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填志願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果斷選擇復讀的同學也不在少數。但是新高考政策,又給許多想要復讀的同學帶來了不少的不確定性。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新高考形勢下,2020屆學生還可以復讀嗎?哪些人適合復讀?選擇復讀需要考慮哪些問題?復讀又應該選怎樣的學校?
四川:4月8日,四川省教育廳發布《關於規範2020年全省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不得舉辦復讀班,舉辦復讀班的學校要嚴格登記學生信息情況。
雲南:2019年,雲南省教育廳出臺《雲南省中小學生減負措施》,其中提到:普通高中一律不得招收借讀生,擇校生,公辦普通高中不得招收復讀生。
貴州:4月20日,貴州省教育廳印發《關於規範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從2020年秋季學期起,嚴禁公辦與民辦學校混合招生,嚴禁公辦普通高中招收復讀生。
2020年,上海、浙江、海南、北京、山東和天津6個省市開始採用新高考制度;2021年,湖北、廣東、江蘇、河北、重慶、湖南、福建、遼寧8個省也將加入到新高考改革當中。
作為最後一屆文理科生,依然可以參與復讀,但是如果要復讀參與2021高考,接受新變化和挑戰必不可少。
(1)復讀生數量逐年增長,復讀壓力較大
這幾年選擇復讀的學生呈現逐年增長狀態,除了那些真正高考失利的同學,還有很大一部分即使已經考取了高分,但覺得仍未達到理想目標而選擇復讀。
以湖南省為例,2019年湖南省參加高考的49.9萬考生中,復讀生有5.6萬人,佔11.2%。
根據清華大學的一項數據調查顯示:自2011年至2018年,我國復讀生的平均比例為17.5%。如果以17.5%的比例進行推算,那麼2020年的復讀生總人數將接近188萬人。
(2)新高考政策對復讀生有一定影響
新高考和舊高考最大的區別在於,舊高考採取文理分科,新高考則採取「3+3」或者「3+1+2」。
「3」即語數外(必考),每科150分;「1」即物理、歷史選考一門,每科100分;「2」生物、化學、地理、政治選考兩門,每科100分,按照等級賦分呈現。語數當次有效,英語及選考科目兩年有效。
復讀前,大家可以先做好以下三個自省,等你真正確定了這三個問題,再去復讀就不會再繼續糾結該不該這個問題了。
第一問:為什麼要復讀,支撐自己復讀一年的動力是什麼?
復讀不是簡單說可以就可以,你需要一個可以長久支撐你復讀的理由,或者說是動力。
你可以反觀一下,你高三的時候這個理由是否也是支撐你的動力?它是否有足夠能量,支撐著你堅持到了最後?
一旦你確定了這個目標,那麼就不要回頭了,大膽往前走就是了!
第二問:你是否具備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能快速平復情緒進行學習?
復讀壓力大,這一點無需贅言,情緒失控更是隨時可能發生。當你考試失利,當老師毫不留情的批評你,當同學對你冷嘲熱諷……你都可以很快調整情緒,然後繼續學習嗎?
如果選擇了復讀,就要學會忽略周圍人的看法,一心只做自己的事就可以了。也要學會釋放自己的壓力,聽聽歌、跑跑步都是很好的選擇。
第三問:你可以預想到最差的結果嗎?你可以接受這個結果嗎?
我們已經看過太多逆襲故事,什麼復讀一年從300到600的,從專科到211/985的。但真正的情況是,這些被放大的勵志事件到只屬於少部分人。真正大部分的人,經過復讀以後,可能最終增長的分數不會超過50分。
從450到500分,這樣的結果你可以接受嗎?
既然最差的結果我們都想到了,那還怕什麼,幹就是了!只要心態擺正了,你怎麼知道那個上重本的不是你?
選擇合適的復讀學校,可能直接關乎你的復讀質量。選擇學校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選擇
一看往屆學員成績。不能只看表面的一些數據,諸如多少人考上北大、清華,提高分數多少等等。要選擇那些願意在宣傳資料上清楚的寫出復讀生情況的學校,包括姓名、往屆成績本屆成績等等。再去考查真實的復讀結果是怎樣的。
二看師資力量。儘量忽略學校宣傳的有多少特級老師,有多少高考專家這種,多關注該學校常年任教的老師,尤其是安排給復讀班的老師,他(她)的教學質量、教學經驗等等,都要多關注。
三看往屆學生真實評價。如果復讀班辦的好,就一定會公布一些復讀生取得的真實成績和學生情況,這些都是有證可查的。不要只看取得好成績的部分學生的「誇獎」,也看看一些普通學生的看法。
四看辦學條件、環境和設施。不要小看環境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復讀壓力巨大的時候。主選那些環境清幽,辦學條件過硬,設施齊全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