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場所哺乳環境待提升 環境參差不齊引媽媽們抱怨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北京晨報

公共場所哺乳環境有待提升

兒童醫院三樓的哺乳室只在就診區域的角落拉起一個「L」形的帘子。

母嬰室或供不應求 或設施簡陋 或設計缺失

隨著近些年社會廣泛提倡,母乳餵養時間普遍延長,不少職場母親不惜辛苦背奶,也要堅持母乳餵養。然而,一方面母乳餵養日益被重視,另一方面媽媽們對公共場所母乳環境的吐槽卻一直不斷。5月20日是第28個全國母乳餵養宣傳日,北京晨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地鐵、火車站、公園、醫院、商場等公共場所,發現儘管新建母嬰室數量越來越多,但仍供不應求,參差不齊的環境也引來媽媽們的抱怨。

【探訪】

火車站 乘客點讚 但供不應求

在北京南站二層的候車大廳內,2號檢票口附近有三間看上去十分顯眼的橙色屋子,其中一間寫著「母嬰哺乳室」,玻璃門緊閉,上面留有一個寫著聯繫電話的牌子。不過,附近站內工作人員見有媽媽抱著嬰兒走近,主動拿著門禁卡開了門。

推門繞過一個屏風,屋內設施一目了然:兩張嬰兒床、一個尿布臺、兩個沙發、兩隻熱水供應桶。三個拿著行李的媽媽或餵著寶寶,或看護睡著了的孩子。相較於候車廳的嘈雜,這裡顯得格外安靜。

一位背包的媽媽隨後急匆匆走進來,看見牆上的電源插座鬆了口氣,「得虧有插座,不然我還真是沒招了」。她一邊說著,一邊從包裡掏出電動吸奶器。

不過,很快又有媽媽抱著孩子進來,這裡顯得有些擁擠。

記者了解到,整個北京南站只有這一個母嬰室。因此,在春節、小長假這樣的客流高峰期,這裡經常要排隊。

地鐵站 物品齊全 宣傳力度不足

在地鐵昌平線昌平站的站臺一側,靠近衛生間的位置有一個小屋子,門口掛牌「母嬰關愛室」。雖然鎖著門,但門口留有電話。記者聯繫後,不到一分鐘就有工作人員拿著鑰匙跑來開門,「鎖門也是為了保證裡面乾淨整潔,您有需要找身邊的工作人員,隨時都可開」。

記者看到母嬰關愛室面積不算大,但布置溫馨,尿布臺、沙發、畫冊、科普讀物一應俱全。地上的整理箱裡還有溼紙巾、棉柔巾等用品。但工作人員稱,這個小屋子的利用率不高,只是偶爾有人來,「可能多數人不知道這裡有母嬰室」。

「地鐵裡有母嬰室?」一位哺乳期媽媽確實對此感到驚訝。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地鐵內開放的母嬰室寥寥無幾。北京地鐵客服工作人員表示,沒有對母嬰室的記錄,「如果需要用,就近問下站內工作人員看看哪裡有。」

「地鐵線路多、裡程長,如果站臺上能有母嬰室那就太方便了,哪怕隔三五站設置一個也好,不用尷尬貓在角落裡餵奶了。」對此,有媽媽呼籲道。

愛琴海購物中心三層的母嬰室被媽媽們點讚。

商場 條件好賴有別 個別設計不合理

哪怕繞遠路、多花錢,哺乳期的媽媽們也願意選擇一個有母嬰室的商場逛街。但記者發現,雖然目前北京多數商場和購物中心都設有母嬰室,但條件和設置千差萬別。

在朝陽區愛琴海購物中心,三層的母嬰室被媽媽們點讚,除了基本設施,溫奶器、尿不溼、拉拉褲、消毒器都擺在顯眼位置,一個獨立的哺乳室更是保護媽媽們的隱私。

也有一些母嬰室不盡如人意。記者來到西直門和太陽宮的凱德mall,發現儘管每層衛生間旁邊都有母嬰室,但裡面只有洗手池和一個摺疊尿布臺,沒有可供母親坐著哺乳的位子。

另有商場將兒童坐便安置在哺乳室內引來媽媽抱怨,「大兒童上廁所和嬰兒吃奶在一起,這都是什麼設計!還不如蓋個哺乳巾在外面餵呢。」

公園 多數沒有設置母嬰室

北京動物園的遊客服務中心有一間母嬰室,沙發、嬰兒床、圖書、儲物櫃也都很齊全,部分設施還非常用心地設計成動物造型,突顯公園特色。記者探訪時已是下午,公園遊客逐漸減少,鮮有人進母嬰室,工作人員稱遊客高峰期這裡基本隨時都有人。除了餵奶,還有些是孩子逛累了來睡一小會兒。

但除了北京動物園,記者另外走訪了紫竹院等幾家公園,均未發現母嬰室。有公園工作人員表示,因建園較早,過去也沒有這樣的意識,「現在再弄也沒地方」。也有公園稱,很少有人問及母嬰室在哪,認為設置母嬰室利用率不會很高,「都是周圍人來逛,需要餵奶就直接回家了,沒必要。」

但有哺乳期媽媽認為,母嬰室應該和公共衛生間一樣普及。

兒童醫院 條件有限 部分設施簡陋

北京兒童醫院可以說是嬰幼兒最為集中的場所之一了,每天這裡要接待成百上千的嬰兒就診,哺乳是個大問題。

在兒童醫院門診樓,從一層到八層均設有哺乳室,一個尿布臺、一個洗漱池、兩隻塑料椅幾乎就要佔滿整個空間,很難容得下兩個媽媽同時哺乳,三樓的哺乳室更是簡陋,只在就診區域的一個角落裡拉起一個「L」形的帘子,裡面除了三個座椅外別無其他。

一位女士告訴記者,她這幾天是哺乳室的常客,「女兒生病每天來輸液,食慾不好不吃奶,我每天都得跑到這裡把奶擠出來。下午人少了還好些,上午人多的時候要排隊。好多孩子乾脆就在門口換尿不溼,也就難免尿到地上了。」

【講述】

母嬰室匱乏 只能在角落裡尷尬哺乳

已經在養育二孩的王女士堅持母乳餵養了13個月,她對此感到驕傲,但也總遇到小麻煩,「要忌口,還要避免生病,最發愁的就是帶孩子出門,孩子哭鬧著要吃喝拉撒,我們大人手忙腳亂,孩子可不願意等,經常搞得很尷尬。」

王女士曾經有過在地鐵站臺哺乳的經歷,「有一次去森林公園,打車路上太堵,半路下車改乘地鐵。因為耽誤了太久,孩子還沒到公園就又餓又煩躁。」沒辦法,雖然還沒到站,王女士帶著孩子中途下了車,在地鐵站臺一個角落裡給孩子餵了奶。

「前幾年發生過母乳媽媽在地鐵車廂裡餵奶被拍下照片傳上網的事兒,那會兒我剛給大寶斷了奶,看了特別生氣。作為媽媽,孩子有需要,不論在什麼場合都會義無反顧,哪怕沒有遮擋也是無奈之舉。可就有那麼一些人,不理解就罷了,反倒看熱鬧。」王女士曾在朋友圈髮長文抱怨這件事,「社會對母親這個角色太嚴苛,一邊讓我們為了下一代延長母乳時間,另一邊卻將公共場所餵奶視為『不恥』。公共場所母嬰室的匱乏加深了這種矛盾,這不應該出現在北京這樣一個現代化的城市。」

為了安心逛街 自製母嬰室地圖

小茵是位時尚「辣媽」,孩子剛兩個月就經常與同樣有孩子的姐妹們相約逛街。過去她們選擇商場的標準是「哪家有潮牌」、「哪裡正打折」,但現在的選擇標準是「誰家的母嬰室最好」。根據幾個星期探索走訪,她們總結了一份「母嬰室地圖」分享給姐妹們,「這太重要了。孩子出門在外吃喝拉撒沒個好環境,那我們不如乾脆悶在家裡。」

媽媽們對公共場所的母嬰室,尤其是環境好的母嬰室有強烈的需求。隨著二孩政策的落地,有關部門也注意到了這一點, 2017年底,北京市衛計委、市發改委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快推進母嬰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表示力爭到2018年年底,應設置母嬰設施的公共場所,設置率達到80%以上;到2020年年底,所有應設置母嬰設施的公共場所和用人單位基本建成標準化的母嬰設施。

【分析】

市總工會:「場所限制」阻礙母嬰室設置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總工會其實在2014年年初開始就在全市推進母嬰關愛室的建設,並願意為各類型單位提供一定的物質和技術支持。三年多來,已經有325家單位通過北京市總工會女職工部審核並獲得授牌和物資支持的「母嬰關愛室」面向社會開放,對外開放的母嬰關愛室涵蓋了火車站、體育場館、公園、銀行等公共場所。

儘管如此,這個數量從全北京的需求來看還是遠遠不夠。市總工會女職工部張部長表示,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進入備孕期、懷孕期和哺乳期的職場女性將明顯增加,對母嬰關愛室的需求也在增強。因此,推廣建設母嬰關愛室的工作還在持續不斷地進行中。

而「場所限制」是當下面臨最大的困難,張部長說,「無論是公共場所還是寫字樓,設計之初沒有將母嬰室規劃其中,現在再建就需要重新設計規劃,別看是騰出一間房子,對於本來空間就很緊湊的單位來說很困難。」此外,沒有硬性的法律法規來為母嬰設施「護航」也為推進工作帶來困難,「我們只能建議和指導,並不能強制要求哪些地方必須設立母嬰室。我們呼籲法律可以細化,給出設立要求和標準。」

張部長表示,有想設立母嬰關愛室的機構和單位可以從北京市總工會12351網站下載專區中查閱相關內容,符合條件的可以向總工會申請掛牌及技術指導和物資配備的支持。

北京晨報現場新聞

記者 張靜姝 文並攝

相關焦點

  • 有傷風化還是迫於無奈 公共場所哺乳是誰的尷尬?
    按需餵養,第一時間進行母乳餵養是每一位哺乳媽媽和寶寶的權利,包括在公共場所」,並表示「嬰幼兒也有享受公共資源的權利」。  之後,世界衛生組織也透過微博發聲:「她們應該被提供友好的環境設施來進行母乳餵養。」  記者查閱《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條例》,並未有地鐵哺乳的禁止性條款。有律師指出,婦女在公共場合哺乳,既不違法,也不違規。
  • 母嬰室「入駐」更多一線城市商場 中國媽媽哺乳環境更友好
    在這家2017年開業的商場裡,33歲的唐之靜隔著母嬰室哺乳隔間的布簾說。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為小兒子哺乳時,5歲的女兒就在母嬰室的遊戲圍欄裡等待。這間母嬰室約20平方米,一進門是公共區域,設置有遊戲圍欄、尿布臺、沙發座椅、直熱式飲水機和盥洗池,裡側是5個1平方米大小的哺乳隔間,內設桌椅、腳凳,門口懸掛布簾,提供了充足的私密性。
  • 母乳餵養確實最好,但帶娃出門在外的哺乳環境就真的一言難盡…
    常聽新手媽媽抱怨:本以為孕期各種孕吐、水腫、尿頻、抽筋已經夠受的了,沒想到這僅僅是「前菜」而已,真正的痛苦全在產後。原來別人說,懷孕是「有期徒刑」,產後是「無期」是真的!
  • 公共場所母嬰室條件參差不齊 有的淪為「臨時廁所」(圖)
    原標題:公共場所母嬰室條件參差不齊 有的被當洗手間(圖) 北京西站一間母嬰室內的椅子上有著明顯的汙漬 攝/記者 石愛華公共場所母嬰室條件參差不齊 部分商場和火車站條件簡陋 市屬公園大多未專門設立
  • 今年泉州將再建百個「愛嬰哺乳室」 為哺乳媽媽保駕護航
    哺乳媽媽在公共場所奶娃的現象並不少見­  調查篇­  鼓勵母乳餵養,就離不開公共設施的保障,不過,許多媽媽依然在為找不到公共場所的母嬰室而煩惱,一些媽媽更是因工作單位沒有專門的哺乳室而選擇四處­  記者了解到,在中國移動泉州分公司客服部裡,就有一個特地為哺乳期的員工們設置的哺乳室,裡面有冰箱、桌子等,私密性高。­  在調查了解中,記者發現,企業為哺乳期的女性員工設置哺乳室的並不是很多,不少「背奶媽媽」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工作單位可以有專門的哺乳室。
  • 每日超15萬母親有哺乳需求 母嬰室應成公共場所標配
    40多名市人大代表齊發聲:母嬰室應成公共場所標配   文/廣州日報記者周偉良   深圳今年已開始執行全面二孩政策,預計一大撥二孩正在來地球的路上。不過,目前深圳僅部分高檔商場配備了母嬰室,大部分商場、地鐵、公園等媽媽們常去的公共場所母嬰室的配備還任重道遠。
  • 濟寧公共場所難覓「哺乳室」 媽媽們餵娃遇尷尬
    不過,城區的醫院、公園等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幾乎難以看到「哺乳室」,一些年輕媽媽們為了娃只能無奈選擇掀衣哺乳。在萬達商場一樓廁所隔間處,記者看到了標有奶瓶和嬰兒標誌的哺乳室,內部設施較為齊全,專門設有盥洗臺、沙發、鏡子、馬桶等,牆上裝飾有卡通圖案,整體較為舒適乾淨。據保潔人員介紹,平時來此落腳的媽媽們不算太多,但雙休日和節假日人員相對較多,也有帶孩子的媽媽來這裡休息,因此節假日的利用率還是比較高的。
  • 媽媽們有權在公共場所母乳餵養——不需要任何解釋
    對於奶水充足的媽媽們來說,母乳餵養對媽媽和寶寶有數不清的好處。但一個小困擾是寶寶隨時都可能會餓,無論是在餐館、機艙、泳池、博物館還是在辦公室。 為了支持所有媽媽們母乳餵養,我們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所有人了解有關公共場所母乳餵養的醫學、法律和常識性原因,鼓勵媽媽們這樣做,讓小寶寶們隨時隨地想吃就吃!
  • 公共場所幾無母嬰室 媽媽外出哺乳遇尷尬(圖)
    媽媽們只要下載APP後就可以在手機等移動客戶端的地圖上找到身邊的母乳餵養室(以下簡稱「母嬰室」)。在發布儀式上,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在公共場所設置母嬰室的比例雖然比幾年前有所提高,但數量仍相當可憐,遭遇法規空白更讓其推廣步履維艱。
  • 廣州母乳餵養促進條例通過 條例制定者:提供一個友善溫暖的哺乳環境
    10月31日,條例制定者的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立法倡導母乳餵養並非幹涉母親的哺乳選擇自由,希望給媽媽們提供一個友善、溫暖的哺乳環境。此外,有兩位市民告訴記者,近幾年能感覺到公眾場所母嬰室、哺乳室數量的增多,但很難找到相應的位置,她們表示,廣州通過的母乳餵養促進條例能夠引起她們共鳴。
  • 媽媽街頭「哺乳快閃」 倡導母乳餵養
    隨著音樂響起,懷抱嬰兒的母乳媽媽們陸續從人群中走出,匯聚於步行街中央的長條樹樁邊。第一位母親抱著寶寶有些猶豫地坐下,準備哺乳時,不少路過的市民停下腳步,好奇地打量、竊竊私語,讓這位年輕的媽媽頓時羞得滿臉通紅,咬著唇似乎在做一個重大的決定。周圍隱約可聽見戲謔的聲音,「她真要當街哺乳嗎?」不過片刻,當她的目光從寶寶臉上移開,已多了一份堅定,便開始哺乳。幾分鐘後,更多的母親坐下開始哺乳。
  • 蘭州市婦聯建議:公共場所應設立嬰兒哺乳專室
    蘭州市婦聯建議:公共場所應設立嬰兒哺乳專室 2008年09月04日 15:59 來源:蘭州晚報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我市大部分公共場合很難找到專門供媽媽給寶寶餵奶的場所。為此,市婦聯建議我市公共場所能儘快設置「嬰兒哺乳專室」。   眾目睽睽餵奶很尷尬   昨日(9月3日)上午,在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童醫院候診大廳,候診區座無虛席,許多父母帶著哺乳期的嬰兒前來看病,一位年輕的媽媽正側身面對牆壁給孩子餵奶。
  • 媽媽們街頭哺乳做公益引爭議 主辦方:呼籲多建母乳餵養室
    原標題: 媽媽們街頭哺乳做公益引爭議早報記者 張新燕 圖  東方網6月25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哺乳快閃」活動發起者胡李娟表示,招募時就提醒報名的媽媽帶上哺乳巾或穿上哺乳衣,大部分媽媽在活動時確實用哺乳巾遮蓋,「但現實中可能存在一些寶寶在吸奶時覺得被遮蓋悶熱不適,一時用手將哺乳巾掀開的情況。此外,一些媽媽也的確穿著哺乳衣,但由於一些哺乳衣的設計問題,在解扣時被外界誤解成不文明行為。」
  • 「哺乳尷尬」不是中國才有:英國媽媽在Mothercare哺乳被拒
    事實上,媽媽們遭遇「哺乳尷尬」是普遍現象。此前,一位媽媽在北京的地鐵上給孩子哺乳,遭到不少人的指責,這事被發到網上也引起很大的議論。
  • 哺乳媽媽餵奶遇三重尷尬 哺乳時間形同虛設
    記者實際調查發現,很多新媽媽其實都熱衷於母乳餵養,但上班後無法保證哺乳時間,辦公樓裡沒有擠奶室需要在衛生間打遊擊,公共場所大都沒有餵奶室,媽媽們堅持母乳餵養需克服多重困難。  尷尬一:1小時哺乳成擺設  隨著母乳餵養知識的普及以及問題奶粉事件的發生,越來越多的「80後」媽媽自願選擇母乳餵養的哺育方式。
  • 荊州年輕媽媽解衣餵奶遇尷尬 呼籲公共場所設哺乳室
    沙市區江津路客運站站務員告訴記者,由於車站環境條件所限,再加上當時建站的時候,公共場合哺乳還沒有引起大家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所以在規劃中沒有設立哺乳室。她表示,目前尚未接到乘客們針對這方面的反映。  同樣,在荊州火車站,記者也未見到哺乳室。另外,在許多大型超市裡,哺乳室更是難以尋找,公園等地就更談不上了。
  • 世界母乳餵養周 昆明46位媽媽攜寶寶「快閃」哺乳
    在世界各地都在倡導母乳餵養的同時,8月1日,昆明媽媽們也積極響應,46位哺乳媽媽帶著48個小寶寶在西寺塔前用集體哺乳的「快閃」方式,倡導更多職場媽媽加入到堅持母乳的行列中。  哺乳1分鐘 傳遞母乳健康觀  上午10時許,46位由昆明市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和昆明37度愛母乳媽媽公益平臺共同倡導來的哺乳媽媽,齊聚到了西寺塔廣場前。雖然連夜降雨,氣溫偏低,但媽媽們還是帶來了自己的48個寶寶。寶寶們年齡最小的僅3個月,最大的4歲。
  • 95%的媽媽們有在外哺乳需求,天貓母嬰室將解決餵奶尷尬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日前,一份由北京市衛計委官微「健康北京」等平臺發起的「公共場所母嬰室需求和建議」調查 顯示,95%的媽媽有在外出時哺乳的需求,但只有不到4成人能找到母嬰室。
  • 年底前德州公共場所母嬰室配置率達85%以上 哺乳期媽媽出門將不再...
    在外哺乳成為很多「背奶媽媽」們面臨的一個尷尬話題。23日,記者走訪我市公園、商場、車站等公共場所,發現母嬰室缺位現象明顯,哺乳期媽媽多選擇公眾座椅處、廁所旁餵乳。完善母嬰室設置配備,成為「背奶媽媽」的共同期盼。
  • 公共場所母嬰室少寶媽們出門尷尬多
    寶寶餓了去哪哺乳?寶寶尿了去哪兒換尿布?媽媽漲奶時去哪兒擠奶?公共母嬰室需求大、數量少這一矛盾,在二胎政策全面放開後日益凸顯。 母嬰設施是公共服務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公共場所設立母嬰室,既是對婦女兒童的尊重和關愛,也是完善全面兩孩政策配套措施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