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以一本書摸清西方文化與西方人個性形成之源
梳理歐洲2100年人文主義發展史
《科克斯評論》年度好書 《書單》《出版人周刊》《圖書館期刊》星級書評。
《認識自我: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的西方人文藝術史》
作者:[意]英格麗·羅西裡尼
譯者:宇華,周希
出版社:未讀·思想家 天津人民出版社
為什麼荷馬史詩的主題是男人的自我成長?為何《神曲》出自但丁的狂妄自大?羅馬共和國的雕像體現了什麼政治思想?為何米開朗基羅死之前會把年輕的自己放在《創世》的畫面角落?
哥大藝術史權威學者沉澱多年,寫給大眾讀者的文化史入門力作,簡體版首度引進。
這是一本寫給大眾的西方文化史。「認識自我」這句格言,最早出現在希臘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上,代表人類自我意識的啟蒙,直到2000年後的文藝復興時期乃至今天,都深深影響著西方文明的進程。西方人個性是如何形成的?西方文化是怎樣發展成今天的模樣?在本書中,哥倫比亞大學學者羅西裡尼探索了從古希臘、古羅馬到中世紀,再到文藝復興時期西方人文思想的發展過程,她以橫跨歷史、藝術和心理學的方法,引用大量藝術品,向大眾講解了自我與藝術、個人與歷史的關係,講述西方人「認識自我」的歷程。
【作者簡介】
英格麗·羅西裡尼 (Ingrid Rossellini)
哥倫比亞大學文藝復興史專家,生於藝術世家,是好萊塢女星英格麗·褒曼和義大利導演羅伯託·羅西裡尼的長女,對西方古典文化浸染多年。她在哥大取得義大利文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哥大、紐約大學、哈佛、普林斯頓等高校任教。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孫珺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孫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