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碑,是一個國家銘刻歷史、緬懷先烈的重要載體。
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紀念碑勝利竣工,它作為天安門廣場的一號工程,雲集了多個領域的大師,他們歷時九年(1949——1958),以巨大的心血和智慧打造了這座新中國的精神標誌物。
本片將追溯建國初期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並回顧和緬懷自1840年以來為爭取民族的獨立和自由而犧牲的英雄先烈。
第一集 《奠基的構想》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新生的共和國需要一座豐碑,來祭奠逝者、鼓舞生者,並以此指引新的徵途。然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矗立並非一帆風順,圍繞其設計方案的爭論更是歷經數年。
主導設計的梁思成本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認知,力排眾議,堅持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整體風格,不僅要以中國傳統的碑文為主體,同時還應該是北京古城中軸線上和諧的一部分。而梁思成在病榻上寫就的關於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的理論闡述,最終成就了今天人們眼中所見的既莊嚴又不失華美,極具東方神韻的人民英雄紀念碑。
第二集《創作的基石》
為了更好地彰顯人民英雄的浩然之氣,藝術家和設計者之間各執己見,形成了諸多不同的觀念。隨著梁思成的出訪蘇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設面臨著亟需突破的瓶頸,而劉開渠的到來無疑成了化解諸多困局的關鍵所在。
在此之前,為了浮雕設計和創作,一批中國頂級的藝術家和石刻工匠已經齊聚北京,然而如何做到作品風格統一,絕非易事。事實上,人民英雄紀念碑巨型浮雕群的創作從開始創意到最後成形,始終是一個逐步統一思想和不斷追求完美的過程。為人民英雄矗立一座如此宏大的國家紀念碑,這是古今中外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壯舉,她8年7個月的建設過程,同樣負載著一個民族的永恆記憶。
第三集《艱難的追尋》
人民英雄紀念碑底座上一幅幅史詩般的浮雕,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內憂與外患的夾擊中,尋找生存與解放道路的經典瞬間,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對這段坎坷歷史和其中迸發的民族精神的永遠銘記。1840年的鴉片戰爭迫使中國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但同時也開啟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抵禦外侮、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先聲。
從林則徐大義凜然銷毀英商鴉片開始,直到中國共產黨獨立武裝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之前,金田起義、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以及五卅運動,就是這條歷史長河中,無數氣壯山河時代巨浪的代表。
第四集《卓絕的奮鬥》
就在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後,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的一聲槍響,不僅讓中國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從此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而在民族危亡關頭,又是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大義出發,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率先提出並推動建立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徹底獲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為了實現國家的真正富強和人民幸福,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最終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經了109年的屈辱、苦難和艱苦卓絕的奮鬥,中國人民終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贏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如今,人民英雄紀念碑正在見證的,是美好與安寧。
由北京發現紀實傳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四集文獻紀錄片《人民英雄紀念碑》將於8月15日-8月18日20:05分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