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870,閱讀約2分鐘
1960年5月1日,一個看似普通的日子,蘇聯塔斯社的一條消息讓美國蒙羞。消息如下:蘇聯防空部隊在蘇聯中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附近擊落一架綽號「黑寡婦」的美軍U-2高空偵察機。
美國感到震驚,因為按照蘇聯空軍的實力和他們擁有的飛彈,他們根本沒有能力擊落在3.3萬米高空飛行的U-2。但蘇聯向媒體展示的U-2殘骸卻讓他們不得不相信。蘇聯的這一舉動無疑加劇了冷戰的烈度。
更令美國憤怒的是,被蘇聯擊落的U-2飛行員弗朗西斯·加裡·鮑爾斯在飛機殘骸被蘇聯繳獲後,沒有自殺,而是在蘇聯監獄裡寫了一封悔過書。從國家的角度來看,鮑爾斯絕對是賣國的。
1962年2月10日,因間諜罪被關押2年的弗朗西斯·加裡·鮑爾斯與蘇聯間諜魯道夫·伊萬諾維奇·阿貝爾秘密交換。鮑爾斯回到了美國。他怎麼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鮑爾斯的生平。他出生於1929年。他是航校的學院,參加過戰鬥機的專家訓練,然後進入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第468中隊,成為一名極其出色的飛行員。
1956年,鮑爾斯獲得了一次駕駛洛克希德公司新研製的U-2偵察機的機會。試飛員們不得不承擔很大的風險。當年11月,鮑爾斯成為第一架成功飛越蘇聯上空的U-2偵察機,獲得了蘇聯正在將武器發展重點從戰略轟炸機轉向洲際彈道飛彈的重要情報信息。
鮑爾斯被俘後,赫魯雪夫在國際上大肆製造輿論,這讓美國總統艾森豪頗為尷尬。試想,在這樣的背景下,鮑爾斯回國後能有好的待遇嗎?顯然不是。
果然,鋪天蓋地的指責和謾罵襲來。人們指責鮑爾斯沒有在第一時間摧毀U-2飛機上的關鍵設備,也沒有在被俘前服毒自殺。人們似乎忘記了鮑爾斯的貢獻。經過多方努力,特別是在洛克希德著名飛機設計師克拉倫斯·詹森的支持下,鮑爾斯終於得到了洛克希德擔任飛行員的機會。
1977年8月1日,鮑爾斯在返回機場不遠的地方,因燃油耗盡,將一架直升機撞毀。他本人也在事故中喪生。鮑爾斯是否死於謀殺仍是個謎。
參考:黑寡婦:U-2高空偵察機
歷史多麼無情而又有情,不遺忘每一個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寬容每一個對歷史的障礙。——范文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