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愛群大廈在1937年落成開業,作為「廣州第一高樓」的地位保持了整整30年(1937-1967年)。1984年增建旋轉餐廳,曾奪廣州建築物之冠,被當時新聞界譽為「開廣州高層建築之新紀元」。舊時代的「愛群」是顯露權力和身份的場所,平民百姓難以涉足。現在愛群大酒店已經平民化了。
交通位置
愛群大廈位於珠江河畔,沿江西路,交通十分便利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沿江西路113號。
交通:乘坐旅遊公交2線、1、4、57、58、61、64、128、131A、131B、134、208、219、236、281、夜1、夜16、夜31夜67、夜69均可到達。
建築特色
是同盟會會員陳卓平先生集華僑資本創辦的,大廈建於1934年初,是當時華南地區最高的建築物,又是一座典型的騎樓建築。是廣州第一幢鋼框架結構的高層建築,平面為三角形,首層沿街以騎樓形式跨建人行道上,曾奪廣州建築之冠。大廈佔地1.1萬平方米,15層,高64米。
據說,建築師為了寓意「愛群諸公」努力向上的創業精神,在建築立面上特別強調挺拔的藝術效果。既借鑑美國創摩天大廈新風格的紐約伍爾沃期大廈(WoolworthBuilding)的設計手法,又在哥德式復興風格中滲入嶺南建築風格。為了創造豎線條,所有窗都採用上下對齊的豎向長窗,並且在各個立面的窗兩旁都布置了上下貫通的凸壁柱(或稱「倚柱」),這樣在陽光下既形成豎向陰影,又使窗口得到側向遮陽。為增強向上的動感,還在褐色的五稜台形混凝土屋頂五個角的頂部加上五個白色的小尖塔。這五個小尖塔烘託著直指藍天的鋼筋混凝土旗杆,給人蒸蒸日上之感。此外,裙樓頂與塔樓頂的女兒牆造成高低不一的城垛形,在視覺上也增強了向上的動感。
愛群大廈的歷史變遷
當年大酒店落成之日,「愛群」是顯露權力和身份的場所,平民百姓是難以涉足的,就連其門前騎樓下的長廊,一般人都不敢隨意踏入。
解放後隨著國際友人應邀前來參觀訪問日益增多,「愛群」作為接待外賓的賓館,生意興盛,於1952年易名為「愛群大廈」。
具有國際盛會之稱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從1957年起首屆至第10屆的開幕、閉幕酒會的接待服務工作,均由「愛群」獨家承擔,至現在每屆交易會,「愛群」仍是港澳、華僑來賓喜歡下榻的地方。
「文革動亂」之時,愛群大廈也易名為「人民大廈」。
1981年8月「愛群」引進外資進行全面改造裝修。
1984年12月,利用其地處市中心,濱臨珠江,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在16樓加建了一個旋轉餐廳。旋轉餐廳被美譽為「鬧市中心空中樓閣」。
1985年3月,「人民大廈」復名為「愛群大廈」。1988年11月5日「愛群」復名為「愛群大酒店」,由88歲的著名書法家秦咢生書寫招牌,製成18米的大招牌懸於大廈正中。
廣州人的「愛群」情意結
廣州人叫它15樓。曾經,愛群大廈在廣州人心目中幾乎是一種象徵。
每當夜幕降臨時,登上大廈俯瞰美麗珠江,看看河南河北,萬家燈火,看看這條曾哺育千千萬萬廣州人的生生不息的母親河。看著廣州今昔日天翻地覆的變化,一江春水向東流,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