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成都8月14日消息(記者 劉濤 邱櫟藝 通訊員 胡曉梟)隨著成都加快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今年以來,武侯區不斷探索公園式社區建設,開門見綠,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也隨著小遊園、微綠地的增多而更進一步提升。
截至目前,武侯區已完成「兩拆一增」點位33個,棚戶區改造68戶;38個老舊院落建立民意收集自治組織,完成維修資金歸集交存工作;整治吉福路、晉吉南路2條背街小巷;建成洗面橋巷4號、江安河錦江明珠段等5個「小遊園 微綠地」;全力推動金鳳社區「宜居水岸」工程順利竣工;高標準完成滑翔機廠文創產業園一期、金江明珠特色街區打造工作。
老小區透綠 細微之處提升幸福感
位於跳傘塔街道的領事館路10號院修建上世紀八十年代。院內居住三十多年的陳大姐介紹,地面坑窪破損、排水管網堵塞積水、花臺破損植物缺失、停車困難、休閒區域少等問題。
從去年底,街道社區啟動10號院整治,改造方案多次徵集居民意見建議,合理修改完善,改造內容涵蓋安防設施完善、路面平整處理、公共環境整治、綠化提升、牆面美化、地下管網修繕、機動車及非機動車位線劃定、居民自治活動陣地打造、電力戶表改造、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等方面,不僅滿足了居民生活中的功能性需求,也增強了整個院落的歷史文化氣息,以生動的形式豐富的色彩為院內增添了不少亮點。居民為院落取名「合雅苑」,寓意全體居民同心合力建設美麗家園,充分表達了他們對院落的深厚感情。
夏日,10號院散發著陣陣梔子花的清香,功能區整齊劃一,綠化景觀層次更豐富,大面積的牆體彩繪使院落整體美觀性得到顯著提升。院落有變化,居民有感受,好幾戶居民由於小區環境改善,又高高興興地搬了回來。
良好的環境需要居民的共同維護,自治小組按照院落單元將綠化劃片,由住戶對各自區域內的植物進行認領養護,積極參與到院落管理中來;院落定期開展棋牌、閱讀、垃圾分類宣傳等活動,利用活動室開展修補便民服務;院落制定了完善的門衛室制度、外來人員出入登記制度、外來車輛出入登記制度、安全巡查制度等,運行狀態良好;院落改造前院落管理收費為每戶每月20元上漲為30元,由自治小組安排專人管帳、管錢,加上停車費等公共收益,一起用於院落管理。
因地制宜 打造家門口的休閒樂園
「每天晚飯後我們都要下來散步,就像是在公園轉了一圈一樣,好安逸哦!」家住吉春苑的陳大爺細數著晉吉南路的點滴變化。
「幾分痴情,幾分在意」「人生只若如初見」晉吉南路173號武侯區婚姻登記處往左走有一條愛情主題小道,131.4米寓意一生一世,一對對剛領證的新人們帶著對愛情的憧憬,甜蜜地走過。愛情主題小道的盡頭是「愛情起跑線」主題公園,愛情動感單車,告白牆,愛情之門……依託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作為「情定一生」的官方認證基地,文化植入、創意融入、設計提升以及品牌運營的手段,創建了這裡獨特的「一街一景」特色文化,打造出人文武侯新的浪漫地標。
在晉吉南路與吉福南路的交叉口,還有一處綠化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的小遊園,昔日的「亂草地」如今新建了文化牆、涼亭、花臺,變成社區居民扎堆乘涼的休閒綠地,內含各種休閒娛樂設施、環衛工人休息室、公用廁所及漫行步道等,是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文化、景觀、休閒等綜合功能於一體的主題公園。
與此同時,吉福南路與吉福路交叉口的老舊建築、吉春苑門口的「佔道圍牆」和成都市二十幼門口的有礙空間開放的圍牆進行了「拆圍增綠」,植綠面積達300平方米;結合附近學校意見,對成都市磨小分校和成都市二十幼的圍牆也進行了裝飾、增綠,與校園文化協調統一。
武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全域增綠工作的深入推進,在武侯,還會有更多一個個精巧別致的小遊園、微綠地陸續出現在居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