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記者江修興、薛柏武/文
    撫州素有「贛撫糧倉」之稱,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撫州一直致力於打造現代農業強市,走一條綠色生態農業發展之路。近日,撫州市長張鴻星參加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西活動籌備會並講話,從這項工作的安排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如何藉此機會向外界展示撫州農業的精彩,又如何帶領撫州人民向現代農業強市邁進……
    關鍵詞
    
    市長做起農業「推銷員」
    5月的撫州,陽光明媚,微風吹過稻田,青青的谷穗仿佛在低語。頭戴鬥笠的農民走進田間,一邊翻看抽穗的禾苗,一邊嗅著輕風拂過的稻花香,臉上洋溢著即將收穫的喜悅。撫州作為農業大市,近年來,現代農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迅猛勢頭。
    節日中的「豐收」,蘊含著深厚悠遠的民俗文化淵源。2018年9月22日,撫州市長張鴻星接過了舉辦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西活動的這杆旗幟,作為撫州主官的張鴻星責任重大而光榮。
    撫州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舉辦好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西活動,對於撫州這座歷史古城來說意義重大。4月28日,在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西活動籌備會上,張鴻星就表示,「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西活動主會場設在撫州,是撫州對外展示形象、提升自身影響力的難得機遇。
    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西活動落戶撫州,對撫州農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影響。早在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時,撫州就積極參與,不難看出,張鴻星在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的同時,也在為撫州農業自身的發展謀篇布局。
    「農民主體、因地制宜、節儉熱烈、開放搞活,推陳出新,力求以精彩紛呈的活動展示農民風採,展現撫州形象。」這是為舉辦好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西活動張鴻星對全體撫州幹部提出的要求。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撫州農業的發展並不只紙上談兵,僅在去年,撫州市「三品一標」農產品已達530個,有力推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去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567元,增長9.0%。
    撫州市政府牢牢把握歡慶豐收這個主線,始終堅持農民這個主體,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以現代社會的文化生產方式、表現方式、傳播方式、體驗方式,讓傳統農耕文化活起來,從而推動傳統文化和現代農業的強力發展。
    通過結構調整推進現代農業化
    工業是社會之基,農業則是民生之本。臨川西瓜、資溪白茶、崇仁麻雞、南豐蜜橘、廣昌白蓮、黎川香榧……談起農業,撫州特色鮮明,基本形成了「一縣一品」的發展格局,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市。
    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西活動落戶撫州,將極大促進撫州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然而「大而不強」也是撫州農業發展的不爭的事實,如何實現由大變強?推進現代農業成為撫州的關鍵。
    在今年撫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張鴻星就提出要大力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以今年農業「一會一節」為契機,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市步伐。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完成4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切實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提高高標準農田新增耕地率。嚴格落實耕地目標保護責任制,確保實現耕地佔補平衡、佔優補優。
    早在2018年,江西省政府就印發《關於加快農業結構調整行動計劃》,該計劃的出臺無疑給撫州現代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以撫州南城縣為例,近年來,南城縣圍繞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與旅遊業及秀美鄉村融合發展,帶動農業發展提質增效。南城縣通過採取市場化運作模式,大力推廣物聯網、節水灌溉、立體栽培等高端技術,續建1500畝蔬菜大棚,主要生產西紅柿、西甜瓜等,帶動周邊老百姓種植蔬菜1萬畝,戶均增收1500元,真正實現農業增效、農村增美、農民增收。
    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是撫州農業由大變強的必經之路。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今天,在現代農業農村化發展中,撫州正在不斷注入傳統文化的新元素、新內涵,不斷挖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在繼承中推陳出新,以最堅實的基礎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主動借鑑 走一條農業生態「新路子」
    行走在贛撫大地,萬頃沃野到處激蕩著現代農業發展的澎湃春潮。任何事情不可能一帆風順,撫州現代農業的快速中也面臨著問題,畜牧業汙染、農業廢棄物等問題,也給撫州農業發展敲上了警鐘。如何做好現代農業綠色發展成為關鍵,作為主官的張鴻星肩負重擔。
    生態農業的發展,絕非一蹴而就,其背後是生態保障機制的創新和完善。4月10日,撫州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推進會上,張鴻星就強調,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手段,對促進農民增收、振興鄉村、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學習借鑑浙江麗水「麗水山耕」區域公用品牌的成功經驗,加快推進撫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努力探索走出一條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之路,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
    未來綠色農業會成為國家農業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新一代農民的致富方向。撫州積極利用生態優勢提升農產品價值,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近年來,撫州市綠色生態農業不斷壯大規模、提升質量,南豐蜜橘、廣昌白蓮、崇仁麻雞、資溪白茶等眾多綠色農產品美譽度影響力不斷攀升,撫州市綠色生態農業生產基地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綠意盎然。
    撫州畫好「山水畫」、寫好「田園詩」,推進綠色生態農業壯大規模、提質增效成為撫州市政府一直鍥而不捨追求的。
    為此,撫州市以寫好綠色生態「田園詩」為突破口,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已發展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19個。同時,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統籌整合資金建設34.7萬畝高標準農田,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制定了以綠色農產品為主體的地方標準33項,建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7個,面積70萬畝;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47家,示範面積11萬畝……
    一串串驕人的數據、一張張靚麗的成績單、一幕幕高質量發展的場景,令人鼓舞、催人奮進
    撫州是一個有夢有戲的地方,撫州人開拓創新,砥礪奮進,打造綠色農業發展新名片,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強市,正在昂揚奮鬥的激情迎接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西活動的到來。
    留言互動
    讀者對於撫州市農業發展有什麼建議,歡迎掃描版面上方二維碼留言發表看法。
    請您點題
    信息日報傾力打造推出的「政事一周」和「市(廳)長一周」欄目已受讀者廣泛關注和好評,如果您想了解哪位市委書記、市長或廳長的工作動態,可致電13970088875。同時,本報也歡迎讀者提供書記、市長、廳長工作的新聞線索,一起來為江西加油鼓勁。
    (數據來源:江西日報社大江大數據研究中心,均來自媒體公開報導,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