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像是感冒咳嗽這樣的疾病,中醫素來都有極好的方法。對於感冒來說,可能有很多人一直以為這是個西醫名詞。但實際上,中醫在很早就有感冒這個醫學名詞。早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所著的《丹溪心法》一書中,就有論述到感冒這個名詞。
我們不妨帶著「考古」的思維,來看看《丹溪心法》究竟是如何說的。原著記載, 「初有感冒等輕症,不可便認作傷寒妄治,西北二方,極寒肅殺之地,故外感甚多;東南二方,溫和之地,外傷極少,雜病亦有六經所見之證,故世俗混而難別。」也就是說,早在《丹溪心法》一書問世之前,朱丹溪就已經將感冒與傷寒區分開了。
那麼,《丹溪心法》是哪一年刊行的?《丹溪心法》是由朱丹溪的門人將朱丹溪的一些學術精髓整理而成的專著,所以刊行時間並不在元代,而是在明代,據史料記載,該書刊行於1481年,也就是明代憲宗成化十七年,迄今五百多年了。
對於感冒來說,它也是一種獨立病症,一般分為風寒和風熱兩大類,無論是風寒還是風熱,都十分常見。但風寒感冒可以按照傷寒學派的思路來治療,而對於風熱感冒來說,可以按照溫病學派的思路來調理。
對於傷寒學派,已經是近兩千年的學術思想,而且其用方的劑量,現代人用的比較少,但對於溫病學派的一些方法,現代人用得更多,比如銀翹散、桑菊飲。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現代常用的新方,比如雙黃連。
我們先來看看雙黃連,雖然方名稱之為雙黃連,但方中並沒有兩種黃連、甚至連一種黃連都沒有,而是由三種中藥的名詞連起來的名稱。雙黃連全方僅僅三味藥,也就是雙花、黃芩、連翹。三味藥的第一個字連起來,是不是就是雙黃連了。
所謂雙花,其實就是金銀花,金銀花是一種極其神奇的植物,它的花初開的時候色白,經過一兩天之後就變黃,所以稱為金銀花,又加上它一蒂二花,所以又被稱為「雙花」,金銀花兩條花蕊探在外,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所以又稱為「鴛鴦藤」,金銀花的藤極耐寒冬,所以又稱之為「忍冬藤」。金銀花既是溫病名方銀翹散的主藥,也是宣散風熱、清解血毒的良藥。
黃芩與黃連雖有一些相似的作用,但是二者仍然有區別,但是黃芩在瀉實火、除溼熱方面的實力不輸黃連,黃芩的苦寒之性要比黃連溫和,而且黃芩是「三黃」(黃連、黃芩、黃柏)中歸經最多的中藥,也是「三黃」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中藥。
連翹與金銀花是溫熱疾病的常見搭配,也是清熱解毒的經典良藥,而且連翹在調理瘡瘍方面的能力極強,所以被譽為「瘡家聖藥」。尤其是連翹與金銀花的聯合使用,有著極好的清熱解毒作用,既能透熱達表,又能清裡熱、解瘡毒,所以臨床中二者時常聯合使用。
那麼,由金銀花、黃芩、連翹三味藥組成的雙黃連,究竟又有什麼妙用呢?通俗來講,雙黃連具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外感風熱所致的感冒,症見發熱、咳嗽、咽痛等症。雙黃連的配伍奧秘究竟是什麼呢?全方以金銀花、連翹組合,既能疏散風熱以解表,又能清熱解毒以利咽;再加苦寒之黃芩清肺火及上焦之實熱以止咳,三藥強檔聯合,可起到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
綜上所述,雙黃連由金銀花、黃芩、連翹三味藥組成,它們仨具有清熱解毒、表裡雙清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雙黃連具有廣譜抗病毒、抑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是目前有效的廣譜抗病毒藥物,尤其對於病毒性疾病有輔助作用。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金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