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上海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製作了紀錄片《不朽的英雄讚歌》(1集*48分鐘)以為紀念。紀錄片從上海的視角切入,通過一支以上海子弟兵為主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參加長津湖戰役,講述我軍以劣勢裝備打敗美軍陸戰一師的故事。節目組採訪了當年參加長津湖戰役的志願軍老兵,他們回憶了在極端嚴寒之下不畏困難和犧牲,堅決完成戰鬥任務。其中既有人們熟悉的戰鬥英雄楊根思,還有「冰雕連」的許多無名英雄,他們用血肉之軀抵擋敵人的進攻,化為了冰雪中永遠的豐碑。長津湖戰役扭轉了戰場局勢,打破了美國人要在聖誕節前結束韓戰的狂言,成為中國志願軍以弱勝強的代表之役。
在後方,上海市民也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積極支援前線。1951年1月,上海組織了第一批抗美援朝志願醫療手術隊奔赴前線,節目從當時的新聞影像出發,尋訪了醫療隊總隊長、著名的胸外科專家黃家駟的後人,並找到了黃家保存70年的珍貴文物——一百多位醫療隊成員的名牌。通過講述醫護人員救治傷員的故事,展現了祖國和人民就是前線戰士堅強的後盾。
在抗美援朝期間,上海市民響應號召踴躍報名參軍,許多青年告別親人投入到保家衛國的戰爭中,其中就包括一對空軍情侶的感人故事。1951年,空軍2師22歲的鹿鳴坤和18歲朱錦翔先後奔赴抗美援朝戰場,一封封戰火中的情書見證了這對平凡戀人的大愛。幾個月後,鹿鳴坤不幸在一次空戰中犧牲化身藍天英雄,朱錦翔在悲傷中堅強起來。經過三年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英雄們的故事傳唱至今。
審片專家認為,「在抗美援朝的大歷史背景之下,該片選取了上海的視角切入,以小見大。片中採訪的志願軍老兵和歷史親歷者口述,以及一些珍貴的文物和檔案資料也非常具有史料價值。用故事的方式講述英雄的事跡,讓歷史生動感人。」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而且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這就是: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
70年後,緬懷英雄,讚歌不朽。這場戰爭所展現的中國人民團結勇敢和無畏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永遠被後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