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晨報
公共場所哺乳環境有待提升
兒童醫院三樓的哺乳室只在就診區域的角落拉起一個「L」形的帘子。
母嬰室或供不應求 或設施簡陋 或設計缺失
隨著近些年社會廣泛提倡,母乳餵養時間普遍延長,不少職場母親不惜辛苦背奶,也要堅持母乳餵養。然而,一方面母乳餵養日益被重視,另一方面媽媽們對公共場所母乳環境的吐槽卻一直不斷。5月20日是第28個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北京晨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地鐵、火車站、公園、醫院、商場等公共場所,發現儘管新建母嬰室數量越來越多,但仍供不應求,參差不齊的環境也引來媽媽們的抱怨。
【探訪】
火車站 乘客點讚 但供不應求
在北京南站二層的候車大廳內,2號檢票口附近有三間看上去十分顯眼的橙色屋子,其中一間寫著「母嬰哺乳室」,玻璃門緊閉,上面留有一個寫著聯繫電話的牌子。不過,附近站內工作人員見有媽媽抱著嬰兒走近,主動拿著門禁卡開了門。
推門繞過一個屏風,屋內設施一目了然:兩張嬰兒床、一個尿布臺、兩個沙發、兩隻熱水供應桶。三個拿著行李的媽媽或餵著寶寶,或看護睡著了的孩子。相較於候車廳的嘈雜,這裡顯得格外安靜。
一位背包的媽媽隨後急匆匆走進來,看見牆上的電源插座鬆了口氣,「得虧有插座,不然我還真是沒招了」。她一邊說著,一邊從包裡掏出電動吸奶器。
不過,很快又有媽媽抱著孩子進來,這裡顯得有些擁擠。
記者了解到,整個北京南站只有這一個母嬰室。因此,在春節、小長假這樣的客流高峰期,這裡經常要排隊。
地鐵站 物品齊全 宣傳力度不足
在地鐵昌平線昌平站的站臺一側,靠近衛生間的位置有一個小屋子,門口掛牌「母嬰關愛室」。雖然鎖著門,但門口留有電話。記者聯繫後,不到一分鐘就有工作人員拿著鑰匙跑來開門,「鎖門也是為了保證裡面乾淨整潔,您有需要找身邊的工作人員,隨時都可開」。
記者看到母嬰關愛室面積不算大,但布置溫馨,尿布臺、沙發、畫冊、科普讀物一應俱全。地上的整理箱裡還有溼紙巾、棉柔巾等用品。但工作人員稱,這個小屋子的利用率不高,只是偶爾有人來,「可能多數人不知道這裡有母嬰室」。
「地鐵裡有母嬰室?」一位哺乳期媽媽確實對此感到驚訝。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地鐵內開放的母嬰室寥寥無幾。北京地鐵客服工作人員表示,沒有對母嬰室的記錄,「如果需要用,就近問下站內工作人員看看哪裡有。」
「地鐵線路多、裡程長,如果站臺上能有母嬰室那就太方便了,哪怕隔三五站設置一個也好,不用尷尬貓在角落裡餵奶了。」對此,有媽媽呼籲道。
愛琴海購物中心三層的母嬰室被媽媽們點讚。
商場 條件好賴有別 個別設計不合理
哪怕繞遠路、多花錢,哺乳期的媽媽們也願意選擇一個有母嬰室的商場逛街。但記者發現,雖然目前北京多數商場和購物中心都設有母嬰室,但條件和設置千差萬別。
在朝陽區愛琴海購物中心,三層的母嬰室被媽媽們點讚,除了基本設施,溫奶器、尿不溼、拉拉褲、消毒器都擺在顯眼位置,一個獨立的哺乳室更是保護媽媽們的隱私。
也有一些母嬰室不盡如人意。記者來到西直門和太陽宮的凱德mall,發現儘管每層衛生間旁邊都有母嬰室,但裡面只有洗手池和一個摺疊尿布臺,沒有可供母親坐著哺乳的位子。
另有商場將兒童坐便安置在哺乳室內引來媽媽抱怨,「大兒童上廁所和嬰兒吃奶在一起,這都是什麼設計!還不如蓋個哺乳巾在外面餵呢。」
公園 多數沒有設置母嬰室
北京動物園的遊客服務中心有一間母嬰室,沙發、嬰兒床、圖書、儲物櫃也都很齊全,部分設施還非常用心地設計成動物造型,突顯公園特色。記者探訪時已是下午,公園遊客逐漸減少,鮮有人進母嬰室,工作人員稱遊客高峰期這裡基本隨時都有人。除了餵奶,還有些是孩子逛累了來睡一小會兒。
但除了北京動物園,記者另外走訪了紫竹院等幾家公園,均未發現母嬰室。有公園工作人員表示,因建園較早,過去也沒有這樣的意識,「現在再弄也沒地方」。也有公園稱,很少有人問及母嬰室在哪,認為設置母嬰室利用率不會很高,「都是周圍人來逛,需要餵奶就直接回家了,沒必要。」
但有哺乳期媽媽認為,母嬰室應該和公共衛生間一樣普及。
兒童醫院 條件有限 部分設施簡陋
北京兒童醫院可以說是嬰幼兒最為集中的場所之一了,每天這裡要接待成百上千的嬰兒就診,哺乳是個大問題。
在兒童醫院門診樓,從一層到八層均設有哺乳室,一個尿布臺、一個洗漱池、兩隻塑料椅幾乎就要佔滿整個空間,很難容得下兩個媽媽同時哺乳,三樓的哺乳室更是簡陋,只在就診區域的一個角落裡拉起一個「L」形的帘子,裡面除了三個座椅外別無其他。
一位女士告訴記者,她這幾天是哺乳室的常客,「女兒生病每天來輸液,食慾不好不吃奶,我每天都得跑到這裡把奶擠出來。下午人少了還好些,上午人多的時候要排隊。好多孩子乾脆就在門口換尿不溼,也就難免尿到地上了。」
【講述】
母嬰室匱乏 只能在角落裡尷尬哺乳
已經在養育二孩的王女士堅持母乳餵養了13個月,她對此感到驕傲,但也總遇到小麻煩,「要忌口,還要避免生病,最發愁的就是帶孩子出門,孩子哭鬧著要吃喝拉撒,我們大人手忙腳亂,孩子可不願意等,經常搞得很尷尬。」
王女士曾經有過在地鐵站臺哺乳的經歷,「有一次去森林公園,打車路上太堵,半路下車改乘地鐵。因為耽誤了太久,孩子還沒到公園就又餓又煩躁。」沒辦法,雖然還沒到站,王女士帶著孩子中途下了車,在地鐵站臺一個角落裡給孩子餵了奶。
「前幾年發生過母乳媽媽在地鐵車廂裡餵奶被拍下照片傳上網的事兒,那會兒我剛給大寶斷了奶,看了特別生氣。作為媽媽,孩子有需要,不論在什麼場合都會義無反顧,哪怕沒有遮擋也是無奈之舉。可就有那麼一些人,不理解就罷了,反倒看熱鬧。」王女士曾在朋友圈髮長文抱怨這件事,「社會對母親這個角色太嚴苛,一邊讓我們為了下一代延長母乳時間,另一邊卻將公共場所餵奶視為『不恥』。公共場所母嬰室的匱乏加深了這種矛盾,這不應該出現在北京這樣一個現代化的城市。」
為了安心逛街 自製母嬰室地圖
小茵是位時尚「辣媽」,孩子剛兩個月就經常與同樣有孩子的姐妹們相約逛街。過去她們選擇商場的標準是「哪家有潮牌」、「哪裡正打折」,但現在的選擇標準是「誰家的母嬰室最好」。根據幾個星期探索走訪,她們總結了一份「母嬰室地圖」分享給姐妹們,「這太重要了。孩子出門在外吃喝拉撒沒個好環境,那我們不如乾脆悶在家裡。」
媽媽們對公共場所的母嬰室,尤其是環境好的母嬰室有強烈的需求。隨著二孩政策的落地,有關部門也注意到了這一點, 2017年底,北京市衛計委、市發改委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快推進母嬰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表示力爭到2018年年底,應設置母嬰設施的公共場所,設置率達到80%以上;到2020年年底,所有應設置母嬰設施的公共場所和用人單位基本建成標準化的母嬰設施。
【分析】
市總工會:「場所限制」阻礙母嬰室設置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總工會其實在2014年年初開始就在全市推進母嬰關愛室的建設,並願意為各類型單位提供一定的物質和技術支持。三年多來,已經有325家單位通過北京市總工會女職工部審核並獲得授牌和物資支持的「母嬰關愛室」面向社會開放,對外開放的母嬰關愛室涵蓋了火車站、體育場館、公園、銀行等公共場所。
儘管如此,這個數量從全北京的需求來看還是遠遠不夠。市總工會女職工部張部長表示,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進入備孕期、懷孕期和哺乳期的職場女性將明顯增加,對母嬰關愛室的需求也在增強。因此,推廣建設母嬰關愛室的工作還在持續不斷地進行中。
而「場所限制」是當下面臨最大的困難,張部長說,「無論是公共場所還是寫字樓,設計之初沒有將母嬰室規劃其中,現在再建就需要重新設計規劃,別看是騰出一間房子,對於本來空間就很緊湊的單位來說很困難。」此外,沒有硬性的法律法規來為母嬰設施「護航」也為推進工作帶來困難,「我們只能建議和指導,並不能強制要求哪些地方必須設立母嬰室。我們呼籲法律可以細化,給出設立要求和標準。」
張部長表示,有想設立母嬰關愛室的機構和單位可以從北京市總工會12351網站下載專區中查閱相關內容,符合條件的可以向總工會申請掛牌及技術指導和物資配備的支持。
北京晨報現場新聞
記者 張靜姝 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