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一年裡,天台縣按照全省生活垃圾治理五年行動部署,圍繞「一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五年全面決勝」的三步走規劃,把垃圾分類工作納入重點工作和民生實事,通過加強科學管理、完善處理體系、促進居民習慣養成,全力構建全程分類、區域統籌、社會協同、制度保障、技術支撐的生活垃圾分類體系,高水平推進生活垃圾治理工作。
最近公布的一份「成績單」,天台尤為亮眼:
2020年底,台州市垃圾分類辦聯合台州市統計局等部門對台州各縣市(區)2020年全年垃圾分類滿意度進行調查,將知曉度、參與度、滿意度、支持度、信心度五大項列入調查範圍。
天台縣四項均列全市第一,總滿意度排名全市第一。
垃圾分類,天台是怎麼做的?
一、對焦目標,整體謀劃,高質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將垃圾分類工作列為「兩戰」軍令狀,省市縣三級「民生實事」項目,聯合縣委督查室推進全縣的垃圾分類工作。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生活垃圾分類領導小組,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良好局面。省市縣一盤棋,天台縣主要領導親自指揮,全縣垃圾分類「如身使臂、如臂使指」順利推進。
高位運行,明確規範
調研為基,穩步推進
強化設施、夯實基礎
二、宣傳先行,氛圍濃厚,多舉措推進垃圾分類
今年來,天台縣垃圾分類辦大力開展垃圾分類「八進」活動,拉風專線、大屏宣傳、黨員先鋒行動、黨政機關包幹小區、新時代文明實踐行動等,在全市創下多個「第一」:
第一個開具口罩亂投放罰單;
第一個舉辦首場縣級督導員資格考試;
第一個成立拉風學院天台分院;
第一個完成黨政機關垃圾分類分管領導培訓;
第一個將垃圾分類編入了全縣中小學、幼兒園教材。
今年來共組織各類培訓3690餘次,開展垃圾分類志願活動,發展垃圾分類志願者1000餘名,舉辦分類督導員培訓15期,培訓垃圾分類講師62名,取得市級督導員資格認證1073名,辦理縣級督導員證31本,組織線上線下垃圾分類培訓會、垃圾分類知識有獎搶答賽等各類大型活動14次,造濃垃圾分類全民參與氛圍。
堅持「氛圍+」,發揮宣教滲透作用
藉助「拉風吧」打造居民教育培訓固定場所,聯繫第三方組織「垃圾分類進社區」主題活動;利用黨員學習日,組織垃圾分類培訓講座,籤署「垃圾分類 黨員先行」承諾書。至目前,全縣開展了小區垃圾分類「雲科普」等線上線下活動14場,其中跟三州鄉聯合舉辦的大型線上有獎答題APP活動參與人數超過2萬人次。
堅持「賞罰+」,發揮問責警示作用
將垃圾分類寫入小區「居民公約」之中,在「拉風吧」內設置「紅黑榜」。同時,將小區垃圾分類實施情況列入對物業公司的日常考核,並直接掛鈎信用等級評定。通過實施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形成有物業小區以業主委員會為主導、物業公司主抓的有效工作模式。
堅持「考核+」,發揮宣教監督作用
目前全縣垃圾分類點位由1646個歸併到699個點位,每個點位定人定責任,城區三個街道6級網格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天候時段垃圾分類管理無縫對接。6月起,邀請人大代表參與監督,一起對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進行專項督查、通報打分,天台縣黨政機關的垃圾分類工作成效明顯。
三、不遺餘力,全民時尚,初見綠色成效
今年,天台縣全鏈條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垃圾無害化處理及分類清運率達100%,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98.1%、參與率達到了90.3%,投放準確率達到了90%以上,廚餘垃圾分出率、生活垃圾減量率位於全市前列。截至11月初,辦理垃圾分類案件739起,罰款金額97770元,其中餐廚垃圾分類81件,罰款金額41000元。
「兩定四分」標準引領,著力夯實前端分類工作
推廣「撤桶並點、定時定點清運」,目前已覆蓋全縣53個小區。制定了《天台縣居住小區垃圾分類配套設施建設及管理參考標準》,落實固定2個時間段投放,非投放時間一律撤桶,並且投放時全面落實督導員桶邊督導。同時,制定督導員考核辦法,對其上崗時間、宣傳頻次、開袋檢查規範等實行標準化管理,量化打分。目前天台縣已建成「兩定四分點」55個,垃圾桶點位撤銷了四分之三,垃圾桶數量減少了三分之二,源頭分類監管效率大大提高。
打通「收、運」二脈 ,實現餐廚垃圾收運處置全覆蓋
實行源頭分類,督促所有餐飲服務企業(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內部食堂)配備足夠的易腐垃圾桶,從源頭做好餐廚垃圾分類分揀、定時定點堆放,提高綜合利用效率。同時,加強處置管控,對餐廚垃圾運輸過程進行全程監管,防止拋灑滴漏和亂傾倒現象。
各類行動齊助力,落實基層「主陣地」自治
建立「1+1+N」紅色聯繫網,即1個小區明確1名先鋒黨員、1名社區幹部,指導、帶動本網格內業委會、樓長、物業工作人員、督導員、志願者等多方力量;形成常態化議事協調機制,對於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黨員交流會上予以討論解決。擴大志願者團隊影響,聯合工會、婦聯、共青團等群團組織,發動離退休老幹部、學生等重點人群加入志願服務,打造了「和合姊妹團」、「少年督導團」等志願服務品牌隊伍。
深入開展回收利用專項行動
引進「益哥回收」,合作建立了以「實體回收站+流動回收車+手機APP」為組合的綠色智慧型再生資源分類回收體系,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變廢為錢」。依託「益哥回收」,天台縣已初步建成一體化前端回收、智能化物流和大數據平臺線上線下回收生態圈,今年城區將建成40個以上回收網點。
明年,計劃在天台縣的居住小區全面推行「兩定四分」,新增「兩定四分」收集點40個,投資額為1080萬元,包括分類運輸車購置、兩定四分點、再生資源回收點建設、智慧平臺建設、桶邊督導員聘請等。同時,將垃圾分類智慧監管水平進一步提升,進一步加快推進回收體系建設,建成投用再生資源大型分揀中心。
天台正在一步一腳印地探索出一條具有「天台模式」的垃圾分類路子。對於辦好垃圾分類這件民生實事,我們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以更大決心把天台縣垃圾分類工作推上新臺階。
(原標題:《天台垃圾分類滿意度全市第一》,編輯:張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