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們齊國流行的留樂就是舜創造的樂嗎?留樂作為宮廷大樂又怎麼會在齊國民間流行的呢?」孫武見田開講完,又乘機插話。
「這個問題問得好。韶樂是齊國開國君主姜太公引入齊國的,因為受到太公因俗簡禮的基本治國方針影響,齊國的宮廷與民間就沒有像周王室那樣森嚴的界限。在這樣的情況下樂受到齊國俗樂的積極影響,融入了相當程度的地方色彩,從而更加突出了作為樂舞表現力的廣闊性以及親和性的特點,使其在民間得以流行開來。」田開微笑著回答說。
孫武欽佩田開淵博的知識,精湛的琴藝;田開喜歡孫武勤奮好學,善於鑽研,思維活躍。一個真心學,一個實心教,孫武的琴藝在田開的精心教導和悉心傳授下,進步神速。幾天後,田開叫過孫武,讓孫武當著他的面彈琴。一曲彈完,田開大為驚奇地說:「你剛來的時候,和弦不準,指法也生疏,想不到沒幾天工夫,你的琴藝進步竟如此神速,看你的指法純熟,疾徐有致,高低合度,一般琴師,也都趕不上你了。」
聽了田開的誇獎,孫武心中當然十分高興,不過他知道自己的琴藝與伯祖父的還差得遠,所以他一面對伯祖父的誇獎表示感謝,一面說自己還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向伯祖父學習,田開為孫武有這樣的學習態度而高興。
在以後的練習中,孫武更加刻苦,有時彈琴竟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達到了忘我的境界。一個月後,孫武已經把田開教授的古曲全部學會,剩下的只是多加時日練習的問題了。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一個月的快樂時光就要過去了,田開不得不重新回到京城。臨分別的時候,田開送給孫武了一架自己最心愛的古琴,作為紀念,孫武千恩萬謝,一直把伯祖父送到很遠,孫武還要送,田開把他攔住了。
田開說:「早晚總是要分別的,你回家吧!沒事的時候,就練我教你的琴,以後還有見面的機會。」祖孫兩個人這才灑淚分別。柏寢臺在齊國都城臨北部35公裡的地方,西面距樂安城四裡,是公元前676年所建。齊桓公曾經在這個臺上與諸侯會盟,後來也有人稱它桓公臺。柏寢臺臺高數十仞,方圓五六十畝,臺上殿圖堂皇,室宇壯觀,蒼松翠柏,鬱鬱蔥蔥。臺下闢有一個演武場,為軍兵操練所用。
就在孫武遷居樂安的這一年,柏寢臺上的宮室重新進行了修。完工後,齊景公在當時相國晏嬰和一班卿大夫的陪侍下,登上了柏寢臺觀閱齊國軍隊演陣。由於柏寢臺距離樂安非常近,並且孫武的爺爺是朝中有名的武將,所以孫武也有了一次觀看軍事演習的機會。
軍事演習的前一天,孫武就和爺爺提前來到了柏寢臺。第二天天還沒有亮,孫武就把爺爺給叫醒了。兩個人梳洗過後,孫書帶著自己的孫子來到了柏寢臺前,等待著齊景公和其他大臣的到來。大小官員陸續來到柏寢臺,最後一個來的是齊景公,全體官員山呼萬歲。
齊景公擺手讓所有人員起身,官員按次序坐好,沒有座位的只好站在臺前,孫書提前吩咐人在自己身邊給孫武搬了個凳子。上午9時,軍事演習開始。這時只見演武場上,戰車井然有序,戰馬昂首抖鬃,戈矛如林,旌旗獵獵。左中、右三軍陣容整齊,士卒精神抖擻,在孫書的號令下,有條不紊地變換著隊形。隨著擊鼓鳴鋒,軍士吶喊前進,戰馬嘶鳴馳騁,氣勢磅礴,聲振寰宇。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完了,以上都是個人的觀點,希望大家不喜勿噴哦。歡迎大家把自己的看法留在評論區與我共同探討!(以上內容為作者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