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全域增綠 讓市民在家門口體驗公園城市之美

2020-12-19 央廣網

  央廣網成都8月14日消息(記者 劉濤 邱櫟藝 通訊員 胡曉梟)隨著成都加快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今年以來,武侯區不斷探索公園式社區建設,開門見綠,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也隨著小遊園、微綠地的增多而更進一步提升。

  截至目前,武侯區已完成「兩拆一增」點位33個,棚戶區改造68戶;38個老舊院落建立民意收集自治組織,完成維修資金歸集交存工作;整治吉福路、晉吉南路2條背街小巷;建成洗面橋巷4號、江安河錦江明珠段等5個「小遊園 微綠地」;全力推動金鳳社區「宜居水岸」工程順利竣工;高標準完成滑翔機廠文創產業園一期、金江明珠特色街區打造工作。

  

  老小區透綠 細微之處提升幸福感

  位於跳傘塔街道的領事館路10號院修建上世紀八十年代。院內居住三十多年的陳大姐介紹,地面坑窪破損、排水管網堵塞積水、花臺破損植物缺失、停車困難、休閒區域少等問題。

  從去年底,街道社區啟動10號院整治,改造方案多次徵集居民意見建議,合理修改完善,改造內容涵蓋安防設施完善、路面平整處理、公共環境整治、綠化提升、牆面美化、地下管網修繕、機動車及非機動車位線劃定、居民自治活動陣地打造、電力戶表改造、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等方面,不僅滿足了居民生活中的功能性需求,也增強了整個院落的歷史文化氣息,以生動的形式豐富的色彩為院內增添了不少亮點。居民為院落取名「合雅苑」,寓意全體居民同心合力建設美麗家園,充分表達了他們對院落的深厚感情。

  夏日,10號院散發著陣陣梔子花的清香,功能區整齊劃一,綠化景觀層次更豐富,大面積的牆體彩繪使院落整體美觀性得到顯著提升。院落有變化,居民有感受,好幾戶居民由於小區環境改善,又高高興興地搬了回來。

  

  良好的環境需要居民的共同維護,自治小組按照院落單元將綠化劃片,由住戶對各自區域內的植物進行認領養護,積極參與到院落管理中來;院落定期開展棋牌、閱讀、垃圾分類宣傳等活動,利用活動室開展修補便民服務;院落制定了完善的門衛室制度、外來人員出入登記制度、外來車輛出入登記制度、安全巡查制度等,運行狀態良好;院落改造前院落管理收費為每戶每月20元上漲為30元,由自治小組安排專人管帳、管錢,加上停車費等公共收益,一起用於院落管理。

  因地制宜 打造家門口的休閒樂園

  「每天晚飯後我們都要下來散步,就像是在公園轉了一圈一樣,好安逸哦!」家住吉春苑的陳大爺細數著晉吉南路的點滴變化。

  「幾分痴情,幾分在意」「人生只若如初見」晉吉南路173號武侯區婚姻登記處往左走有一條愛情主題小道,131.4米寓意一生一世,一對對剛領證的新人們帶著對愛情的憧憬,甜蜜地走過。愛情主題小道的盡頭是「愛情起跑線」主題公園,愛情動感單車,告白牆,愛情之門……依託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作為「情定一生」的官方認證基地,文化植入、創意融入、設計提升以及品牌運營的手段,創建了這裡獨特的「一街一景」特色文化,打造出人文武侯新的浪漫地標。

  

  在晉吉南路與吉福南路的交叉口,還有一處綠化面積超過10000平方米的小遊園,昔日的「亂草地」如今新建了文化牆、涼亭、花臺,變成社區居民扎堆乘涼的休閒綠地,內含各種休閒娛樂設施、環衛工人休息室、公用廁所及漫行步道等,是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文化、景觀、休閒等綜合功能於一體的主題公園。

  與此同時,吉福南路與吉福路交叉口的老舊建築、吉春苑門口的「佔道圍牆」和成都市二十幼門口的有礙空間開放的圍牆進行了「拆圍增綠」,植綠面積達300平方米;結合附近學校意見,對成都市磨小分校和成都市二十幼的圍牆也進行了裝飾、增綠,與校園文化協調統一。

  

  武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全域增綠工作的深入推進,在武侯,還會有更多一個個精巧別致的小遊園、微綠地陸續出現在居民眼前。

相關焦點

  • 108個點位、19萬平米新綠 成都武侯「兩拆一增」讓市民感受城市之美
    小遊園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8日訊(記者 李丹)「兩拆一增」是落實「中優」戰略部署,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重要一環。一環路南二段5號整治後  「在『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發展理念下,武侯全面精準對接全市『兩拆一增』總體方案,編制《武侯區2020年度『兩拆一增』工作方案》。」武侯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工作方案》明確了各部門、街道分工,全力實現綠道、城市公園、小遊園、微綠地「連點成線、連線成片、連片成網」,全力構建「透風見綠、簇群錯落」的城市空間形態。
  • 全域增綠 成都2022年建成5個森林公園群(圖)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綠色發展理念和部署,我市近日出臺「成都增綠十條」,推進全域增綠。預計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蓋率將達41%,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0%,綠化覆蓋率達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平方米,全域成都初步呈現「綠滿蓉城」盛景。
  • 家門口的公園 讀懂成都人的「安逸」
    武侯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建設金江公園街區型公園城市示範區之初,該區就把生態河流、自然河流、文化河流的價值考慮進去,通過「引水進城、引水入園、引水上街」,滿足大眾對親水、觀水、濱水的不同需求,努力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質。
  • 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剛過去不久的「五一」小長假,見證了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景區的高人氣。有的市民是首次來「打卡」,有的已是多次造訪。「到城市之眼登高望遠,俯瞰城市美景,很巴適。」從市區趕來的市民郭羽很慶幸自己的「手速」,預約到了小長假第一天的入園名額。站在這裡眺望,盡收眼底的綠,蒼茫遼遠,蔥鬱綿延。
  • 市民身邊看變化 | 全域公園城市 感受大美淄博的幸福脈動
    午後,暖陽露頭雪停了,馬玉芳迫不及待地帶著孫子去齊盛湖公園玩雪。作為一名「老張店」,從人民公園到蓮池公園再到齊盛湖公園,三次搬家都與公園有關,公園見證了家的幸福。出門見綠、轉彎見園,如今的淄博城在園中、園融於城、園城一體。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我市計劃用5到10年時間,建設更加美好、更具吸引力的全域公園城市,在這個龐大的系統工作中,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是城市公園的改造和提升。
  • 市民身邊看變化丨全域公園城市 感受大美淄博的幸福脈動
    午後,暖陽露頭雪停了,馬玉芳迫不及待地帶著孫子去齊盛湖公園玩雪。作為一名「老張店」,從人民公園到蓮池公園再到齊盛湖公園,三次搬家都與公園有關,公園見證了家的幸福。出門見綠、轉彎見園,如今的淄博城在園中、園融於城、園城一體。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淄博市計劃用5到10年時間,建設更加美好、更具吸引力的全域公園城市,在這個龐大的系統工作中,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是城市公園的改造和提升。
  • 增綠植綠19.33萬平方米 「兩拆一增」讓成都武侯區更美麗
    四川在線記者 程文雯12月18日,記者從成都市武侯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獲悉,2020年武侯區共完成「兩拆一增」整治點位108處,拆除和整治圍牆14396米,增綠植綠19.33萬平方米,增加開敞空間29.06萬平方米。
  • 市民身邊看變化丨全域公園城市感受大美淄博的幸福脈動
    午後,暖陽露頭雪停了,馬玉芳迫不及待地帶著孫子去齊盛湖公園玩雪。作為一名「老張店」,從人民公園到蓮池公園再到齊盛湖公園,三次搬家都與公園有關,公園見證了家的幸福。出門見綠、轉彎見園,如今的淄博城在園中、園融於城、園城一體。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我市計劃用5到10年時間,建設更加美好、更具吸引力的全域公園城市,在這個龐大的系統工作中,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是城市公園的改造和提升。
  • 大美公園城市 躍然畫卷之上
    開窗見綠的大運綠色、創新創造的大運智慧、熱情洋溢的大運活力和合作共贏的大運共享,正是這樣的辦賽理念,正助推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共建世界賽事名城,激勵市民追求美好健康生活,一起分享成都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新成就。
  •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把城市輕輕放在大自然中」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成都對於建設公園城市有什麼新實踐?未來公園城市如何建?他表示,要調整過往城市規劃建設「將綠地作為補充點綴」、「僅強調滿足公園服務半徑和指標要求」、「僅強調公園作為景觀和遊覽空間」的規劃模式和建設理念,而是要將綠地作為城市的前置性綠色基礎設施,將公園系統作為關鍵性的結構性空間要素統領城市空間格局的形態、秩序、節奏和特色,將公園系統作為承載城市多元服務功能,保護、展示和創造城市文化、培育現代生活方式、創新城市生活體驗的空間載體
  • 【曬出綠色生活】成都高新區打造五級城市綠化體系 建設「綠色城市」
    7月17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按照「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的理念,成都高新區正加快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全域增綠」五級城市綠化體系,鋪就一張成都高新的「綠色地圖」。   「成都高新區對標國際生態城市,在夯實產業之基的同時,不斷提升城市人居環境,打造宜業宜居的生態之城。」
  • 成都美麗河湖「雙節」獻禮 武侯「宜居水岸」再次開放部分點位
    最美河湖·江安河武侯段  2018年,為全面落實成都市「中優」決策部署,加快把武侯區打造為新發展理念先行區、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示範區的整體建設進程,成都武侯區政府啟動「宜居水岸」工程。  「宜居水岸」一期PPP項目由北控水務集團牽頭實施。
  • 成都:錦城公園演繹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生活
    在這金秋碩果的時節,成都市民和遊客通過一條綠道直接從錦城湖到青龍湖。這條長約25.4公裡的一級綠道,串起了錦城公園已開放的佔地約28平方公裡的五大主題城市公園:錦城湖公園、桂溪生態公園、中和溼地公園、江家藝苑公園、青龍湖溼地公園,同時串起了雪山下的公園城市裡美好生活新場景。
  • 運動生活新場景與綠色生態和諧相融 大美公園城市 躍然畫卷之上
    開窗見綠的大運綠色、創新創造的大運智慧、熱情洋溢的大運活力和合作共贏的大運共享,正是這樣的辦賽理念,正助推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共建世界賽事名城,激勵市民追求美好健康生活,一起分享成都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新成就。今日起,本報圍繞「綠色、智慧、活力、共享」四個成都大運關鍵詞,推出2020成都大運年終系列報導,聚焦一場大運會,是如何讓市民滿懷期待地擁抱大運、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我們這座城市的。
  • 「光影棕北」開街 開啟大美公園城市「夜遊蓉城」新體驗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周娜)12月6日報導 今(6)日下午,「生態公園城·光影銀杏季——2018年成都國際銀杏文化季暨保衛『成都藍』行動」在武侯區跳傘塔街道錦繡街精彩開啟。現場,大美公園城市民生項目——「光影棕北」開街,開啟夜遊蓉城新體驗。
  • 成都這座消防公園 既賞美景又漲知識
    「從出門到走進公園只需要兩三分鐘,平時推開窗就能俯瞰公園全景。」附近小區居民謝孃孃告訴記者,這片家門口的綠地已成為她每天散步的固定點位。作為天府新區「兩拆一增」示範片區,東林寺北巷公園分東西南北四側共4個點位,植綠總面積32900平方米,打開開敞空間面積38700平方米。
  • 飛越「城市綠心」全國主流媒體在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見證成都千年...
    本次活動成都站主題為「奮進七十年 競『瞰』新天府」,由川報全媒體集群聯合成都市委網信辦共同主辦,首站跟隨成都「東進」步伐,探訪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中的「綠心之核、城市之眼」——丹景臺景區核心區。,通過大面積「增綠增景」,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從北到南還打造形成了聚峰谷、我的田園、寶倉灣、獅子堡、馬鞍山觀景臺、東來桃源等一批景源景點。
  • 永城:打造「公園城市」,盡享「生態福利」
    增綠添園城市更有生機靈氣經過緊張有序的施工,以「日月交融、蝶舞永城」為主題,佔地1200畝的日月廣場已現雛形。為了打造出門見綠的宜居環境,提升市民的獲得感,我市啟動了一批設計標準高、輻射面積大的重點園林綠化項目,如沱南生態廣場、沱河溼地公園、汪樓溝風景帶、振興河道、永北新區帶狀公園等項目。就連人口密集的老城區,精緻的遊園也一個個「變」出來,一處處集健身、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綠色小遊園,每天吸引著大量居民前來遊玩,大家說起家門口的小遊園都是讚不絕口。
  • 成都首個海綿城市公園 杉板橋公園8月底正式亮相
    實施鐵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學治堵、全域增綠「三治一增」,成都不僅密集出臺「治霾十條」「治水十條」「治堵十條」「增綠十條」等工作方案,更是將具體行動延伸到了城市的大小角落,滲透到了每個市民的身邊。記者走訪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點位,感受這座城市環境持續提升的腳步。□本報記者 張明海6月27日上午11時,成都市成華區杉板橋公園建設工地現場,工人們正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
  • 大運成都 公園城市新畫卷
    2021,成都大運會正在向我們闊步走來,這是建設大美公園城市、創造美好生活新場景的又一次契機。一場大運會,終將拓展城市的新空間、塑造城市的新形態新範式、助力城市興起新風尚。從今日起,本報推出「大運成都,公園城市歡迎您」系列報導——當一幅幅動人的城市「新畫卷」徐徐展開,市民們在一幅幅「新場景」中愜意生活,那些更符合時代特徵的「新理念」油然而生,可以預見,大美成都正向我們大踏步走來,未來之城讓我們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