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中學退休教師雲凰遠赴新加坡教說海南話(圖)

2020-12-13 搜狐網
 
雲凰老師在研究海南話教材。記者 李傳智 攝

  本報文城5月22日電(記者 李傳智 實習生孫立娜攝影報導)68歲的文昌中學退休教師雲凰即將重返他久違的講臺。這一次,他將遠赴新加坡,為海外鄉親們傳授一門特別的課程———海南話。這位已有47年教齡的老教師是海外鄉親在海南正式聘請的第一位專門教海南話、講海南風俗的老師。在課堂上教海南話,講海南風俗,對雲凰來說,也是他教師生涯中的第一次。

  遙想當年 14歲男孩當上小學教師

  一個14歲的小孩子當小學教師,並且肩負數學、語文、音樂、圖畫、體育等五門課程的教學工作,這在世人眼裡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頭髮已經花白的雲凰向記者追憶,他的教師生涯正是這樣不可思議地從14歲開始的,當時他才上初中一年級。

  14歲那年,雲凰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等原因,無法再繼續就讀初中。當時,原文昌抱羅第二小學的校董鑑於雲凰各方面比較優秀,便推薦他到抱羅第二小學任教。

  雲凰對記者說:「由於自己年紀太小,教書時常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據他回憶,上課第一天,年紀輕輕的他因為個子太矮,雙手無法夠著黑板,學校領導只好在他上課的教室裡安放一張長板凳。之後,雲凰每次上課,都必須墊在這張長板凳上往黑板上寫字。

  雲凰教的第一批學生年紀大多數都比他大,甚至還有一對母子同在一個班聽他講課。儘管如此,學生們還是非常尊敬這位年紀輕輕的小老師。雲凰很勤奮,肩負著數學、語文、音樂、圖畫、體育等五門課程的教學工作,每星期得上22節課,每個月他還能領到35元的工資。

  教了兩年小學後,雲凰考上了當時的文昌師範學校。畢業後,雲凰被分配到文昌南陽中學教書。在南陽中學教書的20年裡,雲凰一直默默無聞。

  1978年,雲凰轉入文昌中學任教。雲凰回憶時稱,在文昌中學任教的25年,他才真正找到了當老師的感覺。

  童年流離 父親一首詩激勵我一生

  雲凰的父親是一名國民黨軍官,雲凰出生不久,父親便去了南京參戰。雲凰很小的時候,跟隨母親從文昌抱羅逃難到了越南。在越南的一所華文學校裡,他讀了幾年書。直到1947年,雲凰才回到海南。雲凰在描述自己童年時,用上了「流離」一詞。

  解放以後,雲凰父親去了臺灣,雲凰和母親留在了海南。從那以後,雲凰只和父親見過兩次面。雲凰掐指一算,父親這一生陪在他身邊的時間總共不超過半年。

  1988年,雲凰在泰國與父親見了一次面。在此之前,雲凰已經和父親分別了38年。38年裡,雲凰吃了無數的苦,生活過得異常艱難。但是,那一次與父親相見,雲凰對過去隻字不提。父親最後還是從親人那裡了解了雲凰的生活狀況。為了勉勵自己的兒子,父親給雲凰留下了一首詩。這首詩的內容為:「楓以霜天豔,梅從雪地奇,丈夫生亂世,不用嘆非時」。後來,父親回過一次海南,與雲凰見了最後一次面,之後便離開了人世。

  雲凰至今還留著父親寫下的那首詩,他告訴記者,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過去那段辛酸的經歷,還蘊含著父親對他的那份鼓勵和關心。

  自比甘草 雲凰表示一定不負眾望

  談到這次受聘到新加坡傳授海南話和海南風俗,雲凰打了這樣的比喻:「我只是中藥鋪裡的甘草。」按照他的理解,甘草是許多藥方必不可少的配方,而單獨的甘草卻起不了什麼作用。他認為,自己就象甘草一樣,是一個什麼都懂又什麼都不懂的人。

  雲凰告訴記者,儘管他教了47年書,但他從來沒有教過海南話,而且他也不是海南話的專家。記者採訪當天,還看到雲凰正拿著借來的海南話教材進行研究學習。雲凰自我感覺,他的海南話只是一般水平。顯然,向海外鄉親傳授海南話和海南風俗,對於雲凰而言,將是一種挑戰。

  1978年,當時文昌中學的領導邀請雲凰到本校任教,雲凰當時覺得自己只是一個中專學歷,和文昌中學裡的教師相比,他資質太差,很害怕勝任不了這份工作,一直不敢答應。後來,學校給雲凰做了大量動員工作,雲凰才最終答應下來。轉入文昌中學任教後,雲凰果然不負眾望,以他獨到的教學方式和多年的教學經驗,為該學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

  雲凰告訴記者,這次受聘去新加坡,他的感覺和當年受聘文昌的心情差不多。但是,雲凰表示,這次他很有信心,他一定能勝任這份頗具挑戰性的工作。他還開玩笑說到:「正因為我什麼都會又什麼都不會,所以新加坡海南會館才會選中我去教海南話。」

  鄉音鄉情 讓海外鄉親不忘故鄉聲音

  一件在海外發生的事情讓雲凰感觸很深。在新加坡的一次海南同鄉聚會上,新加坡海南會館為一些正在上小學的孩子頒發獎金。這些受到獎勵的孩子都是海南華人華僑的後代。聚會上,主持人要求孩子們用海南話說出自己姓什麼。結果,十幾個孩子竟然沒有一個能說得上來。

  新加坡海南會館副會長陳學漢向記者介紹,近年來,海南話在國外的傳承存在著很大的危機感。新加坡某大學的一項調查預測,30年後,海南話將在新加坡失傳。目前,不少華人華僑認為海南話在國外沒有經濟效益,交際上很少講海南話。

  「文化離不開方言」,新加坡海南會館為了不讓海南鄉土文化在新生代中流失淡薄,會館迫切需要一名來自家鄉的海南話教師,為海外鄉親們傳授家鄉的海南話。陳副會長認為,雲凰出生於具有海南話標準音的故鄉文昌,而且又是一名從事語文教學多年的退休教師,因此他的條件非常符合這次會館的招聘要求。

  雲凰認為,海南話不是一種封閉的語言。隨著海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海外鄉親回來投資海南。海南話正是促進海內外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海外鄉親海南話是我的一種社會責任感。我不能讓他們忘記祖國的聲音!」雲凰嚴肅地對記者說。

  過去,雲凰培養學生,目的是希望學生取得滿意的成績,而雲凰對這次的教學目的賦予了特殊的含義。他告訴記者,這次赴新任教,學生都是遠在他鄉的親人。他希望他所傳授的鄉音能夠打動遠在海外的親人,並通過這種夾雜著鄉土文化的鄉音激發海外鄉親們的鄉情,讓他們的鄉情升華為愛國之情。雲凰深信,通過這次赴新任教的機會,他一定能為促進海內外同胞之間的民族感情獻上自己一份力量。

相關焦點

  • 海南文昌鋪前漁港:疍民不舍的家 華僑夢繞的根
    圖為鋪前漁港與在建的鋪前跨海大橋。 駱雲飛 攝中新網文昌9月26日電 題:海南文昌鋪前漁港:疍民不舍的家 華僑夢繞的根中新網記者 洪堅鵬「亥時地大震,自東北起,聲響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盡,城中壓死者數千」。
  • 鄉愁就是一碟海南雞 華僑在新加坡弘揚雞文化
    相傳,明代有位文昌籍的京官還鄉探親,返京時捎上文昌雞敬獻皇帝,皇帝品嘗後贊曰:文昌雞,果然名不虛傳!經皇帝點讚,文昌雞在島內便一下子名聲大振,文昌雞的原產地古村落也由此得名天賜村。  時值1936年,宋子文第一次還鄉。他曾動情地對文昌父老鄉親說:「父親囑咐,做不成人不能回去文昌認祖宗,見父老,現遵父之囑,兄弟第一次回鄉,內心感到非常高興。」
  • 文昌歷史人物:陸達節
    畢業後,先後在廣西玉林中學、海南文昌中學、廣東省立第六師範學校(海南瓊臺師範前身)任教。曾與海南教育界知名人士鍾衍林、陸興煥等創辦瓊海中學(今海南中學前身)。二十年代後期赴新加坡育英學校任教。三十年代初回國,曾在南京訓練總監部軍學編譯處任少將編譯官兼圖書館主任。
  • 海南日報數字報-僑生慷慨赴國難
    慷慨歸國赴國難  報考軍校華僑班  陳立軒自幼和父母生活在新加坡,家庭條件尚屬優越。高中尚未畢業時,他早早就奉父命回老家瓊海娶妻,然後繼續回學校讀書。  「華僑對國家很關心,青少年學生更加關心祖國命運。當時,在校學生經常開展捐款捐物的活動,不少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回國參加抗日戰爭。」
  • 海南雞飯到底是新加坡菜還是海南菜?
    說到海南雞飯,大家一定會想到新加坡著名的海南雞飯。可是,如果你到了海南發現,海南也有海南雞飯。那到底兩者有什麼區別呢?哪種最正宗呢?下面小編一鹿將為您剖析海南雞飯的奧秘。首先,追其源頭,說一下,位於中國海南省的海南雞飯。
  • 馳名中外的海南雞飯,究竟是起源於海南還是新加坡?
    因為很多人都在爭論海南雞飯的來源,海南人說它來自海南,新加坡人說海南雞飯是新加坡的「國菜」,當然是來自於新加坡。如果說跟新加坡沒關係,那為什麼海南雞飯是新加坡的「國菜」?如果說起源於新加坡,那為什麼裡面有海南兩個字?所以,海南雞飯到底起源於哪裡?今天就來帶你揭開謎底。
  • 起源於海南,卻成為新加坡的國菜,和本土「海南雞飯」有什麼不同
    海南雞飯身為土生土長的海南人,小菜花在過去一直認為新加坡的海南雞飯跟小島的文昌雞飯就是同一道菜品在不同地區的不同叫法。但在親自品嘗後才發現,新加坡的「海南雞飯」和海南本地的「文昌雞飯」,雖然有相似之處,但並不相同。相同之處:兩道雞飯都是以白切雞為主,將雞肉洗淨後放入滾燙的鍋中,放少許薑片去腥,加入加入少許鹽。煮熟的雞肉外皮金黃,保留最原始的香味。
  • 2020海南文昌沙灘排球節落幕
    中國僑網文昌12月21日電 (文少玲)為期3天的2020海南沙灘運動嘉年華-2020海南文昌沙灘排球節20日在海南僑鄉文昌淇水灣落幕。圖為頒獎現場。 組委會供圖 攝  文昌市旅文局體育管理室主任陳禮國在活動中表示,文昌是排球之鄉,希望通過一系列沙灘運動普及沙灘排球運動,進一步推廣全民健身運動,深度融合「體育+旅遊」,讓更多人領略文昌「排球之鄉」的體育文化底蘊。沙灘排球比賽現場。
  • 海南日報數字報-僑賢澤桑梓 最美是鄉音
    而令文昌中學學子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校園裡那一座座以人名命名的樓宇,以及這背後華僑興學的感人故事。  華僑興學,可以說是文昌一大特色。早在1884年,文昌海外華僑便出資興建了羅峰書院。如今,由海外華人華僑出資建設的學校(教學樓)在文昌已遍地開花。「在文昌,幾乎每個鄉鎮都有海外華人華僑捐建的中小學校。」文昌中學老教師鄭祝利介紹,僅在文昌中學,以海外華人華僑命名的樓宇就多達8棟。
  • 這部文昌「草根團隊」拍攝的海南話微電影火了,農民參演、資金眾籌...
    近日來,海南話微電影《活抓日本仔》在網絡走紅,發布僅一周的時間,就有近4萬播放量。原汁原味的海南話、融入優美的瓊劇唱段、幽默的情節、「草根團隊」拍攝農民參演……不僅引得觀眾捧腹大笑,還收穫不少網友點讚。
  • 海南周刊:一代哲人吳德耀(組圖)
    ……」  新加坡是吳德耀先生最後服務的國度,他去世後,從新加坡前總統、社會各界到海南華僑,紛紛聚集一處,為這位跨時代的教育家舉行隆重的追思會,悼念文章充斥那些日子的新加坡媒體,吳德耀不平凡的一生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小小少年闖南洋  1916年,一個動蕩的世紀之初,也正是海南人闖南洋的又一個高峰期。這一年,吳德耀出生於僑鄉文昌一個清貧的私塾之家。
  • 華僑在海南文昌建了一條騎樓老街,成了景點,但遊客卻很少
    趕快上路吧,不要有一天我們在對方的葬禮上說,要是當時去了就好了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1013,閱讀約3分鐘如今的海南,不僅有黎、苗、壯等少數民族,還有大量的閩籍移民,這些移民遍布海南全省,尤其是沿海地區,以臨近省會海口的"科技之城"文昌的閩籍移民最為集中,他們大多還保留著閩南語的發音習慣,能用閩南語與閩南人進行基本的日常交流。從福建一直有愛拼才會贏的基因,不管是在內地,還是在海南,都出現了大量的移民。
  • 海南話拼音「文昌口音」方案
    漢語拼音(海南話拼音「文昌口音」)方案 ☆★☆★☆★☆★☆★☆★☆★☆★☆★☆★
  • 黃建雄看望慰問退休教師、一線教師代表
    9月9日下午,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區黨工委書記黃建雄看望慰問了區教育系統退休教師、一線教師代表,並代表黨工委管委會向全區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和離退休教師致以節日的問候。黃建雄先後赴倉山區金建小區、高新區南嶼初級中學,看望慰問了福州高新區第一中學退休教師許乃嵐、高新區南嶼初級中學援寧教師宋玲,向二位優秀教師送去了鮮花、果籃和慰問金,表達了敬意和問候。
  • 海南文昌中學試點配套拼裝式遊泳池
    用戶名稱:海南文昌中學  用戶需求:  海南省因其所處的地理位置關係,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非常適合露天遊泳,因此室外拼接式泳池成為了包括文昌中學在內的海南省試點「學遊泳、防溺水、懂救生」系統教育工程學校的不二之選。
  • 海南雞飯,新加坡要申遺
    在新加坡,雞飯攤位林立,「海南雞飯」從小吃店的一盤2新元雞飯,到高級酒店的二十幾新元一份雞飯套餐都有。海南雞飯是新加坡人當家美食海南雞飯起源自海南名菜文昌雞,那是20世紀初海南移民下南洋後,由家鄉帶來的美食,再經過調整改良演變出來的家鄉菜。
  • 偃武修文的文昌名人
    偃武修文的文昌名人文昌人傑地靈,名人輩出,近代史上更是群星燦爛,湧現出共產黨大將張雲逸、國民黨將領陳策等一百九十六位國共將軍,稱為「將軍之鄉」。文昌人。明代政治家、學者、海南三賢之一。為官20餘年,歷任四川臨察御史、浙江台州知府、浙江布政司左參政、右僉都御史、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等職。宋子文宋家長子宋子文(1894年12月4日-1971年4月26日),民國時期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海南文昌人。早年畢業上海聖約翰大學。後去美國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獲碩士學位,繼入哥倫比亞大學,獲博士學位。
  • 海南中學校名:商老墨香留海南
    新中國成立後,瓊海中學由私立改為公辦,並由瓊南中學、匹瑾女中、建華中學等三所學校先後併入,改稱廣東海南中學,於1959年被定為廣東省首批重點中學之一。1988年海南建省後,改名為海南中學,並被定為海南省重點中學。  建校90餘年來,海南中學教育教學質量一直居於全省前列,成為海南省基礎教育的一面旗幟,無數學生心嚮往之。
  • 「海南雞飯」為何會成為新加坡代表菜,在海南當地可不叫海南雞飯
    電影《海南雞飯》便是一部以海南雞飯為線索的美食電影,不得不提的當然是海南雞飯了。電影裡的主人公珍用祖傳秘方製作出獨特的海南雞飯,在新加坡開設了一家海南雞飯餐館,並打響了海南雞飯的名堂。現在海南雞飯不僅名馳中外,還成為新加坡的美食代表,因為《海南雞飯》這部電影,也讓更多的人認識了海南雞飯這道美食,但也讓一些不明所以的人誤以為「海南雞飯」在新加坡才是正宗的,但海南雞飯的起源如同其名字,就是起源於我國海南省文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