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建「中國第一高樓」卻爛尾23年 巨人大廈能否重生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海南站

從1997年停工至今,巨人大廈已成為城市傷疤。 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攝

  規劃建「中國第一高樓」卻爛尾23年, 目前多方盤活項目意願強但有分歧 巨人大廈能否重生?

  從天空俯瞰巨人大廈,兩層造型奇特的鋼筋水泥建築,像一個破敗的迷宮。從1997年停工至今,這個曾經規劃中的「中國第一高樓」,已成為珠海抹不去的城市傷疤。

  巨人大廈備受關注,源於背後的傳奇人物——史玉柱。

  上世紀90年代,史玉柱在珠海一手締造了「巨人」的神話,又迅速折戟。此後,他赴上海重塑商業帝國,但遺留在珠海的巨人大廈,卻爛尾至今,變為兩家廢品收購站和駕校的天下。

  今年7月,珠海正式發布《「爛尾樓」整治處理辦法》,出重拳整治爛尾樓。據介紹,巨人大廈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與盤活的曙光同時而至的,還有諸多未曾釐清的疑團:東山再起的「巨人」為何遲遲不重建巨人大廈?項目爛尾23年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這一次,新政能否推動巨人大廈走向重生?近日,南方日報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南方日報記者 沈夢怡 何麗苑

  1997年停工至今「從未見過史玉柱回來」

  巨人大廈位於寸土寸金的珠海市中心,佔地面積約2.9萬平方米,距離香洲區政府辦公地僅約1公裡。

  近年來,該地塊周圍已陸續建起了珠海報業大廈、電信大廈等諸多高樓,一片欣欣向榮。而只建了2層的巨人大廈顯得格外荒涼,外牆上,幾年前為了「遮醜」而貼的ABS材料,也開始陸續脫落。

  穿過一家汽車駕校的訓練場,記者找到了進入大廈內部的入口。這裡已變成一家廢品收購站:大堂堆放著許多打包好的廢品和垃圾,還安置了床和灶臺等生活用具。

  「我們住在這很多年了,相當於幫他們看樓。」收購站老闆何阿姨告訴記者,「每年都有人來這裡參觀,但從來沒見過史玉柱回來。」

  史玉柱與珠海的關聯難以割斷。1991年,29歲的史玉柱在珠海成立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珠海巨人」),立志成為中國的IBM。

  隨著巨人漢卡風靡全國,珠海巨人很快成為當時國內最受矚目的「高科技企業」,並逐漸鋪開多元化藍圖——計算機、生物工程和房地產三頭並進。

  巨人大廈由此而來:這座原本計劃總投資2億元的15層總部大廈,在各種因素的推波助瀾下,最終變成了計劃總投資12億元,總樓層高達78層的「中國第一高樓」。

  1994年,巨人大廈破土動工。僅僅3年後,隨著珠海巨人資金鍊斷裂,巨人大廈也一夜傾覆。至1997年2月正式停工時,僅完成樁基、承載平臺、地下三層和地上二層的土建施工量。

  而這一停,就是23年。

  這期間,史玉柱赴上海再度創業,由其一手創辦的「新巨人」——巨人網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巨人網絡集團」)也成功上市。在2019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上,史玉柱排名第258位,財富值102.5億元。

  巨人大廈則成了他最不願回望的地方。「我再也不想看到這個鬼地方了!這是我一生最大的決策失誤,也是我的傷心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史玉柱曾反思說:「好大喜功,我真是昏了頭!」

  目前權益過於分散項目盤活難度較大

  東山再起的史玉柱為何不重建巨人大廈?一個未披露的事實是——巨人大廈早已不屬於珠海巨人。

  記者從一份來自珠海某政府部門的內部資料獲悉,2001年,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曾裁定:巨人大廈在建工程及相應土地使用權裁定給19個權益人。且各債權人按照各自的債權比例,在接受房地產中的相應份額抵償各自債務後,放棄對珠海巨人未清償部分債務的追償權。

  資料顯示:19個權益人所持有的權益比例從0.088%到24.39%不等。排在前三的分別是新加坡IPCCOR.LTD、中建五局珠海工程處和珠海市士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士安公司」)。

  其中,士安公司為珠海巨人的關聯企業。天眼查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00年12月,法定代表人為王民主。而他也是珠海巨人目前的法定代表人。

  「權益人中有外企、央企,還有一些已經註銷的小企業。大的權益人之外,下面還有很多細分的小權益人。」上述知情人士稱,權益太分散加劇了項目盤活的難度:「盤活的前提是權益人要基本達成共識,事實上珠海巨人最適合牽頭去溝通這個事,但卻一直沒有實際動作。」

  原因何在?記者試圖向一位珠海巨人員工了解情況,但該員工表示:「珠海這邊基本上名存實亡,沒什麼人上班。有問題要問上海那邊。」

  而巨人網絡集團品牌部相關負責人亦表示,因時間較為久遠,暫時無法確切了解巨人大廈爛尾23年的詳細原因。

  最大權益方易手諸多分歧仍待解

  僵局直至近年才被打破。一家新入局的珠海本地民營企業,成了更為積極的推動者。

  2017年至2019年,珠海市賽納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納置業」)陸續收購了新加坡IPCCOR.LTD和平安銀行廣州分行所持有的巨人大廈項目權益,合計佔比超過30%,成為該項目的第一大權益方。過去一年多,該公司一直尋求與其它權益人的溝通,期望儘快推動項目盤活。

  「北京和上海我們都去了,和中建五局方面以及史玉柱也都當面聊過,目前大家的盤活意願算比較強烈了。」賽納置業執行董事陳力說。但他也坦言,從有意願到最終成功盤活項目,需要解決的障礙還有很多。

  各方最大的分歧,在於巨人大廈的土地出讓金。上述內部資料顯示,在巨人大廈停工時,珠海巨人還拖欠了高達9000多萬元的土地出讓金。儘管2001年,珠海中院已裁定免除這筆出讓金及其利息、罰息,「但多方對裁定結果有爭議,無法落實到職能部門」,前述知情人士稱,「欠的地價和利息、罰息現在還要不要補?怎麼補?沒有定論。」

  另一個阻礙在於,雖然法院已將該項目裁定給了19個權益人,但項目土地所有權至今仍在珠海巨人名下,未完成過戶。「我們拿到的只有一紙裁定書,沒有土地證。為何沒有在裁定後及時過戶,我們也不太清楚。」陳力說。

  對此,在給記者的書面回覆中,巨人網絡集團解釋稱:「當時法院裁定後,19家債權人沒有及時過戶,具體原因未知,可能涉及到過戶費用的問題。」

  區屬國企介入協調盤活方式暫未確定

  漩渦中的巨人大廈究竟何時才能迎來重生?一個積極的信號是:珠海整治爛尾樓的決心已經非常明確。

  早在2017年5月,珠海已印發施行《關於加快珠海市爛尾樓整治處理的辦法》。據統計,該政策施行至今,一批爛尾樓項目得以有效推進,其中6個爛尾樓正在實施拆建。

  為做好政策銜接,今年7月,珠海市自然資源局發布《「爛尾樓」整治處理辦法》。新政首次提出,爛尾樓項目可與城市更新項目或出讓用地建設項目用地合宗、聯動開發建設,為爛尾樓盤活增添了更多操作空間。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包括巨人大廈在內的4個爛尾樓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現在還在非常前期的階段,我們正在梳理歷史遺留問題。」珠海正方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明達說。

  作為香洲區屬國企,2019年底,根據政府相關部署安排,正方開始介入協調巨人大廈的盤活事宜。「我們將逐步和各權益人溝通,但現在盤活的方式還沒有最終確定。」李明達說。

  「從目前情況來看,最適合該項目的盤活方案就是破產重整。通過司法程序一攬子把債權債務解決掉,再引進新投資人給項目輸血。同時,必須要加強府院聯動,共同解決問題。」一位長期從事爛尾樓研究的法律界人士告訴記者,他認為這是最徹底、最公平的共贏方式。

  「和19個權益人一對一談補償顯然不太現實,但破產重整隻要權益佔比超過2/3的債權人同意,法院就可以裁定整個協議是有效的。」他解釋稱。

  但他也強調,破產重整的前提是債權人、債務人和投資人三方都有意願,法院才可能受理。「目前來看,巨人大廈還不具備這個條件。」

  陳力並不太贊同這一意見。「破產重整的流程較複雜,所需要的時間也比較久。我們更傾向於政府收回項目用地,或由政府協調引進新投資人。但不管哪種方式,我們都極力配合。」陳力說。

  對於下一步盤活計劃,巨人網絡集團並未發表明確意見。「我們暫時還沒有跟政府相關部門就巨人大廈正式接觸過。」該司品牌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延伸

  史玉柱

  會否回歸?

  南方軟體基地項目「流產」,巨人集團仍對珠海地區保持關注

  在巨人大廈盤活大幕徐徐拉開之時,史玉柱與珠海的交集卻越來越遠。

  天眼查信息顯示,繼2007年卸任珠海巨人法定代表人後,今年6月29日,史玉柱也卸任了子公司珠海巨人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執行董事,由史玉飛接任。

  在其個人微博上,關於珠海的字眼一直停留在2011年9月。這距離他高調回歸珠海的時間不到2年。

  2009年12月17日,巨人網絡南方總部暨南方研發基地在珠海高新區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儀式。該項目的選址距離巨人大廈約10公裡。按照當時的規劃,該項目投資為3億美元,將打造成一個大型多功能網路遊戲創意、設計園區。

  但這場備受矚目的回歸,仍在3年後悄然流產。

  「主要原因在於巨人的規劃調整,雙方未達成一致。」珠海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2年5月,國土部門已正式辦理了該地塊的回收手續。

  巨人網絡集團也證實了這一說法:「南方軟體基地項目是我公司將該地塊主動退回,主要是2012年公司出於整體戰略考慮,把研發重心主要放在上海松江巨人總部,不在其他地區設立研發基地。」

  但其也進一步表達了對這座城市發展的關注:「目前,巨人集團在大健康業務領域,在珠海仍有業務支持。未來我們將持續關注珠海地區新的發展機會,謀求合作共贏。」

  統籌:吳志遠 呂虹

相關焦點

  • 從輝煌到負債2.5億,從「中國第一高樓」到爛尾,「巨人」隕落
    1991年,200多位經銷商熱熱鬧鬧地聚在珠海;第二年,巨人漢卡的銷量一躍成為全國同類產品的榜首,而且還在以幾何級數增長。接下來,巨人集團又接連開發出了傳真卡、財務軟體、防病毒卡、中文手寫電腦、中文筆記本電腦等等一系列產品。 二、 爛尾的「中國第一高樓」 1992年,剛剛創立1年的巨人集團可以說是風光無限。
  • 湖南投52.5億,建世界第一高樓,高度為838米,如今成最大爛尾樓
    大家如果了解的話,應該知道爛尾樓的建築有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耗費了巨額資金,小編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湖南投52.5億元,建世界第一高樓,高度為838米,如今卻成最大爛尾樓。這座爛尾樓的名字就是遠望大廈,遠望大廈還有另一個名字就是天空城市,當年在建設的時候,設計的高度是838米,希望能夠為湖南建設一座大型地標建築,期待成為世界第一高樓,項目開始建設是在2013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7年的時間,這座大樓到底成了什麼樣呢?
  • 天津第一大爛尾樓:曾號稱國內第一高樓,如今爛尾5年無人理會
    這個建築就是117大廈,據了解建築總高度達到597米,投資200億元,但是世事難料,誰曾想這個龐大的建築能夠變成爛尾樓,目前已經停工爛尾4年,一起來看看吧。大廈於2008年開工建設,按照當時的預估,大廈將會在16年8月份完工投入使用。
  • 高銀花700億建中國第一高樓,12年過去,現今高樓卻成爛尾樓
    這棟爛尾樓叫做高銀117,是高銀地產投資、中建三局承建的一棟大樓,這棟高樓建立的初衷是很好的,高銀管理層認為天津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將來會成為中國北方的經濟中心,所以他們想打造一棟位於天津的標誌性大樓
  • 中國第一高樓:斥資700億打造,12年後卻淪為爛尾樓
    從這就可以看出,中國人從幾千年前就已經追求高樓大廈。今天我們所說的有一個人拿700億打造中國第一高樓,12年過去,卻成為最大爛尾樓。中國第一高樓在古代的時候,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在法國艾菲爾鐵塔建造完畢之後,埃及金字塔的高度被超越。不管任何時候,擁有最高樓的國家,往往會成為很多旅遊者特別想去的地方。
  • 成都天府熊貓大廈將建中國第一高樓677米,地震來了怎麼辦
    北京,中國尊528米(在建中),廣州東塔(周大福金融中心)530米,深圳平安國際金融大廈592.5米,天津高銀117大廈621米(已封頂),上海中心632米,武漢綠地中心636米(在建中),成都天府中心677米(籌劃中),這棟預計6年建成的世界第二高樓、中國第一高樓在項目計劃書上命名為"熊貓大廈",預計2018年年底至19年年初開工。
  • 國內爛尾樓那些事兒:每座城市都有幾座 有人22年拿不到房
    相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畢竟,不是所有爛尾樓都能迎來復建,涅槃重生。相比之下,購買了哈爾濱龍鳳大廈的業主就要幸運一些。今年八月,這棟位於哈爾濱道裏區的27層高樓,在停滯十六年後終於又迎來施工。十六年蹉跎了多少人生?但無論如何,業主們有希望遷入新居了。
  • 杭州著名爛尾樓7億開拍,受害者247人涉案金額8000餘萬
    推薦閱讀:中國最牛爛尾樓,有富豪燒掉 700 億,巨人大廈爛尾 23 年難倒史玉柱繼 " 獨山縣負債 400 億造爛尾樓 "、" 石家莊最大爛尾樓盤成網紅拍照聖地 " 後,又有一爛尾樓成為了輿論焦點。大廈最初計劃建造 18 層,但很快又拔高到 38 層、54 層、64 層、70 層,設計投資也從最初的 2 億元增加到了 12 億元,目標直指當時的中國第一高樓。根據媒體報導,史玉柱當時手中只有 1 億元,為了建樓,他一邊靠著腦黃金輸血,一邊寄希望於賣 " 花樓 " 籌資。
  • 爛尾23年三次轉手的廈門第一高樓再拍賣,幕後神秘失蹤老闆是誰
    歷時23年建造至今,這座樓高339米,頭頂「廈門第一高樓」光環誕生的廈門國際中心,在經歷最初的萬人矚目的風光之後,幾經轉手,逐步淪落為人盡皆知的爛尾樓,面臨無人問津無法收場的慘澹局面。 如今,一紙拍賣令,「廈門第一高樓」又將再度花落誰家,前途未卜。
  • 沙特興建中的第一高樓王國塔,高度超過1千米,將來是世界最高樓
    在中東地區有好幾個富裕的國家,這些國家的城市也是熱衷於興建高樓,特別是杜拜,高樓之多居中東城市第一,世界第一高樓也是在杜拜,這是杜拜的榮譽。不過,沙特人也不甘心,他們計劃興建一座比杜拜塔還高的建築,高度超過1000米,竣工後將是世界第一高樓。
  • 花700億建中國第一高樓,12年過去了,如今高樓成最大爛尾樓
    ——《夜宿山寺》 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總在追求著創新。而中國建築作為一段時期歷史的代表性事物,至今仍能夠被人們銘記。例如故宮,提到它人們總能想到明清的歷史故事。而在古代不少詩人的筆下,那些熠熠生輝的建築也一樣的耀眼奪目。
  • 江蘇崑山第一高樓爛尾記:開發商中宇置業資金斷裂
    在一片高樓矗立中,中宇國際中心顯得那麼格格不入。   崑山第一高樓爛尾記  坐上上海地鐵11號線延伸線,過了上海嘉定安亭站,就到了江蘇崑山兆豐路站。在一片高樓矗立中,中宇國際中心顯得那麼格格不入。  兩架大吊車兀自橫在中宇國際中心項目中央,了無生氣。
  • 特區四十年之際,爛尾23年的東門大廈,此時前景仍不被看好
    深圳特區四十年,依法治國中,東門大廈爛尾23年,前景仍不被看好深圳,是中國經濟特區,也是全力建設中的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輝煌而又揪心的的東門大廈時代東門大廈歷史較久,東門大廈於1993年由深圳市南方通發實業公司與深圳市物資集團公司合作開發,其中南方通發佔56%開發權益,物資集團佔44%,後因該兩公司都是老的國營企業,負債纍纍,無資金開發而爛尾。
  • 南昌高樓建設速度哪家強?有一棟高樓居然建了十幾年
    原標題:南昌高樓建設速度哪家強?有一棟高樓居然建了十幾年 南昌贛江西岸的摩天大樓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王樊報導:日前,長沙一棟名叫「小天城」的57層高樓在網上爆紅。據媒體報導,該樓有效工期僅12天。
  • 摩天樓大迫降:中國超高層佔世界六成,深圳武漢曾為第一高樓爭破頭
    1990年,位於北京東三環的京廣中心建成,高達208米。也預示著中國內地第一座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的誕生。以上海陸家嘴為代表,第一輪摩天樓熱潮開始興起,這其中,多由政府直接接洽摩天樓的建設。由政府立項,開發商投建的摩天樓開發模式自此成為主流。1992年7月,史玉柱把珠海巨人新技術公司的總部搬回珠海。
  • 香港三座最高的大廈,第一高樓不到500米,在國內僅排名第六
    香港是中國高樓最多的城市,密密麻麻的高樓讓人感到震撼,不過,香港的最高樓都沒有超過500米,而內地超高層越建越高,向600米、700米進軍。作為中國最早有高樓的城市,香港都沒有興建超高層的計劃了,香港是不是對摩天高樓不感興趣了呢?
  • 爛尾二十七載,滄口大廈「涅槃重生」變身教育綜合體
    至此,爛尾二十七載的滄口大廈從昔日的「爛尾樓」搖身一變成為以教育產業為核心,集教育培訓、創業孵化、文化娛樂於一體的教育綜合體。鳳凰涅槃再重生 滄口大廈變身教育綜合體11月29日上午,初冬的青島寒意十足。在李滄區振華路181號,青島九力國際教育綜合體正式開門納客,絡繹不絕的人們並沒有被彼時的寒意擋住一睹為快的熱情。
  • 爛尾17年!漲價400億?南京這些「骨灰級」項目正在復活…
    近日,因為中國信達的一紙公告,北京二環內一個爛尾近17年的項目——國安府再次成為焦點。 頂著北京二環內唯一在建住宅項目的光環,國安府自立項起便備受矚目。過去的10餘年間,伴隨著數次停工和訴訟,樓盤售價卻已經從8萬/㎡飆漲至18萬/㎡。
  • 盤點拱北爛尾樓的前世今生
    珠光國際大廈於1993年動工,1998年受金融風暴影響停工爛尾,僅建至六層。 2001年,國際大廈引入萬佳百貨、文華書城等商業,成功盤活,成為拱北最具人氣的商圈之一。 2008年,華潤萬家收購萬佳百貨,華潤萬家「華南店王」的傳奇從這裡開始。
  • 帝海集團48億打造的新地標,太原第一高樓,一夜之間遭爛尾
    帝海集團45億打造新地標,太原第一高樓,人們翹首以盼,突然一夜之間遭爛尾。網友熱議,投資這麼多錢,真不可思議。山西省,對於大家來說最大的印象是什麼?是這裡的山山水水?民風習俗?還是這裡的特色美食?想必,每個人對於這座城都是看法不一的。