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幾乎每個人,出生後第一口糧食就是媽媽的母乳。
母乳也是孩子成長的最自然、最安全而且營養豐富並且具有天然抗體。
端午假期到了,很多家長也會趁著假期帶著孩子出去轉轉。
然而對於處在哺乳期的媽媽們,最怕小寶寶不分時間跟地點,哭喊著用手抓拽媽媽的衣服,準備就餐。
要是在商場或是室內還好,要是在路上,尤其是公共運輸設備上,那麼真的會讓媽媽無所適從。
聽著孩子的哭聲即心疼又會著急無處餵娃,尤其是獨自帶娃出門,坐的車一站又很長時間的時候。
每當這時,一些媽媽就會選擇滿足孩子的進食需求,而放棄自己的「尊嚴」。
有一些媽媽,在公共場合哺乳,還被人指責「有傷風化」,甚至會有一些地域歧視,就像之前的北京地鐵餵奶事件一樣。
而近日洛陽在多條公交線路上,設置了標有「母嬰專座」標識的「小包廂」,是專門為有需要母乳的媽媽跟孩子們準備的,解決了哺乳媽媽,路上必須哺乳的尷尬。
網友稱這一舉動,太暖心了。
對於公共場合哺乳這一問題,曾被網友熱議,眾說紛紜,有人覺得應該包容理解這些媽媽,但也有人覺得在公共場所哺乳是「有傷風化」。
1.給孩子養成定時餵奶的時間
平時帶孩子時,養成規律的作息與用餐時間,儘量選擇在孩子不吃母乳的時間出行。
如果遇到孩子必須用餐的時間出行,儘量在家準備好奶瓶,吸出母乳備用,但要保存好母乳,避免變質。
2.穿哺乳衣,隨身攜帶哺乳巾
有的孩子習慣了母乳,奶瓶餵奶是「打死」也不吃。
那麼,對於這樣的寶寶,寶媽就提前準備好哺乳巾,穿好哺乳衣在再選擇出門。
可以在公共場所多設置哺乳室或者公交哺乳坐席
對於寶媽公交設備上哺乳來說,有的網友建議說,寶媽完全可以在站與站的間隙選擇下車哺乳呀。
可是寶媽下了車也同樣是沒有地方可以哺乳的呀,除了廁所就是人來人往的站臺,亦或是人來人往的街道。
所以個人覺得公交設置可以複製下洛陽的這一做法,可能只是在公車上,多了一個席位,多設置了一個帘子,但給哺乳期的媽媽卻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也可以在地鐵站臺,景區,車站等公共場所設置一個小房間或者一個席位,供予寶媽來哺乳,有人說,可以去衛生間解決呀?幹嘛還要費這個空間。
孩子雖然小了點,但在廁所裡吃飯還不是很好吧。
提倡母乳餵養,尊重關愛母親與兒童,對需要哺乳的媽媽多些理解。
而對這一群體在公共區域服務理念的人性化,才是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吧。
圖源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