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選科大忌:先選物理學不會換歷史,真能如此隨心所欲?

2020-12-15 新高考前沿

先選物理試一試,留有退路,學不會再換歷史,新高考選科真能如此隨心所欲?

做任何事情給自己留一條退路,這是一種正常想法,很多人在新高考選科過程中也存在著這種心態。

而今天「新高考前沿」想要告訴你:這種想法不切實際,也是新高考選科的「大忌」,不能憑著臆想去揣摩與理解新高考選科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的規律與現狀。

「新高考前沿」兩年來全程在一線參與孩子們的選科工作,作為班主任,見證了孩子們一路走過的風風雨雨,為此總結了新高考選科過程中真實失敗案例10季,希望能幫您在新高考選科中過程中避開一些「大坑」,少走一些彎路。

今天為您認真講述新高考選科過程中您不知道的那些事,《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七季:換科改選,越是折騰越悲催》,又名《新高考選科大忌:先選物理學不會換歷史,真能如此隨心所欲?》

毫無保留的真情分享,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友情提示:文大概4600字,閱讀時長15分鐘。

正文開始:

自從2018年新高考3+1+2政策出臺之後,我接手了新高考第一批孩子的班主任工作,一件事情令我至今記憶猶新。

新高考選科分班兩個月後,班裡一個女生來找我,話都沒有說,就開始一直流眼淚。我安慰了她好久,才知道她想換科。

當天晚上孩子媽媽打來電話,說孩子最近有些抑鬱,總是回家哭,學不會物理很著急,想要換科,特別擔心孩子想不開做出傻事。

雖然新高考政策允許中途換科半路改選,然而換科改選,並不像大家想的那麼簡單與容易。

到最後種種因素之下,孩子沒有實現改選換科,如今已經高三,每天物理課上十分萎靡,渾渾噩噩度日……

新高考模式實施的初衷是因材施教,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與職業生涯規劃,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發揮自己的優勢與特長,揚長避短,為自己的美好未來打下一個堅實基礎。

然而在新高考實施過程中,尤其是家長們面臨選科組合太多時,都糾結萬分。對於第一批加入新高考的孩子來說,一切都是未知的,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很多事情,我們如果沒有親身經歷,根本無法了解其中具體真實情況,更體會不到其中酸甜苦辣。

小王是一名女生,班裡的英語課代表。平時性格開朗,對待班級工作十分熱情,擔任班幹部,是我的左膀右臂得力助手。

學習上其他科都很優秀,只有物理是她的短板,根據她平時的學習情況,作為班主任以及物理老師,我建議她選擇歷史,而不是物理。

然而她出於對物理的熱愛,以及對未來專業以及物理覆蓋率的考慮,最後沒有聽從我的建議選擇了物理、化學、地理這個組合,留在了我的班裡。

一開始她是十分開心的,而且對未來充滿期望。然而好景不長,一個月之後分班第一次階段考試,她的物理成績只有30分,這個成績對孩子的打擊很大。

好強上進的她,在考完試之後情緒十分低落。她覺得自己根本學不好物理,已經十分後悔。

糾結之中又學習了一個月,第二次階段考試她的物理分數更低,只有26分,於是便出現了考試後找我崩潰痛哭想要換科的那一幕。

她想換科,然而她並不清楚換科將面臨什麼樣的阻力?原本以為,新高考政策允許,換科就可以隨意,而事實又真的如此嗎?換科的阻力,又到底有多大?

從新高考的政策設定來看,在高考正式報名之前,確實允許換科改選。

然而新高考3+1+2模式雖然在2018年啟動,但具體政策落地卻在2019年4月,政策落地太晚,所以新高考選科分班各個學校基本都在高一學期結束,高二學期開始時才正式進行。

經過高一長達一年的系統學習,孩子們已經對自己有了一個清楚以及準確的認知。學校在正式選科之前已經三番五次的讓孩子們進行模擬選科,並在學生最終選擇時,要求家長與孩子進行了書面籤字確認。

所以選科應該是一個深思熟慮的結果,原則上學校並不允許孩子們進行換科改選。

而學校為什麼就不願意孩子們進行換科改選呢?這又從何說起?不是應該一切都為了孩子們好嗎?

學校不願意換學生換科改選是出於客觀事實的考慮,新高考實施第一批學生經驗不足,學校也也是第一次,沒有任何經驗。

對於如何排課、教師安排、教室分配,學校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安排妥當,尤其是規模小教學資源匱乏的學校,那叫一個捉襟見肘。

為了順利開展、有序推進教學,學校安排好之後,根本不再不願意做出任何額外改變。

有人說一個學生換科,會對教學秩序造成什麼影響?至於如此小題大做,殘忍拒絕嗎?

的確一個學生不會造成多大影響,但學校有更長遠的考慮,根本不想開這個口子。

有句話叫:動一發而牽全身。第一批新高考學生很多在糾結,甚至本身就抱著先選物理試試看,不行換歷史的心態。一旦學校不把醜話說在前頭,敢放開口子,可以任意換科改選,那麼孩子們普遍就會猶豫不決,三心二意。

任何一科的學習都是有難度的,而現在的孩子們畏難情緒比較重,一旦發現這科學不好,就想換一科學,學校只要答應一個孩子可以換科,那麼其他孩子就會有樣學樣,口子開了以後就無法堵住。

一旦換科學生形成規模,換來換去學校的教學秩序將無法保證,根本沒有辦法正常教學。

所以學校對於這類想換科改選的孩子,都會想盡辦法勸阻,給班主任們下達工作任務,穩住現狀,儘量維持住大局。

當然學校在個別學生的強烈要求之下,也會頂不住壓力同意換科,但哪怕答應換科請求,也會一拖再拖。

比如學校提出在高二上半學期結束之後,開放一個窗口,允許孩子們進行換科改選。

可一旦孩子被拖住換科腳步,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狀態。孩子總被吊著胃口,學也不是,不學也不是,不但學業受影響被耽誤,心氣也被拖得全無,本來就糾結換不換科,慢慢的被拖得心思也就淡了。

高二上學期結束,高中過半再進行換科,孩子們內心也覺得恐怕也來不及了,哪怕窗口打開,也沒幾個孩子再折騰了。

這樣很多孩子就只能接受這個事實,而今年又更加特殊,高二下學期又遇見了網課。根本沒有正式開學,無法跟學校進行有效溝通,換科改選就更被耽擱了下來。

等到網課結束,再次會重返校園,已經是九月份高三開學。到了這個時期,還換什麼換?再換又有什麼意義?

而話說回來,哪怕學校只要你一旦提出來換科改選,立刻答應允許,這對於孩子們來說,又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高中的學習不同於初中,難度更大,每一科都不好學。如果學校對孩子們聽之任之,那麼對於十分糾結的孩子與家長來說,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今天我試試這個組合,明天我試試那個組合,到最後只可能是哪個組合都學不好,白白浪費大把的時間,耽誤了自己的前途。

家長們通常以舊有的觀念來看:認為理轉文好轉,因為物理學不會,可以去學歷史,但是文轉理不好轉,因為物理只要耽擱一段時間沒學,就很難再趕上。

可是這種觀念的真對嗎?在新高考模式的今天,這種想法還符合實際嗎?物理轉歷史,孩子真的能學會嗎?抱著這種心態的孩子真能學好歷史嗎?

第一、本身這種想法的孩子就不應該去選擇物理,因為只有學不會的對自己沒信心的人,才會抱著試試看的心態。

而學生一旦有了這種心態,沒有破釜沉舟的底氣,覺得自己有路可退,學習上的動力就會不足,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就會想著逃避,而不是想著去解決,天然就已經弱於其他堅定信心學物理的孩子。

都說輸人不輸陣,可試試看的心態之下已經讓孩子失去了進取的銳氣,在與其他孩子激烈的高考競爭中早已未戰先敗。

一個孩子,高中能否出類拔萃,學習品質很重要,沒有堅韌不拔的學習品質與精神,學哪種組合,都不會太出色。

第二、從知識的角度來說,物理轉歷史其實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物理是理科中最難學的科目,而歷史也是文科中最難學的科目。

如今的歷史學習已經大大不同於以前,知識點非常活,不像外界想像中的那樣背背就能拿高分,那是初中而不是高中。

物理學不會換歷史,照樣能迎頭趕上,甚至得高分,是一種誤解。背書誰不會,試問如果背背就行,真如此簡單,高中的孩子豈不是人人都會拿高分,而現實卻是孩子們歷史能考個80分就不錯了!

而有的孩子改換歷史之後,發現歷史也學不會,又想換回物理,折騰來折騰去,就把自己折騰廢了,越是折騰越悲催,到最後毀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事不經過不知難,新高考選科不能憑著舊高考經驗,或者自己的人生閱歷與感受,一拍腦門就想當然。很多「細節」與「內幕」,我不說,你不在一線,永遠也不會了解。

那新高考選科該注意什麼呢?家長與孩子該做好哪些提前工作與準備?對於換科改選,又該秉持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呢?

「新高考前沿」選科建議:

新高考選科非兒戲,「新高考前沿」的建議也不過是自己的所思所想,今天給出4點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相關焦點

  • 新高考選科與職業生涯規劃:工科專業「重男輕女」,女生慎入
    「新高考前沿」根據一線的教學經驗,把各種孩子們選科時以及選科後的細節,都忠實記錄了下來。各種組合的優缺點與各種類型的孩子該如何選科,「新高考前沿」根據孩子們高中3年真實學習情況,都做了總結與反思。今天,我們談一談,新高考選科與職業生涯規劃的注意事項,歡迎走進「新高考如何選科」第13季《新新高考選科物理陷阱:工科專業「重男輕女」,女生僅有立錐之地》,又名《新高考選科與職業生涯規劃:工科專業「重男輕女」,女生慎入》。友情提示:全文超過5000字,閱讀時長18分鐘。
  • 新高一必看丨重慶新高考解讀,「物理和歷史」,到底應該怎麼選
    眾所周知,物理是新高考中可選專業最多的學科,但由於學習難度太大、考試競爭激烈,往往使人望而卻步。相反,歷史作為高中六門選科中難度較小的科目,可以說是大多學生最喜歡的科目,不過可報專業受限。二、物理的重要性在「3+1+2」模式下,物理和歷史學科成為首選科目。
  • 新高考選物理還是歷史好?新高考歷史和物理哪個難?
    新高考3+1+2「1」指的是歷史或物理2選1,按考分計入總分。那麼有些家長就犯難了,新高考選物理還是歷史好?新高考歷史和物理哪個難?新高考選物理還是選歷史好高考歷史和物理哪個難?高中歷史和物理,一個屬於理科,一個屬於文科。
  • 注意,新高考「3+1+2」模式下,不選物理也能讀理學專業
    而實施新高考後,特別是「3+1+2」模式下,首選科目是歷史的考生能選擇理學類專業嗎?又有哪些專業可供選擇呢?筆者結合河北省選科要求目錄,整理了以下幾個方面供即將迎來新高考的考生及家長參考。一、理學門類專業範圍根據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理學門類下設12個專業類別,共42個專業。
  • 想學金融學,以後當行長,新高考如何選科?選物理還是歷史?
    有家長諮詢:以後想讓孩子進銀行工作,在新高考模式下,應該如何選科?是不是要選金融學專業?這個專業就業前景如何?在銀行的發展如何?一、報考金融學專業,如何選科?對於多數學校的金融學專業,是不限制學生選科的,也就是說學生選擇物理或者歷史都可以,其他科目沒有要求。但是,有些學校,尤其是財經類名校的金融學專業,是要求選擇物理的!
  • 新高考選科,選歷史會很吃虧嗎?
    2014年全國推行新高考改革起,選科成為家長和考生關注的重要問題。選科,不只是一個動作,而是一個長遠的人生規則。今天,我們要說說新高考選擇,怎麼看待是否選擇歷史科目的問題。簡單的分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更是學習的動力, 高考考上大學需要很好的成績。你對歷史知識點掌握得更好,會考出高分。物理和化學,有個外號叫「真三多」,概念多、公式多、計算多,需要強大的推理能力和計算能力,如果你的計算能力不好,就應該直接選擇歷史。
  • 新高考選歷史沒前途?該怎麼選專業?選完後悔怎麼辦?
    2021年,廣東將開始實行「3+1+2」模式,新高考錄取會按照物理、歷史分兩類進行。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面臨的第一挑戰是選科走班。選科該怎麼選?究竟選歷史還是物理?選完了後悔怎麼辦?郭建民:選科的核心是要有前瞻性原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專家郭建民指出,雖然2021年,廣東省的高考生就面臨新高考,但是近幾年的高考命題已經向新高考接軌,「高考不是考知識本身,而是考知識的運用。未來人才需要哪些能力?
  • 參考今年新高考省份情況,高中選科到底怎麼選?
    從2017年開始,北京就進行新高考選科的推行了,截止今年,正好是選科高考的第一年,那麼我相信會有很多高一高二的學生,正在等著翹首盼望,看看今年新高考的這批孩子們究竟怎麼樣了,新高考怎麼選才合理一些呢?現在正值快高二開學,開學以後就有一批孩子們要進行選課了,那麼我們今天就用數據來看看,這些選科都有哪些利弊呢?
  • 新高考如何選科更易被錄取?新高考選科潛規則提前了解避坑
    新高考從2014年開始啟動到現在,已經有6個省(市)實行了新高考,而今年是實行新高考省份最多的一次,尤其是山東省高分滑檔的情況,對於今年即將進入新高考的同學們也是很重要的警示。新高考選科有哪些「潛規則」提前了解,避開這些坑!新高考你真的了解嗎?了解選科「潛規則」之前,先來了解一下這些關於新高考的基本常識!什麼是新高考?
  • 高考改革後該怎麼選科?早準備才不吃虧!選不好將無專業可報!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的高考模式進行了大規模的試點改革。由原來的文理分科模式,調整為了「3+3選科模式」和「3+1+2選科模式」。其實不論是「3+3」還是「3+1+2」都是語數外三門主科必選,然後副科科目可以自由選擇。
  • 新高考2021及高考選科組合分析!哪些學科將由「冷」轉「熱」
    目前,全國共有14個省市實施了高考綜合改革,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首先要面臨的就是科目的選擇,在「3+2+1」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選擇的組合共有12種。為幫大家解決選科難題,對12種各組合的優劣勢及各學科對應專業做以下分析,供各位考生和家長參考。
  • 對山東新高考物理選科的擔憂是杞人憂天!
    2020年,是山東實施新高考3+3模式的第一年。從新高考選科模式一出來,對物理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 有的人說,「因為物理難度太大,導致很多學生棄學物理,長遠來看可能影響自然科學的發展。」有人說,「如果物理和其他一門課差不多,因為聽說物理難,所以會選別的科而棄物理,從而導致選物理的減少。」個人認為這種擔憂完全是杞人憂天。
  • 新高考:選科物理、化學、歷史,號稱最難選擇,情況屬實嗎?
    新高考:選科物理、化學、歷史,號稱最難選擇,情況屬實嗎?作為一名教了十幾年歷史的老師,我不建議這個組合!首先來說說歷史學科:下表是今年我所帶的一個文科班部分同學的高考成績,綠色框裡的zh,指的是文綜;紅色框裡的分別是數學和英語。你發現了什麼?對,文綜是尖子生嚴重拉分的學科!有的學生數學能考150分,英語能考142分,但是文綜只能考211分,是她的文綜學的不好嗎?我可以肯定的說不是!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高中選科難?新高考選科不會怎麼辦?
    隨著全國新高考制度的執行,新高一們也即將面臨選科。對於2021屆學生來說,雖然學選考分離後,不再如17-19屆學生一樣,一旦確定並考掉後不得更改。我個人認為,高一學考最多選擇三門,首先得將不選考的科目考掉,以免高二時還拖著學考複習,增加負擔。所以,在確定學考報名時,也基本就要確定將來的選考科目了。
  • 新高考選科分析,專家教你如何「揚長避短」讀到好大學!
    2021年,8個省市新加入新高考改革「豪華套餐」:廣東、湖南、湖北、遼寧、河北、重慶、福建、江蘇。其中不乏頻上熱搜、備受矚目的高考大省。和之前實行「3+3」或「6選3」模式的6省市不同,第三批實行新高考改革的8省市採用「3+1+2」模式。
  • 武漢大學新高考選科要求,首選物理可讀八成專業,學醫兩科目必選
    近日,武漢大學公布了2021年本科招生專業(類)新高考( 「3+1+2」模式 )選考科目要求,接下來以武漢大學為例,給大家簡要分析「3+1+2」選科模式下對於的大學能學專業情況。「3+1+2」新高考模式選科實行兩步走:第一步是在歷史和物理兩科中二選一,第二步是在政治、地理、化學和生物四科中四選二。從武漢大學最新公布的選科要求來看,「首選科目要求」是重中之重,也即考生和家長在歷史和物理的選擇中要格外慎重。
  • 河北高一,選科歷史化學地理,將來能報什麼專業?
    河北的新高考方案剛剛公布,高一考生選擇了歷史化學和地理,那麼能報什麼專業呢?其實,以新的高考方案來講,應該是考生先要想好了將來準備學什麼專業,再來選科比較合理,而不應該是先選擇了科目,再去考慮能學什麼專業。
  • 物理學走向盡頭了?
    時至今日,人們總是嘆息這滿目蕭然:或許再等個幾十年也不會發現新粒子;也許,永遠不會再有新粒子了。我認為這種悲觀是不可取的,理由來自起碼三個方面。首先,對於一個遲暮之年的學科而言,物理學在最近20年取得的成就似乎又太多了。
  • 新高考不同組合專業覆蓋率相差近50%!你如何選?
    明年是江蘇新高考的元年,不少新高一、新高二的家長對新高考模式心存疑惑。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首先要面臨的就是科目的選擇,在「3+2+1」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選擇的組合共有12種。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選科難題,本文對12種各組合的優劣勢及各學科對應專業做以下分析,供各位考生和家長參考。
  • 新高考3+1+2高二期末歷史試題更新,選歷史相比物理還是風險小!
    新高考3+1+2已經實施了一年半,第一批加入新高考的孩子如今已經高二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高二上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吧,可以直接列印。想要答案的私信作者:答案。新高考3+1+2物理歷史二選一,很多人覺得物理更難學,其實歷史也不好學。作為人文社會的基礎學科,學好歷史需要較強的文科思維。文科思維屬於偏感性的思維,更加注重事物發展過程。然而學生之間有一種鄙視鏈,選物理的鄙視選歷史的,認為自己有智商上的優越感,認為只有學不會物理的人才會選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