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國推行新高考改革起,選科成為家長和考生關注的重要問題。
從起初的3+3選科,到馬上就要推行的3+1+2模式。如何選擇科目,已不再是單單學習的問題,還決定著今後考生適合報考的專業。而專業,又影響著學生未來的就業。
選科,不只是一個動作,而是一個長遠的人生規則。
今天,我們要說說新高考選擇,怎麼看待是否選擇歷史科目的問題。
一位高中學生說,我想選擇歷史,父母說選歷史就是奇葩?選歷史會很吃虧?難道這年頭不再需要文科了,還是歧視文科了。
在3+1+2模式,選擇了歷史科目,在2的科目中就有6種組合,這6種組合與物理科目下同樣6種組合一起,共有12種組合。
這6種組合是:政治和地理、政治和生物、政治和化學、地理和生物、地理和化學、化學和生物。
不論是現在的12種,還是3+3模式下的20種組合,學生最後只能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組合。組合再多,只是在選擇時挑選的範圍多一些,一經確定後,再多的選擇對於考生都是無意義的。
從生涯規劃的角度考慮,學生現在的學習要為今後的就業做準備,是一生職業規劃的一部分。學生未來從事什麼行業或者職業,一般情況下要與其大學階段學習的專業科目相近或相關聯。
而大學專業的選擇,要從考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能力特徵,職業傾向,家庭資源等多方面相關聯。
也就是說,在其它因素確定的情況下,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未來專業的選擇。
從新高考的考試科目設計看,志願填報的大學專業,又和學生高中階段學習的科目緊密相關。
每一個考生都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從科目到專業,一定要遵從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選擇學生未來願意從事職業相關的專業,才是生涯規劃的最大任務。
如果考生有下列情況,完全可以選擇歷史科目:對歷史比較感興趣,計算能力不太好,對於工科專業的要求不多。
簡單的分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更是學習的動力, 高考考上大學需要很好的成績。你對歷史知識點掌握得更好,會考出高分。
物理和化學,有個外號叫「真三多」,概念多、公式多、計算多,需要強大的推理能力和計算能力,如果你的計算能力不好,就應該直接選擇歷史。
新高考模式「3+1+2」選學科,就是在選擇未來大學的專業, 主三科語數外不變,而歷史和物理各選擇一科,就基本上是選擇專業了。一旦選擇歷史了, 對於一些工科專業依然是限制學科的,如果你對工科專業要求不高,比如學生物製藥、化工類等專業,則可以選擇歷史。
這些情況下的考生,選擇歷史科目就能學好歷史,高考就能考高分,就能進入理想的學校和專業,未來就可以找到適合的工作,實現人生的價值。
在傳統的選科政策下,文理分科,大學錄取的文科生少一些,但是報考的學生也不多。在新高考形勢下,制度更關注的是人的價值的體現,是每一個才能的發揮。
新高考分科,面向的是全體同學,學生自願的選擇。因而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不要考慮別人怎麼選擇,找到自己適合的模式才是正途。這樣做,更沒有選歷史科目吃虧一說。
歡迎你關注嗨高校圈,有什麼高考志願填報方面的問題,可以和我們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