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見過的「中統特務」說往事

2020-09-05 逍遙巡洋

電視劇《潛伏》的成功大大增進了人們對當年「中統」「軍統」這兩特務組織的了解。但許多人對其認識還多是來自影視劇和小說,了解還很粗淺。真實情況是,當年特務活動絕非簡單的打打殺殺,其更多活動是隱匿、低調與灰色,多在常人關注不到處暗暗運作著···

下面筆者說說1970年代時接觸過一位前「中統特務」的觀感。筆者父親1964年從某專業崗位調離,到上海一高校擔任教職。文革中全國高校停課搞運動,運動高峰過後,高校還沒恢復招生前就開始辦各類專業培訓班。期間的教學任務輕鬆,但課外上門求教者不少。其中既有專業人士也有高校同行,如有對第四軍醫大的年輕夫婦,常在休息天從遙遠江灣校區趕來徐匯區的家求教,直至四軍醫大被整體調離上海去四川,第二軍醫大學奉調來滬。

因為當時教學工作不多,老爸與同專業的同事逐漸來往頻繁,我也隨之熟悉了這些大學老師。現回想起來,當年高校的老師多是解放前大學畢業並工作,人人都有段複雜的履歷。這裡先說一位幽默風趣的黃教授,他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大學畢業的,在家英美控股的國際輪船公司的澳洲工作,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作為志願者被派在盟軍運輸軍事物資的大洋輪上擔任報務員。當時這是份高薪工作,但要冒巨大風險!在此期間他在澳洲娶了位白人妻子。但此前他在國內已娶妻結婚。戰後,他把白人妻子接回國,安排與國內太太分居在一條弄堂的兩頭,以方便他分別照顧兩個家。但紙哪能包住火,白人妻子很快搞清情況,絕不妥協帶上孩子回澳洲。

圖片說明 近日上映改編自英籍作家小說改編的電影《灰獵犬號》,幫助我們了解二戰時盟國與協約國就海上交通線的攻防是何等激烈!而今在描寫當年大洋航線戰況相關文學作品與影視劇中,我還從未曾見過有描寫當年中國人參戰的小說或影視劇。我除了認識的這位黃教授外,甚至就未曾聽說過有相關史料介紹。但我相信:這位黃教授,絕非是當年唯一參與此戰的中國人。

這故事還沒完:多年後,黃教授與白人妻子所生孩子成為澳共馬列組織領導人。在1970年代多次以澳共馬列領導人身份來華訪問,這在當時人民·報是頭版配圖片的新聞。而老黃他自己退休去了澳洲定居,並申請到份豐厚的「二戰參戰老兵特惠補助」。這樣一路走來,他的小日子過得特滋潤,這簡直就能直接編成小說拍電影了!可惜筆者當年疏忽沒在意採集這個故事的種種細節。

話歸正題,再說說那「中統特務」:章先生當年是某高校一位專業教師,其履歷中在解放前曾在「中統」工作的紀錄,但人們平時都避免觸碰此話題。纖弱的老章文質彬彬,與電影中特務形象沒一絲聯繫,倒像是個老式帳房先生。老章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家住石門路北京西路的石庫門裡,當年我去他家,入室即可感覺其家境曾殷實。安靜的章太全職管家,還有雙安靜的兒女。可能早年有過那段中統履歷,老章凡事都特低調謹慎,從不見他參與同事間打趣,但卻熱心助人···

隨筆者的閱歷與年紀增長,自己對當年「中統」「特務」的認識也在逐漸深化:在當年的中統裡,除傳統的情報偵探或特勤行動外,還有許多人從事相關技術、情報研讀分析、文案管理、後勤保障等崗位,此外還有些鬆散的外圍人員。總之這是個成分複雜的社團。

解放前的社會動蕩,生活艱辛,許多人經歷遠比今天複雜。就這老章的情況讓我自然聯想到姚文元的父親姚蓬子。姚蓬子早年曾參加ZG,還曾為特科的「河北交通」,參加過「左翼文聯」。1933年初姚蓬子被抓。中統特務頭子徐恩曾親自出面,軟硬兼施後拿下姚蓬子。姚為此公開登報申明脫黨。甚至還與徐恩曾結為乾親,並在其訓練股裡短期工作過。

圖為年輕時的姚蓬子

這在了解更多中統歷史的人就不會詫異。因為當年有段時間徐恩曾治下的「中統」第二組(後改為第二處)裡,從組長到小特務竟清一色全都是ZG叛徒!

而在其後多年裡姚在中統庇護下,作為外圍人員獲得印刷用紙配額,經營著灰色的印刷出版生意。也就是這門生意讓他賺錢容易了許多,並買下了威海衛路一棟三層小樓(下圖)。

圖片說明 上海原靜安區劃內的威海路某弄,其51號就是姚蓬子當年因有用紙配額,經營出版印刷生意賺錢購得一棟三層小樓。

解放後,姚蓬子這印刷出版生意不能再做了,他就在當時的上海師大謀得一份編外教職,教了多年文學課。現細細回想,當年各類學校裡有類似歷史問題的教師並不少見。

像姚蓬子作為特務組織的外圍人員並得一定支持的事例絕非罕見,如抗戰時汪偽要員周佛海與胡蘭成就同樣曾給與當時上海的女作家蘇青以印刷紙配額,以支持她辦自己的出版社···

此外,當年汪偽76號特務組織頭子丁默村(電影色戒中的人物原形)和李士群等,在上海灘與軍統鬥得你死我活。但早先他倆還都曾是國民黨特務組織的成員。再則,中統老闆徐恩曾自己也還將原中共地下黨員費俠為妻,並陪伴終身。可見當年的特務組織中的成分也是異常複雜。

圖為汪偽在上海萬航渡路上的76號特務總部大門。現該建築群已被拆建成了有所職業培訓學校的校址。

所以,昔日特務或是那些特務組織中的邊緣人員,遠非像不我們今天在電影電視劇中看見那些完全被臉譜化的特務這麼簡單。而解放後,國家對這類人員的使用政策上,也是在基由歷史情況下給以甄別與區分對待的。對於國家建設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知識分子,也給予了出路和合理安置的。

現回憶起當年這些舊事,無非是想說明,解放前不同時期的社會狀況,遠比我們現在看見的文藝作品和影視劇中更為複雜,還有許多超出人們想像力的故事可以去挖掘和發現。

圖片說明 費俠早年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後赴蘇聯勤工儉學。歸國後在中共上海機關工作。1931年因顧順章被捕,費俠也被捕隨之叛變。1938年費俠同中統頭子徐恩曾結為夫妻(費俠為徐第3任妻子)。1948年她被選為立法委員,1949年費俠隨去了臺灣。

這是淮海路上某弄內的一「名人舊居」:二戰結束後,曾經的中統特務頭子徐恩曾攜太太費俠(前中共地下黨員,後叛變 費俠為徐的第3任妻子)在滬生活過的舊居。徐恩曾此時因中印緬邊境交通線走私案失去了蔣介石的信任已離開中統 ,去經營貿易。該小樓建築面積520平米,建於1942年,時價老法幣112萬。該弄的小區內共有8棟這樣的三層小樓。

相關焦點

  • 國民黨特務機關中統和軍統的發展
    中統和軍統開始發展壯大,應該從蔣介石第二次復出的1932年說起。中統的發展。1932年左右,因為蔣介石的大力扶植,戴笠的特務組織得到快速發展。原本掌控國民黨特務機關的陳國夫和陳立夫非常嫉妒,授意親信徐恩曾擴大特務組織。徐恩曾奉命在南京建了一個「特工總部」。這個組織一無主管單位、二無公開名稱、三無編制。
  • 同是蔣介石心腹的兩大特務機構,中統為何會比軍統先垮臺?
    解放前,國民黨兩大特務機構中,軍統在民間的存在感一直遠超中統,並且軍統存續的時間也較中統更長。這是因為中統創立時間較早,其後臺「二陳」和實際負責人徐恩曾與蔣介石淵源較深。國民黨內許多派系想插手中統,導致中統在軍統創立之前,就陷入了嚴重的權力鬥爭。抗日戰爭後期,中統負責人徐恩曾一心謀求權位,導致中統內部貪汙腐化嚴重,終於被軍統局戴笠通過「三大案」搞垮臺。
  • 軍統中統同為國民黨特務機關,為何內鬥不止?蔣介石有意為之
    了解國民黨歷史和喜愛諜戰劇的朋友們一定知道,「軍統」和「中統」雖然同為國民黨政府的情報特務機關,但是兩者分屬不同系統,常常在執行任務中互相摩擦,甚至故意從中作梗,破壞對方的行動。更有甚者,直接殺害對方特工。 究竟是什麼仇怨,使得本應是兄弟單位的雙方搞得不共戴天一般?
  • 中統、軍統、黨通局、保密局,到底是國民黨的啥子單位
    在我們觀看的眾多國產諜戰片時,常常遇到國民黨的特務機關中統、軍統、黨通局、保密局,往往把人頭都要搞暈。它們到底是啥關係,有沒有區別。1、中統「中統」的全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是國民黨C.C系領導人陳果夫、陳立夫所控制的全國性特務組織,與「軍統」並稱國民黨兩大特務組織。
  • 電視劇《風箏》:都是中統女特務,延娥與林桃有什麼不同?
    電視劇《風箏》中,延娥和林桃二人同為中統的女特務,那麼這二人的區別是什麼呢?延娥這種潛伏特務,一般不是作為某項具體或特定的任務而被安排潛伏的,而是一種機動性的安排:作為一枚閒棋先放著,有特定的任務時才被喚醒。
  • 中統的一枝花,年僅26歲被槍決,行刑前提了一個要求,沒人搭理
    抗日戰爭初期,蔣介石以抗戰為由先後成立了中統和軍統兩個特務組織。中統和軍統各有分工,軍統在戴笠的經營下名聲大震,風頭逐漸蓋過了中統。雖然表面看中統不如軍統,其實中統也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都有過功勞很大的特工。比如軍統中有一枝花之稱的美女特工陳華,中統也有一枝花之稱的美女特工,她的名字是鄭蘋如,年僅26歲就被槍決了。
  • 特務一詞是如何成為貶義的
    但在長期的國共鬥爭史中,特務逐漸演變成了反角,他們擅長陰謀詭計,暗殺投毒無所不能,對共產黨、民主進步人士兇殘狠毒。託民國諜戰題材影視劇長盛不衰的福,「軍統」、「中統」兩個特務機構已是盡人皆知。屏幕上的故事足夠熱鬧,也足夠虛幻,但大都只將特務最「無法無天」的一面無限放大,卻永遠不會告訴你前因後果、個中現實。
  • 為何許多國民黨高級將領權力很大 卻對軍統特務又怕又恨
    孫元良的副官這時候才解釋,說孫元良不能吃辣椒。沈醉知道四川人的飲食習慣就是喜辣,而孫元良竟然不吃辣椒,這著實讓人意想不到;而更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孫元良不吃辣椒,卻不好明說,只能是敷衍了事。孫元良是什麼來頭?他是黃埔軍校一期生,蔣介石的「天子門生」,深得蔣介石信任,在軍隊中也不是一個善類。但是,連孫元良這樣的高級將領不敢輕易冒犯軍統局。
  • 她是上海名媛,也是中統女諜,桃李年華深入虎穴,遺憾身死荒野
    一處衍化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統),二處演化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軍統)。軍統負責軍、憲、警部門的情報工作。中統負責其餘部門的情報工作和監視其他黨派的工作。中統一枝花中統一直由陳果夫、陳立夫兄弟掌握。在暗地裡一直與軍統組織相互較勁。戴笠為軍統廣絡「人才」。陳氏兄弟一樣「不甘落後」。
  • 顧順章:叛變後又棄中統投軍統,被老蔣下令槍決,無知狂妄害了他
    最過分的是,顧順章還不知死活地貿然對他的保鏢林金生說,準備要他組織一個特務隊,「首先把陳立夫與徐恩曾幹掉」。這樣,也就意味著他離死期不遠了。顧順章本來天性就是個有野心的人,而且喜歡蠻幹。他的建立「新共產黨」的計劃被立即報告給了徐恩曾。
  • 因心腹告密,被中統穿琵琶骨槍斃
    1933年底的一天,顧順章突然把自己的心腹林金生叫到一個隱蔽的小房間裡,顧順章神秘地對林說:「你是個了不起的神槍手,跟了我這麼久,現在我決定派12個人給你,組成一支特務隊,你就做這支特務隊的隊長。」林金生以為是有什麼新任務,正準備接受,沒想到,顧順章表情一變,惡狠狠地對著林金生說:「隊伍組建之後,你的第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把徐恩曾和陳立夫給我幹掉。」林金生一聽嚇一大跳,他沒想到顧順章既然會有這樣的想法,心裡暗想顧順章叛變過來不久,還沒有在中統中穩腳跟,竟然就想要把兩個大頭目取而代之,顧順章無疑是飛蛾撲火,白送死呀!
  • 中國的特務一詞是怎麼出現的,他為什麼會讓人覺得恐怖
    我們在看民國或者建國初期背景的影片有時會看到有關間諜橋段時,時常會聽到特務一詞。而其前面往往會加上國民黨三個大字。在看到這些的含有特務橋段的讀者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出現特務一詞,這個特務詞語是從哪裡誕生的。
  • 老特工臥底揪國民黨特務 辭世21年身世揭露(組圖)
    「我父親出生在1920年,家鄉是太行革命老區焦作市待王鎮範張弓村,家境貧寒。」在張青梅印象中,父親少言寡語,在公安系統有不少老朋友,但來往並不多。「我以前只知道父親曾是地下黨,具體做啥工作不清楚。」張青梅說,直到春節前回焦作老家過年整理陳舊物品時,她找到一沓稿紙,才明白父親在「文革」中被冠以「反革命」、「國民黨特務」等帽子,並非空穴來風。
  • 他是最後落網的少將特務,潛伏8年因成語暴露,臨終留下一大遺憾
    歷史九點半/文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臺灣後,在大陸留下了很多特務間諜,他們潛伏於各地,等待時機,出來搗亂。經過建國後幾年的剿匪盤查,很多特務都被陸續逮捕,但仍舊有一些潛伏的很深。在這些潛伏的特務中,有一位級別最高,官至國軍少將,此人潛伏了8年,後來因為一個4字成語暴露身份被捕,成為大陸最後一個落網的少將級特務。
  • 抓不完的漂亮女特務?一個被國產抗戰劇埋藏了70多年的真相
    1.漂亮的女特務們如果說,真實的國民黨女特務,在抗戰劇的提攜下,佔領了顏值的歷史高地,那麼著名電影《色·戒》,真正地讓女特務的顏值傳說一舉登上了男人心底的珠峰。那個由湯唯扮演的為組織獻身,在最後時刻又背叛了組織的熱血女大學生王佳芝,令人印象實在深刻。
  • 她貌美如花,叛變後嫁給大特務頭子徐恩曾,又認姚文元做乾兒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 費俠參加中共特科, 到上海共產黨地下機關工作, 通過參加中統舉辦的無線電培訓班而打進中統內部, 還擔任過中統的機要員, 期間為共產黨提供過許多有價值的情報。1931年, 顧順章被捕後, 很快便帶領中統特務橫掃上海、南京等地的中共地下交通站, 費俠因此被捕。
  • 最長壽的國軍特務鄭蘊俠:解放後偽裝成小販,潛伏8年因成語暴露
    說個成語這樣的事在現在看來自然很常見,可當時是五六十年代,能有個識字的人都算是知識分子了。他的領導不由懷疑,普通的初學者只識得幾個字,如何劉正剛就認識成語?看他如此熟練的脫口而出,想必對這個成語很熟悉,於是領導便上報了當地機關。縣裡聽說後打聽了他平時的處事,得知如下評語:日帳日清,帳目清楚,表現積極,工作認真。
  • 往事並不如煙……半路墜魔終成空
    國民黨駐武漢特務機構的負責人蔡孟堅後來說,抓獲顧順章是有可能改變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大事件,他認為,如果一切順利,顧順章將幫助他們徹底擊潰在上海的中共組織。結果這個來的人把眼鏡拿掉,把假鬍子拿掉,假牙齒拿掉,是我父親。我跟我母親大笑,怎麼是儂嘛。」 國民黨中央調查科後來成為著名的國民黨特務機構「中統」。它的負責人徐恩曾後來回憶說,顧順章成為他的下屬之後,他們在全國各地地下戰鬥的戰績突然輝煌起來,尤其在破獲很多大城市的中共地下組織的過程中顧順章的作用很大。
  • 真實身份被懷疑是外勤特務影子
    資歷群是地下交通站的叛徒,他的真實身份是中統特務,他背叛了貴婉,這才導致貴婉被殺,所以陸毅在這部劇裡飾演的是個反派。原著小說《貴婉日記》中資歷群是雙面間諜,國民黨調查科曾經培養出一批特務精英,打入共產黨內部,資歷群就是其中。
  • 軍統內部嚴禁化妝、結婚,女特務們一旦違反,下場其實並不太慘!
    軍統的名聲很大,可以說世界聞名,在某些方面,地下黨、中統、76號都遙遙不及,作為軍統的歷任老大戴笠、毛人鳳都是特務中的拔尖人物。王慶蓮是大陸最後一位軍統女特務,其實軍統招人很嚴格,王慶蓮本來考上的機會很渺小,可是當時抗戰緊張,軍統內部人員不夠,於是進行特招,在相關的考試上也放得很鬆,幾乎沒怎麼培訓過,王慶蓮就到了重慶工作,被分到譯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