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開始,北京就進行新高考選科的推行了,截止今年,正好是選科高考的第一年,那麼我相信會有很多高一高二的學生,正在等著翹首盼望,看看今年新高考的這批孩子們究竟怎麼樣了,新高考怎麼選才合理一些呢?現在正值快高二開學,開學以後就有一批孩子們要進行選課了,那麼我們今天就用數據來看看,這些選科都有哪些利弊呢?
一、選科都有哪些組合
這是3+3組合下的20種專業組合,當然受報考人數和師資的影響,很少有學校是全部20種組合都開放的,有些學校會有針對性的去掉一些組合,這樣其實就認為的縮減了可選的方案,大家根據可報專業比例自行進行判斷,因為沒有最好的組合,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組合,畢竟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二、選科參考數據
總結:從上表記錄表示,不限選科的專業數量是2900個,其次是限制必須選物理的專業是1738個,那麼很明顯如果選科中帶上物理,將來的限制會少一些,也就是未來可選專業會多一些,不過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呢,大家可以自行發揮一下想像。
三、選科的自身依據
1.自身學習的實力。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我物理學的好我就選物理,歷史學的好就選歷史,生物怎麼學都學不懂就放棄生物,或者判斷自己的性格來選學科。
2.對於未來的規劃。因為現在的選科很大意義上決定將來選專業的方向乃至於將來從事的職業,如果將來有想法從醫,那麼起碼選上兩個理科專業吧,或者將來想學工學,那現在是不是需要先選上物理呢?答案是必然的。那麼有些孩子對未來不是很明確,那麼老師建議如果不是十分排斥物理的話,可以選上。
從大學專業選擇上來說,選擇物理是一件比較不錯的事,可報的專業多不說,很多頂尖大學偏理工的專業基本都會限制學物理。至於歷史,也備受文科專業的青睞,因為大家知道有些省份是執行3+1+2的,其中這個1表示的就是物理和歷史必須選擇一個,由此也可看出,物理和歷史的重要性,所以不建議物理和歷史雙雙不選。
家長在指導孩子選科的過程中,不要強制幹預,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對這門學科的仇視,從孩子的學習軌跡入手,攤開數據,講清道理,同時聽取孩子自己的意見和對未來的規劃,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間接的讓孩子重視規劃,自己想清楚自己的方向,這樣才不會在學了一年以後感到力不從心,蔓延迷茫,懊悔當時的決定。最後選科雖然中途可以調換但是最好一次到位,不要返工,對孩子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