、興趣、能力、個性綜合權衡


「根據興趣和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科」,這句話對高一學生來說,也許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的困惑是,「我怎麼知道自己的特長?怎麼判斷適合?」別急!原華南師範大學副校長、心理學專家莫雷為大家抽絲剝繭,教你判斷方法。


如何做好規劃?莫雷指出,要根據價值、興趣、能力、個性綜合權衡,作出最佳選擇,但這4個方面又分別容易有誤區。


「價值是科學地分析當前各個專業的發展前景,優勢、待遇是應該考慮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價值取捨要謹防陷入功利誤區。」莫雷指出,僅僅根據哪種專業最容易找工作、薪酬更高的「熱門」進行專業和職業規劃,就是「功利誤區」,因為熱門是會變化的。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15個前幾年還熱門但現在已經就業困難的專業。例如,2000年法學專業很搶手,但現在所有的高校基本上都有法學專業,飽和了。所以要長遠一些,不要這麼短視。」


人的真實興趣是跟內在能力、性格連在一起的,有時甚至自己都不知道。深層的隱性興趣是穩定的,可以不斷支持個體進行相應的學習與工作,「個體常常沒有明確意識到自己的這種興趣,需要通過潛在的興趣測評才能發現」。


有興趣,還得有能力,它決定了今後的規劃是否可以可持續發展,科學地分析自己的能力傾向,分析自己的能力特質水平,優先考慮自己最有勝任力的專業與職業。


學生最容易陷入的「能力誤區」,是將自己中小學學習各科的成績作為衡量自己能力傾向與水平的依據,「哪一科成績好,通常被叫做一般能力,但是職業、專業的好需要更多特殊能力。有的潛能我們不知道,特別是職業的潛能,所以應該通過科學的測量工具來考察學生的專業學習或職業能力。」


「不同的氣質和性格的人,適合職業是不同的,個性氣質越典型,越要選擇好相吻合的專業與職業。」莫雷認為,學生應該科學地分析自己的個性特點尤其是氣質類型,優先考慮與自己的個性最適合的專業與職業。


02

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1、新高考為何採取等級賦分制度?


一位家長問出了大部分考生和家長的疑惑:新高考為什麼要採用等級賦分的制度?意義在哪裡?


施美彬解釋,等級賦分大有好處,有三個作用:

  • 第一解決了不同的科目選考不同,不能比較的問題;
  • 第二充分體現了學習的能力,以能力為導向來選拔學生;
  • 第三充分滿足了所有學生能夠有更高分值的要求。


「比如A學生選物理、化學、生物,B學生選物理、化學、地理,科目不同無法統一畫一條線比較,不同的科目難度也不同」,等級賦分相當於排隊賦分,學生在群體當中的排位,排位越前賦分就越高,排位越低賦分就越低。


等級賦分無論是對排位靠前或靠後的學生都有利。以地理為例,原始分不可能考滿分,但考第一名就有100分、第二名就99分,所以對尖子生來說,分值提升了;對於基礎比較弱、分數偏低的學生,即便原始分考十幾分,也有30分的起點,所有的學生都水漲船高。


同時,等級賦分還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壓力,不再分分必究。


2、如何等級賦分「彎道超車」?


對於學生來說,有沒有策略可以利用等級賦分制度實現「彎道超車」?陳慧指出,等級賦分的本質是考量學生所處的相對位置,她建議同學們要考慮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不僅要關注自己的成績,還要關注同一個學習陣營的其他學生成績,選擇過程中,等級賦分有一個測算公式,如果不太了解這個邏輯的話也沒有關係,建議大家牢記一句話:不看分數看排位,參考全市統考的排名來進行選擇。


第二個維度是用未來所從事的選擇倒推現在的選擇,「問自己5個問題: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未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未來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從事這個工作需要學習什麼專業?選定這個專業,在高中需要學什麼學科?」這5個問題一一拆解和思考清楚,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3、對於選課走班很焦慮怎麼辦?


廣州市第五中學校長裘志堅表示,對於走班選課,家長、孩子們不用過於焦慮。很多學校是固定四科走兩科或固定五科走一科,儘量減少學生的走動,例如選擇物理、生物、化學組合的學生較多,學校就會形成固定搭配,這種選擇的學生就可以不走班。


「同學們要考慮的是,你究竟哪科能學好?怎麼選擇?」裘志堅提醒,適合學哪個科目,並非只看考試成績。例如,一個男學生政治考第八名,家長認為孩子政治很好,應選政治,「可是我一問,這孩子不喜歡看新聞、也不關注社會,社會上發生什麼事一點都不關注,這樣的孩子適合選政治嗎?選了以後讀大學也會很痛苦。」選政治科目的學生,應關注社會,有家國情懷。


所以,「表象的分數不證明學生真正喜歡這個學科。選科既要考慮功利的得分因素,更要看清楚未來孩子適合做什麼。」裘志堅說。


對此,廣東華僑中學校長李子良也贊同,「學生發展指導應該要比生涯規劃更大一些,生涯規劃屬於發展指導裡面的一部分。」


不少高中學校都用科學的心理量表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明確學生的思維方式、潛能潛力等。同時,在高一給予學生多次選擇和驗證選擇的機會,儘量讓學生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4、選完後悔了怎麼辦?


「我是歷史班的,但覺得歷史學得不是特別好,物理也不是特別好,能不能轉到物理班,把物理重新學起來?」一個高一女生的問題。


裘志堅直言,「選完歷史再轉回物理很糟糕。」如果是選了物理轉歷史還相對好轉,因為「理科的思維講究層次性,物理轉歷史比較容易,歷史轉物理很難」。


裘志堅回應這位女生:「這個問題還是要你自己回答。僅僅從時間上你還來得及,因為選科走班基本是從高二開始,至於能不能學好物理,還要問你自己。」


選擇物理還是歷史?這是很多學生的糾結。裘志堅忠告學生們,選擇物理還是歷史跟個人的思維特點有關係,「你是偏理科思維還是文科思維?歷史不僅僅是背的問題,更多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看待曾經發生的人和事,有沒有這種思維體系很重要。」


李子良告訴這位女生,如果是因為覺得困難而搖擺,他不贊成,「有的時候需要咬定目標不放鬆,不能一碰到困難就搖擺」。他建議高一學生不要恐慌,做好心理檔案,多請教老師和學校的指導,多次測評後聽從內心的選擇定下來。


5、選歷史就業面窄嗎?


很多家長、孩子不願選擇歷史,是認為歷史能選的專業少,影響將來就業,果真如此嗎?


「完全是誤解。」施美彬強調,「社會上有些家長誤解,選歷史只有很少專業可以匹配,其實不對的。」選歷史比原來文科整體上的專業多了很多,「不用擔心選了歷史就沒有專業可選,這完全是坊間謠言。」


他解釋,新高考改革方案無論選物理、選歷史都有更多的選擇機會,比原來大文大理都多了選擇機會,「還是回到初心,看自己真正適合學哪個科目,這個科目能夠學好就有興趣,科目學好了,說明這方面有特長,做好鋪墊和積累,再慢慢思考。」


6、藝考生或體育特長生該如何選科?


在高考生當中,有一部分考生會選擇藝考或體育特長生,新高考後,這些孩子該如何選科?


對此疑問,廣東華僑中學校長李子良最有發言權,因為這兩年華僑中學陸續有學生往藝術類方向發展。「藝考生和其他學生一樣,通過測評,看看他們的發展情況,基本上可以區分出來哪些屬於往藝術類方向發展的。」李子良說,學校一定要創造更多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更全面、更好地發展,這個發展是多元的發展。


據介紹,藝考生考上中戲,某種程度比普通高考生考北大還難。「藝考生單靠自己自然生長是很難的,因為術科統考要準備很長時間,會丟下很多文化課,需要校內老師幫他們補文化課。」李子良提醒,新高考中,藝考生沒有選考的要求,不限學科,從這個角度來看,學校老師要關注藝考生後階段的文化課。


希望同學們都能夠理性選擇

綜合自己的潛能與實力

不要盲目從眾



你想選什麼科目呢?

相關焦點

  • 新高考:選科怎麼選?
    「新高考」。 新高考之下,選科和未來高考志願填報選專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因為很多高校的很多專業,都會有選科的要求。比如,就拿國防科技大學來說,外交學專業2020年在北京招生的選科是思想政治和歷史選考其中一門即可,而通信工程專業則要求物理必須選考。
  • 高考填志願怎麼填,選什麼專業有前途?
    高考之後,怎麼填志願,選什麼專業,是擺在考生和家長之前的難題,每個考生和家長都希望找到最優解。有人會建議考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專業,但是,大部分考生一直埋頭學習,高考結束的時候發現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興趣和愛好到底是什麼。填志願,有三個主要因素要考慮:學校,專業,城市。對不同背景的考生而言,這三個因素優先級會有不同。
  • 選錯科目後悔一生,新高考如何選科指導
    這位網友的傷痛也是不少選錯科目的學生的傷痛,而這種影響也註定是一輩子的。現在多個省份都逐步開始實行新高考改革方案,選擇什麼科目組合,對高中生來說,特別特別的重要。與以往傳統的文理分科不同,新高考取消文理科,實行「6選3「(浙江「7選3」)或「2選1+4選2」等模式。「6選3「(浙江「7選3」)模式:即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作為考試科目(浙江多一門「技術」)。這意味著,將有20種不同的組合供學生選擇。
  • 新高考如何選科?選錯可能後悔一生!
    隨著高考改革逐漸落實完善,許多學生面臨新的挑戰---選科。以天津考生為例,由以前的文理科兩種選擇變成了六選三,這樣確實是增加了學生的選擇空間和自由,其實也給了學生和家長較大的壓力,因為都知道改革後的選科更加重要了,到底該怎麼選成為許許多多學生和家長的難題。今天啟點學長來給大家說說個人的看法以及相關專家的看法和建議,希望能有所幫助。
  • 新高考選科,選歷史會很吃虧嗎?
    2014年全國推行新高考改革起,選科成為家長和考生關注的重要問題。如何選擇科目,已不再是單單學習的問題,還決定著今後考生適合報考的專業。而專業,又影響著學生未來的就業。選科,不只是一個動作,而是一個長遠的人生規則。今天,我們要說說新高考選擇,怎麼看待是否選擇歷史科目的問題。
  • 新高考改革,河北高考六選三該怎麼選?考生選科要考慮哪些方面?
    新高考改革,河北高考六選三該怎麼選?考生選科要考慮哪些方面?河北高考六選三指的是改革後的高考科目從現在的文理科分科改為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政治六個科目選擇三個作為高考科目。怎麼選,目前並沒有很清晰的政策,但是可以參考山東、北京和浙江的高考模式。考生選科需要從新高考的賦分方式、高考招生要求和考生特質出發。首先是新高考賦分方式。新高考的賦分方式採用等級賦分法,把原始分數進行等級劃分,前3%化成A等,3-7%化為B+等,往後依次劃分成B、C+、C、D+和D等,分數對應如上圖。
  • 新高考「3+1+2」選科:物理歷史二選一該選哪一個?
    小編為大家找到了由遼寧日報製作的圖解,遼寧同樣是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新高考「3+1+2」模式,我們可以比較直觀的了解這個問題↓↓↓對於考生個人而言,物理和歷史到底該怎麼選呢?小編整理了三個不同角度的分析,大家可以結合自身情況作出最終選擇~從未來專業選擇的角度來看在《教育部指引》中,共有19個專業類必考物理,佔總專業類數的20.4%(對比2017年上海高考的數據:8404個專業中只有8.2%的專業必考物理)。
  • 高一選課身邊人都選物理,老師也建議選物理,但喜歡歷史怎麼辦?
    新高考選課非常人性,給很多考生提供了很多自由選擇的機會,但是也給更多同學帶來選課的煩惱:不知道怎麼選好。所以,這種情況下看看周邊的同學都選好了,心裡難免著急,有的就跟風選了不適合自己的學科組合。而如浙江等實行3+1+2的地方選擇物理由於按照原始分計入高考成績,相對還好一些。上圖是北京一所理工科高校在2020年在浙江招生專業對選考科目的要求,基本上其它地區高校都是這種情況,只要是理工科的專業大部分要求選物理,而且是必須選考方可報考。
  • 新高考「3+1+2」模式,必選科目怎麼選?選化學真的後悔嗎?
    新高考的模式逐漸普及,第一批、第二批省份採用3+3模式,但是學生普遍避開物理,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現逐漸推開「3+1+2」模式,物理、歷史必選其一,而且採取原始分記錄總分。但是物理和歷史到底選哪個呢?選擇化學又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呢?
  • 手錶到底該怎麼選?怎麼選不後悔?怎麼選必後悔?
    一直以來,都有不少讀者朋友詢問,手錶到底該怎麼選?怎麼選不後悔?怎麼選必後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今天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這個問題。先說一下怎麼選不後悔。第一,千挑萬選都不如選自己真心喜歡的手錶。比如,對於自己多年以來一直夢寐以求的手錶,因為暫時的經濟原因或是其它原因不能很快擁有,但是一直在關注和研究這枚手錶,一旦時機成熟擁有了以後,鮮有後悔的人,或是很快就後悔的人。因為這隻手錶不僅是一隻手錶,它還寄託著自己的夢想和情懷。當然,還有很多種情況,但是一定是情真意切才行。第二,即便眼花繚亂,也要選名符其實,價符其實的手錶。
  • 高考:山東理工大學和青島理工大學怎麼選?網友:選它有前途!
    高考:山東理工大學和青島理工大學怎麼選?網友:選它有前途!山東理工大學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電氣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體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交通工程,交通運輸,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工程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音樂學等專業特色非常鮮明,實力絕對強大,排在全國B+或者B類;青島理工大學也有自己非常強大的專業實力
  • 高考選科|新高考6選3聰明組合怎麼選,選哪三門最有優勢?
    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很多高中生面臨著最新的6選3高考模式。那麼,高考6選3組合到底怎麼選擇最有優勢呢?
  • 新高考選科決定專業,這樣選擇最吃香,選錯後悔一輩子
    新高考改革已是大勢所趨,今年北京、山東、天津、海南四省市已經進行了新高考的落地檢驗,尤其是山東省首年高考志願填報數據警醒了廣大考生,新高考選科非常關鍵。考生只有贏在選科上,才能擁有更多專業和院校的選擇權,不至於導致志願滑檔。對低年級考生來說,提前了解選科知識必不可少!
  • 新高考下咋選科?選不好,大學專業報不了!附專業要求
    新高考選科到底應該怎麼選?不同選科對應著不同的大學專業?選科沒選對,意味著專業報不了,高考志願填報也將受限。今天,本文就為大家詳細分析一下。 選科十二種組合
  • 山東省新高考選科方法
    隨著深化教育制度改革文件的推出,各省份也陸續在實施新高考的改革,最早一批是浙江和上海這兩個省份,隨後在2017年山東省,北京,天津,海南這四個省份陸續實施第二批的改革。今天小編重點來說一下山東省的新高考改革。
  • 新高考選科大忌:先選物理學不會換歷史,真能如此隨心所欲?
    先選物理試一試,留有退路,學不會再換歷史,新高考選科真能如此隨心所欲?做任何事情給自己留一條退路,這是一種正常想法,很多人在新高考選科過程中也存在著這種心態。今天為您認真講述新高考選科過程中您不知道的那些事,《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七季:換科改選,越是折騰越悲催》,又名《新高考選科大忌:先選物理學不會換歷史,真能如此隨心所欲?》。毫無保留的真情分享,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 新高考選科:高一選科「物歷地」全面解讀,這個選科組合成為新高考的贏家?
    要想加入新高考選科諮詢群的家長和考生,長按下方二維碼加瑩瑩老師微信號18516978225,將由瑩瑩老師拉您進群。
  • 新高考來襲,科目應該怎麼選?
    新高考來襲,科目應該怎麼選?隨著高考試點改革推進,2021年福建將實行新高考政策,新高考選科成為考生和家長關注的重點、物理或歷史均可3種,高校各專業根據本校培養實際對於考生的物理或歷史科目提出要求。選擇1科的,選考要求為「考生必須選考該科目方可報考」。選擇2科的,再選科目要求分為「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以及「考生選考其中1門即可報考」。選擇「不提再選科目要求」的,不能同時再提1科或2科要求,考生選考科目符合高校提出的首選科目要求即可報考。
  • 新高考3+3 | 選科怎麼搭配,高考6選3聰明組合是什麼?
    「新高考元年」已經來臨,上海和浙江率先實行了首次新高考,而北京的2017級新高一也將成為2020屆新高考的體驗者。新高考政策跟以往的高考政策最大的不同,是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總成績由數學、語文、外語三個科目加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選考的3個科目成績組成,而這3個科目就要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政治、地理、歷史、化學、物理、生物六個學科中進行選擇。其實前面的3是固定的,就是語數外三科,主要就是後面的三科怎麼選的問題。
  • 設計學類專業,新高考選科怎麼選?
    註:涉及國家安全、特殊行業的專業由國家控制布點,稱為國家控制布點專業。 二、新高考3+1+2模式下,選科怎麼選? 2021年實施新高考3+1+2的省份共有8個,我們以河北省為例分析設計學類專業選科要求。另外,同一新高考模式下的選科要求,具有參考意義,供其他7個省份的考生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