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向大家說明添加多個門戶的意義,今天我扒一個Learn.arcgis.com上的案例來舉例示意。在做這個例子的時候,從頭到尾,所有用到的數據包括底圖,都是從後兩個門戶上扒來的,我本地啥數據也沒添加,但是順利完成了整個案例。
案例名稱:繪製颶風風暴潮地圖
案例學習地址:
https://learn.arcgis.com/zh-cn/projects/map-hurricane-storm-surges/
風暴潮是由於大風和低壓將水推到陸地上而引起的海平面異常上升。風暴潮通常是颶風最具破壞性和致命性的一面,當這樣的風暴潮席捲密集型城市時,造成的損失可能會相當大。
您可以使用高程數據來繪製風暴潮,並預測下次颶風襲擊時哪些地區將泛濫。本課以紐約市為研究區域,但可以在任何沿海地區重複相同的工作流程。
以下是M姐的製作過程,為了給不習慣看英文的同學舉例,我特地換了中文版Pro來截圖舉例(語言在選項裡可以更改):
Step1:新建工程
在ArcGIS Pro裡新建一個地圖工程,可以起名叫StormSurge
在地圖窗口下的「定位」裡,找New York City
然後,教程裡說去Catalog裡的Living Atlas裡找一個數據叫 Terrain加載進來,這時候你需要切換一下門戶,切換到www.arcgisonline.cn上去,這個數據在這個門戶上可以找到。把這個門戶設為活動門戶,然後再去檢索這個數據。
目錄(Catalog)-Living Atlas,找Terrain,右鍵添加至當前地圖
影像加載比較慢,這時候,我們需要回到之前的定位點,通過導航頁面裡的這個箭頭,回到之前的定位點New York City,此時你的影像會變得一團漆黑是正常的。
保存一下工程。
Step2:截取所需區域的影像數據
下面我們截取興趣區影像,要不範圍太大了處理起來太慢。
左側內容欄裡右鍵Terrain數據層,選【數據】-【導出柵格】
右側對應的工具欄裡出現導出柵格工具,按照我這個選就好
點擊導出,有可能遇到如下提示(歌詞大意應該就是你選的地方有點大):
遇到這個問題,需要把影像再放大挪一下,大概是這麼個位置,挪的時候,看著底圖挪,不過我可以給你們一個我的上下左右四個點的經驗值:
頂 4984776.529352
底 4965526.416653
左 -8247824.597814
右 -8221594.205855
叉掉錯誤提示,重新導出
截好了是這樣的
然後,可以在圖層裡把原來的那個Terrain圖層移除了。
Step3:開始繪圖
有了海拔數據,就可以使用它來查找低洼的沿海土地並預測哪些地區可能遭受颶風襲擊。
右側面板【地理處理】-【工具箱】裡搜索「條件函數」(英文版的請搜索con),會發現有兩個,這個工具在Spatial Analyst工具箱裡和Image Analyst工具箱裡都有。為了熱烈慶祝本年度我許可伺服器獲得了Image Analyst模塊的許可,我就選了下面的這個。
點擊打開,新建一個表達式,英文的這樣:
Where VALUE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3
中文的就照圖所示,輸出注意,輸出柵格建議存成 StormSurge_3m
這個表達式的意思是,
如果像素的海拔高度為3米或更小,請為其分配值1。
否則,將其賦值為0。
運行函數,得到一個新的圖層被填加上來,為了方便我們觀看,把值等於0的圖層,右鍵改為透明色,這些區域低於海拔3米對分析並不重要,因此不需要在地圖上顯示它們。
順便把你不喜歡的1的圖層的顏色改掉,並把其顯示透明度設為50%
做到這裡M姐發現自己忘記換底圖了,此時terrain.tif是非顯示狀態,底圖不大好看。剛好我的Pro仍然是以www.arcgisonline.cn作為活動門戶的,直接換底圖……嘖嘖嘖,挑花了眼,要不說換個門戶底圖多呢,我最喜歡天地圖的底圖了,疊加矢量數據都不跑偏。好吧,實際上這個步驟應該在我們初始建設工程的時候就幹了,但是我辣個抓圖太熱切忘記了……
好了,現在我換了個天地圖的矢量底圖,配合我剛剛做的結果,50%的顯示效果,就是這樣的——給我的配色打70分!!!!
這個圖代表的意思是,3米高的風暴潮可能淹沒了城市的哪些地區。
Step4:加載颶風洪水地圖
2012年10月,桑迪颶風穿越了牙買加,古巴和百慕達。 當它向北移動時對美國大部分東海岸造成了大面積破壞,然後再與來自北部的單獨高壓風暴合併,並在紐約和新澤西登陸。 在加勒比海地區,美國和加拿大,有230多人因此喪生。
首先,找到這個故事相應的數據,請切換門戶到www.arcgis.com
如下圖 把圖中第二個門戶設為活動門戶
然後在地圖菜單裡,點擊【添加數據】-【數據】
打開的對話框裡,左側位置選擇「所有門戶」,右上角的搜索框裡輸入Hurricane Sandy Inundation Zone owner: Learn_ArcGIS
找到該數據,添加~
一個新的圖層出現在地圖上。這是紐約市開放數據門戶的要素圖層,顯示了2012年桑迪颶風期間被淹沒的區域:
通過這個兩個數據的疊加,3米風暴潮vs真實颶風風暴潮,有什麼想法?
Step5:繪製9米風暴潮
1893年,紐約市遭受颶風襲擊,並帶來30英尺(9米)的風暴潮。這場風暴足夠強大,幾乎可以完全摧毀洛克威海岸沿岸的霍格島。
同樣在地理處理裡,找到「條件函數」,針對Terrain這個圖層做一個9米高的風暴圖。也就是把之前的value小於等於3改為小於等於9。
運行,得到一個9米風暴圖,還是把0圖層設為透明色,1圖層改個喜歡的顏色,透明度設置為50%。剩下的就是對比了。
大功告成!!
好了,整個case操作其實十分簡單,原教程裡有許多說明我節略了。
通過這個case我們發現,多了兩個門戶我們能夠獲取到更多的數據資源。這就是添加門戶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