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兩篇文章中,在下為大家盤點了當今市場上大家力所能及的速度系足球鞋。其中不僅僅包括Adidas、Nike和Puma三巨頭的產品,一些稍微小眾的牌子或是產業新軍的足球鞋都有涉及到,詳情請看下面連結。
【實戰推薦!盤點那些屬於巔峰速度的足球鞋(上)】
【實戰推薦!盤點那些屬於巔峰速度的足球鞋(中)】
只是對老一輩球迷來說,前面兩篇文章顯然是不公平的,速度系球鞋的變化可以說是非常迅猛的。除了Nike刺客長時間保持堅挺之外,包括Adidas和Puma在內的速度系足球鞋都經歷了非常明顯的演變,更別說其他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品牌了。既然前文中現在的當紅款都已經覆蓋到了,那麼這篇文章中我們不妨來看看曾經的經典款。雖然他們已經消失,但是江湖中還流傳著他們的傳說,很多都是當年備受追捧的熱賣款,重新回味也頗有一番風味。不過這裡在下也不得不告訴大家,其實經典款的球鞋大部分都是可以買到的,如果你真的喜歡不妨仔細找找,去體驗已經逝去的青春。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文。
【Adidas F50系列足球鞋】
Adidas F50足球鞋即使放到現在,也無疑能夠同時引起天朝80後,90後,乃至部分00後的共鳴,可以說是很多人在足球場上的青春裡,最美好的回憶!她的影響力就是這麼霸道,你甚至可以想到無數個華麗的辭藻來形容人們對她的喜愛!外觀亮騷,速度感爆棚,輕質無敵,都是人們對她的第一印象,而Adidas當年對F50系列的開發也可以說是不惜餘力的。或許現在大部分年輕人對曾經的F50 Adizero系列足球鞋保留有最美好的印象,但是小編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Adizero系列不過是F50系列的後期作品,最多算是「冰山一角」。
最早的F50足球鞋出產於2003年,最初的用意是直接和Nike在2002年世界盃上大紅大紫的刺客和T90系列足球鞋叫板。後來Adidas看到了F50作為速度系足球鞋的商機,於是加大了開發力度,幾乎是以一年一代的速度在更新。直到2015年的壽終正寢,Adidas的F50系列也恰恰經歷了12代產品,更是可以說是代代經典,現在老款F50的市場行情一路走高,價格已經直追老款的獵鷹!不過F50相比Nike的刺客系列堅持速度系道路有所不同,F50早期是有過迷茫的,所以現在來看Adizero之前的F50,我想很多人都會覺得設計有點尷尬。
對於最早的F50足球鞋而言,如果縱觀整個F50的歷史,她就是一個異類般的存在,因為初代F50系列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速度系球鞋!球鞋前掌是大面積的袋鼠皮材料,就是圖中的內腳背黑色區域,真的是相當厚道!從真皮的褶皺中,我們明顯可以感受到初代F50的袋鼠皮厚度,算是比較厚的,質地也是非常上乘的,觸感和赤足感明顯應該不差。不過穿鞋比較多的朋友應該可以感受到,鞋面這樣設計的真皮球鞋,前掌觸球面積是非常的強大,重點在於抽射時發力的清脆,不拖泥帶水;而且再加上袋鼠皮比較強大的延展性,致使初代F50在傳球,使本身柔軟的袋鼠皮面料還可以跟隨雙腳的形狀變化而變化,比傳統定型的球鞋更容易掌控出球方向。如果要在近幾年足球中,選擇一款功能類似的來類比,小編首推Puma evoPower系列,大家可以自行腦補一下。
要說最早的F50算不上絕對的速度系球鞋,除了前掌大面積袋鼠皮比較拉高重量以外,鞋底採用Adidas21世紀前期慣用的9顆導釘設計也是主要原因,其實這個大底在獵鷹上的運用是比較成功的,她的抓地力和韌性確實不容置疑。不過老式大底沒有考慮加速啟動因素,是一直以來的慣例,畢竟這種功能說起來比較曖昧,只有真正靠速度吃飯的球員才能夠真正體會。然而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初代F50的大底是分離式的,就是前後掌的設計沒有聯繫。如此設計雖然在鞋底韌性上他沒有優勢,但是因為可以一定程度彎曲,所以大底的舒適度還是相當不錯的!更吃驚的是,她居然有傳統大鞋舌設計。我們不難看出來,這雙最早的F50可能就是一款Adidas對市場的試水球鞋,傳統功能被大部分保留,發布量也是少的可憐,這都是非常有力的證據。
在第一代略顯沉悶的過度之後,Adidas終於在F50系列上開啟「暴走」模式。緊隨著初代F50之後,Aidas開啟了一個新紀元,她就是F50的Plus歲月,在其中最早的作品就是上圖這張Adidas F50+。這個年代的開啟,不僅代表著F50系列在功能上的極限化,更是在外觀上也表現得越來越亮騷!F50+的前掌的鞋面設計基本和前作相仿,都是主打袋鼠皮面料,袋鼠皮質地也基本一致。袋鼠皮面料整體都非常柔軟,也比較順滑,,觸感自然也無可質疑的奇佳!但是差別還是有的,最明顯的就莫過於厚度的不同,F50+的袋鼠皮厚度減少了不少。最直接的好處自然是重量的減輕,更加符合一款速度系球鞋的定位,另外對赤足感的提升也非常顯著。
除此之外,F50+和現在的Nike袋鼠皮版本球鞋比較相似,為了使球鞋的抽射和發力性能得到保持,Adidas運用了高超的定型技術,使得袋鼠皮鞋面在前端有一處非常明顯的層次感,使得F50+的摩擦發力功能還是相當可以的。另外,F50+還別出心裁的在球鞋外側加入了和獵鷹相仿的摩擦膠條設計。不僅僅使得鞋面的外腳背處也非常容易踢出旋轉球,更是整體起到了外置骨架的作用,防止了整個鞋面的塌陷,這處材料明顯比上一代更加實用!
F50+足球鞋的大底和前作是完全一樣的,可是無論是減重和加速啟動等性能好壞,在當時重量才是衡量球鞋是否是速度系的核心因素,F50+在220克左右的重量,確實也可以劃入老式速度系球鞋的行列。於是乎我們不難看出從F50+開始,F50系列不再像前代那樣被當作實驗品,這次Adidas是真正的在商業化市場上發力了!就算整體設計上和前代相比改變不大,但是普遍亮騷的外觀就不是初代F50可以比擬的。F50+擁有紅白和白蘭等高貴的配色,以及黑白和黑黃等紮實的色彩搭配,可以說你想要的,都能夠滿足。
由於前兩代F50的變化比較有限,很多人都猜測新作會是顛覆性的,事實也確實如此。Adidas在第3代F50足球鞋身上,不出意外得做出了可喜的改變,而且這個改變在商業化和實用性的角度來看,都是非常吸引人眼球的!現在不少人還對這代F50津津樂道!第三代F50足球鞋的名字叫做+F50.6 Tunit!這個尾綴Tunit可是大有文章,老一輩的球迷一定記得,F50 Tunit系列是一款可拆裝的足球鞋,而這Tunit的真實含義就是足球鞋各個部分的拼接。
第一款F50 Tunit足球鞋發布於2006年世界盃前夕,還同時引用了前代的命名風格,因此第三代F50的全名叫做+F50.6 Tunit!這款可拆裝的+F50.6,除了部件的可拆裝之外,最重要的是將鞋面材料從袋鼠皮轉化為了更加輕質和超薄的人造超纖維材料,在整體重量上更加貼合速度系球鞋的要求。顯然對於一雙主打可拆裝噱頭的足球鞋而言,可塑性更強的超纖維材料無疑比主打觸感的真皮材料要更加合適。不過+F50.6的超纖維材料也難逃早期速度系球鞋的通用設計和性能上的特點,觸球面積極大,赤足感爆棚,柔軟舒適,適合爆射,但是觸感存疑,開大腳和長傳的性能非常值得商榷。但是我相信,當時買+F50.6 Tunit這雙球鞋的朋友,大部分都是衝著「可拆裝」功能去的。
第一塊組成部分是鞋面和外底,這塊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輕和亮騷!鞋面和鞋楦設計大體和前兩代F50足球鞋相仿,包裹性很好但不會擠腳,後跟舒適且定型良好。隱藏式鞋帶的設計在當時絕對是超前的存在,擴大接觸面積的同時,也增加了外觀的美觀,整隻鞋的核心性能就是靠前面所提到的鞋面超纖維材料所支撐。第二處可拆裝的部分,是球鞋中底和鞋墊的結合。這個部分雖然算不上起眼,但是其重要性卻是不言而喻的!她是整隻球鞋減震性能的支撐,以及穩定性的最佳保證,更可以提供雙腳最佳的使用感受。說實話,這部分+F50.6 Tunit做得還算不錯,鞋墊不算太薄,而且非常柔軟,不僅沒有給球鞋的整體重量造成負擔,減震功能還是比較顯著的。
接下來就來到了這個+F50 Tunit足球鞋「可拆裝」噱頭,最重要的第三部分,自然也就是傳說中安可以更換的鞋釘!由於第二部分的鞋底有專門設計的鏤空鞋孔,所以使用者可以在這個鞋孔中嵌入不同類型的鞋釘,以適應不同品質的場地。其中包括有AG,FG和SG大底,幾乎囊括了中等以上人草到天然草的各種需求。作為Adidas在F50系列上完全發力的一款足球鞋,+F50.6在商業化的道路上也毫不含糊。這不正好衝著2006年世界盃的東風,Adidas發布了總共32款配色的+F50.6。其中每一個國家都有一款屬於自己的配色,並且完全是基於各自國家隊球衣的主色調而打造,都十分亮騷!
僅僅過了一年,Adidas就發布了Tunit系列的新作:+F50.7 Tunit足球鞋。不過她和前代+F50.6 Tunit的差距實在有限,只能說是微調。首先,前作的重量對於一雙速度系球鞋來說,實在是硬傷,因此這代稍微改輕了一點點,真的是一點點!主要體現在鞋舌的面積和厚度上,鞋舌的質地被減重了不少,不過這種小改變對球鞋整體來說的影響又有多少呢?作為一雙主打速度的足球鞋,+F50.7 Tunit的重量依然在250克以上,即使在當時,也是速度型球鞋當中最沉重的。
全新的第三代「自主拼裝」F50足球鞋:+F50.8 Tunit在2008年歐洲杯的前夕,驚豔面世了!這一代的改變是明顯的,Adidas在蟄伏了許久之後,算是給了支持者一個不錯的交代。不過首先必須明確的是,支撐球鞋核心性能的鞋面材料沒有任何改變,依然是超纖維材料,基本也就是老式速度球鞋,赤足感和抽射好,但是也有長傳吃力的特點。所以請還是不要抱太高的期望來看待+F50.8 Tunit足球鞋,改變是明顯的,但是差距是有限的。此款最大的亮點來自球鞋上半部分的改變,在外貌上很難發現,但是當你真的穿上以後,就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了。+F50.8 Tunit球鞋的前掌寬,非常寬,+F50.8 Tunit就深受亞洲市場推崇!
另一處更加明顯的改變發生在+F50.8 Tunit球鞋可拆裝的第二部分,這次中底和鞋墊的設計變成了可分離的形式,這樣的設計少了一層連接,由此帶來了重量的明顯減輕,使+F50.8 Tunit的重量逼近220克,完全可以歸納為真正速度系球鞋的範疇。不過相反的,我們也不可否認,這次分離使得球鞋大底的厚度變得非常薄,踢久了以後可能自己掰都能輕易掰斷,所以踢球時候出現裂底現象實在是屢見不鮮,大底的韌性確實需要質疑。然而這裡又不得不提,從+F50.8 Tunit開始,球鞋大底全都變成了透明色的,外觀設計上的視覺衝擊力明顯更上一層樓!不過稍後發布的+F50.9 Tunit足球鞋確實有些令人失望了,她和前作的差距確實太有限了,這裡不做重點描述了。
僅僅過了一年不到,全新的F50足球鞋誕生了,他摒棄了之前名字中的加號,而改為了F50 i,預示著一個全新系列的誕生,這也仿佛是F50 Tunit系列的救世主!然而不得不提的是,F50 i足球鞋主要改變也就只有上面那些了,最多再加上一個重量的適度減輕,被壓在了220克以內,可以算是一款速度系球鞋了。總體來看,一款可拆卸的足球鞋Adidas Glitch,如今是高逼格足球鞋的代表之一。可見,一款「可拆裝,可自由組合」的足球鞋,放到現在也是概念超群的存在。更不要說,速度系球鞋形象還未完全成形的十年前。足以看見當時+F50 Tunit系列足球鞋,無論世人的評價如何,她那球鞋零件可以自主拼裝的噱頭,已經碾壓了市場上其他球鞋一個頭!
不過在2010年以前,作為傳統足球大牌的Adidas,還一直堅持著經典觸感全面型足球鞋的塑造,因此早年的F50足球鞋的重量一直是一大硬傷,並不能劃分為絕對的速度系球鞋。然而隨著Nike刺客系列的持續高光表現所帶來的超高銷量,Adidas終於痛定思痛,將足球鞋的「輕量化」和「速度化」正式提上了日程!Adidas F50 Adizero足球鞋就此應運而生!全新的Adidas F50足球鞋正式發布於2010年,雖然名字依舊叫做F50系列足球鞋,但是在尾綴上加上了「Adizero」的字樣,意在表達全新的F50系列在重量上的一次輕質革命!相比前代Tunit的可拆裝的噱頭,但是依舊沒有擺脫傳統系足球鞋重量偏重的束縛,真正輕質的速度系概念顯然更加能迎合市場發展的大眾口味需求。
儘管最早的Adidas F50 Adizero足球鞋是緊隨著F50 Tunit系列而發布的,但是兩者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可是當你真正看到下面這張最早的F50 Adizero的圖樣之後,你也能感受到,其實這雙球鞋在總體上並不需要太長時間的設計。那些可拆裝的設計也不再有了,基本就是設計一下外觀。儘管設計上確實簡化了不少,然而Adidas在新款球鞋上給我們帶來最大的驚喜,來自於全新F50 Adizro球鞋整體重量的輕量化!從早前F50 Tunit動輒不動就250克的重量,急劇減輕到了160克!看得出來,沒有了可拆裝的組件設計,整個渾然一體的球鞋,在球鞋減重上的表現更有作為。
全新設計的F50 Adizero足球鞋,不僅在重量上,更是在球鞋表面的材料上做出了改進。雖然要是說得籠統一點,也算是人造超纖維材料的一種,然而這次,初代F50 Adizero球鞋的表面材料被賦予了「SprintSkin」的大名,屬於那種赤足感爆棚的一類。這種材料總體十分輕薄,對雙腳的貼合度很高,不但包裹性很好,更是沒有給雙腳帶來任何負擔,非常有利於使用者的跑動和加速。更重要的是,「SprintSkin」材料的質地也是十分緊緻和柔軟,其觸感不亞於傳統袋鼠皮材料。
與此同時,Adizero系列足球鞋的全新出世,也為我們帶來了全新設計的Adidas鞋釘,告別了老式的刀釘設計。全新的鞋底其名為「SprintFrame」大底,從圖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確實是一款紮實的速度系大底!後掌鞋釘粗壯但是長,前掌鞋釘細膩但是短,非常適合球員的奔跑起速。三角釘的設計在當時可謂是別出心裁,再配上鞋底中間只有一顆細小三角釘的設計,對大底的抓地力提升可以說是大有裨益!最最重要的是SprintFrame大底的韌性可以說是速度系球鞋當中最為出色的,為了減重,速度系大底一般不會加入固定連接裝置,但是這個SprintFrame鞋底卻照做了,耐用性可以說是相當得出色!稍後發布的Adidas Adizero 1.5 Prime足球鞋也是極具顛覆效果。她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球鞋的重量上,F50 Adizero 1.5 Prime足球鞋的重量被壓制在了150克以內,這在當時絕對是最輕的足球鞋,沒有之一!
上一代鞋款比較成功,開闢了Adidas輕量化的浪潮,但是這個冷飯炒了將近2年,未免讓人感到有些審美疲勞。當然Adidas不會沒有注意到這點,在超頂級Prime最後一個配色之後,Adidas在2012年中旬就為我們帶來了真正意義上全新的一代,也就是2代Adidas F50 Adizero 2足球鞋!2代Adidas F50 Adizero在外觀和內在的改變相比前作是非常明顯的,球鞋在前中後三部分的劃分是更加顯而易見的,都採用了色調分明的不同顏色,層次感感上更進一步!
以上圖這張紅黃配色為例,黃色部分不僅僅在外觀上劃分了球鞋整體的構造,也是整個球鞋的外部骨架支撐,保證了球鞋的定型完好,有防止鞋面塌陷的功能,耐用性的提升也很顯著。另外,球鞋鞋楦的內藏設計也更多得為亞洲人考慮,整體尤其是前掌都被大幅度加寬了,腳背也被明顯得加高了,天朝大寬腳的人士也可以完美駕馭!值得一提的是,阿迪達斯主打的miCoach晶片系統的加入也給球鞋本身的噱頭,增加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可以輕鬆獲得比賽數據實在是很大的亮點!
根據材料使用情況來看,Adidas F50 Adizero 2足球鞋依舊沿用了前作SprintSkin這種速度系球鞋標配的人造超纖維材料,就是上圖前掌那大面積的黑色區域。甚至連功力和前作也是一樣的,質地柔軟緊密,整體也非常輕薄,在沒有給球鞋帶來負擔的情況下,提供了上佳的觸感和赤足感!另外,第二代Adidas F50 Adizero 2足球鞋的大底也和前作基本沒有差別,其名依舊為SprintFrame大底。作為一款速度系球鞋的大底,SprintFrame的後跟鑽石稜角設計以及三角釘的使用,在當時絕對是前衛的存在!
話說Adidas在F50系列上的革新可以說是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僅僅過了一年,F50 Adizero足球鞋再次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產品,她就是2013年中旬發布的Adidas F50 Adizero 3足球鞋!如果說前面的F50足球鞋全都是市場「試水」作品的話,那麼F50 Adizero 3就是Adidas完全發力的一年!各種改版限量款式層出不窮,還推出過99克的限量概念款,一步步挑戰速度系球鞋的重量極限。
第3代F50 Adizero足球鞋的鞋楦採用的是傳統直筒設計,沒有流線型的內收,整個就是一個紙筒型,雙腳細長的人士可以完美適應,但是對於寬腳的朋友來說,就需要一定時間來磨合了。好在內襯做得比較柔軟舒適,所以撐一撐問題不大,就是起初會感覺到一些擠腳。而F50 Adizero 3足球鞋的鞋面材料,還是沿用了前作速度系球鞋所慣用的SprintSkin人造超纖維材料。總體上,第3代F50 Adizero延續了前幾代Adidas速度系球鞋的主打性能,材料輕薄柔軟,可以自動貼合使用者的腳型,整體主打比較不錯的觸感和赤足感。
只是Adidas在3代F50 Adizero又盡情發揮出了其可塑性超強以及設計師的想像力,表面的網格設計別有用心,對傳停球的輔助以及摩擦起球的輔助功能都是十分明顯的,讓球鞋的性能趨近於全面。當時,人們已經普遍接受了Adidas自創的三角釘設計,那麼Adidas也沒有理由不再沿用了。三角釘加上前後掌連結固定的韌性極強的大底,以及後跟上創新性的鑽石稜角設計,乃至延伸上去的後跟TPU設計,都無一不透露出人們對她的喜愛。
想必大家還記得上圖這張大紅大紫的F50 Adizero 4足球鞋吧?相信現在也是很多人最鍾愛的足球鞋之一。第4代F50 Adizero給我們帶來最大驚喜就在於,全新材料的運用,她的名字叫HybridTouch!這個改變可以說是顛覆性的,此前HybridTouch材料所主打的獵鷹和狂戰士都算不上特別成功的作品,誰曾想她和F50的結合竟是如此完美。關於HybridTouch面料,小編在之前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來介紹。其特點包裹,質地緊密,發力威猛,可塑性和延展性良好。
確實這麼看的話,如果她能克服較硬和鞋面偏厚的問題,她絕對是速度系球鞋的最佳選擇。後來Adidas也確實做到了,經過改良以後的HybridTouch足球鞋,表面呈現更加精細的網格狀,而且比之前狂戰士和獵鷹所用的HybridTouch材料都要柔軟,於是乎她用在F50系列上也就順理成章了。總體輕薄,觸感和赤足感和此前幾代完全相仿,使用過後也會漸漸貼合使用者的腳型,也完全符合一雙速度系足球鞋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她攻克了此前速度系球鞋所一直詬病的發力問題,在抽射方面已經不輸傳統球鞋!
F50 Adizero 4足球鞋在鞋楦設計上,也更加融入了對亞洲使用者考慮的因素。球鞋中間偏後的位置,對寬腳人士而言,包裹性十分出色;而前掌的設計,也是非常人性的出奇得寬,再加上可以貼和雙腳的性能,實在是舒適無比。說她是Adidas近年最舒服的足球鞋也毫不為過!F50 adizero4的SprintFrame大底經過了改進,前掌的7顆釘還採用餓了旋轉不規則的方式,對於球鞋整體的抓地力以及啟動和加速功能的提升,實在是非常顯著的。更重要是的,在採用了密度較高的HybridTouch材料鞋面之後,球鞋整體重量依舊被控制在了160克左右,F50 Adizero 4依舊是最輕的足球鞋之一,大底的減重功能實在是功不可沒!
對於末代F50 Adizero 5,HybridTouch材料的繼續使用,無疑是一大亮點,在傳承本身速度系優良傳統的前提下,兼顧了比較強的發力性能,使得F50 Adizero 5在整體性能上幾乎無弱點可尋。至於其他的,比如後跟以及鞋帶的設計,基本和之前的4代無異,最多可以說鞋舌被削尖了一點。更重要的是,前掌較寬的鞋楦設計也被完全沿用了,大寬腳完全沒有壓力,就算是正常腳,在使用過以後HybridTouh材料也會自動貼合使用者的腳型,非常人性化!
當然4代和5代F50 Adizero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最耀眼的無非是外觀的改進和強化!HybridTouch表面的網格狀圖案被得到了強化,條紋真的是清晰可見,而球迷也送她了一個霸氣的外號,為「龍紋」!與此同時,F50 Adizero 5足球鞋外觀配色還採用了不規則漸變式的分布,再加上「龍紋」的使用,各大球迷將F50 Adizero 5足球鞋比喻為了龍的戰靴。還根據不同顏色的主色調,各種配色分別被冠以了「紅龍」,「綠龍」和「黑龍」等霸氣的名字!
F50系列的消失,無疑是當時Adidas旗下所有足球鞋款式當中最遺憾的一個,在最巔峰時期的壽終正寢,在外人看來著實不解。或許這就是商業化之後不可避免的悲劇吧?就好像我們會覺得90年代的電影會是絕對經典一樣,縱然F50系列已經消逝,但是我想在座的各位一定還有在不斷搜尋F50足球鞋記憶的朋友。在此小編只想說:如若得到,請好好珍惜!
【Puma V系列足球鞋】
自打Nike刺客系列誕生之後,足球市場上掀起了新一輪的速度系球鞋輕量化的革命,各大品牌也紛紛效仿!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Nike刺客系列以及Adidas F50系列,同樣是巨頭的Puma品牌在球鞋輕質的開發上也不甘落後,Puma最早的速度系球鞋就是同樣很經典的V系列!從2006年伊始,直至2012年完結,Puma V系列也經歷了4代作品,現在看來,她也算是足球鞋發展黃金時期的一大代表系列了,而Puma V系列可以說是速度系球鞋當中「穩紮穩打」的代表作了。總的來說,速度系球鞋該有的特點,Puma V足球鞋基本都有,雖說耐用性仍然還是有待商榷,但是這也不可否認是速度系足球鞋的「通病」。
Puma最早的V系列足球鞋就做V1.06,其經典程度已經被小編之前反覆提及過了,她是當之無愧的速度系球鞋巔峰之作!赫萊布、凱塔和埃託奧等人的長期代言非常說明問題,即便很多年以後,他們在沒有太多贊助商要求的國家隊比賽和非主流聯賽中,都會選擇淘V1.06來上腳,其功力可見一斑,哪怕說他是Puma製鞋史的巔峰也毫不為過!另外,Puma V1.06足球鞋的外形酷似於一輛跑車,極具速度感,而其設計靈感正是來自於舉世聞名的法拉利品牌汽車的外觀,看上去非常大氣!。
Puma V1.06這款鞋給我們最深刻印象的部位,無疑就是她看似霸氣的鞋面設計,從圖中我們就可以一窺端倪。球鞋的鞋面材料,其觸球面積可以說是非常得大,無論是哪個部位用來觸球,都可以體會到高品質材料的優異性能。事實上,普通市售版本的Puma V1.06採用的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種人造材料,就是帆布面料,具體表現為人造合成纖維材料。然而也非常明顯,這個帆布材料的品質是眾多國產足球鞋所無法比擬的。V1.06的鞋面帆布材料不僅質地柔軟,而且厚度剛好大致為0.4毫米,觸感發力爆射等主要性能都屬於上乘的範疇,也沒有給球鞋的重量帶來任何負擔。最重要的是,其鞋面定型堪稱帆布面料的巔峰,鞋面的走線非常密集但是也很緊緻,不會輕易塌陷,更是會自動貼合使用者的腳型,讓人能夠體會到無與倫比的赤足感。看得出來,這個材料是為速度系球鞋所量身設計的。
接下來就到了當年Puma足球鞋的「良心」大底部分!和現在Puma比較強悍的超長鞋釘不同,十年前的Puma V1.06足球鞋的鞋底是非常適合人草的。具體為粗壯且分布密集的三角釘設計,數量為驚人的16顆,並且鞋釘長度都為1釐米左右,可以很好的適應中等人草。還值得注意的是,中間所謂的啟動加速釘被增加到了兩顆,長度卻更短,非常適合實戰的一種設計。與此同時,Puma V1.06在當時也創新性的使用了碳纖維材料,也就是一直被人津津樂道的「碳纖維」大底。其大底的韌性和輕質功力相比普通版本,得到了更加顯著的提升,在保證人草兼容性的情況下,體現出出眾的抓地力和加速啟動功能,無愧為速度系大底!
Puma V1.06在設計上同樣存在新穎的看點,鞋帶區域採用了非對稱且完全用鞋蓋覆蓋的大氣設計,這種設計理念即使放到現在也是超前的存在。其最大的好處就是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包裹性以及極大的觸球面積,以及強大的視覺效果。不單單對實戰的幫助很大,在輔以鮮明亮騷的配色,Puma V1.06表現得非常全面。表現上看V1.06足球鞋和現在的無鞋帶設計的超頂級足球鞋是非常相像的,設計上具有很明顯的前瞻性。除此之外,我們不難發現V1.06足球鞋的後跟TPU設計也是別出心裁,採用了鏤空環繞式設計。不僅保證了球鞋的後跟包裹沒有任何形式上的喪失,也有效減輕了球鞋的負擔,一切都是為實戰所做出的考慮!
2008年歐洲杯,Puma趁著大賽的東風為市場帶來了全新的V1.08足球鞋!2008年發布的Puma V1.08足球鞋的市場反響幾乎是兩個極端的,有的人對她趨之若鶩,奉為神器,但是有的人對他嗤之以鼻,完全視她為無用的球鞋,這點在亞洲市場尤其明顯。她的主要爭議集中在球鞋的材料使用上,前作V1.06無論是超纖維帆布材料,還是傳統袋鼠皮材料都獲得了極高的讚譽。可是兩年之後Puma卻出乎意料地拿掉了帆布面料,而採用了製作工藝較為簡單的人造合成革面料。先不說這種人造材料的性能好或壞,Puma本身這種削減製作成本的意圖實在太過明顯。除此之外,這種人造材料的用量實在太小了,Puma實在太摳門了。除了內腳背主要控球部位以外,外腳背等創造性的觸球部位就無福享受這種出色的赤足感了。
Puma V1.08足球鞋還有一處被廣泛爭議的地方,在於她的鞋楦設計。如果V1.06的大眾化鞋楦能打70分的話,我只能給V1.08的鞋楦設計打40分,她的兼容性實在有限!具體來說,前掌還是一樣的窄,雖然撐是可以撐的,但是從圖片裡也可以看出,鞋頭上翹太過明顯,而且腳背設計太低,會壓得很厲害,中間部分也是卡的非常緊,穿進去都會很耗時間。因此,大部分亞洲用戶都會反應V1.08擠腳的問題,買大半碼前面又偏長了。很明顯,Puma V1.08完全是給歐美市場所打造的,天朝黃種人不是很瘦的腳的話,還是慎入了。只有前代碳纖維大底的保留值得稱讚,大底輕質,韌性優異,抓地力出眾,利於啟動加速的特點被完全繼承,而且也十分適合質量一般的人造草,鞋釘粗短數量多而且分布密集,踩在地上非常得舒適,實戰功能毋庸置疑的出色!
之後來到2010年南非世界盃階段,Puma V1.10足球就是憑藉當年世界盃而成功上位的!「獵豹」埃託奧在世界盃以及俱樂部的表現可是沒少給V1.10足球鞋加分,喀麥隆隊的絕對大腿,國米三冠王賽季的絕對工程,以及第二年藍黑軍團的射手王,我們都能在期間隨時看到埃託奧腳下V1.10的影子。不過V1.10市售版本的球鞋的實戰配置也是相當出色的,最主要是那個不但能夠增加觸球面積還有外觀衝擊力的翻蓋式鞋帶設計又回來了!Puma V1.10相比前作最為驚喜的改變恐怕在於其鞋楦的設計了,V1.08的鞋楦很窄還會壓腳背,並沒有為亞洲人做過考慮。可是這個V1.10就大不相同了,前掌變寬,腳背變得正常,比較適合亞洲黃種人,如果還覺得不舒服的話,恐怕是你自己腳型奇葩的原因了。
Puma V1.10足球鞋的鞋面實際上可以說是V1.06和V1.08鞋面的結合體,既保證了V1.08所帶來的輕質效果,也保留了V1.06強大的材料運用,Puma無疑是為了實用性做出了考慮。具體來說,V1.10足球鞋的鞋面材料使用了改良過的前代人造材料,以及少量織物面料的結合,這在當時絕對是一種超前的理念,高性能的人造材料保證了極佳的觸感以及赤足感,而邊上的織物材料則改進了前代透氣性差的毛病,更是十分輕質。更加值得一提的是,V1.10球鞋的發力功能也是出乎意料的好,由於材料較厚的原因再加上極大的觸球面積,V1.10的爆射功能可以說是速度系球鞋當中最為出色的,值得讚揚!
Puma V1.10球鞋的鞋釘表面上看和前面兩代作品沒有區別,同樣是碳纖維大底的設計,鞋釘的數量,材料以及排布也是完全一樣的,抓地力和人草適應性不可質疑的出色,同時對使用者的加速啟動有著明顯的輔助功能。不過如果拿前代的V系列作品來做比較的話,你會非常吃驚的發現,V1.10的鞋釘居然比前兩代V作品都要來得短,使得V1.10成為最不會斷釘的速度系足球鞋,這個真可謂不折不扣的人造草實戰利器!Puma顯然在這一代作品上增設了對亞洲用戶的考慮,Puma V1.10的實用性設計確實十分良心。
僅僅過了一年,在V1.10的餘溫還沒有過去的時候,Puma集團選擇了趁熱打鐵,隨即發布了新的V系列作品:V1.11!或許這個V1.11作為Puma V系列的絕唱,有點草率,但是在當時,恐怕Puma自己也沒有意識到V系列的發展會到此為止了。其實粗略地看一眼V1.11和前作V1.10,你會發現他們的外觀非常相似,同樣是光滑的人造材料表面以及霸氣的翻蓋式鞋舌設計。V1.11在表面使用的鞋面材料大致也和前作V1.10沒有值得提及的差別,可是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Puma在V1.11的內腳背以及外腳背兩處觸球區域做出了別出心裁的改變。這兩塊區域存在著浮點摩擦顆粒的設計,儘管這個設計並不顯眼,但是她對弧線球,摩擦起球以及傳控功能的提升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V1.11的鞋釘也有些許的改變,前作V1.10的鞋釘如此之短,確實是造福了廣大天朝用戶。但是在歐美呆過的朋友一定知道,那邊的場地質量確確實實好於天朝大部分地區的場地。因此,這麼短的鞋釘在歐美的受眾面一定有限,而作為足球鞋市場的主流開發地,Puma又怎麼會沒有注意到這點呢?於是乎,再保留了碳纖維大底以及鞋釘數量,形狀和分布也被極盡繼承的情況下,Puma再度增長了球鞋的鞋釘長度,尤其是後釘,使得V1.11在較好質量的人草上也有著十分出色的發揮!
之所以說V1.11隻是「小改」,由於除了球鞋大底以及鞋面的點綴之處以外,我們很難在發現和前作明顯的改變。其實這些改變並不全包含在內,鞋楦設計就是V1.11足球鞋一個隱藏很深的改動。這裡又不得不承認,V1.11的重心又轉移回了歐洲大陸。儘管腳背的設計沒有改動,高腳背沒有壓力,可是球鞋的前掌內倉明顯呈弧線型,小腳趾處明顯向內收的設計,這是為了貼合歐美人的腳型而增加包裹性的設計,可確苦了廣大的亞洲黃種人。除了極少數小腳趾內收明顯的腳型,大部分國人會很痛苦,好在可以撐一撐,但是磨合期會比較長!
總體來看,Puma V系列的經典程度是不容置疑的!即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雖說有那麼幾款在腳型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可是她的實戰或是收藏價值都是不可估量的。唯一的缺憾就在於她收尾做得比較草率,沒有在最後給人帶來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其實這也是市場契機以及開發技術的偶然性所致,我們不難體會出這幾代Puma V足球鞋的核心設計是一直不變的,就算真的好也會有被淘汰的那一天。
【Mizuno Basara系列足球鞋】
日本國寶Mizuno在很長時間裡留給我們的都是守舊的印象,長時間抱死經典Morelia系列和袋鼠皮在製鞋。之前雖說出過一款名為Supersonic超音速系列戰靴,但是依然擺脫不了老式方法製鞋的觀念,直到最後不可避免的出現爛尾現象。在這之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Mizuno終於推出了一款自己真正屬於速度系範疇的足球鞋,她的名字叫做Basara,離我們較近的頂級款式全名為Basara 101。相信穿過Basra足球鞋的會對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她是真正意義上的傳統速度系,早期速度系和缺點和優點她幾乎都囊括了。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Mizuno在僅僅過了一代之後就把她拿掉了,她的特點太過鮮明甚至有些極端,和現在追求全面的主流有些不太相稱。
Mizuno Basara 101足球鞋的經典配色就是上圖的藍黑色,再考慮到日本的民族特點,於是人送外號「藍武士」,要是考慮這雙鞋本身的特點又可以稱她為「東瀛快刀」!我們於是也不難理解這款鞋確實在速度性能上做到了極致。從配置角度來講,她並沒有繼續使用Mizuno拿手的日系袋鼠皮,本身也說明了日本品牌對這鞋品質的絕對自信!Basara足球鞋的鞋面使用的是名為PrimeSkin的一種人造超纖維材料,這和前文的F50系列相仿。不過質感是這款材料的最大優勢,Mizuno也確實下了功夫,變得跟仿皮質感一樣柔軟,按壓紋理也接近於天然皮革。表面厚度不足2毫米,這款鞋的觸感和赤足感真是無可置疑的優秀!
Mizuno Basara 101足球鞋另一個鞋面的亮點來自於表面的摩擦紋路,她使用的是一種名為R-fiber control的超薄超纖維材料,並且以紋理狀完美貼合在鞋面PrimeSkin面料上面。可以說這種科技材料的運用是無比完美的,由於極其輕薄的質地,她對Basara球鞋的觸感和赤足感沒有任何影響。但是由於本身具有的磨砂性能,她又讓這款速度系球鞋變得非常全面,R-fiber control的運用不僅僅增加了球鞋的摩擦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球鞋的控球和發力效果,對雙腳的保護性也有所增加。當然我們也不能忽略她對外觀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信識貨的人一定見過袋鼠皮版的Mizuno Basara 101足球鞋,並且對她的皮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沒錯,袋鼠皮版Basara足球鞋是絕對令人印象深刻的,她的皮質簡直讓人無法拒絕。這個袋鼠皮鞋面不僅製作極其細膩,皮質堪稱無比銷魂,其柔軟程度甚至輕輕擠壓可以清楚的看到細紋,在泛光燈下我們還能明確感受到出眾的反光效果。至於其實戰性能麼,光憑想像就知道絕對是無比優異的,事實也確實是這樣,這個袋鼠皮鞋面和速度系設計結合簡直是天造地設,不僅球鞋整體十分輕質,而且觸感和赤足感等傳控性能也是非常出色的!
Basara 101足球鞋另一個亮點來自於球鞋的鞋底設計,這個名為TC的大底看上去其貌不揚,不過喜歡的人都會對她報以很高的評價。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旋轉釘的設計,這種奇釘形狀將Basara的速度優勢完全發揮出來了,啟動加速和抓地效果俱佳。不過我們中國用戶所關心的人草場地兼容性問題也完全不需要擔心,Basra的旋轉釘非常粗壯。而且鞋釘前後掌的長度都在1釐米出頭,數量也自然是非常多,在中上等人草上面服役,完全沒有壓力,速度系性能也一個不會少,非常值得稱讚!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101之前Basara系列其實有個更早的試水產品,他的名字叫做Basara 001。不過這款鞋沒有在市場上引起太大的波瀾,主要還是日本國腳們選擇的數量比較少。Basara 001足球鞋不僅在中國沒有上市,甚至在國際範圍內的發布量也不多,市場評價同樣是半斤八兩的,所以再說Basara的時候基本都不會重點講這代作品。實際上她和後來的101相比其實差別不大,最明顯的莫過於鞋釘設計,Basara 001的鞋釘偏細長,儘管抓地力不俗但是容易斷釘的缺點確實不能忽視的。除此之外,她的鞋楦製作沒有Basara 101的同質化要高,確實比較好穿不過包裹性不足確是硬傷。另外,初代Basra的R-fiber control設計並不成熟,效果沒有後來的Basara 101要實在。
總體來看,Mizuno Basara作為速度系足球鞋,她的總體設計是中規中矩的。比較像Nike和Adidas的老式傳統速度系足球鞋,沒有什麼毛病,速度系該有的輕質和赤足感好的特點她都有,非常不錯的一個實戰選擇。只是在如今輕量化的風潮中,作為傳統速度系的Basara足球鞋總體就看似很極端了。在如今袋鼠皮球鞋都能壓到200克以內的大趨勢下,Mizuno Basra顯得就有些另類了,所以後來Basra被Rebula系列取代其實無可厚非。
【Diadora DD-NA系列足球鞋】
終於到了這篇文章中,也是整個速度系中最後一款球鞋。Diadora迪亞多納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最近幾乎沒有現役球星來穿Diadora足球鞋來實戰了。而就在幾年前Diadora作為義大利的國寶,依然享有因扎吉、卡薩諾和託蒂等眾多大牌的贊助權,代表著「小世界盃」最後的榮光。「Made in Italy」義大利原產製作袋鼠皮是Diadora足球鞋一直主打的招牌,哪怕後來實在礙於高昂的成本,Diadora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還堅持保加利亞產製作袋鼠皮足球鞋。不過最後在2010年的時候,品牌一直縮水,Diadora還是非常遺憾的告別了歐產,甚至還一度縮減了袋鼠皮製鞋的經費。於是乎,Diadora主打速度的科技足球鞋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了,她的名字叫做DD-NA系列。
DD-NA足球鞋的產地是印度尼西亞,因為沒有了「意產」招牌的支撐,Diadora速度系球鞋並沒有太多引起球迷的關注。不過當時Diadora代言人「獨苗」卡薩諾的上腳似乎很說明問題,或許我們很多速度系的擁躉錯過了一雙不可多得的實戰極品。實際上,DD-NA足球鞋的整體風格非常類似F50 Adizero的第三代產品。鞋面採用SuprellPro3L的一片式單層超纖面料,纖薄且彈性十足,提供良好的觸感和清脆的發力,更難能可貴的是,看似較硬的材質實際用手按壓卻異常柔軟,甚至呈現出類似真皮的質感。DD-NA鞋面的觸感和發力等性能都比較不錯,在速度系球鞋中也是比較難得的。
Diadora DD-NA足球鞋的大底採用Diadora足球鞋的科技巔峰,搭載Net Breathing System透氣系統的GLX14,後釘長度也僅有1釐米左右,而平行四邊形的鞋釘造型也能在鞋釘長度較短的情況下保證良好的抓地力,而透氣系統的實戰表現已經經過全球各大足球鞋評測機構的證實絕對真實有效,夏日絕佳選擇。整鞋僅重180克左右,在大底具備如此複雜設計的情況下做到這個重量,Diadora的設計師們也非常不容易了。綜合而言,這是一雙實戰性能絕佳的超輕速度系球鞋。
由於Diadora在2015年的時候更換了CEO,他選擇重新拾起義大利產袋鼠皮製作足球鞋的初心。於是自兩年前開始,Diadora開啟了復刻之路,Brasil S.P.A、Brasil 1984元年還有今年的Matchwinner都已經了不小的轟動。以致於人們逐漸忘卻Diadora在2010年左右的黑暗時期,不過事物往往都是兩面的,意產袋鼠皮的回歸已經導致了這款速度系DD-NA足球鞋很難再引起關注了。這顯然和這款鞋所顯示出的功底不符,確實非常遺憾!
結語:至此,古往今來的那些主打輕質速度系的足球鞋都被囊括其中了。由於速度系球鞋往往都附帶很強的科技化因素,研發的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很少會有小眾品牌去嘗試,在下也自認為這幾篇文章中介紹的算比較全的了。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一向帶節奏的Nike自打刺客11開始也逐漸在追逐速度系球鞋性能的全面發展,或許這才是速度系球鞋今後發展的主流。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篇文章中所寫的傳統速度系球鞋才顯得那麼珍貴,無論是F50還是DD-NA,或許之後再也不會有如此純正的速度系足球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