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提分必備:
短語、單詞、高頻詞、作文,聽力,你想要的資料這裡都有,領取點擊:資料
目前,全國共有14個省市實施了高考綜合改革,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首先要面臨的就是科目的選擇,在「3+2+1」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選擇的組合共有12種。
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選科難題,這裡對12種各組合的優劣勢及各學科對應專業做以下分析,供各位考生和家長參考。
在增強選擇性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避免棄難就易,造成物理等科學素養的下降。「3+3」設計在較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權,但也帶來了等級賦分制所導致的學生避考物理的現象。
因此,專家提出在選考學科中,將物理、歷史作為必選科目,學生必須至少選擇其中一門報考,這等於給偏文、偏理的考生一個選擇的自由。同時,對物理、歷史兩門限選科目計120分,採用原始分計分。
「3」,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
「1」,指物理、歷史兩門限選科目;
「2」,指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選一門以外的科目中任選2門。
原來「6選3」選科的20種組合,銳減成為12種組合,物理、歷史分道揚鑣。
對於高一的學生和家長來說,由20種選擇變成12種選擇,難度顯著降低,但是根據已經實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經驗來看,12種組合全部開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此在進行預選科的時候,避免成為小眾選科組合而被迫重新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1.選科,有哪些重要參考指標
(1)能力:按自己最擅長的科目選擇;
(2)興趣:根據個人興趣,選擇最喜歡、最適合自己的學科。
(3)專業傾向:按目標專業對學科的要求來選;或根據專業覆蓋面積,選擇路徑較寬的學科
2.選科與未來選專業
選科前必然要考慮未來就讀的專業。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選科其實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願選擇提前到高一來考慮了。因為高校錄取專業將與選考科目密切相關,現在選科就需要考慮未來就讀的專業。
選科並不是任意選擇的,因為高校在錄取不同的專業時,是有專業必選的科目要求的。選擇科目要注意目標大學的目標專業類對高中所選科目的具體要求,這種要求大概分為下面幾種:有3 門科目要求、有2 門科目要求、有1 門科目要求、不限制選考科目。
以下收集了所有新高考改革相關的選科數據,為大家整理了3+1+2模式12種選科組合可報專業、不可報專業的的簡要信息,以供高一學生和家長在預選科時進行參考。
1
物化生
專業覆蓋率:96.22%
科目關聯度:該組合為傳統的純理科組合,科目之間的學習關聯度較高,一般理科特別強的考生會做此選擇。
學科學習難度:物理、化學都屬於理科類比較難的科目,生物的學習難度雖然低於這兩者,但是同樣也需要考生具有超高的記憶力和理解力,這種組合的學習難度較大。
競爭壓力:選擇該組合的考生人數較多,而且多為優等生,競爭壓力較大,如果成績一般的考生選擇這個組合,很明顯會處於競爭的劣勢。
2
物化政
專業覆蓋率:96.58%
科目關聯度:物理和化學都屬於理科類學科,政治注重知識記憶和理解,三個學科之間的關聯度不高,學科領域跨度較大。
學科學習難度:物理和化學都屬於理工類科目,物理的學習難度較高,知識之間的聯繫緊密,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化學的學習難度在物理和生物之間,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要求考生具有較高記憶能力還能夠充分理解,政治屬於文科學科,偏記憶性的知識較多,但是又比較貼合生活和時政熱點,所以政治想要得高分還是比較難的。
競爭壓力:這種組合專業選擇面廣,專業覆蓋率高,同時政治科目的加入也為未來發展提供幫助,有利於考生考研和公務員。這種組合選擇人數較多,有一定的競爭壓力。
3
物化地
專業覆蓋率:95.84%
科目關聯度:地理又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物化地的組合方式背誦內容較少,符合理科學習「少背誦、多理解」的特點,該組合的學習科目之間關聯度較高。
學科學習難度:綜合來說,物化地組合的學習難度並不比物化生的學習難度低,學習難度較大。
競爭壓力:能夠選擇物理化學的考生理科學習能力更強,以理科的思維學習地理也能夠起到很大的幫助,該組合選擇人數較多,且理科優等生較多,競爭壓力較大。
4
物生政
專業覆蓋率:87.66%
科目關聯度:生物學中有很多偏向於記憶性的知識,而政治學同樣也需要記憶和理解兼備,從知識的學習上來看,這兩者關聯度較高,但是這兩者和物理學的學習上有些不同,學科的跨度較大。
科目學習難度:物理和生物雖然都屬於理科學科,但是生物的難度和地理的難度相差不是太大,當然也是因人而異。政治背誦理解知識較多且貼合生活,取得高分較難,這個組合學習難度不大,想得高分還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競爭壓力:選擇物理保證了一定的專業覆蓋率,政治則為考生後續考驗和考公務員提供了基礎。選擇這一組合的考生人數較多,競爭壓力大且不利於高水平層次競爭。
5
物生地
專業覆蓋率:87.61%
科目關聯度:地理和生物的文理界限劃定並不是十分的明顯,生物學有很多知識點需要較高的記憶力,地理也需要一定的理解力,物理就是典型的理科思維,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科目之間有一定的關聯度。
科目學習難度: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和化學相比,地理和生物的難度還是要低一些的,選擇此組合的考生基本上是以物理作為專業選擇的定向,以地理和生物作為得分的重要方式。
競爭壓力:從目前各省選科數據來看,生物、地理的選科人數較多,在賦分制的前提下,中等生選擇這一組合不佔優勢,不利於考生在高水平層次競爭。
6
物政地
專業覆蓋率:82.19%
科目關聯度:學科之間跨度較大,選擇這一組合的考生,要麼是喜歡物理但是不喜歡生化,要麼就是擅長文科但是想拓寬專業的選擇範圍,也是兩權相害取其輕的選擇方式了吧。
學習難度:政治地理偏記憶和理解,物理注重邏輯思維基礎,整體來說,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取得高分的概率不是很高。
競爭壓力:這個組合是最具挑戰性的,由於學校師資和場地的限制,大部分學校很難單獨為人數少的組合設計走班課程時間表,選擇這個組合的人數較少,同組合的競爭壓力小。
7
史政地
專業覆蓋率:49.34%
科目關聯度:歷史+地理+政治,該組合是最傳統的文科組合,科目關聯度密切。
科目學習難度:這個組合相對更輕鬆,注重的是文科思維,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等,這一組合適合不擅長理科的廣大考生。
競爭壓力:從已經試點高考改革的省份看,也是選課人數最多的組合之一,因此,意味著競爭異常激烈。
8
史政化
專業覆蓋率:51.92%
科目關聯度:歷史政治都是文科類學科,這兩者在科目的學習上關聯度較高,化學屬於理科類,但是又不像物理那樣具有很強的理科性質,三者在學習上有一定的關聯。
學習難度:這種組合各科目的學習難度都不是特別大,此組合適合有文科偏好但是對地理不感興趣的考生,有了一本化學的加入,擴寬可選擇的專業範圍。
競爭壓力:選擇這個組合的考生並不是很多,組合內競爭壓力一般,但是專業可選擇範圍有限。
9
史政生
專業覆蓋率:50.50%
科目關聯度:這一組合在學習上都偏向於知識的記憶理解,學習的邏輯上關聯度較高。
科目學習難度:這一組合偏文科,在專業的選擇上也偏向於傳統的文科專業,但是生物和地理的學習難度差距不大,考生做出此選擇多是因為以理科專業拓寬專業範圍或者不擅長地理學科。
競爭壓力:這一組合適合文科思維有優勢,文字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強,邏輯思維相對不太強的學生,競爭壓力不大,但是想取得高分有一定的困難。
10
史化地
專業覆蓋率:50.71%
科目關聯度:這一組合在科目上沒有太大的割裂,知識點注重記憶和理解。
科目學習難度:此組合適合記憶力較好、文字表達能力強的考生,學習難度不大。
競爭壓力:學科似乎跨度小但思維跨度大,競爭非常激烈,地理要和學物理的過招,化學、生物要和學物理的比拼,選擇該組合的人要慎重。
11
史化生
專業覆蓋率:50.25%
科目關聯度:化學生物屬於理科專業但是也需要一定的記憶力,歷史則側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考生做此選擇應該是十分不擅長物理,但是對化學生物有一定的興趣,科目的學習上有一定的關聯度。
學習難度: 該組合學習難度不大,考生可以取得不錯的分數,但是在專業的競爭上不佔優勢。
競爭壓力:選擇這一組合的考生一般為成績不是很好的考生,文理分化嚴重,選擇此組合的考生人數不多。
12
史生地
專業覆蓋率:49.86%
科目關聯度:生物也被稱為理科中的文科,偏記憶的知識很多,這一組合在學習上有一定的關聯性。
科目學習難度:這一組合的知識沒有太大的開放性,以擅長記憶為主,學習難度不大,但是也因人而異。
競爭壓力:「歷史+地理+生物」這個組合適合物理不擅長、政治不喜歡,或擅長以記憶為主,動手能力強,文字表達好的學生,學科似乎跨度小但思維跨度大,競爭非常激烈。
@覓·時光:物理怎麼樣都有保底分
@Husky_Bae:物理物理我愛物理
@旦丁與神曲:建議選物理,物理專業涵蓋面廣,而且招生多,到時候物理和歷史是兩條分數線,估計物理的會低很多。歷史看似簡單,實則不然,而且招生少。
@天壤間一胡郎:絕對是歷史啊,可以套用些初中的歷史知識。
@初雲時:歷史好記,還有趣
@丶飛飛不想:物理學通就好,記模型
@初時見你正年少:歷史這種基本都不用聽課的,為什麼不果斷選擇呢?!!
@莫偉業:物理可以選90%的大學專業
@只要zwc:有很多專業都涉及物理,不選物理將來專業很少,但是物理是真的難學!
@村口騎驢大爺:歷史,因為物理不會
@星空Nothing:歷史不叫容易簡單,而物理說實話,我覺得你沒學好數學,物理也不用想了,只是我覺得。
@黎青LI:選物理,想學歷史可以自學。
@城上雁:主要是我這種文科腦對於物理這種邏輯性的科目真的get不到點啊,還是歷史好,我愛歷史
看完了微博網友們的評論,看來大家對於新高考選科還是比較熱衷於選擇物理,而且感覺大家好務實啊,大家普遍選擇物理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因為以後報考大學,可選擇的專業比較多。
選科考慮自己適合的學習難度是一回事,另外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大學選專業的問題,以下是各個科目對應的專業分類,大家可以參考定位:
1
歷史對應學科專業分類
歷史對應學科專業分類包括:考古學、民族學、歷史學、世界歷史、漢語言文學、文物保護技術、地理學科、政治學科、馬克思主義研究等。
2
生物對應學科專業分類
生物對應學科專業分類包括:生物工程類、醫學類(基礎醫學』預防醫學)、科學類(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等)、環境科學類(生態學等)、森林資源類、環境生態類、水產類、動物醫學類、植物生產類、動物生產類、草葉科學類。
3
物理對應學科專業分類
物理對應選科專業分類包括: 物理對應選科專業分類包括:理論與應用力學、地球物理學、應用物理學、機械類、信息與電子科學類、核工程與核技術學、航空航天類和武器類、測控技術與儀器、工程力學、材料科學類、熱能與動力工程、電子科學類、海洋科學類。
4
政治對應學科專業分類
政治對應學科專業分類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類、經濟學類(金融學、稅務等)、政治學類、歷史學類、工商管理類、社會學類(社會工作,家政學等)、教育學類、公共管理類、法學類(法學、智慧財產權、監獄學等)、哲學類(邏輯學、宗教學、倫理學等)
5
化學對應學科專業分類
化學對應學科專業分類包括:和工程類、生物科學類、地質學類、醫學技術類、林業工程類、公眾衛生與預防醫學類、食品科學與工程類、應用化學、化學與製藥類、材料類(材料科學與工程等)。
6
地理對應學科與專業分類
地理對應學科與專業分類包括:氣象類專業、城市規劃類、旅遊類、地質勘探類、資源管理類、地理教育類、酒店管理類、地圖測繪類(衛星遙感,GPS專業)。
對於科目的選擇,大家可依據個人的升學規劃,心儀大學的專業要求以及所在高中的實際情況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選擇人數多的組合併不代表適合自己,結合自己的學習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科目才是最重要的。
「3+1+2」模式下,物理和歷史二選一成必然趨勢,上面簡單分析了一下,但是仍然有不少同學存在是不是歷史比物理更容易學、高考也更容易的誤解。
同學和家長們要注意了,在選擇報考物理還是歷史之前,要先了解這兩個誤區!
誤區一:歷史比物理容易學
第一個誤區:歷史比物理容易學。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很多人都是這麼認為的吧。很多家長對歷史和物理的認識還停留在過去,認為歷史屬於文科,只要簡單的讀一讀,背一背就能夠打高分了,比高中最難學科——物理,肯定容易多了。
其實並不然。我們可以去看一看每次考試發下來的成績單,物理學科考八九十分很常見,滿分也不是沒有可能;歷史成績比起來就慘不忍睹了,八十分以上是難的,五六十分算正常。
歷史比物理容易學,這可真是一個大誤區。
現在歷史學科的試題對學生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不但要求學生掌握書本中的知識點,還要求學生擁有非常好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因為很多材料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的,學生需要對材料裡面的歷史事件做出正確的解讀和分析。而現在的學生大多是周而復始地刷題,課外閱讀非常少造成學生知識面非常狹窄,這對歷史考試是非常不利的。
反觀物理作為自然學科,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即便強調和現實的聯繫,也只是提提而已,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物理學科本身的計算推理。
誤區二:學歷史高考更容易
第二個誤區,學歷史高考更容易。有的學生人覺得歷史學科簡單易學,就選擇了歷史。在他們看來,容易學當然會學好,高考考上的機會就會更大。
其實高考的難易程度和學科本身的難易程度並沒有太大關係,高考的難易程度更大一部分是取決於錄取率。
比如今年湖南的高考,文科一本上線率只有11%多一點,但理科的一本上線率卻高達30%還要多,哪個更容易考上大學顯而易見,同樣情況,對於「3+1+2」模式考生來說也是值得參考的。
實行「3+1+2」模式後,各普通高校會預先公布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以《河北省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中北京大學的科目要求為例,如果考生選擇了物理,則可以報考北京大學公布的所有52個專業,但如果選擇了歷史,則只能報考其中約70%的專業。
即使是中國人民大學這樣的偏文科高校,選擇物理可以報考所有專業,選擇歷史卻有兩個專業不能報考。「各高校情況也基本上是如此。也就是說,在專業的選擇上,選擇了物理就意味著機會遠遠大於選擇了歷史。
所以說哪個選擇更容易考上大學,一看數據就一目了然,即印證了那句老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對於「3+1+2」模式省份的考生來說同樣如此。
看了給大家整理了這麼多關於高考選考中,選擇物理和歷史的分析,大家心裡是否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呢?
當然以上分析僅作參考,其實選擇物理或者選擇歷史,始終還是需要按照自身因素來綜合考慮,清楚了解自己未來是想走理工方向還是更喜愛文科專業,再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才可以做出適合自己的明智選擇!
理論上來說,取消文理分科,大家的選擇就更多了。但綜合考慮到大學專業的要求,就會發現新模式下,各個科目對高考的影響並不一樣,因此實際上,每個科目在學生選擇時必然會出現「冷」、「熱」現象。
1. 地位提升最明顯的學科
新高考模式下取消了文理分科,但是語數英依然是必考科目。其他的6門科目,如果是任選3科作為自己的考試科目,那就是3+3模式。
而有些地區推行3+2+1模式,就要求學生在物理和歷史中任選一科,並在剩下的4門科目裡隨心組合2門,作為考試科目。
經過分析,不難發現無論是3+3模式,還是3+2+1模式,物理都在選科中佔據了天然的優勢。因為現在的大學,普遍都存在理科專業比文科專業多的情況,而就專業錄取率來說,選物理被錄取的機率更大。
在高考模式沒調整之前,理科的錄取人數就比文科多。根據2019年各省市高考錄取數據顯示,安徽省文史類錄取49313人,理工類錄取142723人,河南省文科錄取16374人,理科錄取78687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大學提供的理工科類的專業更多,同時很多理科專業文科生都是選不了的。
高考模式調整了,但大學的專業並沒有隨之調整。也就是說,大學的專業還是有文科、理科之分的。那麼,現在高考不分文理科了,學校要通過什麼來考察學生的邏輯推理、算術計算等理工科能力呢?
答案就是看物理。
但凡是涉及高精尖儀器類的研究專業,還有以人體,或者是同樣複雜的事物作為研究對象的專業,都會要求考生的物理成績要達到多少分,才有可能被錄取。
而這些專業中,有很多都是學生想要報考的專業,比如說醫學、計算機、心理學、微電子技術等等。畢竟,這些專業都是熱門又搶手,而且是一畢業就能找到好工作的「香餑餑」專業。
所以,對想要報考這些專業的考生來說,物理是一個必須選的科目,它的地位自然也水漲船高。
2. 最容易吃虧的學科
有的科目地位提高了,自然就有科目會比較吃虧。在新高考模式下,化學成了最吃虧的學科。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如果你選了物理作為你的必選科目,又在剩下的科目裡挑了化學,那麼就很有可能遇到神仙打架的情況。畢竟,物理+化學的強強聯合,這樣的科目組合和很多理科學霸們的選擇不謀而合。
理科學霸最喜歡的就是能讓他們不斷思考,再思考的物理和化學,如果這麼選,也就意味著將和身邊的理科學霸成為同學。這對於那些中等水平,甚至是中上水平的學生,其實是相當沒有優勢的。因為他們大部分都考不過學霸,甚至會學著學著,慢慢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備受打擊。
而如果必選科目是歷史,此時又選擇了化學,也是非常說不通的。因為必選科目選擇了歷史的話,高考之後就很大概率會報考一些文史類的專業,比如說報考哲學,漢語言文學等等,那麼,高中學的化學就幾乎對選專業沒有什麼幫助。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化學很大概率會被棄選。
2019年江蘇就曝出了學生避開化學的問題,很多高中為了保證升學率,乾脆不開設化學學科,甚至有中學為了保證本科率在學生選科時刻意誘導學生避開化學。於是開始出現選科兜底政策。
3. 生物、地理成為選科「香餑餑」
在新高考「3+2+1」模式下,一定會有很多原來根本不學地理的理科生,在高考模式下被迫選擇地理為高考考試科目,因為地理學科內容相對接受簡單,而且內容多以記憶性知識為主。
所以對於原來偏理科的學生來講,地理學習更容易上手和簡單,相對學習的時間也較短。而又因為現在幾乎所有高中,在地理科目的老師安排都只有1—2名老師,這完全滿足不了學生們新高考科目選擇的學習要求,地理老師反而也跟著火了一把。
同樣還有生物,生物學科在以前的理綜裡分值佔比不高,所以很多學生都不怎麼重視生物學科。但隨著新高考模式的促進下,生物成了單獨考試科目,分值也出現了權重增加,自然而然學生們必須要開始重視生物學科的學習。
並且生物也算是文、理皆可選的學科。甚至一些3+3地區的學校要求學生在地理、生物必選1到2科,以減小高三後期複習壓力!
所以,在新高考之下,孩子如何選科是必定要慎重思考的!要結合孩子自身情況,未來期望的發展,分析利弊,選最適合孩子的科目!
看完這篇文章,你是否有所收穫?文末點個「在看」,分享給更多家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