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新手媽媽抱怨:本以為孕期各種孕吐、水腫、尿頻、抽筋已經夠受的了,沒想到這僅僅是「前菜」而已,真正的痛苦全在產後。原來別人說,懷孕是「有期徒刑」,產後是「無期」是真的!
產後,新手媽媽要面對的是雙重考驗:自身的,和寶寶的。且不說自身,光是想想寶寶可能要面臨的三災八難,大病小痛等等,已然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新手媽媽非常的不容易,這點毋庸置疑。但到底有多不易?撇開別的,本期就說最最簡單基礎的外出哺乳問題!
婚前,你可能習慣於各種說走就走,旅行、度假、逛街、鍛鍊、約小姐妹看電影等等,無所顧慮輕鬆自如。
然而,產後,你試試出趟門就知道了。不誇張的說,至少得提前三天做準備。小到擦PP的溼紙巾,中到防曬霜、水杯、紙尿褲,大到推車等等,大包小包,難易程度不亞於一次搬家。
最最要命的是,找不到能用好用的哺乳室!!這不,前短時間藝人李晟才吐槽過!
據小編看,李晟的言辭可謂懇切,反應的問題可以說非常寫實了,簡直說出了廣大正值哺乳期媽媽們的心聲!
提到哺乳室,不知大家怎麼想,反正小編首先想到商場。檔次參差不齊的商場,對哺乳室這個概念的理解自然也是各有不同。然而,大多數哺乳室給人的固有印象還是比較統一的:悶,狹小,不通風,沒有空調,沒有窗,髒,位置常常被無關人員佔著...
這還只是商場,還有車站呢?銀行呢?行政大廳等等公共場所呢?答案不言而喻,除了糟,小編想不出其他形容詞。
在職場,媽咪們擠在雜亂的儲物間、髒亂的樓梯口吸奶,同時,還不忘警惕的東張西望,因為她們不確定有沒有攝像頭或者尷尬的「闖入者」。
在公園,長椅裡,草坪上,樹蔭下,隨處可見撩起衣服餵奶的媽媽們。你很難將奔放與不拘小節強扣在她們頭上,因為她們實在尋不到其他更合適餵奶的地方。
在候車室,一片聲的嘈雜和人頭顫動,擁擠不堪,然而要餵奶的終要餵奶,孩子不會因為你的難以操作而少吃半口。面對人群詫異和不太友善的眼光,你只能選擇閃躲和儘量迴避,身體越縮越小、越縮越遠,直到完全退入角落。
外出就餐,大人就餐種類、風味選擇多多,然而想給孩子找片區域安靜的餵奶卻難上加難。是否孩子的問題就不是問題、只因他不會講話說理?什麼時候才能人性化一點?!
在公共洗手間,這個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氣味刺鼻,光線暗淡,髒亂不堪,大排長隊...然而,可悲的是,我們的孩子必須在這種地方吃飯!更可悲的是,除了廁所,實在想不到還有哪一片區可供哺乳了。方便哺乳似乎壓根就沒納入城市規劃者的設計範疇!
世界對母乳媽媽最大的惡意大概就是,一邊要求媽媽們堅持母乳餵養堅持自己親自帶孩子,一邊卻不給媽媽哺乳帶孩子提供方便與支持。
小編在此鄭重呼籲:
1、商場母嬰室,希望商家能定時定點清理打掃哺乳室,閒雜人等一律不得佔用哺乳室休息、打鬧;
2、廣大的關愛母嬰機構,能否依據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儘量多增設愛心媽咪小屋或者母乳補給站等方便母乳餵養的設施設備;
3、店家商鋪,能否在自身盈利的同時,儘可能設置多一些方便孕媽、寶媽這類特殊人群哺乳甚至小坐的地方?意識問題解決了,遠比政府層面官方推廣要行之有效的多;
4、高鐵、地鐵等公共運輸工具上並各個站點,能否設置專門的哺乳專座或者哺乳室,以方便需要人群;
5、有關部門從公共、公益廣告的層面進行推廣,讓方便他人哺乳成為下意識、成為習慣。
不單中國,全世界全社會都在倡導母乳餵養,然而小編想說,堅持母乳餵養絕非易事,每一個親餵的寶媽都需要全社會的關愛和體諒!
檢驗一個國家和成熟社會的文明程度,很大一部分要看這個國家在規劃和基建上對三類人是否足夠友善:老幼、殘障、孕婦寶媽。願我們這個古老文明且擁有恢弘歷史的國家,越來越好,從各種意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