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初中生質疑課文 馮驥才致信感謝改文章

2020-12-16 華夏經緯網

  荊楚網消息 (楚天都市報) (記者 李樵)「你的意見是對的。這便糾正了我的文章中一個『隱藏很久』的知識性的錯誤。你對科學的認真態度令我感動。」昨日,武昌水果湖二中初一(7)班學生熊勃,收到作家馮驥才先生的一封感謝信,以及作家修改後的《捅馬蜂窩》一文的列印件。

  看完馮驥才先生的親筆信,熊勃和他的父親熊先生都非常激動。熊先生說:「虛心接受一位中學生的意見,並修改大作,馮先生確具有大家風範。

  兩次通話 作家虛心改錯

  《捅馬蜂窩》是鄂教版初一語文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文中,馮驥才描述了兒時捅馬蜂窩的事。「這就是蜇你那隻馬蜂……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就是這一句讓熊勃質疑:馬蜂蜇人後不一定會死。

  4日上午,記者接到馮驥才電話:「請代表我向這位中學生表示感謝。」

  馮驥才在電話中稱,馬蜂蟄人後死亡的內容,是爺爺告訴他的,他並沒有核實。如果不科學,將儘快修改。

  「請教專家得知,馬蜂蟄人後不會立刻死亡。」元月22日,記者再次接到馮驥才的電話。他說,已經將文章修改,並請朋友仔細看過。朋友們認為,修改對文章的主旨和文採沒有影響。

  馮驥才告訴記者,今後自己出版的作品集,將採用新版《捅馬蜂窩》。

  記者昨日與教材出版方——湖北教育出版社取得了聯繫。教材編輯室一負責人表示,今後的教材將採用馮驥才修改後的版本。

  兩處修改馬蜂終被「拍死」

  昨日,記者對比馮驥才新舊版本的《捅馬蜂窩》發現,他在新版本中作了如下兩處修改。

  一、原文:我抬手想擋住臉,只覺眉心像被針扎似的劇烈一疼,挨蟄了!我捂著臉大叫。不知道誰開門把我拖進屋。

  修改為:瞬間只覺眉心像被針扎似的劇烈一疼,挨蟄了!我下意識地用手一拍,感覺我的掌心觸到它可怕的身體。我嚇得大叫,不知道誰開門把我拖進屋裡。

  二、原文:「怕什麼,它早死了!」爺爺說。細瞧,噢,原來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幾隻黑螞蟻在它身上爬來爬去。爺爺說:「這就是蟄你的那隻馬蜂。馬蜂就是這樣,你不惹它,他不蟄你。他要是蟄了你,自己也就死了。」「那它幹嘛還要蟄我呢,它不就完了嗎?」「你毀了它的家,它當然不肯饒你。它要拼命的!」爺爺說。

  修改為:「怕什麼,它早死了!」爺爺說,「這就是蟄你的那隻馬蜂,可能被你那一拍,拍死的。」

  仔細一瞧,噢,原來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幾隻黑螞蟻在它身上爬來爬去。「馬蜂就是這樣,你不惹他,它不蟄你。」爺爺說。「那它幹嘛還要蟄我,這樣它自己不也完了嗎?」「你毀了它的家——那是多大一個家呀!它當然要跟你拼命的!」爺爺說。

  問題 教師挑錯無人受理

  教材中存在的問題,為何大多由讀者和學生提出質疑,而鮮有教師的質疑聲呢?「這其實是個誤區。」華師一附中特級教師周文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教師質疑教材錯誤後,往往長期得不到出版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大家無可奈何,也習以為常了。

  周文濤說,近幾年頻頻出現學生給教材「挑刺」的新聞,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高考時,如果因為教材的問題,導致學生答題不準確,不扣學生考分,這樣一種評價機制對鼓勵教師及時發現教材中知識性錯誤形成一種障礙。

  感嘆學生質疑難能可貴

  「我也給學生講過《捅馬蜂窩》這篇課文,但我沒有對此問題提出任何質疑。」漢口一位初中語文教師坦言:自身對生物知識了解不多,也無法及時發現問題,更談不上對錯誤提出質疑。

  一位教師在網上發表言論稱,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教材是「權威定論」,老師講的是「金口玉言」,做題得分靠的是「標準答案」,這也是教材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的原因所在。因此,從這個角度說,武漢初中生質疑作家文章,實在難能可貴。

  資料

  馮驥才,1942年生於天津,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和畫家。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小說學會會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已出版各種作品集近百種,其作品《挑山工》、《花臉》、《珍珠鳥》和《捅馬蜂窩》等,已入選湖北省內外中小學語文教科書。

  連結

  ●2009年11月,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朱詩鰲教授致信本報稱: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大瀑布的葬禮》一文中有知識性錯誤(本報2009年11月18日曾報導),建議出版社從教材中刪除這篇課文。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課文被疑造假 出版社:爭議文章不再選用
    中新社記者 於海洋 攝  近日,人教版四年級語文課文《尊嚴》被指「造假」的消息引發關注。7日晚間,人民教育出版社回應稱,出版社正在組織有關專家對此進行研判,此外,已於2016年9月開始使用的新版語文教材沒有選用該文。對於質疑聲,出版社稱,將本著虛心聽取、有錯必改的原則,認真對待和處理。
  • 馮驥才:大河流過,大樹繁茂
    馮驥才出生於天津,卻始終與故鄉——寧波江北的慈城有著無限牽絆。  東漢開國名將、「大樹將軍」馮異是馮驥才的先祖。馮異文韜武略、戰功卓著,卻不慕名利。每當打了勝仗,眾將論功時,他總默默避於大樹背後。將士們敬佩其為人,敬稱他為大樹將軍。  兩千年以後,馮驥才以「大樹」作為自己畫館的名字。
  • 韓國3初中生致信日本56所中學 批評其歷史教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據日本共同社6月13日報導,日本島根縣有關部門12日透露,有關韓國實際控制的獨島(日本稱:竹島),3名韓國初中生今年5月致信島根縣內56所市立初中,對日本的歷史教育提出批評。據島根縣獨島對策室稱,批評信的寄信人是韓國「鹹平初中」的歷史社3名學生。
  • 馮驥才先生筆下的又一個「俗世奇人」! ——我讀《獻你一束花》
    這是讀懂課文內容和主旨的三個重要句子。第一句介紹女運動員失敗的原因,因此她特別需要「獻花」;第二句教她走出失敗陰影,為「獻花」打助攻,點明文章主旨;第三句是「獻花」的作用和意義。這三句對學生來說,理解有一定難度,可以抓住關鍵詞、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歷理解。理解後,課文第一道思考題就能輕鬆解決。二是插敘(第四自然段)的作用。
  • 作家馮驥才的文學世界:擁有一間書房曾是奢望
    《書房一世界》收錄了77篇文章,因為書出版時,馮驥才正好77歲。他說,寫到差不多的時候,覺得自己得停住了。如果不停住,可能得寫兩三百篇,「有價值的東西太多了。」 平時,馮驥才最喜歡在自己家的書房寫東西,安靜、舒適。書房裡擺放著許多對他具有重要意義的物品,丁香尺、小藥瓶、老照片……當然還有書。
  • 中學教師質疑小學課文《尊嚴》為假課文
    「《尊嚴》可能是一篇假課文。」4月5日,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吳兆華告訴記者,她質疑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中《尊嚴》一文的真實性。吳兆華認為這很可能是一篇假課文,她把自己的想法如實告訴兒子,兒子非常吃驚地說怎麼可以騙人呢!「作者與編輯的原意和出發點是好的,希望教給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尊嚴。但這樣無中生有信口雌黃的杜撰,又將知識和教材的尊嚴置於何地呢?」「同為孩子媽,我覺得吳老師說出了我們的心聲。」曲阜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曹英慧告訴記者,她第一時間轉發了吳兆華在朋友圈發出的質疑。
  • 韓國3名初中生致信日本56所中學 批評其歷史教育
    據環球時報援引日本共同社6月13日報導,日本島根縣有關部門12日透露,有關韓國實際控制的獨島(日本稱:竹島),3名韓國初中生今年5月致信島根縣內56所市立初中,對日本的歷史教育提出批評。 據島根縣獨島對策室稱,批評信的寄信人是韓國「鹹平初中」的歷史社3名學生。信件為3張用韓語和英語寫成的信紙,收信人為各學校的「地理教師」。
  • 初中生背課文不用再愁?兩種辦法能幫你
    初中生背課文不用再愁?兩種辦法能幫你學習語文,一定要背課文,因為熟讀並背誦是進行語言積累及語感培養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掌握語文知識的重要方法。在大聲朗讀的過程中,我們除了讀懂文章的內容,還能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同時也能體驗到優美的文句、詞語所特有的韻律。背誦一些經典段落能使我們加強對文字的運用,在理解之後再進行背誦還能達到終生不忘的效果。但,許多同學都說,一上初中,課文變長、變難了,哪能背過課文啊?不要灰心,老夫在這裡教你們兩種好辦法,一定能容易背課文。
  • ...致信《上海日報》:謝謝中國人民,尤其是武漢人民的勇氣和堅強!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人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為世界防控疫情爭取了時間,海外友人紛紛致信對中國抗擊疫情的行動高度讚賞。在來信中,他寫道:「我們應該向中國人民,尤其是武漢人民,大聲地說謝謝,謝謝他們的勇氣和堅強。」庫薩克先生是在閱讀了《上海日報》近日發表的特聘首席評論員專欄文章後,特別寫信來感謝中國人民同心協力的付出,以及中國與其他國家守望相助、共同抗疫的大國擔當精神。
  • 初中生必須知道的15種閱讀技巧,超級實用
    對於初中生學生來說,大量閱讀的好處不僅僅是為了寫出一篇好文章來,更重要的是在閱讀中豐富知識、吸收信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閱讀能力不是短期行為,它是一個較長的過程。雖然都是讀書,但是使用不同的讀書方法所收穫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你用對讀書方法了嗎?下面是13種讀書方法,供同學們參考。
  • 歐巴馬致信成都市民 感謝其支招「堵」漏油(圖)
    前天晚上,幫老李發郵件的人打開自己郵箱,發現一封標題是「白宮總統感謝你的來信」的英文電子郵件,郵件開頭說:「感謝你致信給我,提供關於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處理方法。」末尾署名竟是「貝拉克·歐巴馬」!  她趕緊把消息告訴了李良正。老李顯得很激動,他說:「希望能永遠保存這封信,而且也希望地球變得越來越好。」
  • 初中語文複習法,根據遺忘時間來背誦課文,再也不怕課文記不住
    可能很多初中生對於背誦語文課文都會有一個相同的問題,那就是前面剛剛背誦了下來,等到學到了後面的知識,前面背誦過的文章又都忘記的一乾二淨了,就這樣來來回回的反覆背誦,到了考試前夕,感覺仿佛整本書都不記得了。
  • 三年幫扶畢節52萬人脫貧 許家印致信員工感謝付出
    新春佳節來臨之際,許家印致信恆大集團在貴州省畢節市的2108名一線扶貧隊員,感謝他們為扶貧攻堅事業的付出和貢獻,並要求扶貧隊員們一如既往紮實推進幫扶工作,助力打贏打好這場脫貧攻堅戰。並向你們的家人表示衷心的感謝!三年多來,你們大力弘揚「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努力拼搏,開拓進取」的恆大精神和「精心策劃、狠抓落實、辦事高效」的恆大作風,在極其艱苦的烏蒙山恆大扶貧前線,出色的完成了集團交給的工作任務。
  • 課文標題有改動,司馬光不再「砸缸」,是因為馬未都的一句話?
    君不見,哪怕是小學生針對課文提出自己的質疑,只要有一定的依據,教材編寫組就得謹慎對待,「有一定的道理」「下次注意」「修訂的時候改。」更不要說有些問題是專家提出的了。馬未都老師在某次的電視節目中就對課文《司馬光砸缸》的真實性提出過質疑,馬未都指出,司馬光生活的年代,是無法燒制出能淹沒一個人、直徑達到一米的大瓷缸的。「從文物論證角度來說,這事是假的!」我們先不考慮這個說法是不是正確,但有一點,大家還是認可的,那就是宋朝及之前燒造的類似器型,都叫甕,不叫缸。
  • 馮驥才最新散文集《世間生活》與讀者見面
    原標題:馮驥才出新散文集《世間生活》   本報訊(記者 路豔霞)馮驥才最新散文集《世間生活——馮驥才生活散文精選》昨天面世。該書輯錄馮驥才六十餘篇生活散文,創作時間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今,跨越近四十年。
  • 布希會見唐家璇:感謝胡錦濤致信 期待再次見面
    布希對胡錦濤主席致信表示感謝,對唐家璇國務委員來訪表示歡迎。他說,他與胡錦濤主席多次會晤,期待著再次見面,相信兩國元首互訪會取得積極成果。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致信感謝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明祿報導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致信中國氣象局,感謝中國氣象局一直以來對我國航天事業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發展建設給予的關心、支持和幫助。
  • 聯合國致信中國企業,感謝這一舉動
    來源:長安街知事聯合國致信中國企業,感謝這一舉動最近天津、青島、滿洲裡等地發生的零星疫情,讓我們清晰地聽到新冠病毒不斷拍打國門的聲音。11月30日,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署執行主任英格爾·安德森,專門致信臺鈴集團總裁姚立,感謝向環境署捐贈外科口罩:「我非常感謝你們的善行。」安德森還表示,聯合國環境署期待著與臺鈴以及其他所有私營公司密切合作,以應對全球氣候危機,並在後疫情期世界創造綠色復甦。其實,這已經不是臺鈴第一次捐贈抗疫物資。
  • 馮驥才:書房是作家不設防的寫作場
    作家說  馮驥才:書房是作家不設防的寫作場  要進馮驥才的書房,得先經過一個走廊,陽光從書房的窗戶照進來,在走廊裡留下黑白的剪影。這些特別的剪影印在馮驥才的心裡:每天去書房,就像要先經過一個只展水墨的畫廊。
  • 小學生對《鷸蚌相爭》課文,提出質疑,語文課本存在「漏洞」?
    小學生對《鷸蚌相爭》課文,提出質疑這不,最近就有一位小學生針對於五年級的課文《鷸蚌相爭》的故事提出來質疑,一時間也引發了網絡上眾多網友對於語文課文內容這件事情的熱議。小學生提出質疑這一點還是值得表揚的其實針對於小學生提出語文課本上的「漏洞」還是值得表揚的,畢竟孩子能有自己的意識,能夠根據課文提出疑問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