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校長開出一張『負面清單』,除了上面列明的不能做的事之外,其餘的事情原則上都可以做;給教育行政部門開出一張『正面清單』,只有上面列明的事情可以做,其餘的一律不允許做。」山東省青島市教育局局長鄧雲鋒說,「教育改革,首先要解除校長的桎梏,讓真正有情懷和先進理念的教育家去治理學校、教書育人。」
2014年是青島教育深化改革年,一場以校長「摘官帽」為突破口的改革正在穩步推進。68項改革任務、33項重點工作都列出了具體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動力,向改革要發展。」鄧雲鋒說,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構建「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
摘掉官帽:取消校長行政級別
2013年7月,青島啟動了校長職級制改革,首先取消了48名市屬學校校長的行政級別,建立起4級10檔的校長職級管理制度。同時,配套建立了校長選任、交流、考核等制度,在推動「教育家辦學」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摘官帽也是摘緊箍,我一百個贊成。」青島第二實驗初級中學校長王祖榮說,「校長擺脫了各種『規定動作』,潛心抓教學,基礎教育將迎來繁花綻放的春天。」
鄧雲鋒介紹,2014年,青島校長職級制改革將繼續鋪開,一是廣度覆蓋,從市屬學校擴大到各個區市;二是深度著手,釐清職責權限,完善頂層設計和制度配套。
在釐清政府和學校權限的背景下,青島市初步擬定了上述兩張清單。「過去教育局既是婆婆又是保姆,把學校管成了縮手縮腳的『媳婦』,現在,政府不能再包辦一切,要革新自己,要簡政放權。」鄧雲鋒說。
下放權力:學校自主決定用人用錢
「以前學校需要人,都是行政部門統一去招,招來的往往不是你想要的。」青島三十九中校長白剛勳說,「現在不一樣了,用人權優先交給校長,學校可以按照需要先進行一輪選拔,然後再走考核程序。」
教育經費的使用,也發生了變化。過去,學校用錢需要層層審批,耗時費力。現在將經費按一定標準劃撥給學校,由學校統籌自主管理使用,辦急事再也不用「等得花兒也謝了」。
此外,青島市教育局還將中層幹部聘任、內部機構設置、設備採購和基建項目招標管理、招生和校企合作等十幾項管理權限同時下放給了學校。
說到權力下放,王祖榮最高興的是學校有了課程設置權。有教育理想和先進理念的校長,可以結合自身優勢實施特色教育和素質教育,將職業生涯教育前置,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青島也由此湧現出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學校,如「創新人才培養」的青島二中、「外語特色」的青島九中和「海洋特色」的青島三十九中。
轉變職能:政府更多時間做好服務監管
權力放下去,並不意味著政府就萬事大吉了。相反,自主權的下放對政府的監管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鄧雲鋒介紹,在政府層面,青島市成立了由市長掛帥的「青島市教育督導委員會」,建立了督政、督學和教育重點工作公示制度。全市中小學實現了「一校一章程」,明確了校長、校務委員會、教代會、家長委員會等的職責、議事規則、決策程序與監督機制,構建學校多元共治,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格局。
據了解,青島近百所中小學的校務委員會已經成立並開始運行,部分學校在校務委員會下設立了專門委員會,推行校務委員駐校辦公、提案制等有效形式,在學校管理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婆婆」向「媳婦」放權後,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做好服務和監管。青島市陸續出臺了《中小學生營養餐管理規範》《治理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若干規定》等,對飽受爭議的校外託管問題,也出臺了校內免費託管的相關辦法,解除家長們的後顧之憂。
「這兩年,青島的教育服務工作搞得不錯。前一陣子出臺的學校營養餐規範,規定油炸食品每周不能超過1次,雞肉製品一周不能超過兩次,細緻而嚴謹,家長很滿意。」青島市南京路小學的一位家長說。
改革評價: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
過去,政府管教育、辦教育、評教育,評價指標單一,很難客觀公正。現在,青島正在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教育部門不再「自己評自己」。
青島市教育局組織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青島已經建立了教職工、學生、家長、教育界同行等組成的「四位一體」學校評價機制,5月份還將正式啟用「教育系統群眾滿意度網絡測評平臺」。
「目前社會上還沒有專業的教育評價機構,我們的評價體系也在摸索當中。」鄧雲鋒坦言,第三方評價體系是一個系統性工程,設多少指標、如何分配權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是應該成為一票否決的先決指標等,都需要慎重而細緻地推敲,但第三方評價體系勢在必行,它就像一把多功能的尺子,使評價標準多元化,讓素質教育更好落地。
「教育評價改革就是要打破應試教育的魔咒,不再用分數定格學生。」鄧雲鋒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孩子才能贏得未來。」(本報記者 劉豔傑 本報通訊員 朱 楠 閆 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