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權聲明:
本文乃百家號作者辛苦原創,為防止被抄襲和搬運,本人已經與百度維權及網絡維權騎士籤定了原創維權協議。凡有抄襲者、搬運者盜抄本文,百度搜索必將於第一時間發現。屆時百度維權機構必將在第一時間找到抄襲者所在平臺進行交涉。屆時,抄襲者將面臨被所在平臺取消帳號的危險。
《德雲鬥笑社》這個節目老早以前就聽說了,不過並沒怎麼特別關注,並不是我不喜歡這個節目,只是不想關注那麼早,開播時自然就能看到了。當然,這次小編看到這個節目比別人可能晚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的確,就像我在標題上所說的,這就是一個注水版的《相聲有新人》,因為125分鐘的節目,結果真正的相聲比賽時間才只佔40分鐘。而前面的尋找觀眾、尋找梁子、挑大袿選搭檔等環節就佔了80多分鐘。
所以,小編只能說這是注水版的節目。可能因為小編不是粉絲的原因,所以才只看後面的乾貨——相聲原創比賽。叫它「相聲原創比賽」應該可以吧?因為大家都是在找來梁子之後,並根據梁子的意思而創作的相聲小段。對了,先把各組選手列出來吧:1.欒雲平、孟鶴堂;2.秦霄賢、張九齡;3.尚九熙、周九良;4.張鶴倫、王九龍、燒餅。的確,大家從拿到梁子開始,當晚就創作,似乎只用一晚上的時間就得出活。
當觀眾們真正看到這些相聲表演時,小編發現他們似乎都是在老段子框架基礎上改編的,也就是老瓶裝新酒。其實,從搞笑包袱來看,都是一些人們司空見慣的包袱。就拿張鶴倫、王九龍、燒餅的《打燈謎》來說,搞笑程度是幾乎很輕。觀眾們的笑,也只是在透支張鶴倫以往的品牌和人氣呢。至於說他們硬湊的那幾個包袱,只能說太老、太尷尬了。另外,在郭德綱和于謙的點評標準上,好像也都集中在選手們的相聲基本功上。
比如,尚九熙、周九良;孟鶴堂、欒雲平這兩組的表演,若論搞笑程度,根本就談不上,而且郭德和于謙對他們的評判標準也都跟他們的搞笑包袱沒有任何關係。比如,于謙始終說尚九熙和孟鶴堂顯得比較穩啊之類的。至此,小編也算明白了,這應該又是一次相聲基本功的展示和加持,也談不上什麼原創,最起碼在搞笑上,是不及格的。而這讓我突然想起了目前正在熱播的《脫口秀大會3》,那些段子手們也是在短時間內快速創作。
在這裡我把兩種喜劇形式的原創形態進行比較,絕沒有厚此薄彼的意思。我們先比較一下他們的區別,同樣都是短時間內的段子創作,但是二者出活之後的搞笑表現卻有著很大的區別。這次大家的相聲作品在創作出爐之後,其中的搞笑包袱並不明顯、並不新鮮、並不搞笑,有的多是老段子翻新比如秦霄賢和張九齡那組。還有的作品,只是基本功的一種展示形式,也沒有什麼新鮮包袱,比如孟鶴堂和欒雲平那一組的作品。
相反,我們再來看看那些搞脫口秀的段子手們,他們也是一夜成稿或一天成稿,但是他們刀刀見肉,每一個小段子都是一個相當有笑點的包袱,並且,那些段子手們所追求的就是笑點。如果沒有笑點,或臺下的觀眾都沒笑,那麼他們也和相聲演員一樣:發毛。但是脫口秀段子手們,一個笑點都沒有的時候很少,只有笑點比較稀疏而已。所以說,相聲和脫口秀二者在快速原創上,還是各有側重的。
相聲的段子講究的是不斷軋活,不斷完善,不斷往作品裡添加新的包袱或內容。大概得經過十幾次甚至幾十次的舞臺軋活之後,這塊活,才算完整。而脫口秀創作往往講究的是笑點或包袱快速地一步到位。比如說王建國、池子、呼蘭、程璐等人,他們在給嘉賓操刀寫段子時,往往都是頭一天創作,第二天就可以讓嘉賓來背誦並表演了。如果他們要是給自己創作段子的話,那就更快了。頭天晚上寫完,第二天開放麥上一表演就能讓觀眾笑飛腮幫子。看到沒,這就是相聲快速原創與脫口秀快速原創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