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前段時間去閨蜜家裡做客,在休息的時候卻發現閨蜜的女兒是個很像男孩子個性的女孩。因為閨蜜的女兒在說話和做事實總是不拘小節,非常像一個男孩子,而且手裡玩的大部分玩具也是男孩子比較喜歡的。
閨蜜其實對於孩子這一種反性別的表現也很擔憂,因為她害怕孩子在認知上存在著什麼問題,在長大之後會對孩子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其實家長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觀察孩子的身體健康問題,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家長們也應該仔細的觀察留意。
當孩子有性別認同障礙時,以下這些特徵家長們千萬不要忽視了
心思非常敏感
大家可能會發現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喜歡洋娃娃或者是首飾的男孩子,在性格上會更加的敏感和謹慎。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非常仔細的觀察周圍的事物,對待他人時也會表現得非常的細緻小心。
尊重性別差異
日常生活中一旦孩子有了反性別的喜好,他們對於性別就不會存在著偏見。他們更喜歡帶著一種比較公平的目光去看待這個世界,不會被一些性別的歧視所牽絆。因為在他們的價值觀中性別是平等的,是值得被尊重的,他們在對待別時也不會以性別為區分標準。
而大部分兒童在對於性別的認知上都會經歷幾個不同的階段,而家長們如果想要更好地了解孩子對性別的認知。
兒童性別認知水平的發展階段
兩到三歲時
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已經能夠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性別,並且還能基礎性的掌握關於性別的知識。不僅如此,他們對於周圍人的性別也有了明顯的區分。
三到四歲時
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對於性別角色的知識逐漸的增多。並且他們還能夠通過對這些知識的掌握來規範自己的語言和行為。比如說男孩可能就知道自己不能留長髮,不能穿裙子,而女孩可能就知道自己在說話。做事時不能像男生那樣。
五到七歲時
在這個階段孩子們不僅對男孩和女孩的行為方面有了清楚的認識,而且他們也已經了解了一些關於性別的心理因素。比如男孩兒在性格上會變得越來越膽大和勇敢。女孩兒們則相對變得比較溫柔或者是文靜一些。
我國著名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張光年曾經在節目《孩子性別錯位怎麼辦》中說過:孩子長時間的性別錯位,會讓別人對孩子產生負面評價。
家長們如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因為性別認知障礙受到傷害,
應該及時的對孩子的性別認知進行引導和管理:
1.同性家長照顧孩子
家長的性別角色對於孩子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如果家長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能夠有正確的性別認知,那麼儘量讓同性的家長多照顧孩子。
比如在生活中爸爸可以多帶兒子參加戶外活動,媽媽可以多帶女兒在家裡學習烹飪或者是做家務。就在同性之間的相處過程中,孩子們才能更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性別,並且針對自己的性別做出相應的行為和反應。
2.創造適合孩子性別認同的環境
家長在給孩子提供生活環境的時候,也應該注意環境對孩子性別認同的影響。比如男孩子的房間,家長們可以布置的比較陽剛一些,而女孩子的房間就可以布置的比較溫馨粉嫩一些。
只有在這種與性別相對對應的生活環境中,孩子們對於自己的性別認知才會漸漸的變得正確和合理。
3.家長要多肯定孩子的性別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需要對孩子的性別進行提醒,而且在有機會的情況下,一定要多肯定孩子的性別角色。比如當男孩子在運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時,家長們一定要表揚他們足夠勇敢足夠強壯。
當女孩兒在音樂或者繪畫上面取得了一定成績時,家長們可以肯定她們的優雅和端莊。當孩子的性別角色經常被鼓勵被肯定,他們對於自己的性別,以及和因為性別產生的個性,才會越來越有自信。
孩子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定性別認知障礙的情況,家長們一定不要忽視或者是對此採取比較負面的解決方式。因為當家長如果用錯了方式,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這種情況越變越糟。只有當家長們調整了自己的心態,耐心的去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性別,孩子們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的性別,對自己產生自信。
本文由茜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