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學了一段時間的韓語後都會碰到這樣一種情況:曾經在書本上學到的韓語詞彙和表達,曾經自信滿滿的韓語,真正交流起來竟然會遇到以下這些尷尬。
「欸,她怎麼都聽不懂我在講什麼?」
「什麼情況?明明使用了那麼高級的語法,她為什麼聽完就笑了?」
「她為什麼就生氣了?我好像沒說什麼失禮的話啊?」
今天就給大家總結一下這些「引人誤會的韓語」。
雷區一:人稱名詞
1) 韓語中的「언니」到底是什麼意思
怎麼稱呼他人,一直是讓中國人很頭疼的一個問題。在韓國也是如此,店員們一般會會衝你喊「언니」。想想聽到一位四十多歲的阿姨衝著你喊「언니」的時候,會不會有點懷疑人生「難道我有那麼老嗎?」
其實啊,在韓國無論對方是什麼年齡,她們都會衝顧客喊「언니」。
這個「언니」並沒有年紀大小或者親屬關係的含義,而是一種可以適用於任何女性的打招呼式稱謂而已,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套近乎的方式。
2)如何正確地避開「아주마」
韓國飯店很多的服務員是稍微上了些年紀的阿姨, 所以很多人點餐時會喊「아주마」。然而,「아주마」算得上是韓國女性非常討厭的詞彙之一了。
韓語中往往會選擇使用「이모」(姨母)。雖然並不是親屬關係,正如上面所述的「언니」一樣,屬於一種語用學,機智地從稱謂上縮小距離感。
但是漢語中出現過的一些流行稱呼千萬不要複製粘貼到韓語中!如果喊對方「미녀」,估計店員會被嚇到吧。
3)「오빠」的正確使用方式
看過點韓劇的都知道「오빠」這一個詞,很多人認為他是這樣的:
「男生長得帥就是오빠」
「對男朋友或曖昧對象才能喊오빠」
其實在韓國人的概念裡「오빠」指的就是年齡比自己大的男性,並不一定是戀人關係。
如果對方比自己年紀大,使用「오빠」這一稱謂,能讓自己看起來更有禮貌而已。
雷區二:直譯要慎重
1)「자리가있어요? 」是什麼意思
幫別人佔座位想必是很多人都幹過。看到有空位,一般需要問一下旁邊的人「자리가 있어요? 」,其實是在禮貌性的徵求對方的意見:這個位置我可以坐嗎?這句話直譯為中文是「有位置嗎」。這個時候韓國人回答「있어요」,中文直譯為「有」。
那麼按照我們的理解:直接坐下,因為對方說了有位置。
這個時候,韓國人可能就目瞪口呆了!因為韓語裡的 「자리가 있어요? 」這裡的「자리」指的不是「位置」而是「人」。
所以千萬要記牢了:
가: 자리 있어요?
나: 있어요.(有人,不能坐)/ 없어요.(沒人,可以坐)
2) 「大姨媽」你真的說對了嗎?
漢語中有「來大姨媽」這一說法,那麼韓語中也是這麼表達的嗎?韓語中的「大姨媽」對應的詞彙應該是「생리」(生理),並不會說成「이모」。
那麼「來大姨媽了」就是「생리 왔어」嘛,也許你身邊很多中國小夥伴都這麼說。其實這是受漢語「來」這個動詞的影響,但是這種表達是錯誤的。
韓國人常會說「그날이야」,以這種「是那一天」的方式來表達。所以,以後再也不要對你的韓國朋友說「생리 왔어」啦!
雷區三:正確區分書面語和口語
1)助詞省略
韓語中助詞特別豐富,單是格助詞就分為主格助詞、賓格助詞、屬格助詞、副詞格助詞等等。所以當韓語處於初級水平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因為這個助詞吃盡了苦頭,而且初級的時候老師常常會強調,為了正確區分助詞,不要省略!
然而到了韓國你突然發現你小心翼翼地用上「이/가, 을/를」問「사과가 있어요?」的時候,水果攤的阿姨可能會問你是來自哪個國家。
韓語是一個極度區分書面語和口語的語種,在口語表達中助詞省略則是一個顯著的特徵。日常口語中,除非是特別強調,很多情況下是可以省略助詞的。所以到了韓國一定要區分口語和書面語。
2)韓語才不是只有思密達
韓語和日語一樣,是一個需要加語尾的語種。沒有學過韓語的同學可能會覺得韓語就是思密達語嘛,當你這麼說的時候一下子就暴露出你是「打醬油」的身份了。
「-습니다/-ㅂ니다」是一個陳述句中會使用到的敬語式的語尾,沒有實際意義,和日語中的「ます」是一樣的。但是韓語中除了「-습니다/-ㅂ니다」還有「-아/어/여요」體,而且日常口語中「-아/어/여요」更加實用。
所以,認清這些雷區,不要再當一個偽韓語學習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