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文昌5月25日電 (雷雪梅)海南知名僑鄉文昌的文南老街街口,鳳凰花開得正燦爛,為初夏的文南老街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鳳凰樹下的「海外赤子亭」站著一位杵拐杖的老華僑,深情的眼神好似文南老街是他闊別多日的戀人。
文昌市是海南省的重點僑鄉,文昌籍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達120多萬人,分布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文南老街位於文昌老城中心,是一條中西合璧式南洋風格的騎樓街道,街道處處流露著南洋風情。
來到文南老街,會看見街口立一牌坊,其上雕刻「平昌」、「紫貝」二名,這是古時文昌的叫法。老街底樓是可以行走的柱廊,樓上是紛繁多變、別具南洋風格的窗楣和木製百葉窗。細窄的街道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老街沿街聚集著很多頗具懷舊感的店鋪,河岸邊和巷子裡,許多商販擺攤賣著水果、小吃等。
已過耄耋之年的老華僑符先生講述了他的故事。符先生出生在文昌,少時因家境貧寒便隨父遠下南洋打拼。他日夜思念家鄉,可是離鄉甚遠而不得歸,與家鄉親人兩地相隔,足足苦等三十多年才回到家鄉。如今,符先生和多數親人居住在泰國,每次回到文昌都會來老街走走。
據《文昌縣誌》記載,1920年始,一大批僑商回到文城投資建樓,從南到北沿著文昌河蜿蜒而建起一間間高二三層的騎樓,文南老街僑商眾多,開辦各色各樣的商店,使文南老街成為文昌主要商業街之一。
符先生回憶,當時老街上有許多頗負盛名的華僑商號,售賣咖啡、紅茶、南洋小吃等各種外來飲食,獨具南洋風味。文南老街是文昌商業經濟的發源地和城市發展的縮影,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文化內涵。
2012年,文昌市政府在保留原有騎樓建築風格的基礎上,對文南老街進行了修復改造。翻新的老街,還原了最樸實的老街風貌,並且挖掘地方特色,以本土的手工藝品、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業文化為主,大小鋪面有近300家。
整修後,老街以「懷舊」的風貌重新亮相,綿延一公裡的灰色立面騎樓、用青石板修葺的街面、所有店鋪統一為清一色的木質招牌,放眼望去,分外整齊驚豔。街上的騎樓、雕像等都在向市民及遊客們「訴說」著僑鄉人民的生活情景,以及海外華人華僑的奮鬥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