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汪曼(署名除外)
如果說廣州城市的公共空間是個大客廳,那麼像欄杆、座椅、燈具這樣的設施無疑是客廳中不容忽視的家具,這些家具要怎麼擺放?
12月16日,由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廣州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組織召開的「老城市 新活力——設計的力量」講座(第五講)在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一樓多功能報告廳舉行,專家就專門講解了剛出爐不久的《廣州市城市家具建設指引》。
本次講座以「以城市設計推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體現設計的力量」為主題,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譽院長、總建築師崔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廣州市「嶺南英傑工程」第一期後備人才、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景觀與旅遊規劃設計所所長胡峰,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代色平等為廣州的城市更新建言獻策。
讓城市留下記憶 讓人們記住鄉愁
崔愷院士講述了要通過設計的力量,塑造老城市的新活力
崔愷以《老城市 新活力——設計的力量》為題,從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廣州考察時所說的「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採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切入,對廣州如何推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老資源的新機會、老印跡的新生活、老味道的新體驗等方面,加上國內外優秀案例,講述通過設計的力量,塑造老城市的新活力。
崔愷認為,歷史傳統的東西保留好,比如原建築的基本格局、有特色的廠房空間、真實的工業構建等,而新的東西要面向新的生活大膽創新,這樣才能煥發一座城市的活力,新舊混搭的反差也符合時代的需求。
廣州全面開啟城市面貌品質化建設
為深刻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提出的廣州要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好住建部、國家發改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的通知(建科〔2020〕38號),分別從加強高水平的設計團隊建設、加快實施城鄉社區設計師制度、精心打造高品質城市公共空間這三個方面考慮如何在城市建設中體現設計的力量,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編制了《廣州市城市家具建設指引》,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編制了《廣州市行道樹技術工作手冊》。
據悉,《廣州市城市家具建設指引》以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城市家具為研究對象,在遵循現行相關規範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原則,按廣州城區風貌和建築景觀的差異劃分實施區域,在款式上融入區域特色風貌文化特徵,彰顯區域特色,實現中心城區(重點地區、現代風貌區、傳統風貌區)和外圍地區有所區別,適用於廣州全市域7434.4平方公裡,為廣州市城市家具高標準、高質量發展提供系統性建設指南,通過形成可參考的城市家具樣式,有利於各主管部門指導城市家具的高品質建設,推動廣州城市道路空間往「更乾淨、更整潔、更平安、更有序」的高品質發展。
分區示意表 採訪對象供圖
此外,在廣州市城市家具建設指引培訓環節,胡峰介紹到:「《廣州市城市家具建設指引》是基於建設高品質城市道路空間願景編制的,分區域分類別從城市家具的參考樣式、構造做法、安裝方式、實施要點等提出指引,並且重點地區城市家具鼓勵邀請國內外知名設計機構或設計大師進行設計,設計品質應高於參考樣式。」他認為,城市家具投入使用前,還應由廠家製作模板並請專家現場評審,高質量保障城市家具實施落地品質。
行道樹是生態建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城市面貌的體現。行道樹建設搞好了,長成的大樹也是一個城市的記憶,是城市的一筆財富,能給城市增添一份底蘊。因此,《廣州市行道樹技術工作手冊》從樹種選擇、施工、養護、老城區養護更新等方面,指引適地適樹、鄉土植物、開花植物等的應用,提高道路綠化品質,提升城市生態環境。
代色平對《廣州市行道樹技術工作手冊》要點進行了解讀,她表示:「道路綠化的功能體現在生態、效益和景觀三個方面。另外,植物與人類健康的關係為正相關。」該工作手冊為園林部門管理者、園林設計師、園林綠化施工以及養護者提供了參考,為廣州市行道樹建設及養護管理者提供了依據。
綠化帶端頭通透式花境景觀
目前廣州市還有部分路段存在同一條路幾百米內栽種著不同樹種的現象,景觀特色不鮮明。按照要求,下一步行道樹建設工作中,同一條路採用一種主題樹,道路長度大於5-6公裡時,宜2-4公裡長路段為一主題樹。此外,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嚴控苗木質量,在樹木種植上要符合相關規範和準則,樹木養護等也是接下來的工作。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梁棟賢
審籤丨鄭宗敏
實習生丨翁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