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美麗中國"建設的"龍江樣本"

2020-12-20 黑龍江政府網

阿木塔景區蒙古包。李林 本報記者李飛攝



河湖遍布,草原遼闊。李林 本報記者李飛攝

  當年,風肆虐,沙埋房,湖見底,草原「斑禿」,地不打糧。如今,全國防沙治沙先進縣、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全國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先進縣、生態環境溼地保護最佳範例獎、「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30年突出貢獻單位、「母親河」獎、國家生態示範區、國家級生態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贏得了一張張分外耀眼的「城市名片」。

  幾十年來,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堅守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創建國家級生態縣為目標,始終如一統籌「林草水風沙鹼」系統治理,創新推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繪就「美麗中國」建設的「龍江樣本」。

  戰天鬥地堵風沙「西北風口」成歷史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地處科爾沁沙地邊緣,是全國90個完整沙區縣之一、國家防沙治沙重點縣。境內西北部有八大沙地、兩大荒坡,全長89.8公裡,平均寬20公裡,區域面積269萬畝,統稱「西北風口」。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杜爾伯特森林覆蓋率僅為0.36%,全省最大的天然草原嚴重沙化鹼化。到本世紀初,全縣土地面積的29%嚴重沙化。

  翻開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的歷史年鑑,生態環境從快速惡化到變身「癌魔」,雖短短幾十年,卻給這方水土、這方人刻下最真切、最痛楚、最不堪的記憶。

  「一年刮兩次風,一次刮六個月」,農家院裡石磙子亂軲轆。百姓外出帶風鏡,回家洗把臉,一盆水洗出一層沙。人種風刨,農民一年種兩三茬地。有的年景,時令過了小滿,被迫補種蕎麥、稷子,畝產只有幾十斤。草原上,鹼坑、「斑禿」遍地,草高不過手指,牛羊都不吃。2002年,地處「西北風口」的胡吉吐莫鎮程地房子屯32戶、109人被迫外遷,創下我省整村整屯生態搬遷第一例。生態「癌症」,徹底打垮了本來就脆弱的經濟。2003年,縣財政收入僅有區區3700萬元。

  狂風肆虐,沙進人退,退到無路可走。2001年,一場治理「西北風口」的大會戰在沙地核心區敖古拉荒坡打響。

  大慶市委市政府舉全市之力,動員石油、石化等中省直大企業參戰,杜爾伯特組織各級幹部、當地群眾,態度決絕實施大規模植樹造林、防沙治沙工程。16年裡,最多每天1000多人參戰,參加造林人數累計超過14萬人次,出動各種車輛4.3萬臺次,投入資金3億多元,栽植樟子松、雲杉、銀中楊、糖槭、錦雞兒等20多個樹種。造林保存面積63.6萬畝,築起一道長89.8公裡、寬5公裡至25公裡,網、帶、片相結合的綠色屏障、生態長城,區域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30.4%,封死了科爾沁沙地侵蝕龍江的通道。

  每人少挖一鍬土、多種一棵樹,與風爭時、與沙爭綠,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日前,記者置身敖古拉荒坡腹地,第一眼看到的是靜靜矗立著的堵「西北風口」工程紀念碑。雖經風雨侵蝕,碑身字跡斑駁不清,但那穩穩的底座、淡淡的綠色、倔強的姿態,仿佛依然在述說著這塊土地上植樹大軍曾經的不屈、不凡與不朽。

  新店林場是杜爾伯特人用幾十年時間栽植的「綠色海洋」。有林面積14.6萬畝,其中樟子松5.4萬畝,是我省西部最大的沙地樟子松林。記者登上觀松塔遠眺,浩淼的松濤青翠欲滴,令人心曠神怡。克爾臺鄉官兒屯村地處「西北風口」最北端,是八大沙地之一。當年,造林女英雄王志紅帶領村民承包荒地2.4萬畝,植樹造林2萬畝,綠化了四座沙山,讓村裡1萬多畝跑風地「改邪歸正」。林肇公路上,古榆、楊柳婀娜招搖,成群的喜鵲歡鳴覓食,景觀路、旅遊路名副其實。初夏的豔陽下,徵服了敖古拉荒坡的森林鬱鬱蔥蔥。向東是8000多畝的楊樹林帶,向南是5000多畝的樟子松林帶,身材魁梧的大樹縱橫交錯,一眼望不到邊際,將一塊塊耕地、一片片草原、一戶戶農舍擁抱懷中。「這片林地走一小時都到不了邊兒。當年的『會戰林』,已成了森林公園。」胡吉吐莫鎮人大副主席張金彪告訴記者:「那些年大造林,我們愁的是任務多,壓得喘不上氣兒。現在縣裡還下達造林任務,我們也愁。因為地面已被林地鋪滿蓋嚴,很難再找出整塊的地了。」

  得益於「蘑菇屯」的美名,近幾年,地處偏遠的敖林西伯鄉永發村大橋屯火了。64歲的村民王樹文告訴記者,這些年來大傢伙種樹1萬多畝,家家都有「綠色銀行」。在森林植被的涵養下,林中沙土裡長出了黃花菜、松蘑、油蘑、土豆蘑、雞冠蘑、灰頂蘑。村民方文玲告訴記者,村裡有50多戶採蘑菇專業戶,年年都有不小的收穫。「最豐收的一年,我自己就採到2000斤蘑菇,收入一萬多元。」不僅是大橋屯,鄰近的胡吉吐莫、新興、四家子、賽罕他拉等村屯都盛產蘑菇,賣到了大慶、哈爾濱、齊齊哈爾和吉林松原。縣鄉政府投資建設了自駕驛站,村民把自家產的果蔬、雞蛋、小笨雞和飼養的大雁、野雞拿到這裡,賺起「外快」。昔日「兔子都不拉屎」的敖古拉荒坡,成了土特產集散地。

  程地房子屯坐地戶孫才,親眼見證了整屯搬遷的悽慘往事。「當年流動沙丘猖獗,村民家院子裡沙子堆得老高,『牛走牆馬上房』,人都要被活埋了。每人分8畝地,還要吃返銷糧。」他一邊向記者回憶當年能趟過去的阿木塔泡,一邊感慨:「這幾年沙子沒了蹤影,烏鴉築巢覓食,隨處可見。泡子裡的水也豐盈了,10多斤的大魚肥得沒得說。」胡吉吐莫鎮鎮長曲世偉介紹,這些年程地房子屯一帶人工造林5000畝,恢復草原1.2萬畝,吸引大慶、吉林松原遊客自駕野遊、採蘑菇,一鬧騰就是一小天。

  氣象部門統計,對比1997-2006年和2007-2016年兩個十年數據,杜爾伯特每年五級以上大風天、揚沙天、沙塵暴分別平均減少40天、43天、3天,年降雨量增加了84毫米。「山清水秀、林茂草盛、土沃糧豐、湖興魚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圖景,已在杜爾伯特大地寫實。

  如今,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林業工作的重點不再是種樹防風固沙,而轉向以管護為主,發展林下經營,引領農民向生態要效益。在林業系統工作了20年、現任敖林西伯鄉鄉長蔡鵬告訴記者:「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給了百姓生路,還讓百姓直接收穫了生態效益。」

  戰天鬥地,不屈不撓。歷經十幾年的植樹造林防沙治沙「大會戰」「跑風地」「掃鹼場」一去不返,「高產田」「綠色銀行」「黃花海」「蘑菇屯」夢想成真,杜爾伯特人終於將咆哮了千百年的「西北風口」塵封為歷史名詞。

  掀起「頭腦風暴」厚植生態理念

  實施「堵西北風口」工程的同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瞄準生態治理源頭,厚植生態文明理念,掀起一陣陣「頭腦風暴」,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颳起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文明新風。

  「風、沙、鹼」兼治,「林、草、水」並舉,植樹、復草、引水、治沙多管齊下。加強「四林」建設,「見縫插綠、填平補齊」,綠化村屯。在全省率先開展草原休禁牧、全面禁牧,在全國率先開展生態審計。投資治理、改良「三化」草場,乾草產量由畝均5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草原面積恢復到339萬畝。投入資金近億元建設引水工程,溼地補水12.8億立方米。水域面積增加近60萬畝,總面積恢復到205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村屯綠化率分別達到13.6%、100%,年空氣環境優良天數達到335天。

  在全省率先實施草原全面禁牧。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是傳統半農半牧縣,農民可支配收入來自畜牧業比重和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比重一度達到60%以上。為解決生態和發展之間的矛盾,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一方面積極爭取草原改良項目,通過圍欄封育、人工種草等措施,加快「三化」草原治理和草種改良,累計投入近3億元恢復草原180萬畝,草原植被覆蓋率達到60%以上;一方面從改變傳統放牧習慣入手,2003年開始在全省率先實施草原禁牧工程,全面推行草原承包、圈舍飼養,2010年又在大慶率先實施「三退三進」工程,畜牧養殖向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轉型,實現了商品奶牧場供應。

  在全省率先躋身百萬畝沙地人工林。相繼實施「西北風口」綠色生態工程,區域森林覆蓋率達到30.6%;實施國家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等防沙治沙工程,2011年以前每年都以5萬畝左右的速度造林,近幾年年均造林1.5萬畝以上。目前,全縣人工造林面積達126萬畝,活立木總蓄積473萬立方米,2012年躋身百萬畝沙地人工林縣份。連續10年實施村屯綠化工程,全縣272個自然屯實現了綠化全覆蓋。

  在全省率先實施生態審計。2009年開始,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幹部生態審計,審計範圍由最初的鄉鎮場延伸到涉農部門和企業,審計指標由最初的林、草、水等12項增加到資金使用、項目實施、土地利用、企業排汙等33項,審計辦法向「對比法、分析性覆核、投資效益分析、實地抽查、捆綁審計、現場巡查」拓展,形成縣委巡察、人大監督、政府審計、社會參與的格局,有效提升了各級幹部的生態責任意識和環保意識,受到國家審計署高度關注。

  在全省率先探索生態文明法治化。在加大實施國家生態法律法規的同時,通過立法全力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法治進程,先後頒布實施草原管理、水資源管理、林業資源管理、土地管理、鄉村環境衛生管理、城鎮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等地方條例6部,確保生態建設依法進行。積極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啟動草原、林權、水權確權登記和全縣範圍內的生態紅線劃定工作。

  從遭受「切膚之痛」,到安享「生態之福」,杜爾伯特人最懂綠水青山的金貴。「綠色就是生命,就是希望,就是未來。要像愛護眼睛一樣珍惜生態,把生態建設的成果留給子孫,這是我們這代人的最大貢獻。」樸實無華的生態文明理念紮根民心,沉澱為杜爾伯特人的至理名言,成為高於一切的行動遵循。

  收穫「生態紅利」寫實發展藍圖

  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生態既是「指揮棒」,又是「晴雨表」,更是「智慧樹」。抓生態建設就是抓經濟發展,就是抓產業項目,二者互伴共生,高度契合,持續收穫「生態紅利」。

  經過多年的生態會戰,杜爾伯特糧食平均畝產由2011年的464.5公斤提高到2016年的581公斤,2017年糧食總產22.3億斤。共獲得綠色標識61個,有機標識12個,無公害標識74個,農產品地理標誌5個。全縣水稻種植面積62萬畝,其中50萬畝獲得國家綠色標識認證,獲評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有加工企業19家,形成選種、育種、生產、倉儲、加工全閉合產業鏈。江灣鄉眾益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有機大米售價每斤15元,熱銷哈爾濱、大連、北京等地;古道莊園米業有機大米遠銷桂林、上海等地;地產優質高粱等是五糧液、劍南春、金六福、瀘州老窖等國內高端酒類產品的搶手原料。奶牛業跨入安全高質高效發展階段,建成並投產牧場61處、奶牛存欄2.3萬頭,年平均單產7.5噸。

  依託生態建設的碩果和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2003年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創建了德力戈爾工業園區,已初步形成畜產品加工、水產品加工、農副產品加工、化工建材加工、葦草加工、裝備製造業、新能源開發、食品飲品加工、糧食加工等九類產業體系。2017年規上工業企業達31家,實現增加值17.5億元、增長10.2%。伊利集團在杜爾伯特先後投資了六期項目,投資總額接近20億元,建成亞洲最大生產車間和全球最大嬰幼兒配方奶粉基地,2017年發放奶資3.1億元;伯特蘇乳業培育出全國知名的「伯特蘇」酸奶品牌;合隆羽絨生產出全國乃至全球最優質的羽絨。

  最近兩年,全縣引進產業項目44個,引進資金96.2億元,已開工建設項目40個。伊品年270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2017年9月開工,一期、二期規劃總投資68億元,採用世界領先設備,生產賴氨酸、蘇氨酸、尼龍56及玉米副產品等,已完成澱粉車間、賴氨酸發酵車間、蘇氨酸發酵車間等土建工程。一期預計11月建成投產。項目全部達產,年可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利稅10億元,安置2000餘人就業。九陽大豆深加工項目總投資3.2億元,一期工程上豆粉生產線2條,設計年生產能力3萬噸,主要生產豆粉、豆漿粉、豆奶粉和五穀雜糧粉;二期工程上液態豆奶生產線1條,設計年生產能力100萬噸,主要生產液體豆漿。這個全國規模最大的豆漿粉生產項目近期投產,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億元、利稅6000萬元。谷實農牧生豬養殖項目計劃投資3.5億元,到2018年末可繁母豬飼養量1.5萬頭,出欄育肥豬30萬頭,五年內年出欄100萬頭。這樣緊張建設中的投資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目前全縣有9個。全部建成達產,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70億元,實現利稅11.25億元,引領縣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全縣可養魚水面154萬畝,佔全省20%以上,而且水質優良、餌料生物豐富,水產品全部是天然養殖的「生態派」。按照用5年時間把水產業打造成立縣支柱產業、建設北方生態淡水魚都的目標,註冊了統一的「杜爾伯特連環湖魚」商標。連環湖魚被中國水產協會評為中國最佳供應商產品,品牌排名全國水產第五位、淡水魚第一位,連環湖河蟹與香港成隆行公司籤訂銷售合同,連環湖漁業公司在哈爾濱、大慶、綏化等地開設20家直銷店,成功舉辦開湖節、漁獵文化節、烹飪大賽、漁業高峰論壇。引進康大水產養殖及水產品深加工等項目,重點開發野生淡水魚冷鮮魚肉及休閒食品等系列產品,年可加工魚產品1.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9億元、利稅4000萬元。2017年,全縣水產品產量3.7萬噸,實現產值5.9億元,創歷史新高。

  憑生態之美,打出民族風情、草原觀光、生態休閒、養生度假特色旅遊品牌。全縣景區完成投資近20億元,現有國家4A級景區4處,所在「龍江西部旅遊線」入選全國十佳旅遊線路,是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外地客商投資的連環湖溫泉景區,已完成投資4.2億元,榮膺「最佳國際休閒生態旅遊景區」、省級旅遊度假區,累計接待遊客近300萬人,其中國外遊客超過7萬人次。阿木塔景區野鳥翔集,碧波蕩漾,綠蔭環抱,銀沙怡人。總經理於永輝介紹,這個超級現代的蒙古包特色旅遊景區已完成投資2.2億元,計劃新增投資1.2億元,建設水上、溫泉、養老項目。2017年,全縣接待遊客171萬人次、增長36.8%,實現旅遊收入10.2億元、增長88%。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高高豎起發展新「航標」。2017年,杜爾伯特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06.5億元、增長10.1%,地方財政收入完成4.3億元、增長3.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6億元、增長9.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3085元、13890元,分別增長9.1%、12.4%。

  再啃「硬骨頭」傳遞「接力棒」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2004年,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提出建設龍江「生態名縣」發展思路。

  始終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2004年開始的「改環境、塑形象、樹新風」活動,堅持十年常抓不懈。注重從意識觀念上引導,通過開展「三城」聯創、「四城」聯創等系列主題活動,採取「清潔庭院」「共青團路、紅領巾街」評比創建等辦法,提高認識、清除陋習,達到群眾參與、受益、滿意的良好效果。堅持綜合整治,制定規劃,從環衛保潔、泥草房改造、院牆改造、村屯綠化、街路亮化、巷道硬化、庭院整治、垃圾汙水柴草糞肥處理等八個方面入手,重點實施農村硬化、淨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由面及裡、由外向內,樹立農村環境整治樣板。全面實施「三供三治」工程,建成垃圾、汙水處理廠和集中供熱系統,實現了城關鎮垃圾、汙水集中處理,供熱服務環保節能,形成了強有力的縣鄉村三級推進機制。

  2013年將縣環保局提升為生態和環境保護局,鄉鎮設環保助理,配齊配強力量,環保部門綜合協調、執行落實能力顯著增強。為進一步加強生態執法力量,2016年將草原、林業執法權限劃歸森林公安局,組建生態建設工作綜合執法大隊,破壞草原、林木、亂挖亂砍等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這些改革舉措走在了全國前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跟省委把食品工業打造成全省重點產業和旅遊強省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縣域生態資源優勢,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把有基礎、有潛力、有歷史傳統的水產業確定為未來五年重點打造的支柱產業,制定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打造統一品牌,引進加工企業,舉辦宣介活動,加快推進水產業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發展優勢轉變。依託旅遊資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品牌,已成為省內外小有名氣的旅遊目的地,近五年年均接待遊客百萬人次以上,直接從業人員5000人,間接拉動農牧民就業和再就業2萬人。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王大勇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自己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有緣人」,曾為大慶市林業局局長,到杜爾伯特上任後召開的第一個全縣性大會也是生態環境工作會。「一任接著一任幹,一以貫之不鬆勁,今天的杜爾伯特已形成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協調、互動、共生的局面。生態文明建設沒有完結日,只有進行時。我們還要接著啃下垃圾、廢水、畜糞、體質機制等生態建設的『硬骨頭』,把生態『接力棒』永遠傳遞下去。」(作者:李飛 陳長辛)

相關焦點

  • 杜爾伯特:挺起龍江漁業「腰杆子」
    繼2016年初提出「將水產業打造成又一支柱產業」,三年來,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水產業「擼起袖子加油幹」,如今交上了一份精彩答卷,挺起龍江漁業的「腰杆子」。 水資源得天獨厚水產業借勢揚帆 杜爾伯特漁業經濟歷史悠久,資源優勢得天獨厚。境內有嫩江和烏裕爾河、雙陽河兩大水系,大小湖泊201個,水域面積205萬畝,在全省縣級中最大。
  • 杜爾伯特大全
    聯繫方式:0459-3446666 3448888    阿木塔蒙古風情島為國家4A級景區,坐落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胡吉吐莫北15公裡處,全島南北長8公裡,佔地面積5000畝。展廳分「歷史悠久的杜爾伯特」,以豐富的史料、文字、歷史人物、圖片、雕塑、沙盤、景觀及全縣出土的各時期珍貴文物和民族歷史文物,充分展現了杜爾伯特燦爛的歷史文化;「美麗的杜爾伯特」,以景觀、沙盤、動物、中草藥標本,投影電視等手段,展示了杜爾伯特資源的豐富和草原的壯美;「前進中的杜爾伯特」,以圖片、文字、實物等形式,充分展現杜爾伯特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 杜爾伯特好生態贏得發展高質量
    今年,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計劃造林1.4萬畝,完成30個村屯綠化任務,栽植苗木35萬株。「當年,滿眼都是裸露的沙包地。現在,最愁沒地方栽樹。」縣林業局營林指導站站長朱林威說。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地處科爾沁沙地邊緣,是我省西部嚴重風沙乾旱區、國家防沙治沙重點縣。昔日「西北風口」風沙肆虐,溝壑縱橫,草木稀疏,鹼包隆起,湖泊見底。
  • 奮進七十年大美新肅北——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建設成就斐然
    2020年,地處祖國西北的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喜迎成立70周年,南北兩山載歌載舞,全縣上下歡欣鼓舞。1950年7月29日,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成立。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是甘肅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縣,也是甘肅省唯一的邊防縣,是甘肅省面積最大的縣。
  • 黑龍江將軍袁壽山的墓為什麼會在杜爾伯特?
    在黑龍江省整個轄區65個縣中,只有一個自治縣,就是位於大慶市轄區的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在這個縣有一位黑龍江將軍的墓地,這位黑龍江將軍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朝著名將領、兵部尚書袁崇煥裔孫,吉林將軍富明阿之子——袁壽山。
  • 杜爾伯特:辦實事增進民生福祉
    「縣委縣政府始終把黨的建設作為第一責任,把經濟發展作為第一目標,把民生福祉作為第一追求。」杜爾伯特縣政府工作報告擲地有聲—— 全力抓實脫貧攻堅。棚戶區改造完成徵收3121戶,天然氣入戶總量達1.54萬戶,升級城鄉道路175.5公裡,6.3公裡杜爾伯特路全線貫通。 作為顯成果,數據落實錘,託舉起杜爾伯特人穩穩的幸福。
  • 黑龍江省旅遊局公布今春自駕遊線路 涵蓋30大龍江春景
    隨著天氣回暖,龍江大地草木吐出新綠,繁花次第盛開,正是旅行踏春的好時節。14日,記者從省旅遊局了解到,為了適應自駕旅遊趨勢,讓廣大遊客自由體驗黑龍江充滿活力和神奇的「北國之春」,該局推出「北國風光,美在黑龍江」2014春季自駕遊線路,涵蓋30大龍江春景、8大主題遊,24條自駕路線堪稱史上最全。
  • 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及天祝藏族自治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新聞發布會現場 7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我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及天祝藏族自治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東鄉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縣慶活動新聞發布會。省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秦禾,天祝藏族自治縣縣委書記李鵬,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張立東和東鄉族自治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馬子仁共同介紹我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以及3個自治縣縣慶有關活動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大慶杜爾伯特招聘教師30人!可電話預約報名
    注意啦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招聘30名高中教師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2020年高中學校招聘教師公告為促進我縣教育事業發展,滿足縣屬學校用人需求報名聯繫電話:第一中學:0459—3421453,0459—3422170,13069621808,13836864689;蒙古族中學:0459—3421409,15645993345。  (二)資格審查(8月12日—8月14日)  採取現場資格審查。
  •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東鄉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縣慶活動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現場 7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我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及天祝藏族自治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東鄉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縣慶活動新聞發布會。省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秦禾,天祝藏族自治縣縣委書記李鵬,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張立東和東鄉族自治縣縣委副書記、縣長馬子仁共同介紹我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以及3個自治縣縣慶有關活動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黑龍江杜爾伯特將建國內最大胺基酸生產基地
    項目總投資68億元、年加工玉米能力達180萬噸,國內最大的胺基酸及衍生品生產基地落戶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據了解,項目投資方黑龍江伊品主要生產飼料級賴氨酸、蘇氨酸以及胺基酸的衍生品等產品。其母公司「寧夏伊品」是中國生物發酵行業前三甲企業,其中賴氨酸產品產量和市場佔有率位居全國第一。
  • 杜爾伯特推開食品工業強縣「金大門」
    「九柱頂梁」寫實「工業立縣」  杜爾伯特是傳統牧業縣,近年躋身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上世紀80年代末,全縣僅有工業企業9家。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如何壯大工業經濟總量,打造帶動經濟發展的主引擎?時代留給杜爾伯特人一道歷史性的「必答題」。
  • 日本越光米、中國五常五優稻4號脫穎而出
    第七屆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第二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10月10日—14日在哈爾濱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第二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品評品鑑現場「冠軍米」產生了!龍洋16 五常市城東鄉龍稻18 牡丹江市江西村松粳29 五常民樂五優稻4 五常民意松粳22 黑龍江泰來龍稻20 寧安五優稻4號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