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故事:太行女民兵英雄李馥蘭,堅貞不屈,大義凜然!

2020-12-22 丹姐讀歷史

1946年5月28日上午,在山西省武鄉南溝火車站對面的草灘上,堅貞不屈的女民兵英雄李馥蘭,面對敵人0多把閃著寒光的刺刀,像巨人般昂首挺立,大義凜然地高呼:「鄉親們,同志們,永別了!」「打倒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窮兇極惡的敵人將罪惡的刺刀刺向了她……黨和人民的好女兒、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李馥蘭,為了祖國的利益和人民的解放,就這樣獻出了自己年僅28歲的寶貴生命。她的英名和英雄事跡,在巍巍太行山腳下的涅河畔,在白晉沿線和故城坪上,被人們深深懷念和傳頌著。

李馥蘭1918年出生在山西省武鄉縣山交溝村,從小就是個倔強有骨氣的姑娘。稍大後看到鄉親們飽受封建統治階級的剝削和壓迫,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悲慘生活,她更加感到世界的公平,經常在心裡默默地祝願:啥時候能讓勞苦百姓過上好日子呀。

1937年盧溝橋的炮聲拉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日本侵略者長驅直入,直逼山西,太原、臨汾等城鎮相繼淪陷。階級的剝削,民族的壓迫,使山西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李馥蘭懷著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積極從事抗日救國工作,先後擔任了民兵隊長、婦救會主席、公安員等職,發動和領導群眾與敵人作不懈的鬥爭。1939年秋,日寇佔領了故城鎮,一面集中重兵對我各個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大「掃蕩」,一面派遣精銳部隊進攻八路軍總部的迴旋之地——武鄉一帶。時間不長,故城大地就被鬼子摧殘得滿目焦土,遍地狼煙,窮苦百姓民不聊生。

與此同時,日寇又在故城鎮推行「囚籠」政策,強化保甲制,將門牌、身份證發到每戶每人,發現誰家有一點「通匪」嫌疑,輕者坐牢,重者殺頭。這樣一來,我武工隊和敵工站無法在鎮裡開展活動,便把聯絡站轉移到山後,讓秘密遊擊小組的負責人(即公安員)李馥蘭擔任了地下聯絡員。李馥蘭深知這項工作危險性很大,隨時都有犧牲的可能,但為了早日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她不僅愉快地接受了任務,還想方設法帶領群眾開展抗糧、保留青紗帳等鬥爭,還巧妙地為八路軍武工隊提供各種情報,抓住時機打擊敵人,使聯絡站的樞紐作用得到有力的發揮。

有一天,李馥蘭得知鬼子馬上要向武(鄉)西一帶進行搶糧「掃蕩」,並強迫群眾刨掉青紗帳。她恨不得立刻就把情報傳給山裡的八路軍武工隊。考慮到情報的重要性,她決定親自出馬,闖山口傳情報。第二天早飯過後,她和武梅月等婦女扛著鑊頭,拿著鐮刀,裝作收割莊稼的樣子,大模大樣地走出了故城鎮,朝北山後根據地走去。剛走出不遠,鬼子哨兵發現了她們,便大聲喊叫起來:「什麼的幹活?」李馥蘭沉著地晃了晃手裡的鐮刀說:「到山上掰棒子,割秸稈。」鬼子兵上前揪住她的衣領,渾身上下搜了個遍,只搜出一個貼有本人照片的「良民證」。鬼子兵見她們還扛著鑊頭,又懷疑地問:「帶這個挖窯洞的幹活?」李馥蘭隨即機靈地回答:「昨天『太君』讓我們快快把那青紗帳刨掉,八路軍就不好襲擊鎮子了。」鬼子兵沒有看出什麼破綻,只好揮手讓她們過去了。

就這樣,她們闖過敵人的哨卡,繼續向前走去。當走到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紗帳時,李馥蘭突然朝東一拐,閃進了青紗帳,然後直奔山後根據地而去。李馥蘭一路跋涉,終於找到了抗日縣政府和武工隊的駐地,及時向領導匯報了南溝、故城敵人的動態和秋季搶糧計劃......李馥蘭下山時,正好趕上山下各村鬼子大肆搜山、梳林、放火……於是她化裝成回娘家的新媳婦,用竹籃裝著標語和傳單,心裡只有一個念頭,無論如何也要闖過敵人的封鎖線,返回故城鎮,繼續開展地下鬥爭。

可她剛走到半山腰時,突然傳來日本鬼子的喊叫聲:「八格牙魯,站住!」李馥蘭一聽,知道自己已被敵人發現,扭頭就往山左邊跑。鬼子連喊叫帶打槍拼命追趕她,李馥蘭一直跑到一個名叫獅子頭的山崖上,回頭一看,鬼子已經包抄過來,並大吼大叫著要抓活的。在這緊要關頭,李馥蘭冷靜地想,自己身上有槍,還帶著標語和傳單,一旦落入敵手,個人的性命是小事,萬一暴露了遊擊隊的駐地,可就壞了大事。這時,狼牙山五壯士跳崖的英雄壯舉,忽然浮現在她的腦際,於是她毫不猶豫地把眼睛一閉,縱身跳到半崖的樹杈上隱蔽起來,又用力把一塊大石頭推下山谷。鬼子追上來後,看不到李馥蘭的身影,以為她摔到深溝裡身亡了,胡亂地放了幾槍就走了。鬼子走後,李馥蘭順崖壁上的藤葛,從半上艱難地爬下來,提起竹籃,連夜返回故城鎮。就這樣,李馥蘭在極其惡劣的鬥爭環境裡,帶領故城地下遊擊小組頑強地戰鬥著,多次出色完成上級交給的艱巨任務,為迎接抗日戰爭勝利的曙光,做出了很大的貢獻。1945年8月,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日本帝國主義終於宣布無條件投降了。

正當舉國上下歡慶抗日戰爭勝利的時候,國民黨反動派一面玩弄假和平的陰謀,一面積極策劃發動內戰,妄圖掠奪全國人民八年抗戰的勝利果實。在國民黨當局的支持下,武鄉縣南溝火車站的日偽軍殘餘搖身一變成了閻錫山軍隊,繼續為非作歹,欺壓百姓9月初,國民黨反動派又暗中調動1萬多人,向晉東南地區的解放軍發起了進攻。為了抗擊敵人,保衛勝利果實,我人民解放軍本著「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原則,發動了著名的上黨戰役。戰役爆發不久,李馥蘭擔任了故城女民兵隊長,在區武委會的直接指揮下,組織了破路飛行爆炸組,日夜戰鬥在以南溝為中心的白晉鐵路線上。李馥蘭率領女民兵隊,晝伏青紗帳,夜奔鐵路沿線拆鐵軌、埋地雷,給了敵人以沉重的打擊。僅9月上旬,閻軍火車就出軌、被炸10幾次,損兵折將600多人,毀掉武器裝備計其數。慌亂中的敵人不得不在所有的鐵路隧道和發生過事故的地方,三裡一崗,五裡一哨,嚴加防守,在人力上受到了很大的牽制。9月中旬,上級決定炸掉離南溝2公裡的磨兒大橋,切斷敵人的主要交通運輸線。李馥蘭和她領導的女民兵隊擔負了這次重要任務。14日夜,護路的閻軍正在睡大覺。在區武委會領導和兩個男民兵隊的掩護下,李馥蘭指揮女民兵潛入靠近磨兒大橋的鐵路旁。趁著黑沉沉的夜色,李馥蘭帶著3個女民兵爬出高粱地,匍匐前進到南端橋下,由3個女民兵搭成人梯,把李馥蘭舉到橋架的橫梁間。她機警地瞅瞅敵人的哨棚,迅速把兩包黃色炸藥塞進橋梁縫裡,然後又潛回高粱地裡。不一會兒,一列滿載閻軍援兵和彈藥的火車,由遠而近,開上了磨兒大橋。當火車開過橋頭,行駛在橋身上時,只聽「轟隆隆!」「轟隆隆!」兩聲巨響,火車被炸翻了,車廂裡的閻軍士兵也一個個被掀到兩丈多高的橋下......炸掉磨兒大橋後,根據李馥蘭的建議,區武委會又決定李馥蘭和她的女民兵隊馬上去襲擊空虛的南溝火車站。李馥蘭率女民兵隊連夜趕到車站後,首先直奔敵人設在漢奸地主郝泉香後院的軍火庫。高高的院牆上,拉著一道道鐵絲,兩個哨兵無精打採地守衛在那裡。李馥蘭指揮隊員們悄悄爬上前去,待人哨兵剛轉過牆角時,迅速協助兩個女民兵跳進牆去。幾分鐘後,敵哨又抱著槍,縮著頭溜達回來了。她們瞅準機會,一起撲上去,乾淨利落地撂倒了兩個敵哨兵。接著,她們一個個飛身跳進火車站軍火庫,盡力搬運武器和炸藥,一直搬到拿不動時,才點火燒毀倉庫,迅速撤離南溝火車站。這時,東方已露出了魚肚白,在黎明的曙光中,女民兵隊員們的臉上,一個個都蕩漾著勝利的微笑。李馥蘭和她的女民兵隊,為上黨戰役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後不久,戰鬥中英勇果敢的李馥蘭,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相關焦點

  • 山東名面孔-民兵英雄于化虎(文)
    當我們為「人民子弟兵」慶生的時候,也緬懷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一邊生產勞動,一邊奮勇奮戰,他們是解放軍的重要助手和後備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兵。我們今天的山東名面孔,正是一位民兵隊長,地雷戰發起者于化虎。于化虎1914年 出生於山東省煙臺市海陽縣,1940年參加抗日戰爭。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膠東抗日根據地經受日軍不斷的掃蕩。
  • 2019年「六一」國際兒童節策劃 |聽,媽媽給你講英雄的故事
    2019年「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黨史頻道為您盤點革命戰爭年代做出突出貢獻的幾位小英雄。讓我們與孩子一起聆聽他們的故事,重溫他們的光輝事跡,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為了對付鬼子「掃蕩」,民兵大搞地雷戰,王璞不僅學會了布雷,還學會了造雷。一次,他用自製的地雷炸死了一個漢奸,還協助民兵抓住了兩個鬼子。【詳細】王二小:一邊放羊一邊為八路軍站崗放哨、傳遞情報抗日英雄王二小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
  • [煙臺]福山女英烈于敏魂歸故裡 被叛徒出賣受盡酷刑犧牲
    出身富家,不顧個人安危鬧革命  于敏(1913~1943),女,原名李培珍,又名張淑芳,1913年生於福山縣(今福山區)鹽場村一個富商家庭。14歲時,于敏到北關小學讀書,開始接觸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教育,倡導婦女解放運動,帶領女同學放腳剪辮子。  1935年,在父母包辦下,于敏和福山八大富戶之一的鹿崇文結婚。
  • 山西故事 | 巍巍太行 國家幹城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期間,幾次深情地提到一定要發揚好太行精神,一定要把《在太行山上》再唱響。殷殷囑託,綿綿厚望,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巍巍太行  國家幹城2019年6月13日(本周四)晚7:30——9:30D1003海珍(1984——),山西大同人,太原工業學院黨政辦公室副主任,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部講師,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 雄渾壯太行 嘶馬嘯北風——山西軍民八年抗戰紀實
    著名的反擊日寇九路圍攻作戰、威震華夏的百團大戰,和小說《呂梁英雄傳》,電視劇《亮劍》所發生的故事,都是在山西境內,是山西軍民愛國大義堅持抗戰的真實寫照。八路軍總部駐紮過的武鄉縣磚壁村,有70多年前朱德彭德懷和鄧小平手植的「朱總楊」、「彭總榆」和「小平槐」,村中牆壁上宣傳標語寫道:「村村住過八路軍,戶戶都有子弟兵」。
  • 這名女民兵用英文講述紅色故事
    為了更好地宣傳井岡山,人武部組建了女子民兵導遊小分隊,把井岡山紅色名片傳遞到祖國的四面八方。2005年4月6日上午,有兩名黃頭髮、藍眼睛的外國遊客在毛澤東舊居參觀,為了讓其更準確地了解井岡山,民兵導遊夏淑荷主動當其嚮導,義務為其解說。用流利的英語把毛澤東舊居裡陳列的一件件陳設、一幅幅圖片、一個個小故事不斷地向外國遊客講述,還不時地解答客人提出的種種問題,直到滿意為止。
  • 青島:六條紅色線路 講述傳承紅色故事
    大澤山區民兵發明的石雷,在膠東抗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大澤山區被譽為膠東地區「石雷之鄉」,僅高家民兵聯防就湧現出「爆炸大王」等抗日英雄人物46名。  大澤山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前身是大澤山區高家民兵聯防抗日鬥爭史展室,2016年3月,「平度抗日戰爭紀念館」再一次翻建重修,更名為「大澤山抗日戰爭紀念館」。
  • 朱宏啟:凜然正氣紀儒林
    在瀋陽被捕,他在酷刑面前,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最後英勇就義。 1910年12月,紀儒林出生於吉林省永吉縣缸窯鎮的一個中醫世家。祖父和父親為人正直,行醫鄉裡,治病救人,在群眾中威信很高。紀儒林弟妹8人,他排行老大,從小就得祖父和父親的良好教育,養成了忠厚樸實,正直坦蕩的性格。
  • 山西省首部紅色少兒短篇電視劇《太行紅纓槍》首映儀式成功舉行!
    山西省廣播電視局電視劇處處長張晉波賀據了解,該劇主要描述抗戰時期,張家堖及附近村莊抗日兒童群體英雄故事。故事發生在上世紀40年代,百團大戰後,日本侵略者對我華北抗日根據地進行了瘋狂的報復性大掃蕩,並在一些重要村鎮修建據點,妄圖封鎖我軍民抗日活動,抗戰進入到最艱苦的時期。我抗日軍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與侵略者展開不屈不撓的鬥爭,慘絕人寰的「張家堖慘案」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 兩個女民兵
    兩個女民兵一一九四四年秋,晉陽遊擊隊隊長梁慶明接到上級緊急任務,要求在今晚至明天黎明前,由桐城鎮民兵配合,給桐城鎮各個角落張貼抗日標語,今天傍晚開始行動。遊擊隊員和民兵們積極踴躍報名參加這次行動。陳梅和周芸芸是兩位女民兵。也想參加這次戰鬥,於是,她倆向遊擊隊長梁慶明報名參加。由於日寇和偽軍經常不停地對我遊擊區進行大掃蕩,當時的敵我形勢十分嚴峻。遊擊隊梁隊長經過認真思考,挑選了幾名精兵強將,四人一組。陳林、陳梅、周芸芸、劉松田一組;周新平、馬二愣、張慶祥、石秋生一組。
  • 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太行精神
    ;展示了太行抗日原貌,再現了朱德、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光輝形象。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於2016年12月被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2017年12月被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同學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進入展覽館,映入眼帘的是一整齊的浮雕,浮雕的形狀仿佛好似太行山。上面題名為:「太行精神 光耀千秋」!
  • 抗日戰爭中感動過我們的九大英雄人物「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經典電影:《董存瑞》 上映時間:1955年故事梗概:講述抗日英雄董存瑞從見習小八路經歷抗日戰爭、內戰的槍火洗禮,逐漸由魯莽、衝動的孩子蛻變成為真正的革命戰士的成長曆程。人物原型:董存瑞1929年,董存瑞出生於河北懷來縣一戶貧苦農民家庭。
  • 無極縣舉辦「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主題活動——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主題活動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既是中華民族偉大歷史上的勝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了銘記歷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全縣人民的愛國熱情,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2020年9月3日上午,無極縣依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郭莊鎮紅旗民兵營舉辦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主題的無極縣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活動
  • 《完美的夏天》揚西島女民兵精神,吳宣儀強忍不適訓練
    阿雲嘎、吳宣儀、尹正前往西島女民兵訓練營參與訓練,吳宣儀身體不舒服卻堅持訓練,感染了不少觀眾:「堅強的宣儀,向你學習。」黃新淳和金子涵學習製作環保工藝品,讓大家增強環保意識的同時,也向觀眾展現了多種多樣的環保方式。經過訓練考驗、快遞配送、廢物利用等考核,成員們也如願以償「成為真正的島民」,贏得「榮譽島民」稱號。
  • 《漁家姑娘在海邊》,海島女民兵的美麗青春……
    《海霞》是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根據黎汝清小說《海島女民兵》改編,編劇謝鐵驪,導演錢江、陳懷皚、王好為,吳海燕、蔡明、趙聯、田衝、陳強等主演。影片通過女民兵海霞的苦難身世和成長過程,表現了同心島上貧苦漁民解放前後與封建漁霸和國民黨特務鬥爭的故事。
  • 大師雲集,九年之期,四集文獻紀錄片《人民英雄紀念碑》將播
    然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矗立並非一帆風順,圍繞其設計方案的爭論更是歷經數年。主導設計的梁思成本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認知,力排眾議,堅持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整體風格,不僅要以中國傳統的碑文為主體,同時還應該是北京古城中軸線上和諧的一部分。
  • 習近平講抗戰故事:英雄母親將丈夫孩子送上前線
    故事一  【習近平講述】  抗日戰爭時期,蘇聯飛行大隊長庫裡申科來華同中國人民並肩作戰,他動情地說:『我像體驗我的祖國的災難一樣,體驗著中國勞動人民正在遭受的災難。』他英勇犧牲在中國大地上。中國人民沒有忘記這位英雄,一對普通的中國母子已為他守陵半個多世紀。
  • 探訪連雲港海防要塞:女民兵坐打高射機槍
    六連與女子民兵排一起進行軍事訓練。  在風景迷人的海州灣,有一個面積不到8平方公裡的小島——連島,是扼守連雲港航運的咽喉水道。南京軍區某海防團六連自轉隸海防部隊以來,一直戍守著這一國門要塞,像永不生鏽的鋼釘,鉚在祖國東大門的海防前沿,靜能制海當「鋼釘」,動能蹈海做「鋼刀」,不斷探索實踐新型海防模式,軍民一體守衛海疆能力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