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玩「跳房子」學習垃圾分類。
「下課啦!去跳房子嘍!」最近,每當下課鈴聲一響,樂清市鹽盆小學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們便飛奔出教室,跑到門外的水泥地上開始玩「跳房子」遊戲。與傳統「跳房子」時扔沙包、石子不同的是,這些學生邊跳邊唱,唱的兒歌內容還是時下最熱門的話題——垃圾分類。
「你拍一,我拍一,不要隨手丟垃圾。你拍二,我拍二,儘量少用塑膠袋兒……」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鹽盆小學,看到該校還在建設中,部分低齡段的孩子暫時被安排在臨時過渡的教室裡上課,因校園活動場地有限,老師在教室門口噴繪的「跳房子」成為學生們課間活動最好玩的遊戲。
只見水泥地上噴繪了四處「跳房子」的格子,顏色根據「可回收、有害、易腐、其它」四大類垃圾桶分為藍色、紅色、綠色和灰色,格子裡寫了不少垃圾分類小常識,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動作,邊唱邊跳。記者在現場看到,學生們有序分成4組跳,每個人跳時嘴裡念著「垃圾分類」的兒歌,腳下跳著格子,忙而不亂,歌聲、歡笑聲飄蕩在一起,給建設中的校園帶來了勃勃生機。
說起垃圾分類「跳房子」遊戲的由來,該校德育處主任楊丹飛告訴記者,今年,隨著「垃圾分類」知識在校園的普及,學校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活動,通過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宣傳欄、班會課、創意垃圾桶製作、變廢為寶手工製作、尋寶活動及知識競賽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垃圾分類知識在孩子們心中已有初步印象。在宣傳過程中,老師們發現活動效果要好於反覆說教,尤其是低齡段的學生,學習後容易淡忘。一次偶然中,她想到兒時玩過的跳房子遊戲,認為將垃圾分類知識和此遊戲結合起來是個不錯的創意,而孩子們的想像力也是無窮的,一個地面遊戲可以邊跳邊唱玩出無限精彩,既豐富了課餘生活,又讓學生巧妙地掌握了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寓教於樂,一舉多得。
4種代表不同垃圾的「跳房子」遊戲圖案剛噴繪到水泥地面上時,學生們不知道具體怎麼玩,但個個躍躍欲試。在老師們的帶領下學著唱和跳,他們很快掌握了技巧,如今已玩得很溜了。
二(3)班學生於筱怡說,她平時就有學舞蹈,這次特意跟音樂老師學了幾個「跳房子」的動作,很漂亮,跳得很開心。學生王嘉彤驕傲地告訴記者,他和家人一起製作的廢紙箱變垃圾桶的手工作品在學校舉辦的創意垃圾桶製作活動中拿了一等獎。另一名學生楊懌辰說:「以前我也不怎麼會垃圾分類,學了『跳房子』後,我知道水果皮要扔進易腐垃圾桶,麵包的袋子要扔進其他垃圾桶裡。」
「關於垃圾分類,我覺得要做的首先是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一顆種子,繼而讓它發芽、成長。」該班班主任王玉湘笑說,通過幾次主題班會的教育,孩子們對垃圾分類有了初步了解,也認識到其重要性和艱巨性,但複雜的分類知識,對低年級孩子來說難度不小。楊老師推薦的兒歌加跳房子遊戲,這種既動嘴又動腿的活動形式活潑有趣,既提升了學生們的興趣,又撥動了孩子們玩耍的興奮點,使他們從被動學習變成樂於接受,在不知不覺中把分類知識牢記心中。後來,她還把這項「跳房子」遊戲延伸到家庭,通過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親子互動,把垃圾分類知識由學校傳播到家庭中去。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通過垃圾分類「跳房子」遊戲及相關知識的普及,鹽盆小學學生的行為習慣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以前課間喜歡窩在教室或在操場上瘋玩的學生,如今玩「跳房子」玩上癮了,有時還要排長隊,一位難求。孩子們意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後,在學校就餐時會自覺踐行光碟行動,減少垃圾產生。每天午餐後,在學校的易腐垃圾桶前,總能看到桶邊站著一排孩子,他們自覺把吃完的水果皮扔進垃圾桶裡,校園衛生也更加整潔了。此外,學生和老師們的求知慾變強了,他們經常會為一個垃圾該扔哪個垃圾桶而開展討論等,垃圾分類投放的知曉率和準確率明顯提高。(樂清市教育局)
【來源:溫州市教育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