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叫成「虎狗獸」超糗 楊小黎苦練臺語進步神速

2020-12-22 ETtoday星光雲

記者許逸群/臺北報導

藝人楊小黎主持公視臺語臺兒童才藝節目《光榮島轉來》後,臺語大躍進,從一開始連用臺語講自己的名字都講得七零八落,連自己都大嘆:「我常在節目中說大家都聽不懂的臺語。」但是她憑著自身的努力,臺語程度進步神速,不只可以念出臺語順口溜,還能3秒念完臺語繞口令,讓搭檔邵大倫嘖嘖稱奇。

《光榮島轉來》主持人邵大倫與楊小黎。(圖/公視提供)

在邵大倫的帶領下,楊小黎主持時常有神來一筆的表現,例如她詢問小朋友衣服是誰製作的,只見小朋友猶豫地回答:「衣服是租來的。」搞笑的問答意外增添節目的趣味。她某次介紹來賓豬頭皮時,還把豬頭皮的頭銜「副教授」臺語念成「虎狗獸」,讓大夥哭笑不得。

《光榮島轉來》將進入總決賽。(圖/公視提供)

《光榮島轉來》即將進入總決賽,各隊在決賽第一輪展現精彩的表演,最後僅有十二組進入總決賽。為了提升各隊表演的實力,特別規劃了外景任務賽與導師課程進行指導,讓參加總決賽的隊伍,有更豐富的元素加入表演,希望帶給觀眾全然不同的表演感受。

相關焦點

  • 工作人員沒吃飯照趕戲……楊小黎心疼「自掏腰包」請客:沒吃飽怎麼...
    記者李欣容/臺北報導楊小黎近來在嘉義趕拍《天之蕉子》,劇中角色秀玉愛恨分明,為人正義,自從演了這個角色後,她也認為自己個性改變,更勇於表達自己,劇組飯菜不夠,她也跳出來為基層員工說話。楊小黎有俠女性格。(圖/翻攝自楊小黎臉書)楊小黎每接一檔戲前就會去算塔羅牌,這次接《天之蕉子》老師告訴她「你會非常累,但這是一個療愈的過程。」她也認為拍了之後變得更愛恨分明,「以前會想要讓大家都好,會比較犧牲自己,我現在比較多話敢說出來。」
  • 「臺語」、閩南語、「臺語文學」
    最近臺灣又有人炒作「臺語」了,《自由時報》的大標題:「臺語改稱閩南話是去臺灣化」。某綠色「立委」甚至說;「閩」字是門裡面有一隻蟲,是侮辱臺灣。可謂數典忘祖之極。  「臺語」和閩南語之爭也是老話題,民進黨「執政」時推行母語教育,指國民黨是外來政權,數十年逼迫民眾學「國語」,小學生說母語還要受罰,成長經驗痛苦。
  • (臺語原來是這樣)撲克牌的臺語怎麼說?
    有一次說書先生白曉生去朋友麻豆的阿公家,親戚的小孩子在客廳低著頭滑著手機,阿公跟長輩們閒聊之中,感嘆時代進步,小朋友們聚在一起都在滑手機,即使是長輩也紛紛成了低頭族。阿公說:「以前至少攏會做夥耍『刮之枋』。」什麼是「刮之枋」呢?「刮之枋」(khe-tsi-pang),是臺語諧音字,撲克牌的意思。
  • 「臺語」是如何從語言變成「政治」的?
    「臺語」是泉漳人帶過去的  在臺灣民間的口語中,一般講「淡水河也沒有加蓋啊,你去跳啊」,意思是叫人去死,是非常沒有禮貌的話,而陳水扁刻意用這段「臺語」俚語來回應用國語「嗆」他的人,還把淡水河改成太平洋,更莫名其妙把邏輯引導為「嗆」他的人是因為「覺得中國好、不愛臺灣」,所以才「嗆」他。  所謂「臺語」,其實就是閩南語。
  • 把「閩南話」改稱「臺語」是歧視誰
    在臺灣,統一的、官方使用的文字是中文,如果說方言,有閩南話、有客家話、有四川話等等,何來「臺語」?當然,近年來,臺灣有些民眾把「閩南話」稱作「臺語」,但是對廣大的客家人、少數民族、外省人等情何以堪?把個別族群的方言稱作「臺語」,難道不是嚴重歧視客家人、少數民族、外省人的行徑?
  • 「臺語」不過是方言 「國語」無可取代
    社論摘編如下:作家黃春明5月到臺南以「臺語文書寫與教育的商榷」為題演講,遭到臺灣成大副教授蔣為文高舉大字報嗆聲,兩人幾乎發生衝突。此一事件除了顯示「中國語文」與「臺語文」之間的分歧及爭辯仍未停止外,即使「臺語文」本身也有不同見解與矛盾,實在引人憂慮。目前島內擁有統一的文字和語言,但在「本土意識」抬頭下,「臺語文」也逐漸顯示其重要性。
  • 「臺語」和「閩南語」的鬧劇之爭
    (中評社 資料照)   臺灣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接受中評社訪問時痛斥「獨「派胡扯,指出即使臺灣教育主管部門要將「臺語」改為「閩南語」都只對了一半,真正應該改為「河洛話」,若真的要溯本清源,更應該改為「中國話」。
  • 一場反恐演習可以扯上「歧視臺語」...
    不過,就是這一場再正常不過的反恐演習,卻勾起臺南市議會民進黨團幹事長、市議員林宜瑾的「無限想像」,她認為,相關演習有歧視所謂的「臺語」(即閩南語)之嫌。不過,林宜瑾的特別助理林易瑩看了反恐演練後在「臉譜」(Facebook)上表示,「為什麼世大運的防災演習,演出歇斯底裡的歹徒,要用『臺語』呢?」她又質疑,世大運其他宣傳廣告也使用「臺語」嗎?還是歹徒就是要用「臺語」講才像?才符合某種形象?但其他的世大運宣傳影片,除了國際外語版,柯文哲和選手都是「北京話」發音,裡頭的女演員甚至原本就不會講「臺語」,是配合這次反恐劇本苦練的。
  • 臺語電影種類
    臺語電影因為發展期間與票房所需,類型不是很多。約略可分為以歌曲為主的電影、歌仔戲電影與現實社會電影。   臺語電影的歌曲為主電影,一者是將利用舊有30年代以來的臺語歌謠或流行歌曲的意境,將其重拍成電影,例如《雨夜花》《望春風》(楊麗花主演),一者是利用當時正紅的流行歌曲加以拍攝,例如洪一峰的《舊情綿綿》。
  • 「say uncle」 可不是 「叫叔叔」!不知道真是糗大了!
    英語俚語使我們的口語表達更加地道,然而在學習英語俚語的過程中,我們總會犯各種錯誤,例如,我們今天要學習的「say uncle」:「say uncle」 可不是 「叫叔叔
  • 「臺語」如何從語言變政治? 溝通工具成武器
    ■「臺語」是泉漳人帶過去的  在臺灣民間的口語中,一般講「淡水河也沒有加蓋啊,你去跳啊」,意思是叫人去死,是非常沒有禮貌的話,而陳水扁刻意用這段「臺語」俚語來回應用國語「嗆」他的人,還把淡水河改成太平洋,更莫名其妙把邏輯引導為
  • 孫武的琴藝在田開的精心教導和悉心傳授下,進步神速
    一個真心學,一個實心教,孫武的琴藝在田開的精心教導和悉心傳授下,進步神速。幾天後,田開叫過孫武,讓孫武當著他的面彈琴。一曲彈完,田開大為驚奇地說:「你剛來的時候,和弦不準,指法也生疏,想不到沒幾天工夫,你的琴藝進步竟如此神速,看你的指法純熟,疾徐有致,高低合度,一般琴師,也都趕不上你了。」
  • 小學生練「字」成段子?掌握「筆畫秘訣」,一旦領悟,進步神速
    講真,小學生真是段子王,隨便練練字,都能成了熱搜段子!怎麼回事呢?一位小學生考試時「員」字屢次寫錯,媽媽一怒之下,罰孩子寫100遍「員」字,媽媽的初衷是一來加強記憶,二來練練字,畢竟現在小學生寫一手漂亮的好字是硬要求。
  • 【語詞究竟】臺語?閩南語?
    事實上,臺灣的國語跟大陸的普通話一樣,peanut都是叫「花生」的,「土豆」是閩南語的說法。這也難免,簡易的對照表畢竟無法面面俱到。另有一條說,臺灣的「臺語」就是大陸的「閩南語」。是嗎?差不多是的,在臺灣,「閩南語」的確常稱為「臺語」(其他說法從略)。
  • 清華進入前20,南科大進步神速
    重磅消息,2021年的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已經出爐了,清華首次擠入前20強,成為亞洲唯一進入前20強的大學,而南方科技大學則進步神速,排名直線上升,超過了眾多985重點大學。那麼其他高校表現如何呢?但中科大培養出的人才卻非常多,很多都成了大國工匠,看來千人一院士的口號並不是白叫的,特別是中科大的少年班更是全國聞名,招錄了全國各地的頂尖少年孩子,在中科大這個良好的平臺下,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 陳小春初試臺語 唱《心事誰人知》 - 網易娛樂頻道
    陳小春初試臺語 唱《心事誰人知》2003年09月01日11:54:46 網易娛樂 天虎娛樂   陳小春在新歌《算你狠》裡初試啼聲,唱了段臺語歌《心事誰人知》,他和臺語歌的淵源早在多年前,那時他還只是個默默無名的舞群,為了到東南亞登臺,還學唱了《愛拼才會贏》和《浪子的心情》。
  • 性感中文教學影片 外國人中文進步神速的原因就是...
    性感中文教學影片 歪國人中文進步神速的原因就是...
  • 「小富婆」的臺語怎麼講?
    這句話裡面的「小富婆」,臺語該怎麼說呢?如果有算命習慣的朋友,或許可以仔細回想看看,是否曾經聽過算命師說過這句話:「孵金婆。」「孵金婆」(˙ㄅㄨ ㄍㄧㄣ ㄅㄜˊ pū-kim-p),這個「孵金」是很有意思的。
  • 作戰吧偶像第4期Boys and Girls 胡夏苦練跳舞學韓語
    胡夏Zico在上期節目中憑藉對經典情歌《信仰》催人淚下的翻唱一舉奪得當場冠軍,而在最新一期中,他們顯然沒有要收手的意思,胡夏不僅苦練起了韓文,他更是打破以往禁忌跳起了舞蹈,為了再登寶座,簡直拼盡了洪荒之力。­  其實,隨著各個組合的默契度、舞臺控制力不斷升級,競爭早已愈演愈烈。
  • 山東高校綜合排名,山東農業大學第九,最後一所大學進步神速
    在2018年的投檔線中,青島農業大學的分數線與山農的差距非常小,北京和上海的二本院校分數線也遠超其它城市普通一本。城市對於一個大學來說是其靠山。7、山東科技大學綜合實力與青島科技大學相近,主要側重點不同。其中,類似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工科表現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