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文昌有句俗話:「不逛文南街就不算逛文城」。如今的文南街經過整修,海南著名僑鄉文昌的文南街以「懷舊」的南洋風貌重新亮相,街頭的騎樓、雕像「訴說」著文昌華僑下南洋的故事。
到了文昌市區,看著時間也還早就去了一趟文南老街,文南街,興建於1920年代,南洋味道十足,位於文昌老城中心,南北走向,沿文昌河而建,蜿蜒百米有餘,初考為民國二十年初具規模,乃中西合璧式南洋風格之騎樓街道,而現在已經翻新了,個人覺得也是極好的,在保留了原有的風味外,翻新後更容易讓人介紹這裡的美麗。
其實,對於文南老街,你若是不知道也可以通過一些老電影《海外赤子》、《天涯怪客》等了解它的繁華,電影鏡頭不僅可以把往日的老街風貌展示的美麗,更用年代的韻味追憶了那些年的故事,有人說:老街之所以稱為老就是要有老的味道,可是若是不翻新,展示在遊客的眼前破爛的風貌也是一種不妥吧,翻新的老街,在不破壞的情況還原最樸實的風貌,漫步老街看著品味它的風情,也是有種獨特味道。
進入文南老街一會看見街立一牌坊,其上雕刻「平昌」、「紫貝」二名,乃文昌之古稱也。牌坊處,有一三層小樓,名望城樓,為古騎樓最高建築之一,從這裡開始老街的旅行。一進入一排排老街風貌展覽無遺,有種80年代的感覺,一條僅百米有餘之文南街,每座騎樓內都隱藏著或鮮為人知,或不鮮為人知的辛酸故事,是半部文昌華僑流亡海外之歷史,吾邑鄉紳婦孺皆不可忘懷!
沿著老街行走,這裡還真是非常的熱鬧,一段即不寬敞又不長的街道,真是車水馬龍,小轎車、摩託車、舊式拉貨單車川流不息,各種交通工具發出的各種的喇叭聲,透過老街的騎樓,回升顯得更加的刺耳。這條老街沿街聚集著很多的店鋪,這些店鋪已經頗具現代感覺,讓你在錯亂中穿越古今。
老街底樓為開敞的柱廊,柱子外表大多帶有簡單的陰刻中式框紋。二樓則是極其紛繁的窗楣,壁柱上篆刻著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浮雕花飾。頂端女兒牆當屬騎樓最美部分,豐富多變的天際線條配上具有吉祥意義的裝飾圖案更是多彩多姿。狹長的木製百葉窗獨具南洋風格,別有一番風味。
漫步在乾淨的街道上,眼前一系列栩栩如生的雕塑吸引了過往行人的眼球。雕塑的內容是:一位文昌少年下南洋「去番」打工,在國外經歷各種磨難後衣錦還鄉。30多個人物刻畫得十分生動傳神,場景選擇不但有華僑之鄉的「僑」味,也有椰子之鄉的「椰」味,還有文昌雞味:幼年時吃椰子、賣椰子、種椰子,少年背井離鄉下南洋,謀生打拼創家業,打響海南雞飯品牌,事業成功榮歸故裡。
現在的文南老街整合現有資源,打造傳統和現代相融、商業與文化結合,旅遊和休閒功能兼具的特色街區——「南洋風情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