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詞究竟】臺語?閩南語?

2021-02-07 閩南文化網

作者:曾泰元

微博上曾經有過一張《臺灣與大陸用語對照表》,當時網友還熱烈轉載。有好幾個大陸網友不確定表中所言是否屬實,留言問我。我瀏覽了一下,發現絕大部分都對,然而個別詞語有誤,一般是過分簡化,如臺灣的「土豆」就是大陸的「花生」(peanut)。事實上,臺灣的國語跟大陸的普通話一樣,peanut都是叫「花生」的,「土豆」是閩南語的說法。這也難免,簡易的對照表畢竟無法面面俱到。

另有一條說,臺灣的「臺語」就是大陸的「閩南語」。是嗎?差不多是的,在臺灣,「閩南語」的確常稱為「臺語」(其他說法從略)。這個「臺語」當然不是大陸西南與東南亞諸民族講的「臺語」(Tai),而是與廈門話十分接近、臺灣閩南族群最主要的漢語方言「臺語」(Taiwanese)。

弔詭的是,這個臺灣最通行、大家都慣用的「臺語」,始終沒有得到官方的認可。臺灣「教育部」網上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只收錄了「閩南語」和「閩南話」,「國語推行委員會」採用的則是折中的「臺灣閩南語」。

當今英語世界最大、最權威的語言學工具書當屬《語言與語言學百科全書》(EncyclopediaofLanguageandLinguistics),在其包羅萬象的14冊巨著中,有一篇探討臺灣語言現狀的專文,作者是日本關西學院的DeChicchis教授。他在此文第一段的後三分之一處,明顯跳脫了學術的客觀與中性,寫出了隱含個人價值判斷的語句:

有些人用「臺語」來指稱臺灣的一種語言。然而講得好聽一點,這些人是所知不足,講得難聽一點,這些人根本就是沙文主義者。(筆者譯,原文從略)

用「臺語」是沙文主義的展現?我們不妨先試著從傳統的「閩南語」說起,才能了解「臺語」這個說法出現的背景。

有學者聲稱,「閩」字裡有個「蟲」,與蟲蛇有關,是中國古代南蠻的一支,為地處邊疆、尚未開化的少數民族,有貶抑與歧視的負面含意。

另外,閩南語在臺灣四百年,融入了許多荷蘭語、日語及臺灣原住民語,使得臺灣的閩南語跟祖籍地的閩南語有了顯著的不同。當然,部分臺獨人士想要藉此切斷與大陸的臍帶,也不無可能。

如此看來,使用「臺語」或可避免部分學者所謂負面的聯想,也似乎能夠彰顯這個語言在臺灣四百年融合發展的獨特性。然而「臺語」的說法卻又陷入了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窠臼。

臺語又稱臺灣話,用「臺灣」這個地名來概括指稱此地的單一語言,事實上並不妥當。臺灣是個多語社會,舉凡原住民諸語言、客家話、閩南語、乃至於晚近的國語,都應該視為廣義的臺灣話。在臺灣用「臺語」來指稱傳統的閩南語,對同在這塊土地上生根發展的其他語言而言並不公允,難怪此舉會被日本學者批為沙文主義。

名不正則言不順。傳統的「閩南語」和目前常用的「臺語」該如何取捨?我們不妨借鑑英文,看看他們如何處理類似的情況。英文(English)源自英格蘭(England),最初是盎格魯人(Angle)的語言,隨著移民而遍布世界各地,雖融合了當地的特色也有了各自的發展,卻不見它改名換姓。美國人不講美文,加拿大人不講加拿大文,澳洲不講澳洲文,紐西蘭也不講紐西蘭文。這些英語系的國家都講英文。

從英文的例子回過頭來觀照閩南語,就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糾葛。閩南語源自閩南,來到臺灣還是閩南語,沒有必要因為臺灣的閩南語發展出不同於原生地的特色,就必須換個名稱「以正視聽」。

另外,「閩」字在古代或許給人蠻荒的聯想,但語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由貶轉褒的例子俯拾皆是。英文最經典的例子當屬nice,它源自nescient,本義是「無知」,現在則意味著各種的「美好」。中文的「霸」原指強橫無禮、仗勢欺人的壞蛋,近年來竟搖身一變,成為如「學霸」般讚美他人厲害的詞彙元素。

然而,語言畢竟是眾人約定俗成的產物,不是哪一個人說了算,更何況一物多名、一名多物也都是語言的常態,有關「臺語」與「閩南語」的糾葛,我們就放寬心,順其自然吧。

來源:南方周末 作者:曾泰元

責編:057

相關焦點

  • 「臺語」、閩南語、「臺語文學」
    最近臺灣又有人炒作「臺語」了,《自由時報》的大標題:「臺語改稱閩南話是去臺灣化」。某綠色「立委」甚至說;「閩」字是門裡面有一隻蟲,是侮辱臺灣。可謂數典忘祖之極。  「臺語」和閩南語之爭也是老話題,民進黨「執政」時推行母語教育,指國民黨是外來政權,數十年逼迫民眾學「國語」,小學生說母語還要受罰,成長經驗痛苦。
  • 學者:「臺語」改「閩南語」還不夠 就是中國話
    臺灣「教育部」有意將國中小「臺語」課程的名稱,更改為「閩南語」課程,引發「獨派」的強烈反彈,他們認為這不只是歧視,更是馬英九的「去臺灣化」作為。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曉波接受中評社訪問時痛斥「獨派」胡扯,指出即使「教育部」要將「臺語」改為「閩南語」都只對了一半,真正應該改為「河洛話」,若真的要溯本清源,更應該改為「中國話」。  王曉波指出,若以中國語系來說,確實有閩南語,並沒有臺灣話,若真要講臺灣話,指的應該是原住民話,再說若閩南語是「臺語」,那客語呢?
  • 賴清德稱「臺語是閩南語」被批:是在分化族群、製造對立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針對臺「行政院長」賴清德此前「臺語」等於「閩南語」的論調,臺灣各界產生強烈質疑,稱其為「臺灣閩南沙文主義」。20日,臺灣客家語文學會特別召開記者會,反對賴清德的立場,批評民進黨不應分化臺灣特定族群,造成對立。
  • 「臺語」和「閩南語」的鬧劇之爭
    王曉波認為,臺灣教育部要把「臺語」改成「閩南語」只對了一半。
  • 荒腔走板的「臺灣閩南語羅馬字」
    臺灣的「教育部」在最後的看守期間仍舊不老實呆著,繼續推動了一項看似重要的語文政策,規定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要以羅馬拼音學習讀寫閩南語。除此之外「教育部」還有一套閩南語拼音系統叫「臺語通用拼音」,主要是以「國語注音字母」為主,再加上幾個閩南語獨有的發音符號。
  • 年輕有特色的音質,幾經轉折,進軍臺語市場的第一位閩南語歌手
    13歲發行首張唱片《姐妹情深》,以《金包銀》走紅臺語歌壇的蔡秋鳳以獨特的"鼻腔共鳴"的聲音至今還引起秀場和模仿迷們爭相模仿。3歲『麗林唱片』發行首張唱片《姐妹情深》 ,保守的家庭反對年紀太小的秋鳳出來作宣傳。
  • 唐荒:臺語羅馬拼音 臺教育部門最後一場宣傳秀
    臺灣的「教育部」在最後的看守期間仍舊不閒著,繼續推動了一項看似重要的語文政策,規定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要以羅馬拼音學習讀寫閩南語。除此之外「教育部」還有一套閩南語拼音系統叫「臺語通用拼音」,主要是以「國語注音字母」為主,再加上幾個閩南語獨有的發音符號。
  • 朋友,你聽過臺語歌嗎?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親測有效 2、 按口音來區分,中國流行音樂大概有四派: 國語、粵語、閩南語(臺語)、未知神秘小語種。 相比之下,閩南語歌曲在主流市場的日漸式微,則令人難過很多。 即使時不時,它們仍然會以詭異、甚至鬼畜的面目出現在大眾視野裡,比如下面《權利的遊戲》閩南語片頭曲,就非常到位:3、 原來的閩南語歌曲,是十分有特色的。
  • 臺語電影發展概況
    臺語電影又稱為臺語片,是指以臺灣話配音的電影。另外,臺語電影亦專指臺灣於1955年至1981年,以臺語發音的臺灣電影影片,當時係為與國語片、廈語片等做區隔。在臺語片中,不管角色背景為何,幾乎一律以臺語發音為主,這與當時國語片情況相同。
  • 國之瑰寶:閩南語
    閩南語在語言學的分類上,屬漢語族中閩語的一種。中國大陸的語言學者多認為閩南語是一種漢語方言,西方與臺灣學者則對方言及語言兩種說法皆有認同者。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泉州話、漳州話、福建話、閩南方言;在臺灣亦被稱為臺語、臺灣話、河洛話或福佬話,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語言關係 漢藏語系---漢語---閩語---閩南語
  • 「臺語」是如何從語言變成「政治」的?
    「臺語」是泉漳人帶過去的  在臺灣民間的口語中,一般講「淡水河也沒有加蓋啊,你去跳啊」,意思是叫人去死,是非常沒有禮貌的話,而陳水扁刻意用這段「臺語」俚語來回應用國語「嗆」他的人,還把淡水河改成太平洋,更莫名其妙把邏輯引導為「嗆」他的人是因為「覺得中國好、不愛臺灣」,所以才「嗆」他。  所謂「臺語」,其實就是閩南語。
  • 二馬音樂匯 你應該聽到的閩南語歌曲
    小市民的臺語歌手陳雷,他的歌聲簡約、素樸地傳達了臺灣小市民階層的心聲,加上他鄉土、可愛的造型,使陳雷成為臺灣歌壇小市民的代表人物。經典歌曲為唱出上班族心聲的"風真透",表達積極人生觀的"歡喜就好"等等。2005年,受中央電視臺邀請,陳雷成為第一位在"同一首歌"節目演唱的閩南語歌手。而名曲《歡喜就好》成為兩岸票選閩南語十大經典名曲之一。
  • 閩南語正名河洛語
    民國七十八年前後,當我正在整理「唐詩三百首閩南語語調譜」的時候,從報紙上赫然看到一位大學教授所 寫的文章,直指臺灣閩南人所說的語詞「ho11 lo53」,對應漢字就是「貉獠」二字。民國八十一年,有位外省人指著當時報紙上的報導,當著我的面笑說:「ho11 lo53」就是「貉獠」,你作這些事有什麼意義?
  • 閩南語全部視頻課程和MP3教學免費下載
    閩南語全部視頻課程和MP3教學免費下載,本閩南語視頻教程包含以下:1 輕鬆學說閩南語mp3 共172分鐘,帶LRC字幕和word文檔 19.5M2 簡單閩南語會話mp3 共200句,帶word文檔 10.0M3 林氏閩南語教程mp3 共21課,
  • 不說「臺語」是不愛臺灣?綠營被指用省籍煽動族群仇恨
    臺「經濟部長」沈榮津用閩南語答覆國民黨少數民族「立委」廖國棟的質詢,廖國棟要求改用國語,被綠色媒體扭曲為「禁說臺語」。臺灣從戒嚴走到今天,國語不再獨大,多元語言固然是好事,影射不說所謂「臺語」是不愛臺灣,就太過頭了,陳水扁時代的福佬沙文主義復闢了嗎?
  • 閩南語笑話6則
  • 怎樣快速學習閩南語
    學習外語的人多了,學習閩南語的人卻相對較少,怎樣能快速的學習閩南語呢,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快速學習閩南語的途徑。步驟/方法  第一種方法,學習閩南語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懂得閩南語的人教你,和那些會說閩南話的人說話交流,不出一個禮拜,那些最基本的生活對話就都會了,有條件的可以到福建地區去住一段日子,效果更好。
  • 最佳臺語女歌手獎?上海姑娘閩南歌唱紅臺島
    2011年12月發行臺語專輯《春夏秋冬》,也是第一位在臺灣發行臺語專輯的大陸歌手。2012年12月推出第二張臺語專輯《愛》,將爵士、搖滾、節奏布魯斯等曲風融入閩南語歌曲。2013年獲臺灣第24屆金曲獎流行音樂類「最佳臺語女歌手獎」。
  • 臺「教育部」要求初中生要用閩南語寫博客
    1日下午「教育部」召開9年一貫閩南語課綱研修草案會議,不僅小學生要學會用臺語羅馬拼音發E-Mail、上MSN,初中生也要用閩南語寫博客。據TVBS新聞報導,教育部研擬的閩南語課綱,在閩南語的前頭加注「臺灣」二字,改稱「臺灣閩南語」。另外統一採用臺灣羅馬拼音法,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會用羅馬拼音發E-Mail,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用臺灣閩南語上MSN,初中生更要用臺灣閩南語寫博客。
  • 慶蘇打綠門票賣光 主唱青峰母閩南語謝粉絲
    偶像樂團蘇打綠加開的一場高雄演唱會,門票賣光光,為了答謝粉絲,主唱青峰特別請媽媽用臺語錄製一段話感謝歌迷,地道的閩南語腔調,讓粉絲覺得親切又可愛,但這樣的答謝方式,一般人會想到是「臺語掛」的藝人,但明明是偶像樂團蘇打綠,廣告卻走草根本土路線,為的就是拉近跟歌迷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