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考改革逐漸落實完善,許多學生面臨新的挑戰---選科。
以天津考生為例,由以前的文理科兩種選擇變成了六選三,這樣確實是增加了學生的選擇空間和自由,其實也給了學生和家長較大的壓力,因為都知道改革後的選科更加重要了,到底該怎麼選成為許許多多學生和家長的難題。
今天啟點學長來給大家說說個人的看法以及相關專家的看法和建議,希望能有所幫助。
選科的主要依據有四點: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相關學科的學習基礎和能力水平、高校專業錄取要求以及未來的職業取向。這四點都很重要,要一一考慮。
首先看第一點,個人的興趣特長。這個很簡單,就比如你喜歡文字,擅長寫作,那你最好就選得偏文科一點,這也會減輕你以後的學習的壓力。或者是你更喜歡數學,那就可以選擇物理,因為這兩科是有相似性的,也都是很重要的基礎學科。按自己的喜好特長選科就像你找了一個自己自己喜歡的工作,即使後來學習很累很枯燥,你也會找到學習的動力。但是如果一開始就是選的不感興趣的不擅長的科目,很難在這個選擇上保持動力並取得理想的成績。
第二點,相關學科的學習基礎和能力水平。先想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一個有舞蹈基礎的人和一個從來沒學過舞蹈的人一起上舞蹈課,誰會很輕鬆誰會很緊張?學科基礎和能力是決定你這一科成績的關鍵因素,就比如你歷史基礎比較好,以前總是看一些歷史人物故事方面的書,那你就可以考慮選歷史,這樣你學起來肯定是相對輕鬆而且分數不會低。
第三點和第四點一起說,高校專業錄取要求以及未來的職業取向。這個相當重要!劃重點!選科前一定要了解大學的科目要求,學校老師應該會發下來國內每所大學所設的錄取要求,看看哪幾個大學在考慮範圍內,然後具體看人家是要求有物理學科還是要求有歷史學科,如果不了解等高考完你就算考了很高的分,不符合人家的要求也不會錄取你。
而且,你會發現很多大學都對物理學科有所要求,所以如果沒有明確的大學和專業方向,建議選擇的組合最好帶上物理,這樣所對應大學範圍較大的科目,也是給了自己更多選擇的機會。
其次未來的職業取向這是跟你未來的工作直接掛鈎的,是你的一個理想方向,所以如果你想做英語翻譯,那就把英語學好,選擇偏文科科目組合,比如政治歷史;如果你想從事醫生或者生物科技方面的工作,那你最好就選擇生物或化學;如果你想從事考古或地質勘探方面工作,那你最好就選擇歷史或地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方向,那你就要做出相應的科目選擇。
當然,你的理想方向不能全靠空想,一定要了解一下當今社會的需求和職業前景,把科目選擇與時代大背景聯繫起來。比如,作為「21世紀學科」的生物,口號喊的響噹噹,但是就業前景遠沒有我們想像中的理想。相反,被很多人醜化的「禿頂程式設計師」薪資待遇就是好……
總體來看,也有人提出一個選擇的小技巧: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學校長李忠益這樣說到,「我們是有個小技巧的,那就是做減法,在6門可選科目中,先去掉一個最弱、最沒有興趣的科目;剩下5科中,文科類、理科類各選一科;剩下3科中,再選擇實力最強的科目。當然,這僅僅是一種技巧,更重要的是根據個人情況。」
不管什麼樣的說法,都是為了給考生和家長一個選擇的建議,具體還是要看每個學生,因人而異。選擇固為重要,但是堅持才是根本。漫漫求學路,學弟學妹們,加油吧!在此,啟點學長祝各位前程似錦,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